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因素,总结保证生化检验前质量的相关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病历资料,对其生化检验分析过程中发生的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出现生化检验差错的148例病例中,64.19%发生在分析前,23.65%发生在分析中,112.16%发生在分析后。在影响分析前质量的各项因素中,采样不规范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样本送检不及时,另外患者准备不当、样本处理欠妥也是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生化检验分析的前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生化检验科应加强前质量管理、控制,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如今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推动了临床医学检验朝着系统化、规划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其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由于临床检验质量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其检验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存在普遍较低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解决,从根本提高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者280例,且采集患者的血液。统计患者的血液采集时间、送检时间以及溶血标本等资料,分析这些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送检的时间以及溶血标本都影响着生化检验的结果。结论生化检验时要严格控制血液采集的误差,确保血液的合格性,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讨论如何搞好生化检验质控,并总结给出几点体会。方法:首先介绍生化检验质控的重要性,其次提出生化检验质控血清时的注意事项,然后讲解生化检验质控的操作流程及其规范,接着给出生化检验质控中出现失控情况的应急处理,最后总结讨论搞好生化检验质控。结果:生化检验质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临床诊断依据,需加强对其的质量控制。结论:对于生化检验质控应当建立标准化检查分析流程,注重质检过程中容易出错地方,做好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血液生化检测各阶段质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2月-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血液生化检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诸多因素会影响血液生化检测各阶段质控,其中以年龄、标本采集处理、检测仪器、性别以及药物作用等为主。结论:血液生化检测各阶段质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关检验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从检测前、中、后加强质量控制,使出现误差的几率降低,从而有效提高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部分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到我院作健康体检人员80名,收集血液作标本,随机分为甲乙两组,使用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分析两组样本生化指标。结果:甲乙两组的ALB、AST、CHO、ALT、LDH、TBIL等指标对比(P0.05),BUN、TG、GIU及Cr对比(P0.05)。结论:溶血标本会影响部分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在采取常规生化检验时,需谨慎处理常规生化检验,掌握检验各个环节,以此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方法分析临床生化检验项目质量控制数据,评价其分析性能,设计生化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方法并指导其质量改进。方法:收集2010年度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允许总误差(TEa)标准,采用公式值=[TEa%-偏倚(bias%)]/变异系数(CV%),计算检验项目的σ值,绘制标准化6σ性能决定图,评价检验项目分析性能,设计质量控制方案,计算检验项目的质量目标指(QGI),查找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提出优先改进方法。结果: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常规生化和干式生化的检验项目达到6西格玛水平分别占66.6%和58.4%,达到5~6西格玛水平分别占4.8%和8.3%,达到4~5西格玛水平分别占4.8%和8.3%,4.达到3~4西格玛水平分别占4.8%和16.7%,在3西格玛水平以下分别占19%和8.3%,全部检验项目的平均σ值分别为9.33和6.95。在12个6σ值<6的检验项目中有50%要优先改进精密度,25%需要优先改进准确度,其余则两者都要改进。结论:6σ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化学检测性能评价,设计个性化的质量控制方案可更有效地控制质量,有助于不断提高临床实验室生化检验项目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生化自动分析仪五十年代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检验室,近年来发展很快,各种不同型号的生化自动分析仪相继出现,迄今已有数十种之多。它对实现生化分析自动化,改变陈旧的手工法,减轻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起了很大的作用,对医学检验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推动。1980年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研制成功 SF-1型生化自动分析仪,我们于1982年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获得满意结果。证明该机具有性能稳定,准确性、重复性良好的特点。现将仪器以及我们二年多来的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间入我院进行体检的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受试对象,每名受试者抽取10ml血液样本,对样本的未溶血、一般溶血和严重溶血状态进行统一生化检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发现,一般溶血组与为溶血组的ALT、AST、TBIL、DBIL、rGT、UA等含量有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UN、Cr及GLU的含量则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严重溶血组于一般溶血组仅有AST及UA的含量有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生化检测中,溶血会对大部分检测指标产生明显影响,应注意避免其诱发因素,以使检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规范标本及送检对对生化指标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内科送检的1262份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规范操作前后的检验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血糖浓度会显着降低;溶血标本对生化测定的影响;输液时同侧采血对生化结果有一定的波动;结论:不规范的标本胶送检可大大导致生化指标的波动,临床送检标本必须严格规范操作,以采集到合格的标本,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11.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是在对人体正常、病理状况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人体标本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其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糖类、脂类、核酸、蛋白质、酶、激素、有机小分子、血液气体、电解质、治疗性药物、临床毒物等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课程对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非常重要。本文对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课程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方便于临床分析、鉴别诊断和分析管理的临床检验专家系统。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挖掘患者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对已确诊的患者(肝炎、肝癌、肝硬化和胆囊结石)的生化检验项目进行梳理,得出相应疾病生化指标的临床阳性预测值,然后以各项生化指标为多因素变量、诊断为输出变量建立ANN预测模型。另外抽取肝功异常并已明确诊断的患者60例进行生化指标测定,利用ANN系统,综合分析预测临床符合率,同时构建对初诊病人的树状筛查程序和直观判读报告软件的开发。利用专家诊断系统对肝脏疾病预测的准确率分别为:肝炎80.0%、肝硬化86.7%、肝癌66.7%和胆囊结石73.3%,优化后的报告格式直观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借助于建议性报告软件可快速简易地作出对肝胆系统疾病鉴别诊断,达到医疗资源优化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样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作用及优化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接受生化检验的13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按照常规方式采集两管血液标本,并分别作为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对两组试管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溶血组新生儿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谷草转氨酶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溶血组(P0.05),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溶血组(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样本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水平,需引起临床人员重视,在开展溶血检验过程中积极通过合理选择采血点、采血方式等优化措施,避免或减少溶血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八十年代医院临床生化检验工作的需要,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推出理想的新品——GD211生化分析仪,以取代较为陈旧的581型比色计和721分光光度计。经两年多的临床试用,医院反映较为满意,认为它可以替代581型比色计,现将其特点叙述如下,以资对照: 1.GD211生化分析仪体积比581型比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作医学检验手段,正在临床诊断、治疗、研究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根据使用单位的要求和临床检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于82年11月14日~30日在武汉召开了有湖北、湖南、江西、上海、天津等十四个省、市,128名代表参加的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维修技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5年急诊生化检验90例,分别对患者血清、肝素抗凝血浆进行检验,并对比检验结果。结果:常规血清与肝素抗凝血浆检验结果相比,K+、Glu、Na+指标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素抗凝血浆在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有一定可行性,检验速度快,作用显著,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目前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改进措施。方法:分析我院90例进行生化检验患者,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对生化检验中质控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结果:经过调研,进行生化检查的90例患者中,样品治疗有出现污染现象15例,不合格率为16.67%;门诊质控管理差。结论:检验生化治疗管理在当前的管理过程中还存有较多问题,分析目前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我国医学检验仍处于落后状态。为尽快实现自动化,提高检验质量,更好地为伤病员服务,1973年起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与有关单位组成了协作组,经过二年的努力,研制成功了ZSF—6型全自动六通道生化分析仪。为我国临床生化检验自动化迈开了可喜的一步。在总结试制和应用中的优缺点基础上,为了适合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该厂又试制成功 SF—  相似文献   

19.
用微机控制的智能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研制成功。该仪器能自动进样,恒温,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单色器波长连续可调,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国内外试剂盒均适用,可用于医院临床检验,也可做其他领域的生化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检验医学不断地发展,检验技术日新月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操作简便,故障率低,系统重复性好,准确度高以及能模块组合等优点,成为现代医院首选的仪器设备。现在以迈瑞BS-820全自生化分析仪为例,谈一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保养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