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该文探索了自噬抑制剂3-MA对围着床期小鼠子宫胚胎着床的影响。将成年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MA低剂量组(15 mmol/L)和3-MA高剂量组(30 mmol/L)。自小鼠孕D1起,腹腔注射自噬抑制剂3-MA,直到处死,以腹腔注射PBS作为对照。收集孕D4、D5、D6子宫内膜组织,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抑制剂3-MA注射后自噬相关因子Atg5和LC3蛋白表达,形态学观察对照组和3-MA自噬抑制剂组胚胎着床点数量。Real-time PCR检测Cathepsin B、P62、孕激素受体(PR)和雌激素受体α(ERα)m RNA在孕D5子宫内膜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PR在孕D5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显示,在自噬抑制剂3-MA的作用下,自噬相关因子Atg5、LC3蛋白在孕D4~D6小鼠子宫中的表达量明显降低,Cathepsin B、P62 m RNA在孕D5小鼠子宫中的表达显著降低。注射3-MA自噬抑制剂后,孕D6小鼠着床点(IS)数量比正常组明显减少。在孕D5小鼠子宫内膜着床旁(IIS)和着床点中,自噬抑制剂3-MA干预组PR的蛋白质表达量明显降低,PR和ERαm 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随着3-MA抑制剂剂量的升高,PR和ERαm RNA表达降低得更显著。结果表明,自噬抑制剂3-MA可能会对小鼠胚胎着床时子宫内膜容受性产生影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IK细胞因子(IK cytokine)在早孕小鼠(妊娠D1~D7)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及宫角注射IK细胞因子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后对胚胎着床的影响。结果显示,IK细胞因子mRNA表达在D1~D4逐渐升高,于D4达到高峰(P<0.05);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Real-time PCR结果基本一致,其蛋白表达在D1~D5逐渐升高,于D5达到高峰(P<0.05);IK细胞因子在D5胚胎着床点的表达显著高于着床旁组织;假孕小鼠子宫内膜IK细胞因子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且整个假孕过程中没有表达高峰;宫角注射IK细胞因子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后24 h和48 h(即D4和D5)子宫内膜IK细胞因子表达明显受到抑制,MHCⅡ抗原表达增强,且胚胎着床数量明显减少(P<0.05),提示IK细胞因子在胚胎着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新型内源性非编码RNA,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在胚胎着床的过程中罕见报道。该文旨在探讨环状RNA circCapzb在早孕小鼠围植入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正常妊娠小鼠孕第5天(d5)至第7天(d7)胚胎着床点及胚胎着床旁组织中circCapzb的表达水平;分别构建小鼠体内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和原代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采用Real-time PCR分别检测circCapzb在组织及细胞蜕膜化诱导模型中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circCapzb下游靶miRNA:miR-377-3p和miR-7005-5p,并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其在蜕膜化诱导模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circCapzb在小鼠孕第5天至第7天胚胎着床点的表达明显高于着床旁;circCapzb在组织及体内外细胞蜕膜化诱导模型中诱导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未诱导组(对照组);circCapzb下游靶miR-377-3p和miR-7005-5p在组织及体内外细胞蜕膜化诱导模型中诱导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未诱导组。该研究初步表明,circCapzb在小鼠早孕期胚胎着床点高表达,在组织及体内外细胞蜕膜化诱导模型中高表达,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法、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未孕、假孕及孕d3、d4、d5、d6、d7小鼠子宫内膜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 get of rapamycin,mTOR)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研究mTOR基因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妊娠子宫内膜组织mTOR的表达较未妊娠的子宫内膜组织显著增加(P<0.05);着床窗期表达最高(d4,d5),且与其他妊娠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分析显示mTOR mRNA和蛋白质表达主要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与上皮细胞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mTOR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规律性表达所调控的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可能是胚胎正常着床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核转录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of kappa B)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而胚胎着床这一生理过程类似于炎症反应。该研究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了妊娠小鼠孕第1天(d1)至第5天(d5)子宫内膜NF-κB的表达情况,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了妊娠小鼠(孕d1~d5)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研究发现,NF-κB于孕d1开始表达,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表达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m RNA水平与蛋白质水平相一致。NF-κB在孕d5于子宫内膜表达着床点高于着床旁,而在假孕小鼠子宫内膜中NF-κB的表达低于真孕组,炎症因子IL-6与TNF-α的含量也随妊娠天数的增加表达逐渐上升。该研究结果表明,NF-κB可能通过炎症反应的过程参与了胚胎着床这一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PTEN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对胚泡着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XL  Ma HL  Xie Y  Yang R  Wei SL 《生理学报》2008,60(1):119-124
本研究旨存检测肿瘤抑制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tensinhomologdeletedonchromosometen)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探讨PTEN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未孕及孕1、3、4、5、7 d小鼠子宫内膜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子宫角注射PTEN反义寡核苷酸观察胚泡着床数.FQ-PCR结果显示,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组织PTENmRNA的表达高于未妊娠小鼠,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表达逐渐增强,到妊娠第5天达最高.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与mRNA结果一致.子宫角注射PTEN反义寡核苷酸后胚泡着床数明显减少.结果提示,PTEN在妊娠早期子宫内膜持续表达,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主要探讨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paraben,MP)对早孕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影响。从孕第1天开始,每日经口灌胃给予CD1小鼠0、10.0、62.5、250.0、1 000.0 mg/kg浓度的MP后,于孕第7天处死小鼠。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雌孕激素水平,观察并计数着床胚胎数量,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子宫内膜蜕膜化标志物BMP2、MMP2、MMP9、HOXA10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1 000.0 mg/kg MP暴露下,小鼠孕第7天着床胚胎数量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1 000.0 mg/kg组孕鼠蜕膜化标志物BMP2、MMP2、MMP9、HOXA10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ELISA检测结果显示,MP暴露后孕鼠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该研究提示,MP孕期暴露可能影响孕鼠子宫内膜蜕膜化。  相似文献   

8.
Yang H  Xie Y  Yang R  Wei SL  Xi Q 《生理学报》2008,60(4):547-552
本研究旨在检测肿瘤抑制基因p16INK4a(inhibitor of cyclin-dependent kinase 4a)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探讨p16INK4a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未孕小鼠及孕小鼠第2、3、4、5、7天子宫内膜p16INK4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子宫角注射p16INK4a抗体观察胚泡着床数.FQ-PCR结果显示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p16INK4amRNA的表达高于未孕小鼠,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呈现表达逐渐增强的趋势,到妊娠第5天达到最高,后渐降.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p16INK4a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与mRNA结果一致.子宫角注射p16INK4a抗体后胚泡着床数明显减少.以上结果提示,P161INK4a在妊娠早期子宫内膜持续表达,可能参与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9.
运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分析未交配小鼠子宫内膜和妊娠第五天(D5)小鼠子宫内膜胚泡黏附时植入位点及其旁组织蛋白质组。差异蛋白质组学显示,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约7.1、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Mw)约18kDa的蛋白质点在D5小鼠子宫内膜特别是植入位点表达上调。对此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ying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测定其胶内酶解后的肽质量指纹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PMF),经Mascot:Peptide Mass Fingerprint中SWISS-PROT数据库查询后,鉴定该蛋白质为鼠源性nm23-M2/NDPKB。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显示D5小鼠子宫内膜nm23-M2/NDPK B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提示nm23-M2/NDPKB参与胚泡着床这一重要生命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甲基化CpG结合域蛋白2(methyl-CpG binding domain protein 2,MBD2)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未孕小鼠(d0)和不同孕天小鼠子宫MBD2的表达情况。qPCR结果显示,d0至d7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均有MBD2 mRNA表达,在d5至d7高表达。MBD2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与qPCR结果相符。MBD2蛋白在孕d1到d4中度表达于腔上皮、腺上皮和基质细胞,在d5至d7基质细胞表达增强,主要表达于蜕膜区。假孕小鼠子宫内膜中,MBD2在腔上皮、腺上皮和基质细胞中中度表达,d5至d7基质细胞表达明显减弱。动物模型中,宫角注射MBD2基因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可抑制MBD2的表达,降低人工诱导蜕膜化反应和蜕膜化标志物PRL的表达。MBD2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模式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蜕膜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小鼠子宫内膜胚泡着床点和着床旁蛋白质表达图谱及其差异。方法 :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 5d .p .c .(dayspostcoitum)小鼠子宫内膜胚泡着床点和着床旁总蛋白 ,同时分离同龄未交配小鼠子宫内膜总蛋白 ,银染显色 ,PDQuest 2DE软件分析。结果 :图像分析测得三块胶的匹配率达 74 5 %以上 ,在等电点pI 3~ 1 0、分子量 1 4 4~ 75 4kDa范围内分离得未交配小鼠子宫内膜蛋白点大约 81 0个 ,受孕小鼠子宫内膜胚泡着床旁和着床点蛋白质点分别大约为 95 0个和 1 0 4 0个 ,其中至少 90个蛋白点在三种不同的生理状态间有 2倍以上的量变。结论 :在“着床窗口期” ,小鼠子宫内膜特别是着床位点内膜合成更多的蛋白质 ,以适宜胚泡成功地植入。  相似文献   

12.
运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分析未交配小鼠子宫内膜和妊娠第五天(D_5)小鼠子宫内膜胚泡黏附时植入位点及其旁组织蛋白质组。差异蛋白质组学显示,等电点(isoelectricpoint,pI)约7.1、分子量(molecularweight,Mw)约18kDa的蛋白质点在D_5小鼠子宫内膜特别是植入位点表达上调。对此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ion/ionizationtimeofflying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测定其胶内酶解后的肽质量指纹谱(PeptideMassFingerprint,PMF),经Mascot:PeptideMassFingerprint中SWISS-PROT数据库查询后,鉴定该蛋白质为鼠源性nm23-M2/NDPKB。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显示D_5小鼠子宫内膜nm23-M2/NDPKB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提示nm23-M2/NDPKB参与胚泡着床这一重要生命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亚基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整合素β3亚基与胚泡植人的相关关系。方法 取未孕动情期、真孕及假孕3-6天小鼠子宫作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法检测整合素β3亚基围植人期子宫内膜的表达状况和变化规律。结果 整合素β3亚基仅分布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细胞膜。在真孕组小鼠,受精后第4天,整合素β3亚基含量明显上升,第5天达到高峰,第6天又突然回落;假孕组小鼠,只有第5天时呈弱阳性表达,其余各天的表达均降至检测水平之下。结论 ①整合素β3亚基在真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与植人窗的开放相吻合,是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客观标志。②启动整合素β3亚基表达变化的信号不仅受母体因素调控,还与胚泡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主要探讨乙烯利(ethephon,ETH)暴露对早孕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影响。从孕第一天开始每天经口灌胃给予CD1小鼠0、71.25、142.5和285 mg/kg ETH后,于孕第七天处死小鼠。观察子宫胚胎着床数量,记录子宫重量及体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e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孕鼠血清雌孕激素水平,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HOXA10、COX2和BMP2等蜕膜化标记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假孕小鼠体内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RT-PCR检测蜕膜化标记分子HOXA10、COX2和BMP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285 mg/kg ETH暴露下,小鼠孕第七天子宫胚胎着床数量显著降低(P0.001),其绝对子宫重量和相对子宫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RT-PCR结果显示,285 mg/kg ETH暴露组BMP2和HOXA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COX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85 mg/kg ETH暴露组其子宫内膜蜕膜化标记分子HOXA1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COX2、MMP9、PR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HC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85 mg/kg ETH暴露组其子宫内膜蜕膜化标记分子HOXA10和BM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ELISA检测结果表明,285 mg/kg ETH暴露组其血清孕激素水平显著降低(P0.001)。体内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检测结果显示,ETH暴露组人工诱导蜕膜化反应程度降低,诱导侧子宫重量与非诱导侧子宫重量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蜕膜化标记分子HOXA10和BM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该研究结果表明,孕早期ETH暴露会损害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  相似文献   

15.
促胰液素(secretin)属于一种胃肠肽,已证实它在早期妊娠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有表达。本文旨在进一步研究促胰液素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功能。通过real-time PCR、ELISA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促胰液素、促胰液素受体、胞质型磷脂酶A2(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c PLA2)和膜相关的前列腺素E合成酶-1(membrane prostaglandin E synthase 1,m PGEs-1)在小鼠妊娠第4到8天子宫中的表达。体外培养妊娠第4天小鼠子宫基质细胞,转染促胰液素表达质粒,使用PKA抑制剂H89处理,24 h收集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 PLA2、m PGEs-1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 AMP 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的表达,ELISA方法分析细胞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水平。结果显示促胰液素、c PLA2和m PGEs-1的m RNA在妊娠第5到7天着床点表达量逐渐增加,表达趋势一致。促胰液素在妊娠第6、7、8天血清中的含量显著高于第5天的含量,并且在第6到7天着床点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第5天非着床点含量。转染促胰液素表达质粒,促进小鼠子宫基质细胞c PLA2、磷酸化c PLA2(p-c PLA2)和m PGEs-1的表达,但对PGE2没有明显的诱导。H89能明显降低促胰液素对CREB、磷酸化CREB(p-CREB)、c PLA2和p-c PLA2的诱导。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促胰液素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表达量增加,促进p-c PLA2、c PLA2和m PGEs-1的表达,并通过PKA信号通路调节c PLA2/p-c PLA2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早孕小鼠子宫内膜钙网蛋白的表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Western 印迹及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未孕(d0)和妊娠d1、d2、d3、d4、d5、d6、d7天小鼠子宫内膜中钙网蛋白(calreticulin, CRT)的表达规律, 探讨CRT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结果显示CRT mRNA在妊娠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孕小鼠(P <0.05), 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呈逐渐增强的趋势.间接免役荧光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RT表达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腺上皮以及腔上皮, 并在妊娠第4、5天基质细胞的胞浆中呈现高峰.实验结果提示, CRT在妊娠早期子宫内膜的持续表达, 可能通过调节整合素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而调节胚胎滋养层细胞的黏附、侵袭, 参与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7.
nm23家族除与肿瘤转移抑制有关,它还参与调节正常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及凋亡等过程。运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小鼠胚泡黏附时子宫内膜着床点和着床旁组织nm23-M1/NDPK A的表达,以未交配鼠作对照,为进一步阐明胚泡着床的机制提供有意义的实验依据。RT-pCR结果显示,小鼠胚泡黏附时子宫内膜nm23-M1/NDPK A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着床点明显高于着床旁,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m23-M1/NDPK A蛋白表达,也得到一致的结果。提示nm23-M1/NDPK A参与胚泡着床这一重要生命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8.
nm23家族除与肿瘤转移抑制有关,它还参与调节正常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及凋亡等过程。运用RT-PCR、Western blot 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小鼠胚泡黏附时子宫内膜着床点和着床旁组织nm23-M1/NDPK A 的表达,以未交配鼠作对照,为进一步阐明胚泡着床的机制提供有意义的实验依据。RT-PCR 结果显示,小鼠胚泡黏附时子宫内膜nm23-M1/NDPK A mRNA 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着床点明显高于着床旁,Western blot 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m23-M1/NDPK A 蛋白表达,也得到一致的结果。提示nm23-M1/NDPK A 参与胚泡着床这一重要生命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小鼠胚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共培养体系,研究了前蛋白转换酶Proprotein Convertases (PCs)家族中的Furin和PC7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和胚胎中的表达及对胚胎植入的影响.结果显示:Furin和PC7在妊娠D1-D4小鼠子宫的腺上皮和D5-D7小鼠子宫的蜕膜、腺上皮高表达;PC7在植入前胚胎的2-细胞和4-细胞期表达很低,8-细胞期表达开始增加,囊胚期滋养外胚层有显著的高表达.Furin的抑制剂Dec-RVKR-CMK可显著抑制共培养体系中胚胎的粘附和扩展.以上结果表明,Furin在植入期胚胎的粘附和扩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Furin和PC7可能参与子宫内膜蜕膜化和早期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已经证实在人的妊娠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在大鼠中尚未见报道.在过去的研究中曾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方法分析了植入前和植入期的基因表达谱,发现IGFBP-7存在差异表达.通过RNA印迹和原位杂交,分析了IGFBP-7部分序列(编码区531~928nt,称作IGFBP-7′)在大鼠妊娠早期子宫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用RT-PCR方法检测了其在不同组织器官及假孕、人工诱导蜕膜化和延迟着床激活大鼠子宫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在大鼠妊娠第5天IGFBP-7′mRNA的表达量开始增加,第5.5和6天表达量显著高于植入前期.IGFBP-7′mRNA主要表达于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IGFBP-7′mRNA表达无组织特异性,在大鼠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心、肝、脾、肺、肾等器官均有表达,在假孕的D1~D6大鼠子宫中均有表达,但无显著性差异,诱导蜕膜化后IGFBP-7′mRNA的表达量也无明显变化,但在延迟着床激活的大鼠子宫中表达显著增加.这些结果提示,在植入期IGFBP-7′的表达增加主要是由胚泡引起的,而非蜕膜化.在大鼠妊娠早期,IGFBP-7′的表达增加可能有利于胚胎植入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