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Rho A/ROCK信号通路在左心疾病相关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和作用。方法 3~4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90~1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肺高压组(H组:n=10)。H组采用升主动脉固定缩窄术建造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C组大鼠行假手术处理(钛夹固定于血管旁纵隔组织而非升主动脉,其他所有手术操作同H组),在建模后60 d,对各组大鼠进行血流动力学(右心室收缩压、肺动脉压力)检测,处死大鼠并用PBS行在体心肺灌洗致双肺变白,左肺组织固定于4%多聚甲醛行病理切片以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右肺组织冻存以备生物分子学检测(Rho激酶mRNA、Rho A mRNA、ET-A受体mRNA)。结果与C组相比,H组肺动脉压力、右心室收缩压明显增高(P0.01),肺小动脉壁明显增厚,肺小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管壁肥厚指数明显增大(P0.01);与C组相比,H组肺组织的Rho激酶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Rho A mRNA、ET-A受体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升主动脉固定缩窄术成功建造了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与C组相比,H组肺小血管壁明显增厚,肺组织的Rho激酶mRNA、Rho A mRNA、ET-A受体mRNA表达明显增高,该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慢性低O_2高CO_2大鼠肺肥大细胞对肺小动脉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低O2 高CO2 大鼠肺肥大细胞 (MC)对肺小动脉的作用。方法 :采用慢性低O2 高CO2 肺动脉高压模型 ,观察大鼠肺MC和肺小动脉形态改变及测定肺动脉压。结果 :观察到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和肺MC脱颗粒及空泡变。结论 :肺MC可能也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肥大细胞对肺小动脉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肥大细胞(MC)对肺小动脉的作用。方法:条用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大鼠肺MC和肺小动脉形态改变及测定肺动脉压。结果:观察到大鼠肺动脉压力高和肺MC脱颗粒及空泡变。结论:肺MC可能也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非常差并且目前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缺乏有效的方法.因此,对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十分迫切,而建立稳定、操作简便、稳定的肺动脉高压模型是研究肺动脉高压的基础.本实验的目的就是采用不同剂量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建立SD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探讨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稳定性.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C组、M1、M2、M3和M4组,每组各15只.其中M1~M4组大鼠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MCT 30、40、50和60 mg/kg,诱导制作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C组为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溶剂腹腔注射.腹腔注射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的生存率、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心肥大指数(RVHI),并取肺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的病理改变,采用肺小动脉形态计量学指标综合判断肺动脉高压模型的稳定性.结果:C组无死亡,M1~M4组大鼠的生存率分别为87%,87%,67%,40%.M1~M4各组SD大鼠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收缩压、右心肥大指数依次增大(P<0.05),肺小动脉形态计量学指标检测显示肺血管中膜厚度百分比依次增大(P<0.05),而M3与M4组各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注射50 mg/kg、60 mg/kg剂量野百合碱均可引起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和肺血管重构,均可诱导稳定的肺动脉高压模型,而50 mg/kg剂量有更高的生存率.所以50mg/kg剂量野百合碱腹腔注射是成功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5.
Bai MK  Guo Y  Bian BD  Dong H  Wang T  Luo F  Wen FQ  Cui CY 《生理学报》2011,63(2):143-148
本研究旨在观察藏药红景天对高原自然环境下建立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肺血管重构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1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高原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与机制.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高原10天组、高原30天组、红景天10...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大鼠低氧性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0),通过间断常压低氧法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肺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大鼠肺小动脉的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PCNA蛋白表达,并经图像分析半定量检测其表达强度。结果 4周后,模型组SD大鼠MT%、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SD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PCNA核蛋白表达(积分面积、累积光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压低氧4周可成功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PCNA在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量具有差异性提示其可能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对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蛋白激酶CBI(PKCβI)的膜转位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初步探讨PKCpI在慢性低氧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建立慢性常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1d、3d、7d、14d和21d组,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PKCβI的膜转位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RVSP和RV/(LV+S)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低氧后3d、7d、14d和21d后大鼠肺血管明显增厚;(2)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均有PKCβI的表达,且低氧14d后PKCβI的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结论PKCβI蛋白表达量的下调可能参与了慢性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早期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内源性硫化氢体系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140~160 g,随机分为分流组(40只)和对照组(40只)。分流组大鼠经下腔静脉-腹主动脉穿刺术建立高肺血流动物模型。分别在术后1 d、3 d、1周、4周及8周各实验时间点测量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组织匀浆中硫化氢(H2S)含量及CSE mRNA相对含量。结果:SPAP于分流后1周开始升高,8周明显升高;肺组织H2S及CSE mRNA含量于分流后3 d及4周显著升高;SPAP与肺组织H2S、CSEm RNA含量于分流后1周、4周及8周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大鼠高肺血流性动物模型可导致肺动脉高压,早期伴随内源性肺组织H2S及CSEmRNA含量的变化,提示内源性H2S体系可能与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有关,并在其中发挥保护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君  万琪  刘欣  刘沙  燕兰云 《生物磁学》2013,(26):5046-5049
目的:探讨致炎剂联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大鼠硬脑膜神经源性炎症的影响,寻求最佳慢性偏头痛的实验模型。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组1(CGRe1,10-3M)、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组2(CGRP2,10-4M),以及IS(20μL)+CGRP(10μL,10-4M)组,每组各6只,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采用伊文氏蓝荧光显像法,观察大鼠硬脑膜血管渗出,采用多普勒激光血流仪检测法,观察各组硬脑膜动脉血流量变化。结果:与NS组相比,CGRPl、CGRP2、IS+CGRP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数和比率、脑血流量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硬脑膜荧光红斑明显增多;与CGRPl、CGRP2组相比,IS+CGRP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数和比率、脑血流量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硬脑膜荧光红斑明显增多。CGRP两组相比,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CGRP能够明显刺激大鼠硬脑膜发生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可以作为慢性偏头痛动物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野百合碱诱发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模型的建立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n=10):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对照组注射同剂量的溶媒,28 d后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血清和肺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内皮素、脑钠素和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内皮素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心室压力上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血液和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内皮素-1、脑钠素含量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野百合碱通过诱发肺血管和组织炎性损伤,升高体内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含量,建立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姜黄素改善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作用途径的研究。方法:建立慢低O2高CO2肺血管重塑模型,以24只雄性大鼠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四组(n=6):I组(常氧空白对照组),Ⅱ(低O2高CO2模型组),Ⅲ组(色甘酸钠对照组),Ⅳ组(姜黄素实验组)。将后3组动物放入常压低O2高CO2舱中,吸入O2浓度8%~11%,CO2浓度3%~5%,每天8h,每周6d,连续4周,Ⅲ组给予色甘酸钠以20mg/kg体重腹注射处理,Ⅳ组给予姜黄素混悬液按150mg/kg体重灌胃处理。光镜下、透射电镜下观察肺动脉血管壁及其周围大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学改变,甲苯胺蓝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肺动脉周围的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状态进行性定量测定。结果:①电镜下,Ⅱ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外膜胶原纤维密集,内弹力板扭曲,内皮细胞起,血管外肥大细胞内颗粒减少,胞膜不完整;光镜下,Ⅱ组相比1组肺细小动脉管腔/管总面积(WA/TA)明显升(P〈0.05)、管腔/管总面积(EA/TA)明显降低(P〈0.05),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细胞数(NMC)、肥大细胞脱颗率(DR)及免疫组化检测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TBS)高于I组(P〈0.05);②干预后,电镜下,Ⅲ组、Ⅳ组血管结基本正常,平滑肌增生及胶原增生较Ⅱ组轻,肥大细胞膜完整;光镜下,两干预组相比Ⅱ组WA/TA明显降低(P〈0.05)、ET/TA明显升高(P〈0.05),甲苯胺蓝染色NMC、DR、TBS阳性细胞数分别低于Ⅱ组(P〈0.05)。结论:姜素可通过Mc途径抑制慢性低O2高CO2导致的大鼠肺血管重塑改变。  相似文献   

12.
高原鼠兔肺动脉血管功能及形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肺循环对慢性缺氧的适应机理.方法在4300m的高度捕捉到高原适应动物鼠兔,带到2260m的高度并和10只Wistar大鼠在模拟4300m和5000m高度的低压仓内进行了肺动脉压的测定,观察肺组织学和组织免疫化学的改变.结果在2260m,鼠兔的Ppa明显低于Wistar大鼠,二者分别为(1.5±0@07)kPa和(2.9±1.1)kPa(P<0.01).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鼠兔的Ppa上升不明显,而Wistar大鼠增加显著.左右心室比重鼠兔为0.22,而Wistar大鼠为0.45.鼠兔的Hb,Hct和2.3-DPG均低于大鼠.大鼠肺小血管周围可见肥大细胞(7.1±0.33)mm2,免疫组化染色mastcelltyptase颗粒呈阳性,鼠兔未发现肥大细胞及此种免疫反应.肺小动脉中层较鼠兔厚,分别为27.21%和9.22%,壁的厚度和Ppa有很好的(r=0.763).结论鼠兔无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是一种遗传性适应.大鼠肥大细胞通过激活某些生长因子,在肺血管的再建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素防治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Hypoxia),常氧加肝素组(Normoxia+H),缺氧模型组(Hypoxia)及缺氧加肝素组(Hypoxia+H)共四组。待模型复制完毕后,测定大鼠RVPSP和RV/LV+S,然后进行组织病理分析,测定MA%和MT%以确定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利用Western-blot实验与RT-PCR实验检测肺动脉中p27蛋白水平及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慢性低氧显著增加了大鼠RVPSP、RV/LV+S、MA%和MT%,引起了大鼠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右心室肥厚和肺中小动脉的中膜增厚及外膜增生,肝素的使用减轻了慢性缺氧条件下大鼠的RVPSP和RV/LV+S,降低了MA%和MT%,有效降低了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并减轻了肺中小动脉的中膜增厚和外膜增生。Western-blot实验发现使用肝素的缺氧组大鼠肺动脉中p27蛋白表达增加,而RT-PCR实验发现p27的转录水平变化不显著。结论:结果显示肝素可能通过增加p27的表达,从而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轻了肺动脉血管的狭窄及降低了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4,CXCR4)的抑制剂(AMD3100)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组、低氧+AMD3100组,采用低压低氧法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4周后观察低氧对CXCR4表达的影响及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右心室肥厚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培养原代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cells,PASMCs),分别低氧处理及给予AMD3100,观察细胞迁移、增殖情况。结果:1低氧组大鼠CXCR4表达增加,右心室压力(Mean right ventricle pressure,m RVP)、右心室肥厚指标(Right ventricle/Body weight,RV/BW;Right ventricle/Left ventricle plus septum,RV/(LV+S))增加,肺细小动脉管壁增厚,造模成功;低氧+AMD3100组大鼠m RVP和RV/BW、RV/(LV+S)比值、肺细小动脉管壁增厚程度较低氧组明显降低(P0.05)。2低氧组PASMCs与常氧组相比,细胞迁移及增殖均明显增加;AMD3100组PASMCs迁移和增殖与低氧组相比受抑制(P0.05)。结论:AMD3100能有效的降低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m RVP,抑制肺细小动脉管壁的增生,减轻右心室的肥厚,其有可能是通过抑制了PASMCs的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肺血管的重建,防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ing factor,CT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左肺全切组(A)、假手术组(B)和对照组(C),每组15只。手术后6周测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光镜下检测肺肌型小动脉占肺小血管百分比(SMA%)。免疫组化观察TGF-β1和CTGF在肺组织中的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TGF-β1mRNA和CT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左肺全切后复制了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引起mPAP、RVH和SMA%明显增高(P<0.05)。②左肺全切组TGF-β1和CTGF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5)。而假手术组和对照组之间各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GF-β1和CTGF的过度表达是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能共同促进了肺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16.
高肺血流对大鼠肺血管结构及尾加压素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 JG  Du JB  Li J  Wei B  Tang CS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3,19(3):274-277,T002
目的:探讨新型血管活性肽人类尾加压素Ⅱ(hUⅡ)在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对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肺动脉压力,观测肺血管显微结构的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动脉hUⅡ的表达。结果:分流术后11周,大鼠肺动脉高压形成,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型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明显增加。分流组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hUⅡ蛋白表达上调,并且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结构的改变呈正相关。结论: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hUⅡ的上调可能参与了高肺血流量所致肺血管结构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自Ehrlich第一次描述肥大细胞 (MastCell,MC)以来 ,MC的组织分布、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已有许多研究。肺中含MC较多 ,主要分布在小血管周围 ,MC颗粒含组胺、5 羟色胺、肝素、血小板激活因子、激肽缓激肽等活性物质 ,参与重要生理过程。在高原缺O2 时及低O2 高CO2 时 ,肺MC脱颗粒 ,影响肺动脉形态结构 ,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时往往存在缺O2 高CO2 ,运动锻炼是康复疗法之一 ,但其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本实验采用本研究室先期建立的慢性低O2 高CO2 大鼠模型及大鼠游泳锻炼 ,观察肺MC的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肺小动脉Siah 1的动态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4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氧3 d、7d、14d、21 d组,每组8只,常压间断低氧复制HPH大鼠模型.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血管形态学指标;原位杂交、RT-PCR检测肺内Siah1 mRNA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质水平.结果:①低氧7d后,肺小动脉出现血管重塑,且mPAP明显上升;低氧14d后,肺小动脉重塑更明显,mPAP达高峰.RVHI在低氧14d后明显增加.②Siah1 mRNA在对照组肺小动脉壁呈弱阳性表达,低氧7d后显著增高,低氧14d后达高峰.低氧21d后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Siahl蛋白在对照组肺小动脉壁呈弱阳性表达,低氧7d后显著增高,低氧14d后达高峰,低氧21 d后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③大鼠肺小动脉壁Siah1蛋白与Siah1 mRNA呈正相关;Siah1 mRNA、Siah1蛋白与mPAP、重塑指数、RVHI均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低氧诱导肺小动脉壁Siah1表达增加,进而在HPH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葛根异黄酮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我们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野百合碱组、葛根异黄酮治疗组。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观察肺小动脉结构重塑,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VEGF的分布及表达。结果显示,野百合碱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葛根异黄酮治疗组较野百合碱组MPAP明显降低(p0.05),肺小动脉重塑显著改善。野百合碱组大鼠肺组织VEGF的表达较正常组及葛根异黄酮治疗组明显下调(p0.05),葛根异黄酮治疗组较野百合碱组VEGF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本研究表明葛根异黄酮能减缓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D大鼠骨髓MSCs、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标记MSCs细胞。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8只、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HPH组)8只,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同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MSCs组)24只,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同时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SCs移植组(VEGF+MSCs组)24只。采用常压间歇低氧法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干细胞转染并行干细胞移植。观察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小动脉形态结构改变,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干细胞移植7d,14d,28d时腺病毒转染荧光标记的MSCs在肺小动脉分布及表现。结果:NC组28d时mPAP(mmHg)为15.5±1.5,而HPH组、MSCs组及MSCs+VEGF组分另q为26.1±1.9、21.6±2.7及20.1±2.9,均明显高于NC组(P〈0.01),但MSCs组及MSCs+VEGF组较HPH组明显下降(P〈0.01),MSCs组与MSCs+VEGF组无明显差别。NC组28d时RVHI为0.28±0.02,而HPH组、MSCs组及MSCs+VEGF组RVHI分别为0.43±0.07、0.34±0.03及0.35±0.01,均明显高于NC组(P〈0.01),但MSCs组及MSCs+VEGF组较HPH组明显下降(P〈0.05),MSCs组与MSCs+VEGF组无明显差别。HPH组28d时,肺小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明显狭窄、闭塞,内皮细胞不完整,而MSCs组血管壁较HPH组变薄,管腔通畅,内皮细胞完整性改善,MSC8组及MSCs+VEGF组的表现改变不明显。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肺小动脉血管重塑,从而部分逆转HPH的进程;而将VEGF与MSCs联合移植并未提高单纯MSCs移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