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灌肠和口服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灌肠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沉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血沉、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血沉及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加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用于治疗UC,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症状,增大疗效,改善其血小板功能状态。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每次1g,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两组疗程均为30天。比较两组患者经30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肠道菌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菌群正常和I度失调者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苓白术散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utherland DAI评分均获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L-17、IL-23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对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颗粒联合美常安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单独行美沙拉嗪颗粒治疗,治疗组行美沙拉嗪颗粒联合美常安胶囊治疗,总疗程16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对临床症状、临床症状积分、有效率以及炎症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前术后临床症状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颗粒联合美常安胶囊可有效提高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IL-10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水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及TNF-α水平均下降,而IL-10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CRP及TNF-α水平较低,而IL-10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能够抑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降低CRP、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临床疗效较好,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苓白术散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utherland DAI评分均获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L-17、IL-23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对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丹参酮胶囊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90 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及Ⅲ组,每组30 例,Ⅰ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 疗,Ⅱ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Ⅲ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 丹参酮胶囊治疗,三组均治疗4 周;检测各组患者治疗 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如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最大聚 集率[PAG(Max)]和D -二聚体(D-D)、C- 反应蛋白(CRP),Mayo 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Ⅰ及Ⅱ组比 较,Ⅲ组PLT、PAG(Max)及D-D 在治疗2、4 周后明显降低(P<0.05),APTT 及MPV 在治疗4 周后升高(P<0.05);FIB 及CRP 亦 在治疗4 周后降低(P<0.05);三组治疗后Mayo 指数评分均降低,但Ⅲ组治疗4 周后显著低于Ⅰ及Ⅱ组(P<0.05),其中Ⅲ组治疗 后Mayo 指数评分降低幅度(△Mayo 指数评分)大于Ⅰ及Ⅱ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丹参酮胶囊能够显著改善活动性溃 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及高凝状态,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汤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西医结合科和消化内科收治的20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3例,对照组接受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苦参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黏膜病变、疾病活动指数与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肠镜下黏膜病变与疾病活动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e,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降钙素原(procallcitonin,PCT)等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汤联合美沙拉嗪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肠道黏膜病变,降低肠道炎性反应,控制病情进展,疗效安全显著,对促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84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美沙拉嗪单药治疗,可能与其增加调节性T细胞以及抑炎因子IL-10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瑞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治疗8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CRP、ESR、内镜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I)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CRP、ESR、内镜评分及DA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且联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美沙拉嗪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内科门诊治疗的活动期UC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沙拉嗪肠溶片1.0g/次,4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0.5g/次,2次/d,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一氧化氮(NO)、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并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NO和ox-LD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GSH-Px和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χ~2=4.15,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3%(4/38)和15.79%(6/38),症状均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05)。结论布拉酵母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UC患者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NO和ox-LDL水平,升高血清GSH-Px和SOD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对肠黏膜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凉血止痢汤与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锡类散治疗,观察组给予凉血止痢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腹痛、腹泻、脓血便消失时间,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红蛋白数目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白细胞数目、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血红蛋白数目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凉血止痢汤与锡类散联合对溃疡性结肠炎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更快消退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内科门诊治疗的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次,3次/d,口服,两组均连用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中乳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变化和双歧杆菌(B)与大肠埃希菌(E)的比值变化,并评估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乳杆菌、双歧杆菌与大肠埃希菌及B/E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比值明显上升(P0.01),大肠埃希菌数量下降(P0.05),但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且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χ2=4.13,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可治疗UC,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肝脾胃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肠镜检查情况,并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及结肠镜检查结果均有改善,充血水肿及溃疡处明显减少,脓性分泌物也明显减少或消失,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结肠改善情况更好。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实验组患者的CRP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UC的临床疗效,这可能与其降低UC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方法:第一阶段将10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34例)、B组(34例)和C组(34例),分别服用美沙拉嗪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美沙拉嗪+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12周后观察3组临床疗效,缓解率及缓解时间.第二阶段将各组缓解者随访1年,观察3组维持时间及复发率.结果:3组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缓解时间、缓解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P>0.05),3组患者维持临床缓解时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以由中国株嗜酸乳杆菌,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等四种菌粉组成的复方片剂是值得推荐的维持治疗缓解期UC的有效药物;两者联合用药并未增效,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是没有必要的.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与美拉沙嗪比较无差异,没有必要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NF-α、IL-8及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TNF-α、IL-8及IL-10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8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研究组TNF-α、IL-8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对UC患者黏膜的保护作用显著,且有效抑制UC相关的炎性反应,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6月淮安市淮阴医院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小板(PLT)和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8、IL-6、TNF-α水平及PLT、FIB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P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可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思连康联合美沙拉秦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肠道黏膜肠黏膜Toll样受体(TLR)4、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9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观察组联合思连康治疗,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Baron内镜评分、肠粘膜TLR4、NF-κb表达、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Baron内镜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腹痛、腹泻、脓血便及Baron内镜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粘膜TLR4、NF-κb的表达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肠粘膜TLR4、NF-κb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酵母菌、梭菌数量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变(P0.05),且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酵母菌、梭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连康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粘膜修复,其内在机制可能和降低肠粘膜TLR4、NF-κb的表达及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19.
程志健  何斌  邱洪清  卢娅萍 《生物磁学》2011,(Z1):4693-4695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方法:第一阶段将10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34例)、B组(34例)和C组(34例),分别服用美沙拉嗪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美沙拉嗪+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12周后观察3组临床疗效,缓解率及缓解时间。第二阶段将各组缓解者随访1年,观察3组维持时间及复发率。结果:3组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缓解时间、缓解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P>0.05),3组患者维持临床缓解时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以由中国株嗜酸乳杆菌,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等四种菌粉组成的复方片剂是值得推荐的维持治疗缓解期UC的有效药物;两者联合用药并未增效,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是没有必要的。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与美拉沙嗪比较无差异,没有必要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内科门诊就诊的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口服。两组均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过氧化脂质(LPO)]、肠黏膜屏障受损情况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二胺氧化酶(DAO)]及肠镜下肠黏膜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ox-LDL、LPO、PCT和DAO水平及肠黏膜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对轻中度活动性UC患者的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血清ox-LDL、LPO、PCT和DAO水平,对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