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电学实验设计在现代高校电学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实验设计对于学生理论掌握的积极作用,并保证学生对于相关电学原理的准确掌握,就需要在加强对实验设计的优化的同时,注重采取措施对学生思维转向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知识的实践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我国高校电学实验的设计与学生思维转向意识的培养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酸度是柑桔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柑桔的保鲜效果,应尽可能延缓酸度的降低。对柑桔酸度的测量,目前主要采用化学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要浪费不少柑桔、化学药品、人力和时间,为了弥补其不足,可从物理角度考虑。大家知道,柑桔酸度的变化,必然要在电学、热学等性质上反映出来。因此,研究柑桔电学性质的变化规律,既可以寻求检测柑桔酸度的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冠心痛、高血压、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成为导致人群中猝死率上升的重要诱发因素.对猝死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往往是导致病人发生猝死的最主要的终末事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12导联心电图(ECG)的心电学预测因子的研究,揭示心电学预测因子在预防心源性猝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如何能提高预防猝死的预测因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发现新的更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心电学预测因子,更好的防治猝死对社会人群的危害,成为临床研究中不断探寻的答案.最后,我们将近年来对心源性猝死的防治措施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量子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纳米材料,虽然研究起步较晚,但因其独特的电学和光学性质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有突破性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介绍量子点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董大鹏  金政  赵凯 《生物技术》2022,(6):787-795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表面修饰性、机械性和电学特性,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材料领域应用广泛,在病原微生物检测、环境保护、农业以及食品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碳纳米管在生物检测技术中的应用进展,以病毒检测为主分析了碳纳米管在检测技术方面的应用进展和优缺点,展望了碳纳米管在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是当前我国教学改革十分提倡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课程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以高中生物教学来说,生物教学不仅牵涉理论知识教学,还牵涉十分丰富的实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验交流平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对此,本文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展开研究,并针对应用效果展开探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三维电阻抗成像(3D-EIT)结合二维电阻抗成像(2D-EIT)研究胃容积及胃食道液体状态变化的电学特性响应,旨在探究EIT技术应用于胃食道反流病监测的可能性。方法 8名受试者被要求在实验前4 h禁食,保证实验开始时胃部处于排空状态,实验开始后受试者被要求分两次喝下400 ml经口补水液,在摄入200 ml状态下和摄入400 ml状态下分别应用3D-EIT检测腹腔3D空间的电导率分布。为了定量说明不同状态下电学特性的变化,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3D-EIT重建3D图像的空间平均电导率(■)。采用数值仿真工具,建立两种尺寸胃容积模型验证,实验结果中胃容积变化是引起受试者腹腔3D空间内电导率变化的原因,并研究胃腔被不同比例补水液填充状态下电学特性的变化趋势,应用2D-EIT数值仿真进行电导率分布图像重建。结果 8名受试者腹腔3D-EIT实验中空间平均电导率■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空间平均电导率从C200 ml状态下的■增加到C400 ml状态下的■(n=8,P<0.05)。因此,受试者腹腔胃部区域空间平均电导率随胃容积增加而显著增...  相似文献   

8.
DNA的电学性质关系到生命信息静态的存储和动态的释放,因此一直备受关注。在一种紧束缚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DNA的电传输性质,并分析了DNA的导电性的生物意义。在特定的传导距离下,可以利用导电性来分辨基因所在的编码区。  相似文献   

9.
基于无机纳米粒子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十年,纳米技术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其突出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小型化、生物兼容性好。小的标记尺寸、生物偶联化学以及无机纳米粒子的非乎寻常的光学和电学特性。使得此项技术已经成为蛋白质检测的独特工具。该文对无机纳米粒子的优良特性及其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具体应用作了分析和评述,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细胞内微电极的应用日益增多,如研究神经细胞膜的电学性质及其离子通透情况,尤其是近年来建立离体脑片技术得以进行较长时间稳定的细胞内放电记录,更使学者乐于应用这种电极进行探索。细胞内微电极要求其尖端很细而且锐利,有利于刺入细胞并使细胞损伤减至最低程度。但微电极的电阻主要在其尖端,尖端变细则电阻急剧上升。电阻增大又使噪音变大,并因负电容补偿困难而导致波形失真。电阻超过80mΩ的微电极其电学性质趋于不稳,通过这种微电极向细胞内注入电流也成问题。目前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将制好的微电极尖端加以斜磨,使其尖端既尖锐而电阻又小,便于穿刺细胞膜,且不易阻塞。由于斜磨口不大,也不存在  相似文献   

11.
纳米碳聚氨酯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特殊的纳米结构和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磁学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诱人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纳米碳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并对纳米碳聚氨酯复合材料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因其优越的生物学性能在心血管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2.
RNAi是由双链RNA(dsRNA)所诱发的转录后水平上的基因沉默.由于对靶基因沉默作用的高度特异性和高效性,因此近年来用于肿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特别是在抗病毒领域的研究更是成为其应用热点之一.虽然目前RNAi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动物病毒及各种疾病病毒的基因治疗研究中,但其在应用过程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RNAi及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其存在的问题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从步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环境保护实践工作中,微生物技术的创新应用是污染治理的关键内容,微生物能够承担起分解、清理污染物的重要作用,科学有效地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因此,有关部门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要合理地利用微生物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出微生物在污染处理中的低成本、无公害等应用优势。文章将进一步对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现代社会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电生理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发现了一些方法,可以用来直接研究在单个神经原内所进行着的各种过程。这样,就有可能精确地分析在神经系统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电学现象,揭露在细胞内形成这些电学现象的物  相似文献   

15.
动物肠道菌群紊乱是引起其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与抗生素相比,益生菌更安全,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且戊糖片球菌本身就是乳酸菌,因此其具体应用过程备受业界关注。为此,文章对戊糖片球菌的作用机制、应用功能等展开了研究,以期为今后的动物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电阻抗法在植物根系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因受限于检测方法,对埋藏于土壤中植物根系研究的深入程度远低于其地上部分。传统获取根系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根系原位分布和生存微环境具有明显的扰动破坏,故随着根系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寻求一种非破坏性的根系检测方法。电阻抗法是在一定频率的外加电源下,测量电路中的根系电学特征(电容、电阻和电阻抗图谱),并且电学特征与根系生物量和形态指标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然而,由于对电阻抗法基于电路中电流流向等的关键机理尚不清楚,有些学者对该方法的大范围应用提出了质疑。本文首先对生物电阻抗法测量根系的原理和模型进行阐述,然后重点综述根系电阻抗法研究的不同理论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电阻抗法研究植物根系应该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并展望电阻抗法更加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以期为获取非破坏性的根系研究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多种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手段的开发,感光色素蛋白逐渐显现出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各种针对视觉传导神经环路的不同环节的感光色素蛋白干预手段陆续出现,本文结合感光色素蛋白在视力恢复中的研究进展,介绍光遗传学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而光遗传学研究的核心工具是感光色素蛋白。因此本文将重点围绕感光色素蛋白的改进展开介绍。  相似文献   

18.
硅纳米线(SiNW)作为一种新型一维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稳定性等特点,在传感器领域得到了重视和研究。随着硅纳米线制备工艺优化、修饰方式多样化,以硅纳米线为载体的生物传感器被应用到了金属离子检测、蛋白质检测等诸多领域,较为优良的生物兼容性为生物学研究中的单细胞动态、实时监测提供了途径,电学、光学等不同检测手段也促进了硅纳米线生物传感器的机制研究。在生物化学物质传感检测中,传感器的敏感性、专一性和稳定性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硅纳米线化学性质稳定,为传感器的制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传感器对硅纳米线的表面修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传感机制。在电学信号传感方式中,硅纳米线场效应管(SiNW-FET)通过测量硅纳米线表面电荷变化引发的电导率变化,实现了对目标物质的超灵敏检测。在光学信号传感方式中,荧光分子识别应用较广,当目标物质与受体结合后通过荧光的增强、猝灭,波长的移动等多种方式传递信号,响应较快、检测手段较为便捷。对硅纳米线场效应管生物传感器和硅纳米线荧光传感器的机制与应用进行了概述,对今后硅纳米线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经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邀请,美国 Cordis 公司于今年四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在沪举行有关心脏起搏的技术座谈,会上由美国 Deborah 心肺中心 D.Morse 医师就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及工程技术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报告,现就其主要内容,摘要整理如下。电学治疗心脏病是电子学、生物医学工程学运用于医学的重要进展之一。而起搏器则  相似文献   

20.
石墨烯(graphene)作为一种新兴产物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作为石墨烯的重要衍生物之一,得益于其异源的电学结构,因而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可以产生荧光。正是这一性能使得GO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主要介绍了近年来GO的荧光性能在分子检测、疾病诊断、细胞成像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