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收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HCC合并PVTT患者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手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26例、B组(手术+门静脉化疗PVC)25例以及C组(手术+TACE+PVC)32例。对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率、生存质量进行考察与比较,并对可能影响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切除率为100%。三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总有效率及改善率分别为78.13%和50.00%,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及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HCC合并PVTT患者的主要因素包括肿瘤大小、肿瘤数目、病理分级及癌栓类型(P0.05)。结论:HCC合并PVTT患者术后使用TACE+PVC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恶性程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门静脉癌栓的出现加速了肝功衰竭以及门静脉高压的发生概率,严重影响了肝癌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疗尤为棘手。传统的治疗手段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欠佳,且创伤大、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势逐渐被人们认可。以往单独应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TACE联合其他介入手段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TACE联合其他介入手段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方式及疗效做一综述,以期对肝癌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确诊的8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按照是否采用索拉非尼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以期深入了解索拉非尼在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表明:观察组的肝癌病灶缓解率65.00%、门脉癌栓缓解率87.50%。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43.48%、6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的与对照组在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对照组为14个月,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与对照组的疼痛、发热、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皮肤反应、腹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本研究分析,我们认为,通过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门静脉支架+~(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在提高治疗效果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术后癌症复发恐惧(FCR)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05例HCC合并PVTT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中文版癌症复发恐惧量表(FCRI-CV)评价HCC合并PVTT患者FCR。采用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HCC合并PVTT患者FCR的影响因素。结果:105例HCC合并PVTT患者FCRI-CV评分平均得分(91.54±11.7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距离确诊时间、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功能状态评分、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状况、家庭年收入、医疗付费方式、主要照顾者为HCC合并PVTT患者FCR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75岁、距离确诊时间>12个月、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工作状况在职和下岗、家庭年收入>100000元、自费医疗是HCC合并PVTT患者FC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HCC合并PVTT患者FCR处于中上水平,与年龄、距离确诊时间、文化程度、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肝癌组织中β-连环素(-βcatenin)和上皮钙黏连素(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和细胞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中-β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了两者的表达与门静脉有无癌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癌旁肝组织中,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主要在细胞膜表达,胞浆表达较少;而在肝癌组织中,两者的表达特征发生改变,胞膜表达明显减少或缺失,-βcatenin的胞浆表达增强,甚至可见核表达,而E-cadherin在癌细胞胞浆内也明显减少或缺失。-βcatenin在有门静脉癌栓组的表达强度(平均光密度)高于无门静脉癌栓组(P<0.05),而E-cadherin则相反。结论-βcatenin在肝癌组织中的异位表达、过表达及E-cadherin的表达下降在肝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SBP1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肝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s Ag)阳性的HCC患者组织标本216例,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SSBP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SBP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SSBP1表达水平与肿瘤数量、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和肿瘤分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SSBP1低表达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明显优于SSBP1高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SSBP1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对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口服降糖药,已被用于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有报道指出其可以预防和控制多种癌症的发展。肝细胞癌(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最常见形式,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流行病学显示二甲双胍可以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或改善肝癌患者的预后,实验室研究也证实二甲双胍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因此文章将探讨二甲双胍抑制肝癌生长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375的表达。方法:以西京医院进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的HBs Ag阳性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术前外周血标本,并采集相关临床信息。采用反转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组织中miR-375的表达水平。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的25例肝癌患者HBs Ag均为阳性,在肝癌组织中miR-375的表达水平为2.51×10-3±3.61×10-3,显著低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15.23×10-3±20.85×10-3;t=3.12,P0.05)。结论:miR-375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MP-2、MMP-9及P53的表达在预测肝癌行肝移植后肿瘤复发与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肝癌行全肝移植患者85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切除的肝癌组织中MMP-2、MMP-9及P53的表达,并对患者进行移植术后随访,观察术后肝癌复发与转移情况。分析MMP-2、MMP-9及P53的表达与移植后肝癌复发与转移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结果:肝癌组织中MMP-2、MMP-9及P5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MMP-2表达与肝癌肿瘤直径、TNM分期、病理分级及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性(P<0.05),MMP-9表达与肝癌肿瘤直径、TNM分期、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包膜显著相关性(P<0.05),P53表达与肝癌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包膜显著相关性(P<0.05)。MMP-2、MMP-9在未复发和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复发和转移组(P<0.05),而P53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癌组织中MMP-2、MMP-9高阳性表达均是预测肝癌患者肝移植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独立预见因子,而P53未显示其具有预测意义。结论:MMP-2、MMP-9及P53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MMP-2、MMP-9的表达水平可以有效预测肝癌患者肝移植后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HCV的感染是导致肝细胞癌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目前可以通过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HCV感染,但是患肝细胞癌的风险仍然存在。HCV诱发肝细胞癌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其可能是通过病毒因子直接作用和/或通过引起慢性炎症诱发肝癌。因此,需要更好地了解HCV诱发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为肝细胞癌的防治提供研究基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丙型肝炎病毒直接作用诱发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具体从血管生成、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上皮 间质转化、脂肪变性和氧化应激6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了解HCV诱发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为肝细胞癌的防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HCV的感染是导致肝细胞癌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目前可以通过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HCV感染,但是患肝细胞癌的风险仍然存在。HCV诱发肝细胞癌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其可能是通过病毒因子直接作用和/或通过引起慢性炎症诱发肝癌。因此,需要更好地了解HCV诱发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为肝细胞癌的防治提供研究基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丙型肝炎病毒直接作用诱发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具体从血管生成、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上皮 间质转化、脂肪变性和氧化应激6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了解HCV诱发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为肝细胞癌的防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公共数据和实验数据,全面分析环氧化物水解酶2(epoxide hydrolase 2, EPHX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功能作用以及预后意义。利用GEO和MitoCarta数据集,筛选肝细胞癌中呈差异表达的线粒体相关基因;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EPHX2及其相关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运行R包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功能富集分析;基于STRING和GSEA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和基因集富集分析;荧光定量PCR和GEO数据集验证EPHX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本研究共筛选得到15个在肝细胞癌中呈差异表达的线粒体相关基因。EPHX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EPHX2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性别、分期和级别有关,而与年龄、T分期等因素无关。与EPHX2低表达组肝癌患者相比,EPHX2高表达组肝癌患者预后较好。功能富集结果显示,EPHX2与补体途径、脂肪酸降解等信号通路有关。蛋白质互作网络结果显示,EPHX2与HAO1、AGXT、ACOX1、GSTκ1、SCP-2、CAT、CYP2C8,CYP2C9,CYP2B6,和CYP2J2等密切相关。GSEA结果显示,EPHX2低表达组与肝癌细胞增殖、肝癌复发等基因集正相关。荧光定量PCR和GEO数据集验证结果显示,EPHX2在肝细胞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中呈显著低表达。EPHX2在肝细胞癌中呈显著低表达,提示其可能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抑癌基因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HBV慢性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病毒(HBV)中X基因编码的一种多功能蛋白(HBx),参与众多重要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并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 早期研究表明,HBx在HCC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但其确切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近几年,HBx参与生物学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有了较快的进展. 有趣的是,研究发现,HBx在不同的细胞系以及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发挥促抑凋亡的双重作用,HBx还参与细胞自噬的调控. 此外,在HBx参与细胞增殖及肿瘤侵袭和转移等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本文将从HBx对肝细胞凋亡、自噬和增殖的调控及其对肝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调控等方面,对HBx参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调控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2月我院的55例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两组均开展TACE术,观察组联用胸腺肽α1。比较两组的白蛋白(Albumin,ALB)、谷氨酸转氨酶(glutamat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4、IL-2和IL-6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5.71%vs 18.52%,P<0.05);治疗后,两组的ALB、CD4+/CD8+、CD3+、CD4+水平明显升高(P<0.05),ALT、TBIL、AST、血清IL-4、IL-2、IL-6水平、CD8+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ACE术联合胸腺肽α1对于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有显著的疗效,能改善其肝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血清IL-4、IL-2和IL-6水平。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致死率第3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第5大常见癌症。肝癌在临床上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患者的总生存率也很低。因此,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总生存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最早发现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肝癌标志物之一。目前,多项研究表明,作为一个特异性的癌基因,AFP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文中简述了AFP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在肝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中的作用,着重阐述AFP作为重要的肝癌靶标分子在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头颈部的鳞状细胞癌(HNSCC)是美国最为普遍的10种癌症之一,尽管其非常流行,但研究人员对其的发病及扩散的机制却是知之甚少,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就为揭示头颈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头颈癌是由一种名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病毒引发的,利用来自HPV阳性和阴性患者的肿瘤组织,研究人员就对其发生的突变或致癌基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研究者表示,癌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肝癌组织中线粒体DNA D-Loop区碱基变异与ROS水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学文  赵琪  陈道桢  张丽珊 《遗传》2005,27(1):14-20
为了探讨ROS水平与突变的关系,对原发性肝癌线粒体DNA区的突变情况进行研究,同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织细胞内ROS进行测定。选择2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其邻近的癌旁组织,用PCR方法将线粒体DNA D-Loop扩增后测序。组织内ROS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结果表明在20对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存在8对mtDNA突变,突变率为40%,共发现突变位点53个,包括2个插入,11个缺失,40个点突变,其中T-C,C-T的转换占75%,4个属于微卫星结构。癌组织突变一般伴有癌旁组织突变,癌组织突变位点高于癌旁组织。发现一例标本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有大片段丢失。原发性肝癌组织内ROS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对照( P<0.01),同时我们发现在区发生突变的患者的组织中ROS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突变的肝癌组织标本(P<0.01),发生突变的癌旁组织内ROS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突变的癌旁组织(P<0.01)。结论 (1)线粒体DNA D-Loop区是一个高度多态性和突变性的区域,在原发性肝癌中突变率较高。(2)肝癌患者组织细胞内ROS异常,提示肝癌的线粒体DNA发生的点突变及肝癌的发生可能与ROS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常见、最具有危害性的恶性肿瘤之一[1,2],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45%,在恶性肿瘤的年死亡率分别占农村和城市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和第二位,严重危害劳动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本研究于2003年7-9月间对武汉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危险因素调查,为探索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制定原发性肝癌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以利于进一步做好市民的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9.
几乎所有的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都患有肝硬化。肝硬化常阻碍对HCC的有效治疗。本文从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肝硬化分子机制及进展为肝癌的研究进展。约70%的肝癌患者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鉴于HCV感染缺乏疫苗预防,在我国发病率逐年提高,本文将重点阐述与HCV相关的HCC。某些基因和表观遗传因子如microRNAs在肝硬化及进展为肝癌中发挥作用,并且HCV编码的蛋白质似乎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免疫检查点和激酶抑制剂的分子靶点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阐明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相关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振  张海涛  张琪坤  卢实春 《生物磁学》2013,(35):6907-691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直径小于10cm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影响生存率。方法:将我院100例直径小于10cm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A、B两组,A组行单纯肝动脉插管化疗栓撒(TACE)治疗,B组肝癌手术切除联合癌栓切除+TACE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LIA蛋白与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五年生存率以及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结果:(1)A组治疗前后DLL4蛋白与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上述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根据Kaplan—Meir计算方法,B组五年生存率均明显大于A组(P〈0.001);(3)经Pearson单因素与COX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独立因素为肿瘤大小与手术方式。结论:综合治疗方案用于治疗直径小于10cm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之中,疗效显著,患者五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