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光学显微镜观察,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子囊孢子的发育可分为三个阶段:(1)原子囊孢子期:孢子近球形,椭圆形,卵圆形或长圆形,4.8—10×3.6—6μm。(2)孢子伸长期:从孢子一端突出,伸长生长,出现分隔,隔细胞较长,30—37.5μm。(3)子囊孢子形成期:孢子继续伸长并不断出现分隔,隔间长6—12μm。一般仅有两个孢子成熟,其余多数原子囊孢子败育,不萌发或形成极纤细的丝状物。基于子囊孢子发育的过程,讨论了冬虫夏草及其近缘种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2.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的蛋白纤维网状结构,包括人们熟知的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目前研究表明分隔丝(septin filaments)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分布的蛋白纤维,逐渐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细胞骨架结构.分隔丝由可结合GTP的分隔丝蛋白单体(Septin)聚合形成异源复合体,进一步组装成纤维丝.分隔丝可形成纤维束,环状或笼状等结构,并与细胞膜或其他细胞骨架成分发生相互作用.在细胞内,分隔丝参与胞质分裂、细胞迁移、神经元发育和免疫等重要生理及病理过程.分隔丝结构或功能的异常与多种人类疾病如肿瘤等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分隔丝的结构、组装调控、功能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综述近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石细胞是植物厚壁组织中的一类细胞壁强烈增厚而硬化的厚壁细胞,其形态有等径状(短石细胞)、柱状、骨状、星状、毛状等多种,广泛地分布在植物的不同部位。 在不同植物的不同组织中,石细胞的有无,所分布石细胞的形态、存在部位、排列形式、分布疏密等都不相同,即是在亲缘关系很近的同  相似文献   

4.
刘杏忠  路炳声 《菌物学报》1993,12(Z1):65-69
在对新疆及海南岛的捕食线虫真菌的调查中发现2个真菌与已报道的孤孢属的真菌不同,确定为新种——长梗孤孢菌(Monacrosporium longiphorum Liu et Lu sp. nov.)和小舟形孤孢菌(Monacrosporium microscaphoides Liu et Lu sp. nov.)。长梗孤孢菌主要特征为分生孢子梗较长,448-660 μm,分生孢子3-4个分隔,39-65(54) × 13-22(18) μm。小舟形孤孢菌主要特征为孢子较小,0-3个分隔,以2个分隔为主,23-39(29) × 8-15.5(12)μm。在老的培养物中可见球形串生的厚垣孢子。  相似文献   

5.
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发生起源于生心中胚层(cardiac mesoderm)。在小鼠早期胚胎(E6.5),上胚体(epiblast)在低浓度Nodal诱导下, Eomes出现并激活Mesp1表达。Mesp1作为主调控者(master regulator),激活一系列生心关键转录因子及生心特异基因的表达,促进生心祖细胞的特化及生心区(cardiac field)的形成。之后的心脏形态发生涉及细胞命运的转变,包括流出道分隔过程中神经嵴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变、内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变及房室通道发育过程中的内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变。最新的研究表明,流出道在分隔成为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之前,其中的细胞命运已经被预先设定。此综述文章重点探讨生心祖细胞特化、细胞命运转变与命运预先设定等方面的新进展,调控机制及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6.
小叶买麻藤[Gnetum parvifolium(Warb.)C.Y.cheng ex Chun]营养叶的石细胞有五种类型,其中有一种线形石细胞(filiform sclereids),在本属中过去没有报道过。石细胞多数沿叶片中央脉的两侧区域分布且较稠密。上、下表皮细胞的垂周壁是“之”字形波曲状,以及垂周壁上具有向细胞腔内突的奇异形态的角质球囊(cuticular globosa sac)。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对石杉科(Huperziaceae)石杉属(Huperzia)5种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ex Murray)Trev.)、皱边石杉(Huperzia crispata(Ching)Ching.)、四川石杉(Huperzia sutchueniana(Herter)Ching.)、南岭石杉(Huperzia nanlingensis)和长柄石杉(Huperzia javaensis)的叶片微结构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这5种石杉均无叶表面附属物,具无规则四细胞型和不规则型两种类型的气孔,不规则型为主要气孔类型。这5种石杉在气孔组成上具多型现象,气孔多为下生型,分布方式及大小多样;叶表皮细胞在不同类型中有大小差异但均呈不规则状,表皮细胞垂周壁呈波纹状(深波状、浅波状)。上述研究结果为石杉属植物的进一步分类与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显微观察了瘤背石磺(Onchidiumstruma)和石磺(O. verruculatum)齿舌的形态结构。运用差异系数法对两种石磺齿舌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利用SPSS10.0对瘤背石磺、石磺齿舌参数(齿舌长、齿舌头宽、齿舌中宽、齿舌尾宽、横列数、每排最少齿片数和每排最多齿片数)与个体参数(体长、体宽、体高、足长、足宽和体重)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石磺齿舌都很发达,外观呈长统靴状;齿片排成许多横列,每一横列均有中央齿一枚,侧齿若干无缘齿;两种石磺的齿舌头宽、齿舌中宽和齿舌尾宽差异极显著,但差异系数小于1.28,认为两种石磺的齿片形态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但齿舌参数不适合作为石磺属贝类的分类依据;瘤背石磺的体宽和石磺的体重在评估各自齿舌生物学性状方面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苗锐  张福锁  李隆 《植物学报》2009,44(2):197-201
本实验选取3种对土壤氮素竞争能力不同的禾本科作物大麦(Hordeum vulgare)、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玉米(Zea mays)分别与蚕豆(Vicia faba)间作, 建立对土壤氮素竞争能力不同的作物组合; 并采用3种分隔方式(塑料膜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无分隔)建立同一作物组合条件下作物种间根系相互作用的不同强度, 来研究不同作物组合及种间根系相互作用强度对蚕豆结瘤的影响。结果如下: (1)蚕豆的结瘤并未随3种禾本科作物氮素竞争能力的增强而增加, 但是3种间作体系蚕豆的结瘤却均表现出无分隔处理多于塑料膜分隔处理, 即同一间作体系种间根系相互作用越强, 越有利于蚕豆结瘤的产生, 存在种间互利作用; (2)在玉米/蚕豆间作体系中, 无分隔处理的蚕豆根瘤数目和根瘤重显著高于塑料膜分隔处理, 分别高出67.5%和70.1%; 在大麦/蚕豆间作体系中也表现出无分隔处理的根瘤重显著高于塑料膜分隔处理(高出46.3%); (3)玉米/蚕豆间作体系与小麦/蚕豆和大麦/蚕豆间作体系相比, 无分隔处理时土壤氮素含量显著高于后2个间作体系, 但是玉米/蚕豆间作体系对蚕豆结瘤的促进作用更强。上述结果表明, 在蚕豆/玉米间作体系中, 玉米促进蚕豆生物固氮除了氮素竞争机制外, 还可能存在其它机制。  相似文献   

10.
苗锐  张福锁  李隆 《植物学通报》2009,44(2):197-201
本实验选取3种对土壤氮素竞争能力不同的禾本科作物大麦(Hordeum vulgare)、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玉米(Zea mays)分别与蚕豆(Vicia faba)间作,建立对土壤氮素竞争能力不同的作物组合;并采用3种分隔方式(塑料膜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无分隔)建立同一作物组合条件下作物种间根系相互作用的不同强度,来研究不同作物组合及种间根系相互作用强度对蚕豆结瘤的影响。结果如下:(1)蚕豆的结瘤并未随3种禾本科作物氮素竞争能力的增强而增加,但是3种间作体系蚕豆的结瘤却均表现出无分隔处理多于塑料膜分隔处理,即同一间作体系种间根系相互作用越强,越有利于蚕豆结瘤的产生,存在种间互利作用;(2)在玉米/蚕豆间作体系中,无分隔处理的蚕豆根瘤数目和根瘤重显著高于塑料膜分隔处理,分别高出67.5%和70.1%;在大麦/蚕豆间作体系中也表现出无分隔处理的根瘤重显著高于塑料膜分隔处理(高出46.3%);(3)玉米/蚕豆间作体系与小麦/蚕豆和大麦/蚕豆间作体系相比,无分隔处理时土壤氮素含量显著高于后2个间作体系,但是玉米/蚕豆间作体系对蚕豆结瘤的促进作用更强。上述结果表明,在蚕豆/玉米间作体系中,玉米促进蚕豆生物固氮除了氮素竞争机制外,还可能存在其它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南亚热带不同营养水平水库的蓝藻组成与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调查了广东省境内的新丰江水库和契爷石水库的蓝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共检测到蓝藻18属,绝大多数为丝状体和群体种类.常见属有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湖生蓝丝藻(Limnothrix)、微囊藻(Microcystis)和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新丰江水库和契爷石水库蓝藻细胞密度分别为4~249和1 911~114 228 cells·ml-1,富营养化的契爷石水库蓝藻细胞密度比贫营养型的新丰江水库高出3个数量级;2座水库最高蓝藻细胞密度均出现在夏季,温度是引起2座水库蓝藻细胞密度的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新丰江水库,微囊藻是优势蓝藻种类之一,相对丰度35%~97%,夏季细胞密度高于其它季节;在契爷石水库,虽然微囊藻细胞密度比新丰江水库高出1个数量级,但其相对丰度不超过3%;假鱼腥藻和湖生蓝丝藻是契爷石水库的优势蓝藻种类,多数情况下相对丰度超过50%;水体稳定性和由透明度主导的水体光照条件的差别可能是导致两座水库蓝藻由不同生活类型的种类占优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砀山酥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石细胞形成的木质素合成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酶学特性,并对PPO基因进行了克隆.结果表明,在砀山酥梨果实发育的过程中,PPO活性在花后27 d和47 d出现高峰,早于木质素含量高峰(花后47 d、61 d)和石细胞团含量高峰(花后51 d),且P...  相似文献   

13.
三尖杉属植物叶片结构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本文作者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比较观察了三尖杉属植物叶片构造与叶 表面角质层的特征。 观察结果表明,篦子三尖杉的气孔为双环型,少数为单环型, 单位面积上的气孔平均数较 多(120.6个/mm2), 具皮下层, 叶肉中含有大量丝状石细胞和少量星状石细胞及短石细胞, 叶 下表面角质突起不明显。而三尖杉属的其余种类,气孔均为双环型,气孔平均数较少(47.3一 88.1个/mm2), 除日本粗榧与柱冠日本粗榧外,均无皮下层, 叶肉中具星状石细胞、短石细 胞、纤维状石细胞或完全缺如, 叶下表面具明显的角质突起。依据上述特征以及大体形态和生 物碱成分等有关资料,我们建议在三尖杉属中可分为: 三尖杉组(Sect.Cephalotaxus)和篦子 三尖杉组(Sect.Pectinatae)。 此外,本文还对三尖杉组中的分系与某些种的划分,以及三尖杉科的系统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日本沼虾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之间的连接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万喜  堵南山  赖伟 《动物学报》1999,45(2):178-186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精子发生过程中不同细胞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果表明,从精原细胞期到次级精母细胞期,在生精细胞之间存在间隙连接与分隔连接与分隔连接,并且两种连接相互邻接,桥粒仅在精原细胞之间发现;从精原细胞期到精细胞期,在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之间也存在相互邻接的间隙连接与分隔连接,两类细胞之间有大量桥粒,形成血淋巴-精巢屏障,这种屏障可保持生精细管内环境的稳定性;精子发生的不同时期,支持细胞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长爪沙鼠发情周期,揭示发情规律,优化判定方法。方法连续18 d采集50只长爪沙鼠阴道上皮脱落细胞涂片,采用角化细胞计数法研究长爪沙鼠发情周期规律。比较瑞氏染色、HE染色和直接镜检判定发情周期4个时相的优缺点。结果长爪沙鼠的发情周期有稳定型、不稳定型、假孕三种类型。其中稳定型占68.6%,发情周期为(106.3±35.0)h,可分为4个时相。4个时相角化细胞的比例分别为发情前期(13.5±7.8)%、发情期(86.7±9.9)%、发情后期(27.9±12.8)%和发情间期(3.3±2.8)%。结论角化细胞计数能准确地判定长爪沙鼠的发情周期及各个时相。直接镜检法能快速反映阴道脱落细胞的形态。  相似文献   

16.
以幸水梨为试材分不同时期进行套袋处理,采集各个发育时期的果实,对其果实品质、石细胞团的密度、大小、含量及几种相关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套袋后,幸水梨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单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不同时期套袋果的石细胞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与对照果相比套袋果果实表面光洁,果点小而稀,外观品质明显改善.(3)果实石细胞团的密度在幼果期较高,随着果实的发育膨大,密度逐渐减小,成熟前1个月左右基本稳定,石细胞团的纵横径随果实发育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石细胞含量也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花后第49 d达到最大值.(4)果实内苯丙氨酸解氨酶在果实发育初期的活性较高,随着果实发育逐渐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相似;过氧化物酶活性随果实的生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活性峰值在盛花后第28 d,其后缓慢下降.(5)不同时期套袋处理后,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整体上均比对照降低,与石细胞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发现于中国黑龙江省嘉荫县晚白垩世(土仑期至赛诺期)的酢酱草科酢酱草属新种 Oxalis jiayinensis Feng,Liu,Song et Ma;炭化种子长约1 mm,宽不足1mm;新月形,两端钝;表面具9 ~10条横脊;种皮石细胞等轴、细胞壁明显加厚。该化石种是酢酱草科在地质时期迄今最早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和比较了杨柳科2属7种植物次生韧皮部解剖结构。结果表明:(1)杨属和柳属植物在次生初皮部解剖上有某些共同特征:次生韧皮部具有明显分层现象;韧皮纤维和含晶细胞与筛管分子、伴胞和韧皮薄壁组织细胞是切向带相间排列;筛管分子均为复筛板,端壁倾斜平均含有7-8个筛域。(2)两属植物在射线和晶体类型上有明显区别:柳属植物次生韧皮部无石细胞;杨属植物不具功能韧皮部中含有石细胞。(3)两属植物均有一些较为原始的韧皮部解剖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中华稻蝗形态特征与地理特征的关系,选取中华稻蝗体长(LB)、头长(LH)、前胸背板长(LP)、前胸背板宽(WP)、前胸背板侧片长(LLP)、前胸背板侧片高(HLP)、前翅长(LEL)、后足股节长(LF)、后足股节宽(WF)和后足胫节长(LT)等10个性状,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进行比较,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体长方差分析、各个性状在不同种群间的多重方差分析以及各性状间与海拔高度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9个中华稻蝗种群分为南方组、北方组及一个过渡种群,雌雄虫中北方种群的体长均明显小于南方种群;各性状测量值呈现出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10个性状中除前胸背板长、前翅长、后足股节长和后足胫节长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之外,其余性状均与海拔高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结果表明,秦岭的分隔是造成南北方种群形态特征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体型较大、后腿股节较宽的中华稻蝗更有利于在高海拔环境生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长裂苦苣菜水提取物对肺癌细胞A549的影响,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长裂苦苣菜水提取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从细胞形态(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活力(CCK-8法)、细胞凋亡(Annexin V-FITC/PI染色)、线粒体膜电位(JC-1染色)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荧光探针DCFH-DA染色)几个方面检测长裂苦苣菜水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的影响。当处理浓度达到1 mg/mL作用细胞48 h后,细胞出现明显皱缩的凋亡形态学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下降(P0.05)。进一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1mg/mL的处理浓度作用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同时检测到处理组细胞的膜电位都明显下降,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上升,都呈剂量依赖关系。这些结果表明长裂苦苣菜水提取物可以诱导A549细胞凋亡,并抑制其生长和增殖,是一种潜在的预防和抑制肿瘤生长的药食两用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