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教师之教,学生所学的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法压抑了学生主观创造能力。要培育开拓型人才,首先得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拟就这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同行。一、创造性思维及在生物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在生物教学中表现为求同、求异、直觉,运用到思维过程分别叫做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求同思维是从已知的条件和目的中寻找唯一答案的一种逻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进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 ,而不是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 ,其结论在科学上早有定论。之所以还要去探究、去发现 ,是让学生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及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 ,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探索者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1 课前准备在单侧光照及均匀光照下培养的小麦、花生、豌豆的幼苗 ,琼脂块、锡箔纸、云母片、解剖刀、匀速旋转台…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做到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循序渐进,通过实验课有计划分阶段地使学生既掌握实验技能,又培养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们认为:生物实验教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多层次、阶梯式向上发展的过程。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着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层次:验证性模仿实验、获得性独立实验和启发性探索实验。与之相应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层次是:模仿性思维、程序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一)验证性模仿实验与模仿性思维模仿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结果。初  相似文献   

4.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生物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而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掌握了科学思维将使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受益。科学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其中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弄清情况和作出分析的过程。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教学,培养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我们认为:生物实验教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多层次、阶梯式向上发展的过程。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着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层次:验证性模仿实验、获得性独立实验和启发性探索实验。与之相应的思维能力发展层次是:模仿性思维、程序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教学内容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从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现象开始.到郭葛验证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历时50余年,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个经典的篇章.它是众多科学家思维与智慧的结晶,所包括的一系列经典实验,不仅记载着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蕴含着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灵活多样的科学方法,体现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乐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动素材.它作为教学内容,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这段历史,而在于使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卢伟 《生物学通报》2003,38(6):41-41
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结构、生命活动进行观察实验 ,以验证生物学知识的过程 ,更应是一个探求、尝试、体验的过程。实验过程越接近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就越高 ,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因此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生物学实验尽可能地成为一种“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 ,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实践、发现和体验生物学知识的探求过程 ,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质、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让学生体验生物学实验的设计过程 …  相似文献   

8.
通过生物学教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生物知识体系,还应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索过程,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只有从以上3个方面立体地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生物科学史,蕴含着科学思维及方法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体现着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记得有人曾这样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分析、综合及记忆等诸方面能力的培养,就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让他们不断去探索、去发现新的东西,这应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出发点。那么怎样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又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呢?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线索,用HPS教育理念为理论引导,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核心素养。通过对生物膜结构科学史进程的描述,培养学生的演绎与推理思维,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哲学观与学生的共同探讨论证,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建模思维,以生物膜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中充满的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1.
试论生物学创造教育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依靠创造性教学,因为创造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改造、突破和发展。具体表现在:①传统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而创造性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②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创造性教学以开发智力和创造力为主;③传统教学注重交给学生现成的、唯一答案,创造性教学强调引导学生探索新的、众多答案以及了解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④传统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创造性教学则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基于以上对两种教学模式的剖析比较,现提出如下基本策略,以期对开展生物…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是教育中的一场革命,其本质是要培养具有民族心、时代责任感,同时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实践活动情景是培养学生生物思维的关键。所谓实践活动情景,是指为了探索和掌握有意义的生物问题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具体活动的背景材料,而且包括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师生相互配合,学习主体共同探讨问题的活动氛围。  相似文献   

13.
生物科学史是生物学家在进行生命科学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思维方和智慧结晶的客观史实。生物科学史中不仅说明了相关的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更蕴含着科学探究方法、思维方式等教育素材,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教学中如何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作了例析。  相似文献   

14.
生物教学《纲规定:“通过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生物教学的目的要求之一。教学中怎样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基本途径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过程式教学”模式的实验工作。1995年开始用人教版教材实验了一年,1996年暑假后又改用北京版教材实验。成立了“五校教科研群体”,由北京第101中学、北京钢院附中、北京农大附中、北医附中和北京市双榆树中学的初一年级生物教师组成,在市教研部生物教研室支持下及区教师进修学校生物教研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工作。实验的第一年,我们着重摸索过程式教学的实施步骤。第二…  相似文献   

15.
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素养提升的重要支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实验的开设。以浙科版高中《生物》为例,通过自设演示实验、自制实验装置、将实验生活化、整合教材实验等多种方式介绍4则隐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实验教学,特别是增加了探究实验的教学内容。探究式教学是按照科学探索的一般规律,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搜索资料,充分利用实验探索等手段,可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获得学好生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索科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以《植物学》课程中的"根"的教学过程为例,探讨了"问题串"教学法、思维导图学习法以及概念重定义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8.
谈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求异思维就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 ,突破原来知识圈的束缚的一种思维方法 ,主要是指想象、推测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指导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方法 ,在探源索隐的过程中 ,进行创造性学习。1 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求异思维兴趣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 ,适时提出学生熟知但又一时解释不了的问题 ,造成学生认知冲突。这样就能创设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使之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如讲到蛙捕食这一问题时 ,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质疑。提出…  相似文献   

19.
1案例背景重体验、重探究、重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生物科学史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教育,有利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2案例描述在高二生物《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节的教学中,我改变以往先讲授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及结构、再讲授细胞膜的功能的传统教学方式,依次展示细胞膜结构的发现过程中的五个典型实验,层层引导学生通过周密的思考和探索,自己发现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过程如下:师…  相似文献   

20.
生物课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是以研究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科学素质都有良好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提出了高效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利用课上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做到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生物教学实际出发,对高效课堂教学进行探索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