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明海 《生物技术》2003,13(6):48-49
控制光照周期中的光照强度(I)和光照/黑暗比率(L/D)对鹿茸的生长发育影响的作用明显,其中,在I=300lx和L/D=1.00-3.00时,鹿茸的生长发育最好。此外,鹿体内的性腺激素对鹿茸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离体培养条件下多胺 (PUT,SPD,SPM) 及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 (MGBG) 对丛枝菌根真菌 (Glomus mosseae, Gigaspora margarita) 孢子萌发特性及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多胺类物质在50 ~200g/ml浓度范围内,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具显著促进作用,而500礸/ml浓度处理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表现强烈的抑制效应。MGBG (50 ~500g/ml) 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可被外源多胺部分解除,但随浓度升高外源多胺的恢复作用降低,500礸/ml时无效。多胺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因多胺类型及真菌菌种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最适浓度范围。作者认为丛枝菌根真菌体内内源多胺的含量也许是其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3.
刘仁林  张勤生 《植物学报》1999,16(3):310-312
台湾林檎(Malus doumeri(Bois.) chev.)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主要对其生长发育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掌握它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板齿鼠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啮齿动物在笼养下的生长发育,在国外已有较多的研究,在我国仅发表过黄毛鼠(林浩然等,1962)和小家鼠(王祖望等,1978)等。对于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 Bechstein)过去只有一些生态和防治方面的报道(莫乘风,1958;陆长坤等,1965),而生长发育方面尚未见发表。本文除论述阶段发育特点之外,并对不同季节出生的仔鼠,在生长发育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赤霉素信号转导及其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霉素(Gibberellins或gibberellic acid,GA)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植物激素之一,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过程。近年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有关GA信号转导途径及其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综述了GA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组分,包括GA受体GIBBERELLIN INSENSITIVE DWARF1(GID1)蛋白、F-box蛋白(拟南芥中的SLEEPY1[SLY1]和水稻中的GIBBERELLIN INSENSITIVE DWARF2[GID2])及DELLA蛋白,阐述了GA去除DELLA蛋白阻遏作用的分子模型,同时探讨DELLA蛋白通过其互作蛋白整合其它激素及环境信号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以黄肉甜樱桃品种‘佐藤锦’为材料,测定了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代谢酶L-半乳糖脱氢酶(GalDH)、L-半乳糖-1-4-内酯酶(GalLDH)、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变化,分析它们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对AsA积累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佐藤锦’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总抗坏血酸(T-AsA)、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脱氢抗坏血酸(DHA)、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均在花后0d最高,随后持续下降,而总谷胱甘肽(T-GSH)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先升后降。(2)随着果实生长发育,AsA和DHA的单果积累量均持续增加,且在果实第二次快速生长期增幅最大;各相关代谢酶活性在甜樱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GalLDH、MDHAR和DHAR的活性变化同As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相关性分析发现,GalLDH、MDHAR和DHAR的活性与As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它们是影响甜樱桃果实AsA含量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中草质优良,并在畜牧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的7种禾草为对象,研究了它们的生长发育节律、干重季节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结果表明:7种禾草在矮嵩草草甸中的分布格局属非随机性的集中分布(Aggregated dispersal)。它们的生长发育节律和干重季节变化具明显的差异。单株分蘖数自返青开始随降水量、日照和≥3℃积温的增加而增加,到孕穗初期为最大。禾草种群生长发育的低温临界值为3℃。地上部分干重的积累与生长发育节律、≥5℃、≥10℃的积温,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生殖枝株高与≥10℃的积温密切相关。相关分析表明,温度是影响矮嵩草草甸禾草种群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P<0.01),其次是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P<0.01) 。  相似文献   

8.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螺苗、仔螺、中螺、成螺)的软体匀浆物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提取物分别用硅胶柱进行柱层析,并分别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进行洗脱,分离出不同极性组分:非极性组分(石油醚洗脱组分)、弱极性组分(苯洗脱组分)、强极性组分(乙醇洗脱组分).然后用11种细菌对不同极性组分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组分抗菌作用的共同点是:强极性组分的抗菌活性最强,弱极性组分次之,非极性组分无抑菌作用.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抗菌活性最强的乙醇洗脱组分分别进行薄层层析(TLC)分析并进行抗菌实验.薄层层析所用的展层剂不同,分离出条带数不同,各条带抗菌活性也存在差异.将抗菌活性最强的条带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化学成分鉴定,结果表明,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抗菌物质的化学成分大部分是酸类物质,相同的化学成分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含量及相似度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笼养条件下朱鹮雏鸟的饲养管理和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通过对人工繁殖的103只朱(Nipponia nippon)雏鸟的饲喂和护理,系统测量了1~35日龄雏鸟的体重、体长、翅长、嘴峰、跗、中爪、尾长生长发育情况,并与野外朱雏鸟的生长发育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条件下的朱雏鸟生长发育良好,在不同日龄期,基本达到甚至超过野外朱雏鸟生长发育指标的水平。35日龄雏鸟出飞,比野外雏鸟出飞提前了一周。  相似文献   

10.
异三聚体G蛋白在NAA诱导的拟南芥根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拟南芥的野生型(ws)、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基因GPA1缺失突变体(gpa1-1,gpa1-2)和超表达突变体(wGα,cGα)为材料,通过施加不同浓度(0~0.2 mg/L)的NAA处理,对拟南芥根生长发育的一些形态指标进行了观测比较.结果表明:(1)随着培养基中NAA浓度的不断升高,5种基因型主根的伸长生长均受到抑制,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4种突变体和野生型主根的生长在相同浓度NAA处理下,无明显差异;(2)NA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拟南芥侧根的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在NAA诱导的侧根生长中,G蛋白超表达突变体比野生型更敏感,缺失突变体则不敏感.初步证明G蛋白不参与主根生长发育的调节,而在侧根生长发育中可能起正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生长发育、繁殖及雄蛾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温度为(25±5)℃、湿度为75%±5%、光照周期为L∶D=16∶8的恒定条件下,研究了7科12种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发育历期、蛹期、成虫期、羽化率、雌蛾繁殖力及雄蛾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影响。【结果】亚洲玉米螟能够在12种寄主植物上完成生长发育。取食苍耳的幼虫历期较短(17.4 d),蛹期较短(5.9 d);成虫寿命较长(9.0 d),蛹重较大(50.7 mg);取食油菜的幼虫单雌产卵量较大(210粒/雌),取食油菜和油麦菜的幼虫成活率和蛹羽化率较高,均在80.0%以上。幼虫取食不同植物后,雄蛾体内保护酶的活性差异显著,幼虫取食酸模叶蓼后,雄蛾体内SOD活性较高,幼虫取食苍耳后,雄蛾体内POD和CAT活性较高。【结论】不同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繁殖及雄蛾保护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取食苍耳和酸模叶蓼有利于亚洲玉米螟的生长发育。玉米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保护酶活性呈现正相关性。亚洲玉米螟在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时,能调节自身保护酶的活性,来适应寄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硼对大白菜生长发育及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水平的硼对大白菜生长发育及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硼明显抑制大白菜植株生长、抽薹和开花,导致花粉活力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最终导致植株代谢紊乱,生长发育受抑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IBA、NAA、PP_(333)和KT这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处理以及碳源与光周期处理对山薯试管薯形成和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1)MS 2.0mg·L~(-1)IBA 1.0mg·L~(-1)NAA 0.5mg·L~(-1)PP_(333) 1.0mg·L~(-1)KT有利于山薯试管薯的形成和生长发育(成薯指数18.2189);(2)蔗糖作为碳源对山薯试管薯数量的诱导效果优于白糖(每瓶试管薯增加8.20个):75g·L~(-1)的糖有利于山薯试管薯的形成和生长发育(成薯指数225.5590);(3)光照时间长短影响试管薯数量,但对成薯指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幼仔快速生长发育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种群长期保存的生存策略(胡锦矗,2001).大熊猫幼仔的体重是衡量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调整圈养大熊猫饲养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圈养条件下,大熊猫幼仔在0和1年龄级的死亡率分别为12.89%和18.37%(赵素芬等,...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无菌条件下不同浓度砷对蜈蚣草的孢子萌发、假根和原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质中As浓度大于30mg/L时,孢子萌发速度、假根和原叶体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假根的着生点位置发生改变;而与高浓度As影响不同的是,低浓度As(30mg/L)可促进孢子变绿的速率和初期原叶体(播后8d内)的生长。因此,高浓度As能抑制配子体生长发育并改变假根着生点位置,而低浓度As则可促进配子体早期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沙漠中固沙灌木种群共存和演替机制, 本文基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固定沙丘上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和梭梭(H. ammodendron)种群的地理位置和生长发育阶段信息(幼株、营养株、生殖株和死株), 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g(r)函数)及Monte-Carlo随机模拟检验和零模型选取的方法, 分析了固沙灌木白梭梭和梭梭种群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在0-20 m尺度内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 (1)两个种群在研究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 随着尺度的增大, 其聚集强度逐渐减弱; (2)两个种群整体上呈负关联关系, 尺度越大负关联关系越显著; (3)白梭梭种群生长发育阶段相差越大, 个体间正关联关系越显著; 梭梭种群生长发育阶段越接近, 个体间正关联关系越显著; (4)两个种群中龄级较大的个体(如营养株、生殖株和死株)会对对方种群中龄级较小的幼株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同时, 随着两个种群中个体的成长, 双方受到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主要表现为正关联和无关联。总体而言,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固定沙丘白梭梭和梭梭种群的分布格局整体上为聚集分布, 随龄级增加聚集性减弱, 受生境异质性和扩散限制的影响明显。种间关系多为负相关, 种内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之间均为正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7.
柑桔锈螨实验种群的生态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隆术  黄方能 《昆虫学报》1989,32(2):184-191
本文对柑桔锈螨Phyllocoptruta oleivora(Ashm)(柑桔锈壁虱)实验种群的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日照、营养条件对柑桔锈螨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各螨态发育起点温度在13℃左右,世代发育积温为330.07日度,最适温度为23—32℃,最适日照长度为12±0.5小时.取食果实时对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最有利,其次是当年生春梢.老叶及被害叶由于营养条件恶化,对其生长发育不利.文中还计算出该螨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Ⅰ)和内禀增殖力(rm).  相似文献   

18.
红麻株高与茎粗性状的动态发育遗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红麻株高、茎粗是两个最重要的动态发育的经济性状.发育遗传学已探明生物个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基因是按一定的时空秩序有选择地表达的.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红麻株高与茎粗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遗传规律,即估算了株高与茎粗在某一生长发育时间(0→t)或某一特定生长发育时间段(t-1→t)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株高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非条件、条件遗传效应两者基本一致,均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较弱,但条件遗传效应的分析与实际更为相符;茎粗的非条件、条件遗传效应表现一致,各个生长发育时期均未检测到加性效应,而显性效应均达显著、极显著水平;在各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中,株高与茎粗均在7月28日~8月9日(旺长期)、9月2~14日(纤维累积期)之间基因表达较活跃.株高与茎粗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均不存在加性相关,但8月21日之后的各期株高与茎粗之间均为显著或极著显正相关,该时期后进行相关选择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19.
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IFs)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家族,能在细胞核内与活性形式的光敏色素(PHYS)相互作用并被降解。PIFs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如抑制种子萌发、促进幼苗的暗形态建成和植物开花等。作为胞内信号调控的重要组分,PIFs广泛参与植物外部环境因素(如高温、光),以及内部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油菜素内酯等)介导的信号网络。当光信号和温度变化时,PIFs会通过影响生长素合成、运输和信号转导,参与生长素路径,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论文就PIFs参与生长素调控的植物生长发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20.
张勇  谢丽源  熊丙全  曾明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2):2233-2236
银杏根系甲醇溶提物对离体培养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试验结果表明,银杏根系甲醇溶提物对离体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Glonus mosseae,Gigaspora margarita)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孢子萌发率,增加菌丝生长长度。与对照相比,浓度为20%~100%的甲醇溶提物均可显著促进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80%甲醇溶提物效果最明显,银杏根系甲醇溶提物中含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溶提物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与甲醇洗脱剂的浓度有关,当浓度为80%时,黄酮含量最高,对银杏根系甲醇溶提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相关性分析发现,溶提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离体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生长发育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溶提物中黄酮含量越高,其对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生长发育促进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