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腊样芽胞杆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特别是土壤的腐生菌。据知,污染食物并使之腐败的主要也是这种细菌,但是,只在近年来,腊样穿胞杆菌作为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才被引起注意。腊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最早由Hauge(1950-1955)发现,首次完正记载的是瑞典600多人的四起暴发性食物中毒。1960-1968年期间,腊样杆菌食物中毒在匈牙利占细菌性中毒的第三位,占报导暴发次数的8.6%,占发生例数的14.8%。有关的广泛食品包括肉食品,菜汤,熟肉和鸡类,熟菜,餐剩食品,偶而有鱼肉,冰淇淋和牛乳。在英国则主要是炒米饭引起的类似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腊样杆菌食物中毒。因而有人将前者称为腹泻型,后者称为为呕吐型,统称为腊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以与其它食物中毒相区别。  相似文献   

2.
蜡样芽孢杆菌肠毒素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克栋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1):35-36,40
通常认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临床上偶可致脓肿、脑膜炎、肺炎、骨髓炎、心内膜炎及败血症等,但以引起食物中毒最为重要。自1950年以来,Hauge曾多次从食物中毒的标本中分离出蜡样芽孢杆  相似文献   

3.
<正>葡萄球菌属食物中毒是一种主要的公害,美国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第二位。人们用特异抗体、通常是兔抗血清进行血清学反应来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A、B、C、D、E(以下简称SEA、B、C、D、E)。检测这些葡萄球菌肠毒素最普通的方法包括使用微量凝胶扩散系统。自从这一检测系统建立以来,人们成功地使之用于食物中毒病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国内外屡次报道了人们由于吃了海产品而引起食物中毒,但以往均认为这是鱼品腐败后的有毒分解产物所引起,一般推想海洋中盐度高、水温低、有机质少等不利因素,不会发现为害人类病原菌。1960年日人泷川严首次报道了从食物中毒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一种嗜盐性病原菌,以后又在许多人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家庄地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建立石家庄市金黄色葡萄球菌PFGE分型的数据库,探讨引起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和其他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特征。利用PFGE分型技术对2010至2012年石家庄市的75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全基因组分析,DNA酶切图谱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75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FGE图谱的相似性系数在54%~100%之间,经聚类分析得到45个PFGE型别,6起食物中毒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由PFGE01型、PFGE02型、PFGE11型、PFGE12型、PFGE15型和PFGE45型引起。建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PFGE分型数据库分子型别较多,且存在差异明显的多个克隆系,对石家庄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防控和溯源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连沿海地区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选取近5年来大连沿海地区10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人急性中毒期的呕吐物、血液、粪便、可疑食物、使用过的器皿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引起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鱼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类志贺邻单胞菌等。结论:为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应提倡居民及游客食用新鲜食物,煮熟后方可食用,相关食物加工场所应及时清洗和消毒,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食源性病原菌,可造成腹泻和呕吐两种类型的食物中毒和其他类型的疾病根据蜡样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症状,其毒素可分为致腹泻型肠毒素和致呕吐型肠毒素,其中溶血性肠毒素BL、非溶血性肠毒素和细胞毒素K是引起腹泻型食物中毒的3种主要毒素,cereulide为致呕吐型肠...  相似文献   

8.
1988年6月5日襄北某农机修造厂,因饮食甜酒而导致92人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一致证实此次食物中毒是由志贺氏Ⅰ型痢疾杆菌引起。该厂于下午7时晚餐。进餐人数为146人,饮食甜酒者92人。饮用4小时发病,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者15岁,平均年齿23.1岁。饮食者100%发病,无一幸免,未饮食者无一例发病。临床表现可为头痛、头晕、恶心,继之脐周痛,阵发性,随后出现腹泻。腹痛、腹泻率100%。体温37.8—39.2℃,抗生素冶疗后,全部治愈,无死亡。实验诊断:采集剩余甜酒、患者呕吐物及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共分离出41株志贺氏Ⅰ型痢疾杆菌,而在其他食品及健康人未分离出该菌。因此确定此次食物中毒爆发是由志贺氏Ⅰ型痢疾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   

9.
探讨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为食物中毒事件的判定、预防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收集2003至2012年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报告进行汇总分析。10a间石家庄地区共报告242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中111起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45.87%(111/242);单一致病菌和混合致病菌所致食物中毒分别占80.18%(89/111)和19.82%(22/111)。共检出7种病原菌,以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其他还有沙门菌、蜡样芽胞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样品中以食品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患者粪便、剩余食品、呕吐物、涂抹物;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主要集中在4至9月份;食物中毒总体呈下降趋势。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呈多样性,以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食物中毒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近2a,沙门菌食物中毒有增多的迹象,应根据以上特点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控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剩余食品和涂抹进行检验分析,了解分离株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结果经过二次增菌,在剩余食品中检出血浆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产生B型肠毒素,对苯唑西林、盘尼西林、四环素耐药。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品加工环节、食品的保存环境、加工人员的健康状况都会影响食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以下简称B.cereus)广泛分布于土壤、尘埃和水等自然界环境中,为需氧性芽胞杆菌,过去一直认为是一种腐败细菌。其致病性未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外由B.cereus引起的食物中毒较为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起食物中事件中的致病因素以及与金葡菌的关系。方法:采集15份与食物中毒有关联的样本。根据GB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检验】对目的菌进行分离葡萄球菌及生化反应。结果:在二人呕吐物、三份豆沙、一份大米中检测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根据病人的临床反映、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微生物学检测的结果来分析,已经可以证实,这是一起由金葡菌感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3.
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症,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动物肉毒中毒常常是动物食人含有肉毒毒素的食物或饲料而引起,病死率高.本文通过对我国动物肉毒中毒的发生、中毒机理、发病特征及流行分布、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今后畜牧业肉毒中毒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麦迪逊城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位微生物学家分离和鉴定了一种能引起中毒惟休克综合症(一种与高吸水率棉塞的使用有关的疾病)的毒素。M.Bergdoll在“生物化学”杂志上报告说,这种由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与引起公共食物中毒的毒素关系密切。用这种毒素,Bergdoll提出一种化验系统,棉塞制造商可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某些材料是怎样刺激毒素产生的,并剔除那些具有潜在危险的棉塞材料。Bengdoll现在生产抗该毒素的抗体。他的目的是要开发一种临床上有用的诊断试验。  相似文献   

15.
沙门氏菌作为常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之一,不仅会引起各种动物疾病,而且与人类多种疾病有关,其中,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沙门氏菌的研究和探讨显得极为重要,而其检测方法则是研究的核心。为此,笔者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沙门氏菌检测方法,认为,沙门氏菌现行的主要检测方法包括三个方面:传统标准检测法、免疫学法和分子生物学法。传统方法鉴定沙门氏菌耗时较长;以抗体为基础免疫学方法将检测时间缩短了一半,且灵敏性高和特异性强;以核酸为基础的PCR技术由于灵敏、简单、快速和特异已被广泛用于沙门氏菌检测。  相似文献   

16.
沙丁胺醇是一种选择性β-兴奋剂,可减少动物脂肪沉积、提高胴体瘦肉率,同时,沙丁胺醇易在动物肌肉和内脏器官中蓄积残留而引起食物中毒。从1997年起我国就明令禁止沙丁胺醇用作饲料添加剂,然而近十几年来“瘦肉精”中毒事件仍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因此,本文综述了沙丁胺醇代谢动力学、在动物组织器官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及监管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监管沙丁胺醇在畜禽养殖环节违法添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不少报道认为:蜡样芽孢杆菌能引起食物中毒,其中毒食品的含菌量必须达到10~6/克方可确定;与我们所进行的实验观察较有出入。现将几年来较典型的7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活菌计数结果报告如下:以无菌操作将中毒食品25克绞碎,并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0~(-1)~10~(-5)/克的乳悬液,取0.1毫  相似文献   

18.
<正>前言 毒原性大肠杆菌(ETEC)为引起霍乱样水性腹泻的肠道病原菌,是发展中国家儿童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去流行地区的旅行者也多为此而烦脑。在机场检疫所申报的腹泻症的20—30%为ETEC所致。由与海外航渡无关的集体食物中毒和散发性腹泻症中也能分离出本菌。其分离率由散发事例中水样腹泻的百分数推算。除人之外,也是牛、猪和羊等家畜的重要下痢病原菌。 然而,该ETEC用通常的生化学和生物学试验与常住大肠杆菌不能区别。只能通过毒素的产生性  相似文献   

19.
徐苗苗  刘静雯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0):2112-2121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性海洋细菌。1950年从日本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首次分离发现。作为一种食源性人鱼共患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在全球的河口、海洋和沿海广泛传播,由其引起的食物中毒已跃居其它病原菌之首。副溶血性弧菌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重组和基因水平转移逐渐改善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因而与其它所有致病微生物相比,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型和血清型都具有高度的多样性。本文就副溶血性弧菌,特别是1996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O3:K6新血清型流行株(形成所谓的O3:K6大流行克隆Pandemic clone)的发现及流行特征、变异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在我国的分布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O3:K6大流行克隆的溯源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20.
蜡样芽孢杆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其产生的毒素会引起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引起2种类型的食物中毒,即呕吐和腹泻综合征,并可造成各种局部和全身感染。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大量使用,蜡样芽孢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现已有报道出现多重耐药性。本文对蜡样芽孢杆菌的耐药现状及耐药性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正确理解蜡样芽孢杆菌耐药性的特点及其规律,从而为防治蜡样芽孢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