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膜炎奈瑟球菌(Neisseriameningitides,Nm, 以下简称脑膜炎球菌),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疾病的主要病原体。NhhA(Neisseria hia homologue)是Nm的一种寡聚外膜蛋白。研究表明,NhhA在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功能,如参与Nm无症状鼻咽黏膜定植,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具有免疫刺激功能等。该蛋白表面暴露,并在许多Nm菌株中都能表达,表明它有希望作为候选疫苗。现对NhhA的分子结构、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中的功能以及作为疫苗候选物的研究现状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主要病原体。Nhh A是脑膜炎奈瑟菌的寡聚外膜蛋白,与流感嗜血杆菌的黏附素hia和hsf是同系物。研究提示,Nhh A参与脑膜炎奈瑟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保护其免受宿主固有免疫系统的攻击;此外,Nhh A具有免疫刺激功能,能够促进巨噬细胞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Nhh A还具有诱导宿主巨噬细胞凋亡,促进单核细胞转化成巨噬细胞样细胞等作用。本文介绍了Nhh A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酵母双杂交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是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其在病原生物学的后基因组研究中也日益广泛和深入。本文将从病原体与宿主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病原体内蛋白之间相互作用以及病原体蛋白自身相互作用等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脑膜炎奈瑟氏菌外膜蛋白NhhA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克隆脑膜炎奈瑟氏菌NhhA基因GNA0992于原核表达载体pET 20b,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0%。经初步纯化后免疫小鼠,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经3次腹腔免疫,血清IgG滴度达到23186,同时杀菌力实验显示NhhA能诱导针对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的补体依赖的杀菌反应。证明了NhhA是一种良好的抗原,为疫苗开发的蛋白靶标筛选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从发现至今已超过100年,它所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曾数度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脑疫苗的研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疫苗制备技术不断更新。近年来,随着反向疫苗学技术的问世,流脑疫苗尤其是B群流脑疫苗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将以流脑死菌苗、荚膜多糖疫苗、结合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的研究历程,从技术发展的角度阐述流脑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是每年季节性流感的主要病原体,也是全球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性病原。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是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表达于被感染的细胞中,但不存在于病毒颗粒中。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NS1是IAV的重要毒力因素,通过NS1-RNA之间、NS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拮抗宿主抗病毒反应、抑制宿主细胞凋亡、调节宿主及自身基因表达等多方面发挥作用。深入研究NS1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不仅可加深对IAV致病机制的理解,还可为预防和控制IAV的传播甚至暴发奠定理论基础,在新型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病毒及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细胞后,复制过程离不开宿主细胞内的宿主蛋白.近年来研究表明,酰基辅酶A结合结构域蛋白3(ACBD3)可以与一些病原体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病原体微生物在宿主细胞的复制.本文通过总结爱知病毒、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丙肝病毒、人类鼻病毒以及沙门氏菌侵染宿主细胞时,病毒蛋白质与ACBD3及磷脂酰肌醇4-激酶B(PI4KB)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探讨ACBD3在病原微生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是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基础,涉及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生存、复制、传播及致病等多个过程。病原菌在进化过程中发展了多种策略以攻击宿主,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毒力蛋白影响宿主细胞信号通路,病原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阻断宿主信号通路的激活,如乙酰化、β消除等。研究病原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规律,有望发现具有广谱作用的传染病防治药物。我们就病原体通过信号转导影响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膜蛋白(M)在病毒粒子的组装、膜融合和病毒复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M蛋白与宿主细胞的互作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利用免疫沉淀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筛选细胞内与PEDVM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为揭示M蛋白在病毒增殖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MOI=0.1的PEDV DR13疫苗株接种于长成单层的Vero细胞,感染36 h后,收集细胞并进行裂解。利用抗M的单克隆抗体沉淀与M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行鉴定并利用细胞功能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对感染组鉴定到的细胞蛋白进行分析,确定两个细胞内源性蛋白为候选蛋白,进行免疫共沉淀(Co-IP)验证和共定位分析。【结果】基于鉴定蛋白的肽段数的方法分析显示,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鉴定了218个与M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内源性蛋白,分别与蛋白质合成、代谢、细胞信号通路转导等密切相关,选择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 (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亚基L蛋白(eIF3L)为候选蛋白进行Co-IP(Co-immunoprecipitation)验证和共定位分析,结果证实CDC42、eIF3L蛋白分别与M蛋白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结论】鉴定出PEDV M蛋白能够与宿主细胞CDC42和eIF3L蛋白相互作用,并鉴定出其他可能与M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60个,为开展PEDV与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方仁东  雷桂花  彭远义 《微生物学报》2017,57(10):1421-1433
炎症小体(Inflammasome)是细胞质中多种蛋白组装成的复合物,炎症小体的激活能活化半胱天冬酶-1(caspase-1),进而引起系列促炎细胞因子的成熟与分泌和诱导细胞焦亡。当病原体感染时,炎症小体的激活在宿主天然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多数情况下炎症小体对宿主起保护作用,仅少数情况下保护作用不明显或表现出有利于病原体生存的一面。在长期进化中,病原体也发展出逃避宿主炎症小体作用的策略。病原体可直接抑制炎症小体的激活或减弱炎症小体的作用。本文从病原体感染宿主中炎症小体的作用及病原体对宿主炎性症小体的逃避机制两方面对二者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s,CPS)是该菌主要的致病因子。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CPS合成相关基因越来越受到关注。重点对Nm CPS的合成及相关基因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进入21世纪,一系列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允许用于新疫苗的抗原被明确地鉴定、设计、生产和投递,旨在优化诱导对明确的免疫原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有关免疫系统正常工作和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新认识促进了疫苗设计的合理性。疫苗的设计工具箱包括用全病原体、蛋白亚单位、多糖和病原体样颗粒来制备的疫苗,病毒/细菌载体的使用,加上以增强和扩展免疫应答的免疫佐剂和结合  相似文献   

13.
疫苗免疫是机体抵御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的有效措施,然而还有许多病原体缺乏有效的疫苗,疫苗研究任重而道远。随着许多病原体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利用基因组字筛选疫苗抗原显示了强大的优势。同时由于近年来比较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抗原组学等的发展,病原体毒力相关蛋白、分泌性蛋白和膜表面结合蛋白基因可以被分离出来,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候选抗原,极大地提高了疫苗抗原分析的效率。总之,利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进行疫苗抗原筛选是疫苗研究的革命,将极大地推动疫苗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病原体,人类诺瓦克病毒(NOV)占全球非细菌性胃肠炎的95%。目前,没有可用于对抗人类NOV病毒的疫苗,因为它不可培养,而且缺乏小动物模型。最近研究表明,表达人类No V衣壳蛋白(r VSV-VP1)的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r VSV)在小鼠体内引起强烈的免疫应答。为了进一步改善候选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热休克蛋白70(HSP70)被插入到r VSV-VP1骨架载体。作为双重插入,萤火虫  相似文献   

15.
植物中SWEET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WEET基因家族是一个新的糖转运蛋白,具有2个MtN3/saliva跨膜结构域,从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到高等的真核生物中均有出现。目前对该家族功能研究较少,尽管基于MtN3/saliva的不同类型的基因已经被确定,但确切的生物学功能与该跨膜结构域的分子功能仍有待研究。近来的研究表明MtN3/saliva/SWEET基因可能作为糖转运蛋白或通过与离子转运蛋白的互作促进离子转运,调节不同的生理过程,在包括转运糖类、发育、环境适应性、宿主-病原体的相互作用中发挥作用。本文介绍了MtN3/saliva/SWEET基因结构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将为阐明其在不同植物中的功能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病原体,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形成包涵体,通过包涵体与宿主细胞发生相互作用。包涵体膜蛋白(inclusion membrane proteins,Inc蛋白)是一类定位于衣原体包涵体膜上的含独特双叶片状疏水性基序结构的衣原体蛋白。Inc蛋白广泛存在于衣原体属各个种内,每种衣原体既有各自独特的Inc蛋白,又有其关键Inc蛋白同系物,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Ct有59个Inc蛋白。Inc蛋白在衣原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十年内,鉴定Inc蛋白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受到了重视,但对于Inc蛋白的功能仍知之甚少。衣原体基因操控技术的应用,推动了Inc蛋白等衣原体单个蛋白的功能研究。现就Ct Inc蛋白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5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5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主要通过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细胞膜表面蛋白相互作用,导致信号转导、细胞转化与细胞融合等,在肿瘤形成的早期起重要作用。HPV16 E5蛋白作为肿瘤抗原,可作为候选疫苗,以预防和治疗由HPV16诱发的宫颈癌等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并评估1种适宜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基因组分子分型方法.[方法]本研究以125株代表性Nm菌株的基因组序列为对象,建立了基于核心基因SNP的基因组分型方法,并与pubMLST网站公布的MLST和cgMLST分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基于核心基因SNP的基因组分型...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起病急、病情重,在中国曾引起数次大流行。流脑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未得到有效控制。本文对中国流脑近几年的流行趋势、各省的研究进展和流脑疫苗免疫状况作一综述,为流脑的预防控制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脑膜炎奈瑟菌主要引起儿童细菌性脑脊髓膜炎和败血症,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现用疫苗能够控制A、C、W135和Y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感染,而由于B群荚膜多糖免疫原性弱,外膜蛋白变异性高等原因,仍无安全和具有广泛保护性的疫苗用于控制B群脑膜炎球菌的感染。目前,B群脑膜炎球菌大多已成为引起发达国家侵袭性脑膜炎疾病的主要病原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外膜囊(Out membrane vesicles,OMV)疫苗已经在控制特异性菌株爆发流行中取得了成功。然而,人们对具有广泛保护性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探索仍在继续。本文对近年来B群脑膜炎球菌基于不同型抗原疫苗的各种研制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