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朊假丝酵母细胞壁对铜离子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产朊假丝酵母细胞与分离纯化的细胞壁对铜离子吸附能力。观察铜离子浓度、温度和pH值对产朊假丝酵母吸附铜离子的影响,探讨细胞壁在酵母吸附重金属离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细胞壁是酵母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主要部位。细胞壁的蛋白酶酶解实验证明,对胰蛋白酶不敏感的细胞壁嵌合蛋白是铜离子吸附的主要位点。  相似文献   

2.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为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我国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娄繁育基地救护的鳄蜥一直存在疾病困扰,但原因不明。为了探讨这些疾病的发生是否与其食物中的重金属及农药污染相关,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色谱质谱分析技术来检测其主要食物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含量。结果显示,与其食物(蚯蚓)相比,鳄蜥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更低,同时,农药残留含量在鳄蜥及其食物中均未检测出,说明重金属和农药通过食物的生物放大作用而在鳄蜥体内累积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重金属与农药这两类环境污染物对鳄蜥疾病发生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为鳄蜥的人工救护繁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利于鳄蜥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对海洋桡足类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艳艺  黄小平 《生态学报》2010,30(4):1042-1049
桡足类是海洋浮游动物种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初级消费者,重金属污染对其影响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其他海洋生物甚至人类。综述了近20 a来重金属对桡足类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重金属对桡足类的毒性和生理效应,重金属在桡足类体内蓄积及桡足类体内重金属的食物链(网)传递。并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桡足类体内致毒重金属的存在形式,重金属食物暴露对桡足类生理生化影响机理,以及重金属对桡足类生活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霉菌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采用霉菌吸附分离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情况,总结了不同霉菌的吸附能力,讨论了霉菌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因素、机理以及固定化技术,最后展望了霉菌吸附重金属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污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对生态系统和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作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重要环节,植食性昆虫是环境中重金属迁移、积累的重要媒介,其因重金属污染而受到的影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从2007至2018年重金属污染对植食性昆虫影响的研究进展。昆虫受重金属胁迫的研究途径有人工饲料添加、野外田间暴露、“土壤-植物-昆虫”食物链传递以及体外注射等。积累在植食性昆虫体内的过量重金属可导致其存活率、繁殖力和种群增长率降低,生长发育迟缓。重金属污染对植食性昆虫的生理生化毒性包括细胞超微结构破坏和DNA损伤,体内能量物质含量降低,酶活性、基因表达改变等。植食性昆虫会通过重金属硫蛋白、解毒酶活性的诱导等机制抵御重金属的毒害,从而对低浓度、长期重金属暴露产生生态适应性,甚至提高对其他逆境(如农药等)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观察温度和pH 值对产朊假丝酵母细胞与分离纯化的细胞壁对铜离子吸附的影响,探讨细胞壁在酵母吸附重金属离子过程中的作用pH 升高,细胞和细胞壁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都提高,吸附最适pH 为6-0 。温度升高可提高细胞和细胞壁的吸附能力,最适温度为50 ℃。细胞壁是铜离子吸附的主要部位,细胞壁嵌合蛋白(33 ×103蛋白) 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碳基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铅离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铅离子在空气、水、土壤和食物中普遍存在而且含量越来越高。铅离子具有较大的毒性,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近年来发展了很多检测铅离子的方法,其中以碳基为基底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由于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等优点而备受青睐。从复合电极修饰材料的角度,综述了基于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功能核酸等复合电极在检测铅离子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碳基电极的发展历程、构建及铅离子的检测方法,对基于碳基电极的铅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观察温度和pH值对产朊假丝酵母细胞与分离纯化的细胞壁对铜离子吸附的影响,探讨细胞壁在酵母吸附重金属离子过程中的作用pH升高,细胞和细胞壁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都提高,吸附最适pH为6.0。温度升高可提高细胞和细胞壁的吸附能力,最适温度为50℃。细胞壁是铜离子吸附的主要部位,细胞壁嵌合蛋白(33×10^3蛋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种重金属对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不同离子浓度的Zn、Pb、Cu、Cd对中国鲎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种金属离子浓度≤渔业水域水质标准浓度4倍时,对中国鲎胚胎发育无明显毒性效应;≥渔业水域水质标准浓度8倍时,Cd离子和Cu离子对中国鲎胚胎发育无明显影响,而Zn离子组Pb离子组胚体发育随离子浓度提高而卵径变小,发育速度下降;②浓度为1.6mg/L时,Zn和Pb离子组胚胎致畸率分别为44%和58%,Pb离子组胚体孵化率仅2.67%;③4种重金属对中国鲎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表现为Pb>Zn>Cu=Cd;④中国鲎胚胎对重金属有蓄积作用,蓄积效应随金属种类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0.
矿质元素互作及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在我国越来越严重。矿质元素互作的研究是理解重金属植物体内迁移规律,解决矿质营养利用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矛盾以及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几个与重金属关系密切的矿质元素入手,并结合离子组学的发展,简要介绍了矿质元素与重金属的互作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解决重金属污染和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蛋白核小球藻对Pb(Ⅱ)和Cd(Ⅱ)的生物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晶  李亮  李海鹏  李非里 《生态学报》2012,32(7):1995-2003
藻类吸附作用影响重金属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过程及其环境行为。同时,利用藻类吸附能力是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和重金属废水处理的一项清洁、廉价和高效的技术。测定了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和脱附动力学,表明吸附是快速表面过程,吸附4 h后基本达到平衡,不易脱附。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热力学,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并用Langmuir模型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06和0.9827,计算得到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373 mmol Pb/g和0.249 mmolCd/g。考察了pH值、离子强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蛋白核小球藻吸附Pb2+和Cd2+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量在pH值5.0—6.0之间达到最大值,并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的影响还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是吸热过程。实验还考察了水体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溶解性有机质主要成分-富里酸的影响,表明富里酸会抑制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重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的抑制效果更明显,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了34.2%和34.9%。由于其对重金属的较高吸附量和吸附本身快速完成的特性,蛋白核小球藻有望成为较理想的生物吸附剂,在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及废水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野生动物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热点,会对野生动物及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野生动物体内重金属主要来自食物链的传递,植物从空气和土壤中吸收重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被采食后富集到草食性动物体内,逐级传递,最终会进入野生动物体内,对野生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体内重金属超标可以导致鸟类产生生殖障碍,降低种群数量,同时也会影响鸟类的行为。体内重金属超标会对哺乳动物骨骼发育、生殖健康等方面产生极大危害,对哺乳动物繁衍生息产生影响。文中主要综述重金属污染对野生鸟类、野生哺乳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重金属在生物链传递过程的富集机制及其对野生鸟类、野生哺乳动物的毒理分子机制,以期对重金属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铅对鲫鱼乳酸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重金属铅(Pb2 )对鲫鱼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液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金属离子铅浓度的增高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但两种酶对铅离子影响的敏感程度不同.影响LDH活性的最低铅离子浓度为0.1mmol/L,而CAT为0.5mmol/L,当Pb2 浓度为1mmol/L时,LDH活性降至10%左右,而CAT仅下降50%左右.对重金属离子浓度与酶活性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有效监控鱼类生存环境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生物扰动对红树林沉积物中AVS和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弛  王树功  郑耀辉  陈桂珠 《生态学报》2010,30(11):3037-3045
红树林湿地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极为重要的海岸生态环境系统之一,国内目前针对红树林湿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生态系统功能,沉积物中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可利用性等,却少有研究关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境改造者植物和蟹类对沉积物的生物扰动效应。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根系和蟹类两方面,总结归纳了生物扰动对沉积物理化性质、AVS和重金属迁移转化行为的影响。具体包括生物扰动对沉积物的结构、含氧量、有机质、AVS、重金属和硫/铁离子的地化行为的影响效应等。在分析植物根系、蟹类行为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重要结合态——AVS的影响效应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些研究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为进一步开展红树林沉积物中生物扰动、AVS及重金属地化行为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莼菜原产于湖北省利川市,因其富含果胶质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中国传统药食两用植物,也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水生植物。为更好地保护莼菜这一珍稀植物资源,本研究以利川市高、中、低产莼菜田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田中水和土壤的重金属离子含量对莼菜生长的影响,并了解其生长所需要的部分环境条件。结果显示:三类田的水质都达到了一类水质标准,其中锌离子含量只在高-低产田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在高、中产田间,中、低产田间未见显著差异;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总体处于三级水平,说明累积量较少,土质尚好。同时三类田中水为中性而土壤为偏酸性,且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水土中重金属离子并未对莼菜生长和产量产生实质影响,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深入分析重金属离子对莼菜生长的影响机制以及制定资源保护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衣藻对重金属的抗性及对镉离子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旭  魏斌  胡章立 《生物技术》2007,17(6):66-68
目的:研究了转基因衣藻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抗性和对Cd^2+的富集行为。方法:将MT-like基因在莱茵衣藻细胞中的表达后通过摇瓶实验测试其对重金属离子的抗性和富集能力。结果:转基因衣藻对Pb^2+、Zn^2+和Cd^2+三种重金属离子的抗性得到明显增强,其中以对Zn^2+的抗性增强最为显著。转基因藻对Cd^2+的富集能力经MT-like蛋白表达后较野生藻细胞有较大增加,最大达到144.48μmol/g,为野生藻的8.3倍。结论:转基因衣藻对重金属离子的抗性和对Cd^2+的富集能力较野生衣藻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化学固定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化学固定修复是通过添加不同外源物质固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达到降低重金属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操作方便和效果快速,使其在污染土壤治理过程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尤其对于耕作土壤中的面源污染.许多具有俘获土壤中重金属离子能力的自然物质和工业副产品如磷矿石、泥炭土、石灰和有机肥等都可用在实地的固定修复中.采用实验室评价和实地应用评价,一方面可以评估这些固定物质在土壤中对重金属离子的固定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评估重金属的溶出、释放和生物毒性等生态风险.本文对原位修复过程中采用的不同固定物质的来源和分类进行了概述,对化学固定过程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固定修复应用过程中的实验室评价和实地应用评价方法,分析了化学固定修复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生物间相互作用及其协同修复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给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被广泛认为是可持续的修复技术,但当前仍存在修复效率不高的科学瓶颈问题。土壤中生活着丰富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且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且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网联系。土壤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能深刻影响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物修复的效率,多元生物协同的修复技术集合了单一生物修复方法的优势,具有强化生物修复效果的巨大潜力。文中综述了土壤中微生物-植物-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和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并对定向调控土壤食物网结构、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建立基于食物网的多元生物协同修复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背景】微藻对重金属具有极强的耐受性,而且有较高的吸附率,是一种优良的生物吸附剂。【目的】探究环境因素对小球藻吸附镉离子(Cd2+)和铬离子(Cr3+)的影响。【方法】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在不同条件下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为基准,利用CdCl2·2H2O和CrCl3·7H2O提供重金属离子,根据不同处理下小球藻吸附率的变化情况探讨重金属离子浓度、p H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普通小球藻吸附Cd2+和Cr3+的影响。【结果】在温度为30°C、p H值为5.5、Cd2+和Cr3+浓度分别为0.4 mg/L和4.0 mg/L及生物量为0.59 g/L的条件下,普通小球藻对复合Cd2+和Cr3+吸附率达到最大,吸附率分别达到84.5%和75.2%,同时发现普通小球藻对Cd2+的吸附率大于C...  相似文献   

20.
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农药和化肥的广泛使用,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重金属(Hg、Cd、As、Cu和A1)的污染尤为引人关注。重金属易被植物吸收,并大量积累在它们的根、茎和叶中。Hg是一种重要而广泛使用的重金属,毒性非常大,在重金属中名列第一。当植物体中Hg^2+的浓度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它就会产生毒性,破坏细胞的结构,影响细胞的功能,使植物生长发育受阻,甚至衰老死亡,而且还能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使人体受到毒害,轻者出现不宜,重者能引起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