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充西河源于川中丘陵区之西充县境,全长仅70余km,流域面积近1 000km~2,均属农耕区,植被覆盖差,集雨面积小,年径流量偏小且季节变率大。调查河段起自华凤乡华滩  相似文献   

2.
茶园对溪流水质和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正日益受到关注。于2007年4月调查了浙江富阳、建德、武义和松阳县,受不同种植模式茶园(低山林地改植茶园、高山林地改植茶园和农田改植茶园)影响的溪流及无干扰参照溪流共17个样点的水质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结果表明:受茶园影响溪流的铵态氮、总氮、总磷、CODMn和电导率都高于参照溪流,低山茶园影响溪流的总氮5.506 mg·L-1和总磷0.053 mg·L-1比高山茶园影响溪流的总氮2.069 mg·L-1和总磷0.028 mg·L-1高出约2倍;低山林地改植茶园影响溪流的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参照溪流(P<0.01),高山林地改植茶园影响溪流与参照溪流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群落相似性的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表明(stress value=0.09),参照溪流和高山茶园干扰溪流的物种相似性最高,农田改植茶园与农田影响溪流之间也具有较高物种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不同生物指数的罗源湾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国外已经成功应用的两类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指数:严格基于底栖生物敏感度分类的AZTI海洋生物指数(AZTI marine biotic index,AMBI)和BENTIX指数,以及包含AMBI、香农多样性指数(H ')和物种丰度的复合指数——多因子AZTI海洋生物指数(multivariateAMBI,M-AMBI)应用于罗源湾,并将这两类指数的评价结果与我国常用的基于群落结构的H '进行相互校准,探讨这些指数在罗源湾的适用性,以期为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指数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AMBI和BENTIX、M-AMBI和H'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这3类指数在大部分站位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13/16),不一致的站位都是AMBI和BENTIX的评价等级(优或良)高于M-AMBI和H'的评价等级(中).综合考虑物种丰度、个体丰度以及生物群组组成等信息,M-AMBI和H'的评价等级梯度明显(从中到优),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对于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沉积物有机富集程度低以及底栖生物组成以敏感种为主的罗源湾,选择H'和M-AMBI指数能够合理地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4.
5.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对于掌握湿地的健康状况、理解人类活动干扰对其影响及实施生态预警等有重要意义。鄱阳湖对于维持其流域甚至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目前尚未建立起其较完善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based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B-IBI)是广泛应用的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基于30个采样点(7个参照点,23个受损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数据,构建鄱阳湖湿地的B-IBI指数,采用自然断点法划分非常健康、健康、一般、差和极差5个健康等级标准,据此评价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研究表明:(1)基于B-IBI指数的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评价结果为一般;(2)就采样点B-IBI分值而言,呈现出西部健康状况优于东部的格局,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状况较好,而工业区、城镇、农田及河流入湖口附近状况较差;(3)B-IBI指数与前期构建的景观发展强度指数(LDI)、栖息地环境质量指数(QHEI)以及植被完整性指数(V-IBI)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基于不同指数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本研究构建的B-IBI指数能为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健康评价和监测提供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夏迎  阳文静  钟洁  张琍  刘丹丹  游清徽 《生态学报》2024,44(8):3337-3347
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策略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在鄱阳湖湿地布设30个采样点,于2019年秋季开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野外调查。基于底栖动物群落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分析物种、谱系、功能多样性对鄱阳湖湿地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级生产力与反映物种多样性的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类多样性指数、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功能丰富度指数等呈显著的负相关,其中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次级生产力的相关度最高(r2=0.33)。功能多样性对群落次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异有最高的解释度(r2=0.75)。P/B值(次级生产力与生物量之比代表群落稳定性)与物种、谱系、功能多样性指数均呈正相关,其中功能丰富度与P/B值的相关度最高(r2=0.22)。反映物种多样性的三个指数总体上对P/B值的空间分异解释度最高(r2=0.37)。谱系多样性与次级生产力、P/B值的相关性相对较弱。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分别解释了次级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中81.9%、54.8%的变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关系可能因具体的生物群落而异。研究结果对于鄱阳湖湿地的底栖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璟  杨莲芳  姜小三  李强  王备新 《生态学报》2008,28(3):1183-119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溪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溪流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生物完整性是诊断溪流生物学状况和生态健康的重要指标.目的是研究西苕溪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B-IBI)的影响.利用2003年西苕溪TM数据和DEM模型计算了62个样点上游3种空间尺度下(亚流域、沿岸和局部)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果表明,耕地,民居和竹园在流域中的百分比与B-IBI负相关,耕地百分比对B-IBI的影响在亚流域(r=-0.527,p<0.001),河岸(r=-0.665, p<0.001)和局部(r=-0.696, p<0.001)尺度上均显著.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百分比与B-IBI正相关.阔叶林百分比在亚流域(r=0.333,p<0.001),河岸(r=0.589 ,p<0.001)和局部尺度(r=0.618,p<0.001)与B-IBI显著相关.而针叶林百分比仅在亚流域尺度(r=0.366,p<0.001)与B-IBI显著相关.在研究流域内耕地百分比小于50%的情况下,B-IBI并非随着耕地百分比的增长而线性下降,而是在达到一定阀值后(亚流域尺度,27%;河岸尺度,57%;局部尺度,59%)耕地的影响逐渐趋缓.在耕地百分比小于阀值前,B-IBI在局部尺度上与耕地百分比的增长的关系最强(r=-0.808, p<0.001, n=46).建议在沿岸区增加阔叶林,针叶林与混交林的占有率,或者建立耕地与溪流间的林地缓冲带,有助于保护和恢复西苕溪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8.
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评价溪流健康   总被引:53,自引:15,他引:53  
B-IBI指数是溪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常用指标之一。据安徽黄山地区溪流的33个底栖动物样点数据(11个参照点,22个受损点),对21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Pearson相关性和判别能力分析,确定B-IBI指数由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前3位优势分类单元%、粘附者%、敏感类群%和BI指数构成。分别用3分制、4分制和比值法统一各参数量纲,B-IBI指数值即为累加各构成指数的分值或比值。B-IBI箱线图分析表明,上述3种方法计算出的B-IBI值有较高判别能力(IQ=3),能很好地判别参照水体和受损水体,且3者之间具高相关性(r>0.90)。分别依据参照样点和所有样点B-IBI值建立健康评价标准,比较3分制、4分制和比值法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表明用比值法统一各参数量纲并依据所有样点的B-IBI值建立的健康评价标准的准确性优于3分制和4分制法。建立了适合祁门县溪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B-IBI标准B-IBI>3.59健康,2.7~3.59亚健康,1.8~2.69一般,0.9~1.79差,B-IBI<0.9极差。祁门县21个样点的水体,14个健康,6个亚健康,1个一般。B-IBI与电导率(r=-0.62,p<0.01)和生境质量(r=0.65,p<0.01)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滇池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海拔1885m的高原面上,受纳盘龙江、宝象河等21条入湖水源,湖水出口南流转北注入金沙江。滇池南北长39.0km^2,东西最宽12.5km^2,最窄2.44km^2,湖岸线151.2km^2,面积为330.0km^2,属于高原构造型亚热带石灰岩富营养型湖。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夏秋季,在上海市全境83个河道断面开展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共获取底栖动物20个分类单位(种).9个极严重污染断面未采集到活体大型底栖生物,生境基本丧失.其余74个有活体生物断面,采用三种常用生物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ilsenhoff耐污指数、Goodnight修正指数分别进行计算及评价.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判别为25个严重污染和49个重污染断面;Hilsenhoff耐污指数划分38个重污染、5个中污染和31个轻污染断面;Goodnight修正指数划分33个重污染、2个中污染和39个轻污染断面.与典型河道断面的水质理化指标监测值进行对照,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河道水质评价的准确度较低,Hilsenhoff生物指数和Goodnight修正指数的水质评价效率及准确度均较高,断面污染等级与水质理化指标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11.
12.
凋落物分解对于维持源头溪流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平衡有重要意义。以亚热带典型源头溪流金佛山溪流为代表,选取3种河岸带常见凋落叶为分解对象,设计3个单种和4个混合物种的凋落物组合,在原位放置3种孔径的分解袋(0.05mm、0.25mm和2mm),探讨混合凋落物的性状与底栖分解类群对叶片质量损失和混合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微生物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相对贡献均大于50%,小型和大型底栖动物进一步加速了凋落物的分解过程。(2)单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质量损失率为53.05%)>缺萼枫香(Liquidambar acalycina,30.00%)>薄叶润楠(Machilus leptophylla,12.63%)。(3)混合凋落物中仅微生物参与的处理均表现为负的非加和效应,其中八角枫+缺萼枫香、八角枫+薄叶润楠、八角枫+缺萼枫香+薄叶润楠三个处理的效应显著;小型底栖动物加入后均表现为正的非加和效应,但不显著;在微生物、小型和大型底栖动物的共同作用下,缺萼枫香+薄叶润楠和八角枫+缺萼枫香+薄叶润楠的两个处理的正的非加和效应显著。亚热带源头溪流中凋落物分解功能与河岸植物和分解者类群的复杂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李晋鹏  董世魁  彭明春  吴宣  周芳  于音 《生态学杂志》2017,28(12):4101-4108
底栖动物是对水生态系统退化和生境条件改变最为敏感的生物类群之一,同时也是开展梯级水坝水生态系统变化和演替研究的指示生物.本研究以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水电梯级开发生态影响研究的热点地区澜沧江中下游为例,以澜沧江干流兴建的第一座水坝漫湾库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于2011和2016年开展底栖动物定点采样,并结合其蓄水前(自然河段,1996年)和单级水坝蓄水初期(1997年)的历史调研数据,全面分析了梯级水坝运行前后漫湾库区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分布格局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 漫湾库区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组成逐渐由寡毛纲和昆虫纲种类演变为软体动物门类占绝对优势;沿库区生境的纵向梯度变化,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升高的趋势,而静水区增加更为显著;对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的分析表明,静水区由掠食者和收集者占优势演变为滤食者类占绝对优势;梯级水坝运行后,采用生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库区综合水质指标明显优于2011年.漫湾库区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与上游梯级小湾水坝的调度运行及库区的水文状况和泥沙淤积情况密切相关,并随着梯级水坝的运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s of redd excavation by female quinnat salmon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walbaum) on the bentic 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of two stable springfed spawning streams in the headwaters of the Rakaia River, South Island, New Zealand, were studied during January to September 1982. The gross effects of salmon spawning on the streams appear to be: the loss of instream macrophytes, algae and mosses, a loss of fines and detritus, and a modification of the pool-riffle character. Redd excavation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benthic standing crop of up to 83.6%, with only a minor effect on the benthic community structure. Benthic recolonisation rates were similar for both spawning streams, with almost complete recovery after 95 days.  相似文献   

15.
This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data on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collected in the 15 streams during spring (June) and fall (September–October) of 2022.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i)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surface waters, sediments, and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 and (ii) to compare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water, sediments and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that inhabit 15 streams. A total of 114 taxa were collected. The assemblages from the 15 sites were dominated by Chironomidae and Tubificidae, especially Chironomidae constituted 45.0% density occurrence. The low grades of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Index (BMI) were calculated in 10 sites with disturbed (“poor” or “very poor”). Low BMI sites mostly showed Tubificidae or Chironomidae dominant characteristics. The biological indices, BMI, % Tubificidae, and % Chironomidae,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O and conductivity. DO was also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ll the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factors and diversity except percent Tubificidae. The heavy metal parameters were correlated mostly with species number, BMI, and diversity index.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examine the diversity of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in the 15 streams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r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与土壤酶活性的相互联系,以川西亚高山森林箭竹(Fargesia spathacea)凋落叶为对象,通过原位控制实验,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研究了土壤节肢动物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碳、氮和磷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抑制剂施用降低了分解袋中土壤节肢动物49.7%~66.8%的个体密度和19.2%~46.3%的类群数量;对照和处理分解袋中凋落叶碳、氮和磷转化相关酶活性随分解过程呈现相似的动态;与处理相比,土壤节肢动物参与(对照)显著提高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蔗糖酶、β-葡聚糖苷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土壤节肢动物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贡献率在达到一个明显的峰值后快速降低;土壤温度和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量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β-葡聚糖苷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土壤节肢动物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酶活性促进效应随酶类型和分解时间变化存在差异,与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分解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张葵  王军  葛奕豪  谢鹏  马徐发  周琼 《生态学报》2021,41(14):5868-5878
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B-IBI)是广泛应用的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方法,然而从时间尺度(月份、年际变化)上评价B-IBI适用性的研究较少。有鉴于此,于2013-2015年期间,每年在5月、7月、8月和10月分别对新疆伊犁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系统调查,并构建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河流水体的健康状况,同时评价其在时间尺度上的影响。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显示,伊犁河不同月份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通过对群落丰富度、种类个体相对丰度、功能摄食群、耐污能力、小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6个大类共计30个候选参数进行筛选,选取EPT(蜉蝣目、襀翅目、毛翅目)分类单元数、蜉蝣目个体相对丰度、耐污类群的个体相对丰度、生物指数(Biotic index, BI)以及黏附者个体相对丰度为伊犁河流域B-IBI健康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B-IBI的评价等级为:B-IBI>3.38为健康,2.53-3.38为亚健康,1.69-2.53为一般,0.84-1.69为差,B-IBI值≤0.84为极差。结果显示,伊犁河8个典型样点中,6个采样点健康状况为健康或者亚健康,2个采样点为一般。总体上伊犁河健康状况较好,其中支流巩乃斯河和喀什河的健康状况要好于伊犁河干流和支流特克斯河。不同月份的B-IB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伊犁河流域整体健康状况不受季节变化的重要影响。2013年与2015年B-IBI值差异显著(P<0.05),伊犁河健康状况存在逐年变好的趋势,河流的生物健康评价需要开展长期的监测才能较全面的反映河流健康状况。参照点整体上的B-IBI值显著高于受损点的B-IBI值,表明B-IBI健康评价体系在伊犁河流域的良好适用性。该研究将从时间尺度上为基于B-IBI的河流健康评价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其中环境和空间因子在群落构建中的相对重要性是生态学家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探究黄河口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的关键影响因子,及环境和空间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对调控作用。于2017年10月与2018年5月对黄河口湿地32个样点(淡水恢复湿地19个和自然湿地13个)的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采集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结果显示,黄河口淡水恢复湿地和自然湿地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淡水恢复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主要为电导率、盐度和氧化还原电位;而自然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主要受pH和无机碳的影响;盐度是两类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关键因子。变差分解(VPA)结果显示,环境过滤对淡水恢复湿地底栖动物群落起主导作用;在自然湿地中,空间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具有主要的调控作用,同时环境和空间因子的相互作用也至关重要。本研究明确了黄河口的自然和恢复湿地中环境和空间因素对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相对作用,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