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隋健  韦桂峰 《生态科学》2005,24(3):233-236
酚类化合物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含酚废水在我国水污染控制中被列为需要重点解决的有害废水之一。本文通过对本钢焦化厂含酚分废水处理工艺中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所含未知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过对酚的耐受性实验和降解率实验,得到处理酚的高效菌株。通过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细胞个体形态和菌群形态特征观察及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确定筛选出来的7株能高效降解盼的菌株为假单胞菌。本文的实验结果将有利于今后对含酚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高效苯酚降解菌细胞固定化方法与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酚废水是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目前常利用细菌处理含酚废水。但利用细菌处理含酚废水存在一些缺点,为此将1株高效苯酚降解菌进行细胞固定化。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确定了该菌株固定化的最佳条件,并且考察了该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的最佳条件。实验表明:该菌株的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能力和耐受苯酚能力均大于游离细胞,经36 h可将1 800 mg/L苯酚降解完全。其降解苯酚的最适温度为30℃,最佳pH值为5~9。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煤气站含酚废水生化处理试验工作中,对活性污泥小口钟虫的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小口钟虫(Vorticella microstoma)是纤毛纲缘毛亚纲缘毛目固着亚目钟形科动物。这种原生动物,在处理的含酚废水中,有游泳体、固着体和孢囊三种形式,见图1。在进水含酚浓度为70—100mg/l,可溴化物为250—280mg/l,出水含酚浓度为0.5mg/l及可溴化物50mg/l以下时,小口钟虫均大量出现。但是,在处理的不同流程中以不同形态出  相似文献   

4.
随着核能的大力推广与应用,放射性含铀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为防止水体中放射性核素迁移扩散,含铀放射性废水的有效处理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前沿的生物处理方法具有高效、价廉的优势,对于含铀废水的治理前景乐观。综述了近几年生物法处理含铀废水的进展,评述了生物法处理含铀废水的主要原理及其优缺点,并提出生物技术处理含铀废水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株高效苯酚降解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菌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含酚废水是普遍存在的有毒、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之一,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因成本低、无二次污染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降解苯酚的微生物中,真菌比细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更好。针对液态菌液保存时间较短和运输困难的瓶颈,制备固体菌剂可以提高菌体存活率和储藏稳定性。【目的】筛选一株能够高效降解苯酚的真菌,优化其降酚性能并选择合适的载体制备菌剂。【方法】通过逐级驯化和纯化分离降酚菌,筛选得到降酚性能较强的真菌并通过ITS r DNA基因测序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参数优化进一步提高菌株降解苯酚的性能;以不同材料为载体制备菌剂,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和苯酚降解实验探究菌剂在不同温度下的保存效果。【结果】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效降解苯酚真菌QWD1,通过鉴定证明其属于Magnusiomyces capitatus,其最适降解条件:(NH_4)_2SO_4为氮源,接种量为15%,pH为7.0,温度为35°C,氮源浓度为14 mmol/L。在此条件下,28 d内对1 600 mg/L苯酚去除率可以达到97.15%;制备菌剂最合适载体为谷糠,适宜保存温度为4°C,保存时间可达到90 d甚至更长,活菌数高达2.5×10~8 CFU/g左右,降解苯酚效果良好。【结论】筛选得到了一株高效降解苯酚真菌,优化其降解性能并将其制备成菌剂,为处理含酚废水提供了新菌种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使用药食兼用真菌野丝膜菌(Cortinarius torvws)的固化残体降解苯酚可忽略固定化成本问题,因而可望用于废水处理。本文报道该固化菌丝处理含酚废水的特性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煤化工废水中分离、筛选苯酚高效降解微生物,初步考察微生物与DTRO技术联用,构建含酚废水生物强化处理工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苯酚浓度梯度培养基对苯酚降解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筛选;根据菌体形态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生理生化特性考察和16S r RNA基因系统发育树构建,对菌株进行初步生物学鉴定;将筛选出的高效苯酚降解菌制备成相应的菌剂与碟管式反渗透(DTRO)技术组合形成"生物强化-DTRO"工艺,并试用于含酚废水的处理。【结果】共获得7株纯化细菌,其中Phe-03和Phe-05为高效苯酚降解菌;该2株菌均可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经鉴定Phe-03为壤霉菌属(Agromyces)菌株;Phe-05为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菌株。到目前为止,壤霉菌属(Agromyces)菌株降解苯酚尚未见报道。在初始苯酚浓度达到1 300 mg/L条件下,Phe-03和Phe-05菌株44 h内对苯酚降解率均达到70%以上;76 h后苯酚降解率均超过90%。组合形成的"生物强化-DTRO"工艺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酚类化合物,而且还能减少反渗透膜污染,以及增加膜的通透性。【结论】研究表明微生物技术可与DTRO技术联用,构建含酚废水生物强化处理工艺,可为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提供一种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株高效苯酚降解菌的选育及降酚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一绝缘材料厂的污水中分离得到一株可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JY01, 该菌株的形态和理化特征与Bacillus基本相同, 其16S rDNA序列与Bacillus simplex (AM9216370)的相似性为99.01%。在接种量为2%的条件下, 该菌在pH为6.0~9.0和温度为18°C~36°C的范围内保持对苯酚良好的降解能力; 30 h内, 当苯酚浓度为1100 mg/L和1300 mg/L时, 其降解率分别为99.16%和74.76%。这将为进一步采用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提供了可靠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9.
凤眼莲根分泌物对Enterobacter sp.nov.苯酚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本文利用从含酚废水中筛选出新的高效降酚菌株(Enterobacter sp.nov.)和凤眼莲根分泌物来探讨风眼莲与细菌之间松散的、非特异性的降酚机理。研究了风眼莲分泌物及其不同的组分对Enterobacter sp.nov.生长、降酚酶活性和降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根分泌物(≤1%V/V)促进细菌生长,提高降酚效率,而高浓度的根分泌物(≥10%V/V)虽能促进细菌生长,但会抑制细菌降酚酶的诱导,降低降酚效率。凤眼莲根分泌物各组分中还原糖是影响Enterobacter sp.nov.降酚的关键因子。提出了人工组建凤眼莲和Enterobacter sp.nov.系统,提高降酚效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性成熟的雄性Wistar大白鼠经小剂量棉酚持续处理半年,肝细胞的超微结构,无论是细胞器或是细胞内含物都和对照大白鼠的相似;但大剂量棉酚短期处理,即可引起肝细胞呈“空泡”样变。在离体条件下,棉酚对大鼠肝细胞的损伤作用,与在体肝细胞经大剂量棉酚短期处理的结果相同,受损伤的程度与棉酚浓度和处理时间成正相关。表明离体肝细胞对棉酚比在体肝细胞敏感,但和生精细胞相比,这些体细胞则是相对不敏感的。小剂量长期用药组及其对照组中部分大白鼠的肝细胞线粒体出现类晶体样内含物,可能提示肝细胞在超微结构水平受损伤,但与灌服棉酚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一载体(三乙酸纤维素)和双载体(藻酸钙和三乙酸纤维素)处理有氧系统中的有机合成废水(葡萄糖与酚)。挤压混合物,使之在甲苯中形成纤维井硬化,如此  相似文献   

12.
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厂处理含酚污水的实践,是对林彪孔老二鼓吹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天才论”的有力批判。煤气厂含酚污水直接外排,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影响人民健康。文化大革命初期,我厂经过反复试验,从高浓度含酚污水中回收酚获得成功,减轻了对水源的污染,支援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酵母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酵母菌作为一种极为宝贵的微生物资源,由于它具有良好的耐酸、耐渗透压等特点,因此它广泛被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包括有毒、含难降解污染物废水的处理,其处理能力优于驯化后的活性污泥系统,同时具有吸附重金属的作用;酵母菌能将大部分有机物转化成无毒且营养丰富的细胞蛋白供人类利用。随着酵母菌研究的深入和其他相关水处理技术的开发,酵母菌在废水处理中将得到更多、更好、更深的应用,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枯草杆菌生物吸附去除水中Cd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明胶、琼脂、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对枯草杆菌进行固定,通过对三种载体的包埋效果、传质性能及操作难易的比较来选择适宜的固定化载体,比较固定化微生物与游离微生物及固定化载体海藻酸钠处理含镉废水的效果,并研究温度、pH值等环境因子对固定化枯草杆菌处理含镉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作为固定化载体其传质性能强、方法简便,机械强度好;固定化枯草杆菌对含镉废水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游离枯草杆菌。且随着废水中Cd浓度的变化,固定化枯草杆菌处理效果存在差异,在Cd浓度为1.0mg.L^-1 ~20mg.L^-1时,Cd的去除率在24h呈现3次曲线回归,而48h以4次多项式拟合;pH值对固定化枯草杆菌处理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在pH5.0-pH7.0,随pH值升高去除效率下降,温度在20℃-30℃,固定化枯草杆菌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鉴定从某化工厂附近土样中分离到的一株耐高浓度苯酚的菌株T10,通过优化菌株的培养条件提高菌株对苯酚的降解率。【方法】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测序分析确定其种属,以液体摇瓶培养菌株T10对苯酚的降解率为指标,对菌株的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T10属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添加葡萄糖、蛋白胨能有效缩短T10菌的生长周期,并使苯酚的降解率提高1.7倍。在菌体初始接种浓度为10%、温度为30°C、转速为180 r/min条件下,对初始苯酚浓度、pH和装液量的响应面优化结果如下:初始苯酚浓度3 000 mg/L、pH 7.5和装液量80 mL/250 mL,苯酚去除率最高可达到87.56%。【结论】T10菌能够耐受较高浓度的含酚废水,并且对苯酚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为下一步利用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国产卡拉胶固定化热带假丝酵母菌,在喷射环流反应器(JLR)中处理含酚废水,较活性污泥曝气池容积负荷提高3.5倍以上。 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苯酚降解规律受喷射环流反应器操作条件的影响;苯酚比降解速度对苯酚是零级,对氧是一级。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考虑液一固传质,失活壳和内扩散的影响,推导出氧消耗的宏观动力学模型。基于本文实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将模型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得宏观动力学模型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
一株嗜热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苯酚降解特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从油田地层水中分离到一株嗜热并高效降解苯酚的BF80菌株,其最适生长和降解苯酚的温度为60℃65℃。利用API50CHB/E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BF80进行了分类鉴定,该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Geobacillusthermoglucosidasius基本相同,其16SrDNA序列与GeobacillusthermoglucosidasiusBGSCW95A1(=ATCC43742)的相似性为99·22%。在接种量为1%的条件下,该菌在20h内能完全降解3mmol/L的苯酚;在pH值5·59·0范围内能保持对苯酚良好的降解能力,并在12mmol/L苯酚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也能生长和降解苯酚,表明该菌能耐受高浓度苯酚并可用于高温含酚废水的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18.
微藻可以高效利用废水中的部分小分子有机质、氮和磷等污染物合成生物质,并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近年来,利用微藻进行农业废水、工业废水、城市废水和含农药以及抗生素等有害废水的处理等有了一些新的尝试。本文中,笔者重点分析了微藻处理废水中藻种选育、藻菌共培养、藻菌絮体、工艺集成和反应器设计以及可持续综合开发等关键技术问题。其中,藻菌共培养可以发挥微藻和菌的各自优势,提高废水处理效率。藻菌絮体技术还具有便于采收的特点,具备进一步研究的潜力。针对不同废水的处理需求,笔者提出合理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路线,推动微藻处理废水的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生物吸附剂的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 前言含重金属废水是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的一类污染源。进入环境中的重金属往往参与食物链循环并在生物体内积累 ,破坏生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1,2 ] 。如何消除重金属的危害并有效地回收废水中的贵重金属是当今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重金属废水主要来源于电镀、采矿、冶炼、化工、纺织、印染、化纤等行业 ,传统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沉淀法、化学氧化还原法、蒸发法、离子交换法、电化学处理法、膜技术分离法等 ,这些方法最突出的缺点在于处理低浓度 ( <1 0 0mg/l)重金属废水时 ,操作繁琐、运行费用较高。近…  相似文献   

20.
流加菌种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厌氧氨氧化工艺具有很高的容积氮去除速率,现已成功应用于污泥压滤液等含氨废水的脱氮处理,容积氮去除速率高达9.5 kg/(m3·d)。但由于厌氧氨氧化菌为自养型细菌,生长缓慢,对环境条件敏感,致使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时间过长,运行容易失稳,并且不适合处理有机含氨废水和毒性含氨废水,极大地限制了该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为了克服厌氧氨氧化工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发酵工业中常用的菌种流加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菌种流加式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了该新型工艺在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过程、稳定运行以及处理有机含氨废水和毒性含氨废水等方面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向反应器内补加优质厌氧氨氧化菌种,可提高厌氧氨氧化菌数量及其在菌群中的比例,强化厌氧氨氧化功能。据此研发的菌种流加式厌氧氨氧化工艺不仅可以实现快速启动,而且可以稳定运行,并突破了有机物和毒物所致的运行障碍,拓展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