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三角典型区占补耕地土壤肥力的时段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84、2000和2016年卫星遥感影像,分析了江苏省常熟市耕地占补时空变化特征;基于ArcGIS和土壤采样数据,利用隶属度函数综合法评价了1984和2000年耕地土壤肥力;采用叠加分析,揭示了1984-2000、2000-2016年间该地区占补耕地土壤肥力特征.结果表明: 1984-2016年间,常熟市耕地面积减少了1/3,1984-2000年被水域和居民点工矿用地分别占用了51.7%和41.4%,2000-2016年只居民点工矿用地就占用了80.8%.1984-2000年间,常熟市耕地土壤肥力上升的面积占65.5%,仅3.9%下降;南部地区土壤肥力均高于其他地区.研究期间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不平衡,前时段“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形势严峻,后时段“占多补少、占劣补劣”特征明显.耕地减少的趋势并未扭转,异地补充明显,耕地占补平衡应当关注异地补充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渭北旱塬耕地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选取有机质等10个能够反映土壤肥力质量特性的定量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分,然后用欧氏距离最短距离法对其进行聚类,最后利用作物产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土壤有机培肥,土壤肥力质量和作物产量均有显著提高,与单施化肥相比,施加秸秆堆肥和厩肥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提高了20.43%和22.38%;对土壤肥力综合进行评价,秸秆堆肥配施化肥的土壤肥力质量最高,综合得分达56.53,厩肥配施化肥较高,高量秸秆配施化肥次之.可见,通过秸秆堆肥或厩肥配施化肥进行培肥土壤,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利用有机质等10项土壤肥力特性因子,采用因子分析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能够准确反映土壤肥力水平,预测土壤生产力状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工商资本下乡、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导致我国耕地“非粮化”现象普遍,直接威胁“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和国家粮食安全。“非粮化”耕地大致分为耕层剥离型和耕层未剥离型两类,前者原有耕层破坏、犁底层缺失,后者可能存在酸化、盐渍化等障碍问题,二者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肥力,不利于粮食可持续生产。国内外学者针对退化土壤改良做了大量研究,包括客土换土、障碍因子消减、生物培肥等措施,然而针对“非粮化”土壤的整治尚无系统研究成果。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文献分析,对我国耕地“非粮化”现状及改良、复耕、培肥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并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海南琼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研究海南岛琼化弃荒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演变的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α-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和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的增加正相关明显,β-多样性指数在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的过渡区变化较强烈,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的地方则是在疏灌丛与密灌丛之间,表现出在植被恢复的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会有所增加,但后者一般稍滞后一段时间。在对土壤肥力与植被性状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与演替后期植物种类的发展有关;而土壤全氮则与群落覆盖度,木本植物种数和演替后期植物种数等多个因素有关;全磷稍与物种多样性有关。土壤全钾和pH变化比较复杂,与植物组成性状的关系没有选择项。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旱区(包括十六省、市、自治区的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耕地占全国的1/3,草原占全国的一半,土地资源丰富,是我国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这类地区目前正面临着水土流失、沙化、盐渍化、土壤肥力衰竭、草原退化等一系列生态危机。该区域长期处于生态失调和  相似文献   

6.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区土地利用的土壤养分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志敏  吕一河  孙飞翔  王江磊 《生态学报》2013,33(19):6328-6334
土地利用影响地表覆被状况和生态过程,关系到土壤肥力与土壤碳库功能"源-汇"关系的改变。黑河中游甘州区和临泽县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荒漠绿洲区,以土壤表层(0-20 cm)养分变化为对象,利用2011-2012年甘州区和临泽县的土壤野外调查数据和该区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两时期土壤表层养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pH值)的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分别降低了3.54%和12.5%;而全氮、全钾和pH值分别增加了74.4%、98.2%和4.9%。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荒漠、耕地与草地三者在各土壤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林地在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上显著高于前三者。2011-2012年,耕地土壤的全磷、全氮与其它土地利用存在显著差异。土地利用的保持和改变对土壤养分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耕地的长期耕作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4.94%,全氮增加86.93%,全磷减少5.02%,土壤碱性增强;荒漠植被的自然演替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66.21%,全氮增加71.70%,全磷含量减少37.33%,土壤碱性变弱。所以,耕地扩张及其长期耕作活动将导致地力退化并有盐碱化风险,而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改善和土壤固碳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水稻对稻瘿蚊抗性与补偿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我县受稻瘿蚊危害涉及到的乡镇不断增加 ,面积不断扩大 ,被危害的轻则损失 2- 3成 ,重则损失 7- 8成甚至绝收 ,已成为我县水稻生产危害性最大 ,防治成本最高的害虫。为了探明水稻对稻瘿蚊的抗性 ,寻找一条防效好、成本低的新途径 ,我站与县农科所合作于1 998年下半年开展了该课题的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试验选用特优明 86、特优 70、汕优 6 3、汕优明 86、特优 6 3、汕优多系 1号、D2 97优 6 3、汕优 6 6 9、特优 1 55、GER3十个晚稻组合进行抗性比较。试验在农科所稻田进行 ,早季种烟 ,土壤肥力较好。试验于 6…  相似文献   

8.
马朋  李昌晓  雷明  杨予静  马骏 《生态学报》2014,34(4):1010-1020
为研究不同用地方式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性质的影响,选取三峡库区重庆忠县汝溪河流域典型消落带为研究区域,研究不同用地类型(草地、弃耕地、耕地)、不同土层间(0—10 cm、10—20 cm)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各自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旨在为该地区消落带生态恢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除蛋白酶活性、全磷含量、碱解氮含量外,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各生化特性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与之不同,土层仅对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对其他生化性质影响不显著;用地类型与土层两者的交互作用仅对蔗糖酶活性影响显著。同时,弃耕地土壤的细菌数量在3种用地类型中最高;真菌、放线菌数量在草地中最高,耕地次之,弃耕地最低。弃耕地中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与其他两种用地类型相比较高,而耕地中磷酸酶活性则显著高于弃耕地和草地土壤。草地土壤全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低于耕地,而草地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却显著高于弃耕地和耕地;3种用地类型的全磷、全钾、碱解氮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弃耕地的pH值显著高于另外两种用地类型。另一方面,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的各生化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H值和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与弃耕地和耕地相比,草地在稳定消落带土壤环境、固持土壤营养元素、提高土壤肥力方面作用更为显著;相对而言,耕地的土壤微生态环境较差,故在消落带实施退耕还草、恢复草本植被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废弃地整理复垦形成的耕地存在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低、土壤板结、微生物活性弱和土壤耕作性状不良等问题,快速、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质量是全面提升该类耕地质量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城郊有机废弃物对新复垦耕地土壤培肥的综合效果,并比较了不同类型城郊有机废弃物在培育耕地质量方面的差异.试验设置了施用等量猪粪、鸡粪、水稻秸秆、蔬菜收获残留物、城市污泥、沼渣、猪粪/水稻秸秆堆肥、生活垃圾堆肥和对照(不施有机肥)9个处理(年用量30 t·hm-2),连续进行3年的定点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任何有机物对改善土壤肥力均有明显的作用.其中,提升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以施用猪粪、鸡粪、猪粪/水稻秸秆堆肥、水稻秸秆和沼渣的效果最为显著;增加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和降低土壤容重以施用猪粪/水稻秸秆堆肥和沼渣的效果最佳;施用污泥、猪粪/水稻秸秆堆肥和生活垃圾堆肥可增强土壤保蓄能力;施用猪粪、鸡粪和猪粪/水稻秸秆堆肥对增加土壤有效态养分的效果最为明显;各类有机物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长期施用污泥、生活垃圾堆肥及畜禽粪存在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但短期施用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不明显.总体上,对土壤肥力的改善效果由大至小依次为:猪粪/水稻秸秆堆肥>鸡粪>猪粪>沼渣>生活垃圾堆肥>水稻秸秆>城市污泥>蔬菜收获残留物;对土壤的相对污染程度由大至小为:城市污泥>生活垃圾堆肥>猪粪>鸡粪>沼渣>猪粪/水稻秸秆堆肥>蔬菜收获残留物>水稻秸秆.  相似文献   

10.
土壤肥力对绞股蓝种群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维明  钟章成 《植物学报》1999,16(4):425-428
利用半控制实验生态学方法探讨土壤肥力对绞股蓝种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肥力的提高可显著提高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比,显著降低非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比,叶片、支持结构生物量分配随土壤肥力的提高略有降低;提高土壤肥力对绞股蓝种群形态特征和平均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多数繁殖特征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有显著响应。总之,绞股蓝种群的不同行为对土壤肥力变化的敏感性各异。  相似文献   

11.
土壤肥力对绞股蓝种群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半控制实验生态学方法探讨土壤肥力对绞股蓝种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肥力的提高可显著提高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比,显著降低非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比,叶片、支持结构生物量分配随土壤肥力的提高略有降低;提高土壤肥力对绞股蓝种群形态特征和平均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多数繁殖特征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有显著响应。总之,绞股蓝种群的不同行为对土壤肥力变化的敏感性各异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就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是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主要的肥力指标,其含量能更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利用年限小于10年的土壤肥力处于很低的水平,利用年限在10~20年间的土壤肥力处于较低水平,利用年限在20年以上的土壤肥力接近中等水平。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养分中除全磷和速效钾外,其它养分含量均偏低,该区人工林土壤肥力总体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环境辅助变量的拔山茶园土壤肥力空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形因子、植被覆盖度等为辅助变量,利用回归克里格法预测低山丘陵区茶园土壤肥力,分析了富阳市拔山茶园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相对高程、平/纵向曲率等结构性因素是引起研究区土壤肥力空间变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土壤肥力沿海拔高度呈垂直变化,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土壤肥力水平也逐渐降低;拔山茶园土壤肥力总体较高,肥力较低的区域面积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回归克里格法所得土壤肥力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普通克里格,其平均预测误差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28和0.108.该方法能充分反映环境变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提高土壤肥力的空间预测精度,可为茶园的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低山茶园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亚热带低山区是我国茶园的主要分布区域,研究其土壤肥力质量状况是茶园精准化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利用地统计学、GIS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蒙顶山茶园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定量化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蒙顶山茶园土壤肥力质量沿海拔高度垂直变化明显,大部分土壤肥力区沿蒙顶山阳坡面水平方向呈带状分布。土壤肥力较高的区域分布在山体的中上部,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土壤肥力质量水平也逐渐降低。(2)蒙顶山茶园土壤肥力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内土壤各项肥力指标与优良茶园相比还存在差距,同时肥力质量偏低的区域所占面积较大:第四、五两级肥力区所占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42.35%。肥力较低的后5级占总面积的近70%,而肥力最高的3级不到10%。(3)采用该方法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能较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为地统计研究成果实际运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采用几何轮廓相似度模型,分别对彰武县境内柳河流域所辖乡村1985年与2009年土壤肥力等级进行判别.结果表明:研究区所辖43个乡村土壤肥力普遍处于中下等水平;与1985年相比,2009年有15个乡村土壤肥力级别降低即土壤肥力变差,9个乡村土壤肥力级别升高即土壤肥力变好,19个乡村土壤肥力级别未发生变化.该模型可在缺乏多标度数据分布信息或小样本条件下难以估计统计特征的应用问题中,通过分析多标度数据的几何特征对数据进行判别;且模型采用了凹函数求平均值,从而减小了一些突变型数据对判别的干扰.因此,采用几何轮廓相似度模型判别土壤肥力时空变异性准确且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6.
文倩  李培培  林启美  李青松 《生态学报》2014,34(24):7403-7410
团聚体是土壤基本结构单元,是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基础,研究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团聚体的生物学属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肥力本质,以及不同土壤肥力差异的根本原因。采集半干旱地区林地、旱地、灌溉耕地和草地4种土壤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用干筛法获得6级团聚体,测定微生物量碳(MBC)、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基础呼吸速率(BR)和基质诱导呼吸量(SIR)等指标。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ATP浓度在7.79—9.26μmol ATP/g Cmic,灌溉耕地最高、林地最低;微生物代谢熵(q CO2)和SIR分别为0.35—0.69μL CO2g-1Cmicd-1和88.7—132.2μg CO2g-1d-1,灌溉耕地最高、旱地最低。土壤团聚体的微生物量ATP浓度在6.54—9.32μmol/g Cmic之间,平均值为8.22μmol/g Cmic;q CO2和SIR分别为0.29—0.71μL/g Cmic和64—120μg CO2/g土,大团聚体含量总体上高于小团聚体,可能暗示不同团聚体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及生理状态存在差异。土壤ATP含量、SIR和q CO2与微生物量碳呈显著相关性(r=0.929、0.865、0.885,P0.01),SIR和BR之间也有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828、P0.01),说明尽管各级团聚体微生物学属性的绝对值存在很大的差异,但相互关系并未随团聚体大小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银杏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唐艳  杨林林  叶家颖   《广西植物》1999,19(3):277-281
研究了银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试图探索利用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银杏果园土壤肥力的指标。结果表明,有3种酶的活性与土壤肥力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酶活性随土壤肥力的高低而有规律地变化。根据相关分析,该土壤的脲酶、蛋白酶、转化酶的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银杏果实产量呈极显著相关。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银杏土壤肥力水平的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山地土壤肥力与植物群落次生演替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宋会兴  苏智先  彭远英 《生态学杂志》2005,24(12):1531-1533
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出发,通过土壤肥力综合指标体系,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重庆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山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与山地土壤肥力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湖州主要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土壤是一个由生物及非生物组成的复杂综合体、有集散、转化、传递物质和能量的作用 ,其综合作用称为肥力[3] 。土壤肥力是从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两方面供应和协调作物生长发育的能力 ,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性质的综合反映 ,土壤结构是肥力的重要基础[11] 。土壤肥力的差异是土壤基本特性的综合表现 ,是多因素的耦合[7] 。在评价土壤肥力时 ,要考虑土壤整体剖面。目前有关土壤肥力的定义至今没有适当的内涵和外延 ,缺少量化的指标[3] 。为此 ,笔者认为 ,土壤肥力评价 ,应着眼于系统的观点 ,根据评价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 ,以评判该种土壤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PSR框架,针对土壤侵蚀小流域的土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旭东  邱扬  连纲  王静  张爱萍 《生态学报》2004,24(9):1884-1893
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退化的重要形式.建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式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能够比较明确反映出土地质量变化的因果关系,从而有助于决策者采取合适的土地政策和管理措施,进行退化土地的恢复重建.在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选取安塞县大南沟小流域进行案例分析,分别以栅格(10m×10m)和小流域整体为评价对象建立起基于PSR框架,针对土壤侵蚀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前者(以栅格为评价对象)的压力指标主要为坡度,状态指标包括土壤侵蚀强度、土壤肥力和植被盖度,响应指标为土地利用类型;后者(以小流域整体为评价对象)指标包括3个方面,即基于栅格计算的指标、统计指标和格局指标.具体的的压力指标包括地形压力、耕地压力、农作物收入压力以及格局压力等指标,状态指标包括土壤侵蚀强度、土壤肥力、植物盖度、流域出口水土流失和格局状态指标,响应指标包括非农地面积比重和梯田占农地面积比重等指标.以小流域1998年土地利用图为基础,运用模型模拟和统计分析对小流域整体和小流域内土地质量的相对差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小流域平均坡度27.85°,最大坡度高达59.39°,耕地平均坡度24.56°,耕地面积比重42.8%,农作物收入比重63%,小流域整体压力评价等级为5等;小流域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36.39t/hm2,流域出口的侵蚀总量为6.03t/hm2,土壤肥力低,植被盖度平均为2.83%;整体状态评价等级为4等;小流域非耕地面积比重为57.2%,梯田占耕地面积比重只有4.01%,小流域整体响应评价等级为4等.小流域内部土地质量的空间异质性较低,流域面积一半的土地质量等级均为4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质量差别较大,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灌木林、荒草地、果园/经济林、休闲地、耕地.该研究可为流域土地规划和不同流域土地质量的比较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