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保护地栽培面积的增加使果蔬病害的防治难度加大,生物防治手段越来越受到青睐。采用平板对峙法、扫描电镜法、5.8S rDNA-ITS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对一株从草炭土中分离的菌株进行研究。该菌对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番茄绵疫病、番茄黄萎病、番茄枯萎病、杨树烂皮病、杨树枯萎病和黑穗醋栗叶斑病均有抑制作用。扫描电镜显示,该生防菌对番茄灰霉病具有明显抑制作用。5.8S rDNA-ITS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表明该菌为淡色生赤壳菌,为果蔬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对辅酶Q10生产菌株鞘氨醇单胞菌YZ0803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发酵时间为90 h,250 mL摇瓶装液量为30 mL。培养基组成(质量分数,下同):葡萄糖1.5%,淀粉2.5%,黄豆饼粉2.5%,(NH4)2SO40.5%,NaCl0.03%,K2HPO40.02%,MgSO40.005%。优化后的辅酶Q10产量达到192 mg/L,比采用基础培养基的产量(138mg/L)提高了39.13%。 相似文献
3.
4.
枯草芽孢杆菌B47菌株高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47菌株为番茄内生细菌, 也是玉米小斑病拮抗菌, 能产生对玉米小斑病菌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抗菌物质。以B47菌株发酵液的无菌滤液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抗菌活性为检测指标, 测定B47菌株产抗菌物质培养所需的最佳碳、氮源和无机盐, 并通过正交试验法对该菌株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配方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B47菌株产抗菌物质最佳碳、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蔗糖、酵母浸膏和MgSO4·7H2O, 最优培养基是YSB (Yeast extract-sucrose-beef extract)培养基, 其配方为: 蔗糖2%, 酵母浸膏2%, 牛肉浸膏1.5%, MgSO4?7H2O 0.06%, FeSO4·7H2O 0.000 9%, 最优发酵条件组合为: 30 °C, pH 7.0, 170 r/min摇床培养6 d, 接种量为1%, 装液量为40 mL/200 mL。 相似文献
5.
6.
7.
整肠生菌的生长条件和罐上发酵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整肠生菌进行了最佳生长条件的研究。获得了该菌生长的最佳C/N为4-4.5:1,以及所需的各种维生素,氨基酸,提出了优化的生长培养基组成,经发酵中试表明,在最适pH5.5-6.5,最适生长温度35℃-37℃条件下,提高菌数产量3倍。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新型的水处理制剂,因其具有高效、无毒、易降解等特点,已成为水处理剂开发的研究热点。为了扩大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本研究从活性污泥和土壤样品中筛选絮凝剂产生菌,最终获得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通过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因此命名为P. monteilii YR-1。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佳碳、氮源分别为25 g/L葡萄糖和2 g/L复合氮源(酵母浸粉:尿素:硫酸铵=5:5:2),培养基初始pH值为10,培养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72 h。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其发酵液的絮凝率从37.68%提高到63.52%。这是关于蒙氏假单胞菌产絮凝剂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10.
中华稻蝗内生菌SDLH抑菌物质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作者实验室前期分离到的一株中华稻蝗内生菌SDLH,可产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强烈抑制作用的的活性物质,本文对该菌株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探索,以期得到最优化发酵条件,提高抑菌活性物质的产量.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及回归分析方法寻求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成分和优化pH、温度、接种量、种龄、装液量、转速等发酵条件.结果: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α-乳糖2.00g,胰蛋白胨12.00g,酵母膏5.00g,NaCl 3.50g,K2HPO4 3.68g,KH2PO4 1.32g,dH2O 1000mL,pH7.0.培养条件为pH6.8,温度30℃,接种量10%,种龄24h,250mL三角瓶装液量100mL,摇床转速150r/min.结论:得到了该菌株产生抑菌物质的最优发酵条件,为下一步规模发酵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优化海藻希瓦氏菌生产河豚毒素的发酵培养基。方法:通过测定菌体密度(用OD600表示)和菌体收获量,研究了部分初始条件及添加不同营养物质对海藻希瓦氏菌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最适发酵初始pH为7.5,最适摇瓶装液量为150mL。通过正交试验找出最大影响因素为葡萄糖供应,优化后的培养基最佳配方为:在2216E培养基中添加1.0%葡萄糖、2.5%酵母粉、1.0%磷酸高铁。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培养供试菌,菌体收获量比在2216E培养基中培养增加了2.012g.L-1。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对1株产抑菌物质的中华稻蝗内生菌SDLH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产物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观察生长情况及菌落特征形态学、氨基酸利用、糖发酵、脱羧酶反应生理等生化检测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对菌株SDLH进行分类鉴定,并在不同条件(温度、pH、光照等)下测定其发酵产物的抑菌稳定性。结果:菌株SDLH符合肠杆菌科细菌的一般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均与Serratia marcescens的特征基本一致;菌株SDLH的16S rDNA序列长度为1 457bp。Gene bank序列登录号为EU525929。其序列在1 457bp范围内与已知的模式菌株粘质沙雷氏菌(AB244291.1)16S rDNA序列部分有100%的相似性。其发酵产物在温度(40℃~60℃)下抑菌活性稳定,在高温(≥80℃)下失去活性;在酸性条件(3≤pH〈7)下,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在碱性条件(pH≥10)下,抑菌活性下降;光照2~6h后抑菌活性下降。结论:菌株SDLH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发酵产物具有较强稳定性,可置避光、pH中性、常温环境中短期保存,经提高活性、纯化等处理后可能作为新型天然防腐剂应用于食品领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对菌株L1和XH1的混合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为混合菌发酵生物破乳剂的实际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响应面实验(RSM)的中心组合旋转设计方法(CCRD)针对混合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对模型乳状液进行破乳实验,以排油率作为发酵液破乳效能的评价标准。【结果】经模型的分析与验证,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种子液比例(L1:XH1)为3:2,葡萄糖投加时间为第4天,投加葡萄糖后再培养21 h,液体石蜡含量3.6% (体积比)。【结论】与破乳菌XH1和L1单独培养相比,经混合培养后获得复合生物破乳剂具有投加量少、破乳接触时间短的优势。同时双株破乳菌复配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培养基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减少了对底物的浪费。 相似文献
17.
嗜热毛壳菌(Chaetomium thermophile)液体发酵产生纤维素酶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嗜热真菌Chaetomium thermophile产生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条件及滤纸酶(FPA)的特性。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法,通过对碳源、氮源、培养时间、培养基的起始pH值及产酶过程中pH值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研究发现:在2%纤维素、1%可溶性淀粉为碳源;2.0%KNO3 0.2%酵母粉为氮源;起始pH值为6.5,50℃下培养9d后,各种酶活最高。发酵过程中,pH值和蛋白质的含量均在前3d下降,后升高。FPA的反应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60℃和5.5~6.0;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DH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19.
以发酵液对镰刀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对灵芝S3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对各营养组分的含量进行优化。优化后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含量分别为:乳糖3.04%,蛋白胨0.28%,VB1 0.0047%,抑菌率为91.71%,比基础发酵培养基增加了42.15%。发酵液作用12h后,光学显微镜下镰刀菌菌丝出现膨大和消融等畸变,并出现典型的“念珠状”形态;透射电镜显示镰刀菌孢子内出现大量空泡、原生质收缩,说明灵芝S3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可有效抑制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