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九月份观摩了两节高一年级的生物公开课。这二节课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新课程的理念究竟该如何体现?让我们先来看看两节课的过程吧。  相似文献   

2.
一、导言 在某些直翅目昆虫中,听器非常发达;不独有固定的位置,并且有复杂的结构,按照听器位置的不同,它们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腹听器,另一类是足听器。我们曾经发表过关於“几种蝗科昆虫的腹听器”一文,本文是报告蟋蟀科和螽斯科昆  相似文献   

3.
初中植物学第十一章植物的基本群,在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草案)规定了十八个课时完成讲受和实验观察,其中蕨类植物基本群:“问荆和石松;古代的蕨类植物”两节课,一般都是安排在一个课时内讲授完毕。这样一堂内容复杂的课,教师要掌握这一范围内的知识系统牢固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在讲课过  相似文献   

4.
蚱蝉的听器和发声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去恶 《昆虫学报》1958,(4):361-368
1.本丈研究蚱蝉的听器和发声器的构造,所用材料为北京近郊夏季常见的一种蚱蝉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 2.蝉的听器主要分为听膜、听觉剑鞘器和听神经三部分。听膜承受外界声波,它又倚靠附属的几丁构造(听脊和铲状片)而把振动传给听觉剑鞘器,后者引起神经冲动的产生,再由听神经将这种冲动传到中枢。 3.雄蝉和雌蝉听器的构造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相应部分在形态上和大小上有些差异。此外,雌蝉没有发声器,因此腹部形态也有些不同。 4.作者在雄蝉发声器上发现一条肌肉(协作肌)和两个感官(声膜剑鞘器和褶膜剑鞘器),是过去文献中没有记述过的,本文不仅详细描述了这些构造,并且也初步推测它们的机能。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和总结上海中学生物数学先进经验的过程中,我们研究小组和上海市教育局研究室、上海中学共同组织了由顾巧英同志担任的植物学、动物学两次观摩教学,约请上海市各中学生物教师参加,并组织本校生物系、教育系研究生和四年级学生观摩学习。在本校讲学的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娅同志也应邀出席指导,并在评议会上作了总结性的发言。顾巧英同志在个人的努力和上海中学生物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帮助之下,对这两节课不仅深入地分析了教学内容,并且认真地考虑了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茁  李金钢 《四川动物》2011,30(4):612-615
用电生理学方法对甘肃鼢鼠和根田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反应阈值做了测定,以确定甘肃鼢鼠和根田鼠听域.结果 表明甘肃鼢鼠听力敏感频率为12 kHz,根田鼠的听力敏感频率为16~32 kHz.甘肃鼢鼠和根田鼠听性脑干电位测定结果表明地下鼠和地面鼠低频高频听力阈值存在差异,地下鼠对中低频声波敏感.  相似文献   

7.
尽管大脑听皮层神经元对声音空间信息的编码已有不少的研究报道,但其编码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相关研究在大鼠的初级听皮层也未见详细的研究报道.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在大鼠初级听皮层考察了151个听神经元的听空间反应域,分析了神经元对来自不同空间方位声刺激反应的放电数和平均首次发放潜伏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52.32%)神经元对来自对侧听空间的声刺激反应较强,表现为对侧偏好型特征,其他神经元分别归类为同侧偏好型(18.54%)、中间偏好型(18.54%)、全向型(3.31%)和复杂型(7.28%).多数神经元偏好的听空间区域的几何中心位于记录部位对侧听空间的中部和上部.绝大多数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对来自偏好听空间的声刺激反应的放电数较多、反应潜伏期较短,对来自非偏好听空间的声刺激反应的放电数较少、反应潜伏期较长,放电数与平均首次发放潜伏期呈显著负相关.在对声音空间信息的编码中,大脑初级听皮层可能综合放电数和潜伏期的信息以实现对声源方位的编码.  相似文献   

8.
马氏正钳蝎(Mesobuthus martensii)又称东亚钳蝎,是中国最常见的蝎种。针对该蝎种系统性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解剖学等手段对马氏正钳蝎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全面系统地描述了马氏正钳蝎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完善了该蝎种生物学特征的基础数据,特别是对其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及毒腺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观察和分析了马氏正钳蝎的螯肢、眼睛、步足及听毛、生殖孔、栉齿感受器、书肺、毒腺等结构特征及相关功能,探讨了不同视觉蛋白的差异性表达、感光功能差异性与蝎子生存进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非营利的生物制药企业?看看制药巨头们获取的暴利,“非营利”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当Victoria Hale决定要成立这样的企业时(见本期文章《非营利的利润》),她的理由很简单:要为穷人提供价廉物美的药物。她成功了。  相似文献   

10.
王珊  那宇鹤  冷雪  那杰 《昆虫知识》2010,47(4):652-656
昆虫的听器是一类对声波具有特异感受作用的器官,对其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昆虫的听器主要有听觉毛、江氏器和鼓膜听器3种类型。本文主要介绍了昆虫3种听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并从系统发生和个体发育角度介绍了鼓膜听器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范晴晴  孟飞龙  房冉  李高鹏  赵小立 《遗传》2017,39(10):897-907
Wnt信号通路在生物发育和维持内环境稳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Wnt配体通过与Frizzle受体结合参与体轴的形成、细胞分化和细胞命运决定等生命活动。在小鼠内耳发育过程中,Wnt信号通路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内耳发育早期阶段,参与听基板的特化和听泡的形成;在内耳发育后期阶段,调控毛细胞分化及毛细胞纤毛束的定向。本文综述了Wnt信号通路在内耳毛细胞发育分化及再生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蜘蛛听毛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新蛛类的9种蜘蛛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听毛的电镜观察探讨听毛在不同类群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管网蛛科的北京马蹄蛛的毛窝和听毛显然与中纺类,原蛛类和新蛛类中其他科的种类均不相同。拟壁钱科的居室拟壁钱(有筛器蜘蛛)和北国壁钱(无筛器蛛蛛)的毛窝和听毛的结构相差悬殊,很难看出亲缘上的关系,刺瓣似隙蛛和机敏漏斗蛛的毛窝差别大,无法表明它们之间近缘,园蛛科和肖蛸科种类的听毛窝和听毛数目表明两者之间近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附肢体毛(触毛、听毛、味觉感觉毛)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拟环纹豹蛛的触毛与体表形成的角度为锐角,触毛粗大,毛干较挺立,周围有绒毛环绕,触毛主要分布在蜘蛛体触肢的跗节、胫节和步足的跗节、胫节、端部处,其中第一步足分布最多,其数量较听毛和化学感觉毛多。拟环纹豹蛛的听毛细而长,基本垂直于表皮,毛囊深窝有褶皱,听毛主要分布于触肢和第四步足的胫节上,其余腿节分布较少,不同部位的听毛在形态、长度上没有太大的差别。拟环纹豹蛛的味觉感觉毛基部四周有微微隆起的圆形毛囊,味觉感觉毛大于听毛又小于触毛,四周被绒毛环绕,主要分布于蜘蛛的第一步足和第二步足的跗节胫节处,在触肢和螯肢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14.
蝼蛄的声学通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忠 《生物学通报》1995,30(12):6-7
通过对蝼蛄声学通讯的研究,揭示了蝼蛄鸣叫时发出的志信号对其种群所引起的行为反应,和蝼蛄声学通讯的特点,观察了发声器的结构与听器的作用。同时,记述了观察分析昆虫声信号的一般方法。声引诱的实验证明,不同参量的鸣声信号对蝼蛄的引诱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5.
杨志  姚俊  曹新 《遗传》2018,40(7):515-524
内耳是感受听觉和平衡觉的复杂器官。在内耳发育过程中,成纤维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信号通路参与了听基板的诱导、螺旋神经节(statoacoustic ganglion, SAG)的发育以及Corti器感觉上皮的分化。FGF信号开启了内耳早期发育的基因调控网络,诱导前基板区域以及听基板的形成。正常表达的FGF信号分子可促进听囊腹侧成神经细胞的特化,但成熟SAG神经元释放的过量FGF5可抑制此过程,形成负反馈环路使SAG在稳定状态下发育。FGF20在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下参与了前感觉上皮区域向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的分化过程,而内毛细胞分泌的FGF8可调控局部支持细胞分化为柱细胞。人类FGF信号通路异常可导致多种耳聋相关遗传病。此外,FGF信号通路在低等脊椎动物毛细胞自发再生以及干细胞向内耳毛细胞诱导过程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FGF信号通路在内耳发育调控以及毛细胞再生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毛细胞再生中FGF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的阐明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顺铂的中枢听觉毒性以及褪黑素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顺铂和不同浓度褪黑素分别在豚鼠左右腹腔注射7d后,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听皮层脑组织LDH活力、MDA、NO含量。结果:顺铂注射7d后各组的体重均下降,其中以单独注射顺铂组和10mg·kg^-1·d^-1褪黑素加顺铂组下降趋势最明显,较处理前有显著差异(P〈0.01)。顺铂组动物听皮层LDH活力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褪黑索能显著降低顺铂引起的听皮层脑组织中的LDH增高(P〈0.05)。豚鼠腹腔注射顺铂7d后听皮层MDA含量较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P〈0.01);同时腹腔注射褪黑素能降低听皮层组织MDA含量(P〈0.05)。各药物作用后听皮层的NO含量变化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腹腔注射顺铂能够作用于听皮层引起细胞损伤。褪黑素对顺铂所致的听皮层细胞损伤有防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电刺激大马蹄蝠听皮层对下丘神经元听觉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实验在12只大马蹄蝠上进行。用常规电生理学方法研究了电刺激听皮层对下丘212个神经元的听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有32个神经元的听反应被抑制,19个神经元的听反应褐易化。  相似文献   

18.
前庭刺激对兔听诱发电位和脑电功率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观察了正弦旋转方式的前庭刺激对兔听诱发电位和脑电功率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旋转刺激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这与运动病时的一些表现十分吻合,提示运动病的发生可能与前庭刺激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在麻醉和麻痹的猫上用微电极记录到的原发听皮层神经单位对简单声和调频声的反应。从89个单位测得的调谐曲线可分为四类:宽型、段型、点型及无调谐曲线型(对恒定的纯音不起反应)。前三型单位在皮层的垂直分布上没有差异。对皮层单位调谐曲线的类型和它们对白噪声及短声反应之间的关系,文中作了统计分析。纯音的调频(f±⊿f,调制信号为方波)可以在不同的皮层单位分别引起易化或压抑反应,这二种反应的产生和调频声的强度有关。皮层细胞对调频声的反应与声强度之间存在非单调性的关系。皮层细胞对调频声的反应与频率变化的方向也有关,但在不同的频段,反应的方向敏感性是不同的.未观察到只对频率增加或只对频率减少起反应的神经单位,也未发现在不同频段中调频的反应敏感方向都指向最佳频率。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记录和分析了豚鼠内膝体调频诱发电位的反应特性、反应类型及反应阈,并与听皮层的反应作了比较。和听皮层的一样,内膝体调频诱发电位也有“给”、“撤”和“给—撤”等反应类型,平行记录表明,同侧听皮层的反应类型和内膝体的有严格的一致性变化。内膝体调频诱发反应阈△Fm随载波F(250Hz—16kHz)的变化而变,其趋势也和听皮层的相似,但阈值较听皮层的为高。当F小于 2kHz左右时,内膝体的 △Fm没有随F而增大的明显趋势,一般分布在30Hz上下,比听皮层的约高15Hz。当F大于 2kHz时,△Fm随F的增高而相应地增大,和听皮层的△Fm差值也随之而渐次增大(差15—33Hz)。这说明对精确的频率分辨,内膝体不是最高级中枢。在内膝体分析的基础上,听皮层可进一步提高分辨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