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林丹烟剂、白僵菌粉炮、林丹烟剂结合施放白僵菌粉炮,3种不同的措施,进行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药剂试验。结果表明,以每公顷施放15kg林丹烟剂,结合施放7.5kg白僵菌粉炮的防治效果最好,能较快地降低高密度的虫口,避免严重被害,同时可在林间形成白僵病流行时进行防治,效果达96%。  相似文献   

2.
应用白僵菌与溴氰菊酯混合防治马尾松毛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应用白僵菌粉与4种浓度溴氰菊酯粉混合后不同时间孢子萌发情况测定,以及用纯菌粉、药粉和菌药不同比例混合粉,对马尾松毛虫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比较,筛选出菌粉与0.05%溴氰菊酯粉按4:1比例混合,防治效果最好,并经大面积推广防治示范,平均防治效果达95%以上,分别较纯菌粉和药粉效果提高14.9%和29.5%,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马尾松毛虫死亡高峰期提前5-7天,减少松针损失量,能及时控制住高虫口林分害虫的严重危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天生 《昆虫知识》2000,37(2):122-128
松毛虫Dendrolimusspp.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历史性的松树害虫。我国共有27种松毛虫,其中6种危害较严重,马尾松毛虫列为第一位。松树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总面积约为3.3-4千万hm2。松树不仅广泛用于民用和工业建材,而且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有着重大生态效益。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与人口的增加,天然林面积锐减,人工林面积增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以致松毛虫发生面积逐渐增大。据近年来统计,松毛虫发生面积平均约2.7万hmz。建国以来,在松毛虫生物学、生态学研究以及防治手段与综合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关松毛虫种…  相似文献   

4.
林间应用轻型飞机大面积超低容量喷洒阿维菌素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幼虫,其防治效果为95%以上.结果表明:阿维菌素能有效地控制马尾松毛虫的大发生,可作为单独的措施或综合防治中的配套措施使用,同时应用飞机防治解决了树高林密、水源缺乏、劳力昂贵等条件给防治工作带来的困难,是一条适应林业生产高效、经济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5.
飞机喷药防治马尾松毛虫对林内昆虫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省采用飞机喷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面积不断扩大,本文在飞防区防治前后随机采取昆虫样本,以研究飞防喷药对昆虫及其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t+病毒、灭幼脲、苦参碱·烟碱乳油和森得保飞机喷药防治的各试验区内,调查发现飞机喷药防治前后各试验区出现的优势类群均为蜘蛛、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灭幼脲和森得保飞机喷药防治后生物多样性指数指数有所增加,且差异显著;Bt+病毒和苦参碱·烟碱乳油飞防后生物多样性指数指数有变化,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分布于中国北界的马尾松毛虫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宏伟 《昆虫知识》1996,33(2):94-96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易明生 《昆虫知识》1990,27(3):151-152
<正>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马尾松的主要害虫,大发生过后,林木如同火烧,严重影响马尾松的生长。笔者于1983年在华云山天池林场对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马尾松毛虫的预测预报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 punctatus ( Walker)是松树的主要害虫 ,对其防治指标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1、2 ] ,但该虫对危害马尾松造成材积和松脂等损失量的定量比研究问题 ,未见详细报导。为此 ,本文通过人工剪叶模拟马尾松毛虫危害 ,采割不同剪叶量松树的松脂 ,利用回归分析 ,建立马尾松材积损失率、产脂损失量分别与失叶率的回归方程。并根据这些方程推算出马尾松毛虫各种虫口密度造成材积、松脂和经济上的损失量 ,为综合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科学依据。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福建省诏安县桥东镇林家村 ,地处东径 1 1 7°1 2′2 4″~ 1 1 …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毛虫在广东省北部地区每年发生3代,南部每年发生4代。根据历年不同地区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中部地区发现面积小,年间波动小,其发生呈下降趋势,西南部则是发生面积大,年间波动很小,发生呈增长,趋势一种中间形式的类型区是一个狭长的带。分布于西部边缘地区和中部与东部、北部的过渡区。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和油松毛虫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Tsai et Liu都属于长日照型昆虫。它们的光周期反应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开。马尾松毛虫初龄幼虫对光照时数虽然敏感,可是只有在整个幼虫期都处在短光照周期条件下才能维持幼虫的滞育。 而且, 幼虫的滞育强度明显较弱,解除滞育所要求的条件也不如油松毛虫严格。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幼虫的滞育更不稳定,一般仅表现为生长的短暂停滞和幼虫历期的相对延长。温度和光周期还可影响到幼虫的存活和性比。马尾松毛虫幼虫呈典型的浅滞育现象。正是由于这一特性,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长江沿岸省份不同年份马尾松毛虫二、三代分化的比例才有较大的波动,这直接关系着当地的种群动态,也是当年当地高虫口区二代虫能否成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不同松林内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92-2001年5种不同混交林型的马尾松林内各代幼虫发生量,受害面积和有虫株率的系统调查,研究了各种不同林型的松林对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混交的马尾松林对马尾松毛虫的种群动态有较大的影响。马尾松毛虫在马尾松纯林中发生量多,为害最严重。暴发周期最短;在与杉木等混交的马尾松林中发生次之;而在与阔叶树混交的马尾松林中平均每株虫口数少,发生与危害率及有虫株率均较其它林型小,不易引起松毛虫暴发为害。  相似文献   

13.
我国马尾松毛虫寄生性天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的寄生性天敌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类两大类。文章列出我国马尾松毛虫主要寄生蜂58种和寄生蝇类20种的名录与寄生的虫态,着重综述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Matsumura、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dendrolumusiChu、白跗平腹小蜂Anastatus albitarsis(Ashmead)、黑足凹眼姬蜂Casinaria nigripes(Gravenhorst)、松毛虫脊茧蜂Aleiodes dendrolimi(Matsumura)等5种优势种寄生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同时还介绍马尾松毛虫寄蝇在野外寄生状况、室内饲养繁殖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以期为马尾松毛虫寄生性天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天敌对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 punctatus Wlaker分布于我国南方十三个省,是毁害森林的大害虫。近年来每年发生虫害面积达3000—4000万亩,损失木材达500—700余万立方米。在广西为害也极严重。广西钦州县红卫林场有4万亩马尾松纯林,营造于六十年代中期,是广西马尾松毛虫为害的常灾区、重灾区。马尾松毛虫在该林场每年发生三  相似文献   

15.
两种捕食马尾松毛虫鸟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山雀和白颊噪鹛是马尾松毛虫的最重要捕食性天敌。大山雀营巢于墙洞、土洞和树洞中,每窝产卵4—9枚。孵卵期平均14.8天,育雏期15—18天,幼鸟出窝率56.06%。白颊噪鹛营巢于浓密的杉树树冠及荆刺丛中,每窝产卵2—5枚,孵卵期平均14.6天,幼鸟出窝率36.36—44.26%。大山雀对1龄松毛虫为吞食,对2龄以上的松毛虫只啄食虫体的一部分;白颊噪鹛对各龄松毛虫均为吞食。在林间松树上人工放虫后3—4天,鸟对松毛虫的最高捕食率达94.84%。对已驯化的鸟在笼内做捕食量测定,大山雀和白颊噪鹛对1龄松毛虫每小时的捕食量分别为187和951条。  相似文献   

16.
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分析武夷山风景区环境因子与马尾松毛虫发生趋势的关系,利用2007年武夷山风景区气象和地理因子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与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量关系显著,但受地区性影响大;海拔和纬度与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量关系显著,但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7.
应用性外激素监测马尾松毛虫发生数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采用持效期达 3 0天以上的复合橡胶载体的新型诱芯诱捕器对马尾松毛虫进行林间监测 ,发现诱蛾数量与田间调查的幼虫数量有很大的关联性 ,各乡镇每诱捕点平均诱蛾数与 1代、2代幼虫虫株率、平均虫口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8.
张爱兵  李典谟  陈建  张真 《昆虫知识》2004,41(2):146-149
初步考证了我国重要的森林害虫———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及其寄主松 (科 )属植物的化石起源 ,认为马尾松毛虫衍生为一个新的物种的时间 ,不应早于中生代的侏罗纪 ,很可能是侏罗纪与白垩纪早期的某个时期 ;并初步探讨了第三纪以来中国古地质、古气候变化对现今马尾松毛虫的分布、遗传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历史成因的可能影响 ,文史还涉及许多重要的生物地质历史事件 ,对于理解马尾松毛虫在同样的地质时期的动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毛虫空间格局的地学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34,自引:9,他引:25  
应用地学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湿地松 马尾松 火炬松林中马尾松毛虫越冬代蛹、第一代卵块和低龄幼虫的空间格局 .结果表明 ,蛹在 0°、45°、90°、1 35°4个方向上的半变异函数曲线为球形 ,在 90°方向上的空间连续性大于其他方向 ;卵块和低龄幼虫的为指数形 ,在各方向上无差异 .蛹、卵块和幼虫在全方向上的半变异函数曲线均为球形 ,呈聚集型的空间格局 ,聚集强度以蛹最高 ,依次是幼虫和卵块 .分别拟合了蛹、卵块和幼虫的半变异函数模型 ,估算了样地各处的密度 ,绘制了密度等值线图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的新成分:化学结构鉴定和田间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赵成华  李群 《昆虫学报》1993,36(2):247-2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