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蛇协第一会长覃公平先生研制,中国、加拿大合资经营企业-沈阳康源蛇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高级补酒“蛇酒王”、“蛇王酒”。进入国内、外市埸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广泛欢迎。近日,记者走访了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部分饮用者,一致认为:“蛇酒王”等系列蛇酒,包装精制,色泽美妙,口感独特,尤其对祛病保健、强壮身心、抗御衰老等方面的神奇功效盛赞不已! 一、壮阳强力,生活美满如意刘先生,45岁,某市武装部原政委。因性欲减退,性功能衰弱,十几年来,不能过正常夫妻生活。经多种补品、药物治疗均无效。服用“蛇王洒”6瓶,性生活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尽管“蛇中巨人”的称号毫无争议地为蟒蛇所夺,但毒蛇中“天字第一号”的大模子仍为眼镜王蛇。此蛇破壳而出的“婴儿”,身长就半米有余。及至成年,身长可达3—4米;最长者竟可达到5.5米,重20公斤。对眼镜王蛇,一般捕蛇的行家也难免“谈蛇色变”。曾有过这么一回事:1972年,有一人在浙江南部龙泉隆宫的山路上行进,  相似文献   

3.
捉蛇的人往往被人们叫蛇化子,浪迹江湖几十年现住桂林漓江边上的李维林十把岁却迷上了捉蛇。要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没有一定本领那真够危险,甚至丧命。师傅临终留给他的《蛇药手记》写着,越城岑的大山中有一种蛇药,名叫“盘龙七”,治疗蛇伤很有效。李维林告别新婚的妻子高素琴,出门挖草药。妻子奔出门抓住他的药篓,恳求地说:“我们才结婚几天,万一你……我真害怕。”  相似文献   

4.
读了生物学通报1957年6月号上张孟闻(以下简称“他”):“爬行纲动物采集注意事项”一文,觉得其中有三点是很不妥当的:第一点是他把五步蛇和蕲蛇当作两种不同的蛇,这是错误的。根据我们的考证以及厂大中药材工作同志的意见,都认为药用的蕲蛇就是五步蛇。第二点是他认为浙南之南才有五步蛇,这也是与事实完全不符合的,实际上,整个浙江从北部到南部都有五步蛇的。第三点是他说钝头蛇是毒蛇,这也是错误的,钝头蛇并不是毒蛇。  相似文献   

5.
《蛇志》1993,(4)
在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官庄乡,有一个叫张华斌的小伙子。因其长相、动作、生活习性等都与蛇相似,人们都称他为“蛇人”。“蛇人”年方二十,身高一米五。头形尖扁,双眼凸出,十指弯曲呈爪形;行走步态为弧形、全身摇摆不止,一遇下坡,手足着地,倒退爬行。他喜吃生冷食物,常以老鼠、野兔、青蛙等野生动物为主。他每天进食三至八餐,每餐三大碗,进餐用手抓。睡觉时,头向后下仰垂,且摇摆不停,左右翻滚,不合眼,两下肢屈曲。他未上学,不识字,无语言,有听觉,遇上熟人能发出“喔喔”之声,喜爱看电视,听音乐。他的父母亲人均无亲婚史和遗传疾病。只是其母怀孕时,左小腿曾被毒蛇咬伤,半月后不治自愈。“蛇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0,(3):F0004-F0004
莽山烙铁头蛇是一种巨型毒蛇,也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濒危蛇种,该蛇在蛇类演化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价值和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由于该蛇极其罕见珍贵,黑市价格从每条数百元暴涨至百万元,因此,有蛇中“大熊猫”之称的莽山烙铁头蛇再次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对莽山烙铁头蛇采取抢救性的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奇臭天王蛇 1986年6月,中药资源普查队在紫金山捉住一条长1.2米的怪蛇,其臭扑鼻,眼大、嘴长,口里不停地发出咕咕的叫声,头顶有一个明显的黑色“王”字。经专家考证,其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天王蛇雷同。传说为蛇中之王,真稀奇。莫愁湖蟒蛇 1988年9月,莫愁湖园林工人在清理杂草时,发现一盘曲的大蟒蛇;长3米,胸腹直径15厘米,体重20公斤。蟒蛇多长在热带近水的森林里,以捕食小禽兽为生。  相似文献   

8.
座落于美国夏威夷以西5千公里的关岛,处于茫茫的太平洋之中.这儿一派热带风光,海、空交通均极方便,故旅游业日见兴旺.曾几时,人们惊呼那儿已成了“蛇岛”.更令人称奇的是,这种搞得人心惶惶的蛇还并非当地的“土地老”,而是来自异国他乡,名叫褐色树蛇.褐色树蛇个儿长的可达4米,仅中等个儿已够让人害怕。有次,该岛一位男子半夜起身察看出生仅2个月的女婴,竟发现一条1.5米长的蛇正拼命吞食此孩的胳膊.于是赶紧救下,火速将孩子送进医院去.  相似文献   

9.
蛇之最     
最毒的蛇是海蛇(Hydrophis belcheri),它的毒液比澳大利亚盾尖吻蛇(Oxyuranns scutcuatus)的毒液厉害100倍。这种海蛇在澳大利亚西北海岸外的台莫尔河的阿西莫暗礁附近最常见。而一条眉尖吻蛇每次分泌出的0.109克的毒液,就足以使21万8千只老鼠当场一命呜呼!在斯里兰卡,许多人死于毒蛇之“口”.大约平均每年有800人之多,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其中97%的人是被那些普通印度  相似文献   

10.
蛇的秘密     
一、蛇可怕吗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蛇,特别是毒蛇,是十分可怕的,不少人见蛇生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但是,鲁迅先生却说:“人真是可怕的,不管怎样毒的蛇,都能够把它捉到,囚在铁笼里,供人治病和满足腹之欲。”的确,人是万物的主宰者,蛇就得俯首就擒,“乖乖”地为人民服务,至于那些怕蛇的人,只是由于对蛇还不了解的缘故。自古以来,蛇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吧。二、蛇的祖先蛇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十分悠久,它比人类的资格要老得多。翻开蛇类家谱,它们的老祖宗就是具有“四脚蛇”之称的古代蜥蜴。蛇的进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迭纪。当时的原始蜥蜴生活在草木茂盛的地穴,它们为寻找食物昼夜穿棱在林木地穴中。较大的躯体,靠四足爬行不利于疾走,反成为累赘,若没有四肢,更利于快速穿行。  相似文献   

11.
蛇与生态平衡莫克三百万年前,人类祖先诞生那天起,便遭到毒蛇的威胁袭击,丧生的人不知凡几。直到今天,全世界每年仍被蛇伤的多达40万,身亡的则有3.4万之众。人们谈蛇变色,把毒蛇与洪水猛兽并称,“见蛇不打三分罪,则成了人类世代一脉相承的传统观念。但凡事要...  相似文献   

12.
“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森林茂密,生态环境多种多样,为各种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适宜条件,所以动物资源丰富且有个蜚声中外的“蛇的王国”。“王国”的“首府”坐落在大竹岚和挂墩。有人曾把这块弹丸之地视为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为什么称这里为“蛇的王国”呢?据考察,这里是属于深谷小地貌,具有深谷小气候特征,深谷内光照弱,风力小、湿度大,谷底溪流潺潺,形成特殊的小气候环境。在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中,蛇  相似文献   

13.
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对蛇进行观察研究,并且按照它的形象,把它记录在甲骨文中,于是就有了最早的蛇字“”。及至秦朝,蛇字在小篆中就愈加有模有样了。不信,请您查一查《说文解字》中的“”字。在这儿,我可要提醒您,在《说文解字》中查蛇字时,可别象现在去查虫字旁的蛇字,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虫字旁的蛇字呢。您必须查“它”字.然而蛇字怎么写成了“它”字呢?原来,那时候,“它”字就是“虫”字,在我们的祖先看来,蛇只不过是条虫子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肥东县的公安干警,从蛇贩子的屠刀下救下3000多条水蛇放回田塘河坝。如此规模的捕蛇杀蛇与救蛇放蛇之争,是生态学史上少见的要闻。本刊向全国的读者推荐“救蛇放蛇”一文,期望读者从这里得到启发,重新认识向社会普及生态学知识的重要性。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生物学杂志编委会名誉主编杨纪珂教授看了“救蛇放蛇”一文后,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下午召开省政府办公会议。会议决定:“今后对捕蛇(水蛇一一本刊注)者要实行重罚,情节严重的公安机关要拘留、监禁;对保护有功者一律实行重奖”。奖惩兑现护蛇(水蛇)灭鼠方能见效。省爱卫会、省环保局拿出2000元,奖励肥东、肥西两县护蛇(水蛇)有功者,以及撰写“救蛇放蛇”一文的合肥晚报记者高国权等同志。鼠害近年日趋严重,如果全国各地都重视起来,采取积极的措施,鼠害之灾可望日  相似文献   

15.
广西地处亚热带,山林多,沼泽多,雨水多,在地质构造上又属于“喀斯特”地形,奇石岩洞遍布。这些地理条件,成了蛇类生存和繁殖的自然条件。是故有蛇故乡之称,南方人素不怕蛇,常把蛇当作美味佳肴。作为两广人之一的广西人,在食蛇方面虽没有广东人那样花样多,但捉蛇、养蛇胆大心细方面毫不逊色于广东人。毗邻广东的梧州地区,每年为广东、港澳以至东南亚华侨聚居地提供了大量蛇类资源。因而名闻迩遐,梧州养蛇姑娘的事迹更广为流传。其实,广西养蛇多的岂止是梧州,其他地方也不少,如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内就划出一个蛇园专门养蛇,饲养各种蛇类数量众多,令人瞩目。这些蛇是专供医学科研用的,成果斐然,在国内医学界居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有人被蛇开枪打死啰,——”“是蛇抢了猎人的枪。”这一下传遍了乡里乡外,本来这一新闻够传奇的了,但是越传越是神奇,后来竟然说成是蛇精所为,不是传说《白蛇传》故事里有青蛇娘和白蛇娘,她们都是由蛇弯成精而来的吗。“这是一条人蛇精!”结果有一段时间:那死人的场地无人敢去,姑娘们更是害怕了。我是中国蛇协的会员,当然不相信蛇会成精。但好奇心使我急忙赶到“蛇开枪打死人”的现场进行察看,并采访了当时的现场目睹者,终于明白了真相。一九八八年的农历十月初三这天,天气晴朗。浙江省兰溪市墩头乡西蜡坞村二个青年吃罢中午饭,各人手持一支鸟枪上山捕猎野兔。下午一点钟左右,他们巡猎到离西蜡坞村二华里的山沟里,一位名叫陈志运年仅二十三岁的小伙子,看见小塘埂下的田里蜷伏着一条大黑蛇,小伙子又怕又  相似文献   

17.
徐妹芳  陈文辉 《蛇志》2006,18(1):21-22
蛇-右Ⅰ号是我科郭水英主任医师从事周围血管病临床工作与研究40多年来总结出来的一个协定处方。通过2002~2005年来对1839例住院病人的治疗观察,疗效确切。现将其临床应用与观察、常见问题及处理报告如下。1组方与功效1·1组方蛇-右Ⅰ号由低分子右旋糖酐(以下简称“低右”)500m l加ATP 20mg、刺五加20m l、蕲蛇酶0·75u组成,简称蛇-右Ⅰ号。1·2功效蛇-右Ⅰ号具有降纤溶栓、抗凝解聚、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容、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功效。蕲蛇酶(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362)具有降纤明显、抗凝、溶栓、降脂、改善微…  相似文献   

18.
蛇没有脚,怎样运动?这大概是自古以来就吸引人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用“蜿蜒”一词来形容蛇的运动,可说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蜿蜒运动是所有蛇都可以进行的一种运动方式,由于蛇在粗糙地面上作一连串的波状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与蛇     
在人类征服自然的斗争中,一开始就与蛇结下了难解之缘。原始先民为了把天然岩洞作为穴居的住所,必须要驱赶或消灭盘踞在洞穴里的各种野兽和爬虫,尤其是对人的生命威胁极大的毒蛇。在人类进入氏族社会之后,许多民族的先民,当处于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发展阶段时,几乎随时随地都与蛇保有密切的利害关系。有的民族由于经济生活和生命攸关的多种原因,常把蛇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我国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时代就有西王母及女娲氏为蛇身人首的蛇氏族;我国怒族、傈僳族解放前也有女祖先与蛇交配生下了后代的传说。近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和摸清了各种蛇类的特点和习性之后,除大量饲养用做肉食和药用外,还常常用以作礼仪性或游艺性的表演。  相似文献   

20.
蛇趣五则     
(一) 饶有风趣的蛇节蛇,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样子丑陋,面目可憎,再加上蛇毒可致人于非命,都不喜欢它。可是,在有些国家崇拜蛇,更使人意想不到的还有蛇节。素有“山国”之称的尼泊尔,每年尼历四、五月(公历约七月中旬)都要举办蛇节(亦名纳格潘贾米节),节日期间,人们将蛇像挂在大门上,用以“驱邪除鬼”。印度也有蛇节。在每年八月举行。在这时候,蛇被捕来作为崇拜、溺爱甚至亲吻的对象。活动多种多样。你会看见,到处都有蹒跚学步的小孩在玩蛇,信徒们在吻无毒的蛇,年轻人让蛇缠在脖子上大摇大摇地走来走去。在比哈尔邦,印度教徒用蛇形的船和木筏大加庆祝;在加尔各答,人们祭祀自己所崇拜的大蛇女神;在北方邦,人们将用于献祭的货币浸在河里;在旁遮普邦,人们祭祀黑蛇塑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