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哮喘(asthma)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可逆性的气流受阻为特征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气道上皮细胞在霉菌、尘螨、花粉、病毒感染、空气污染物等各种损伤因素的作用下,可释放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这些细胞因子不仅可作用于2型辅助性T细胞(type 2 helper T cells,Th2 cells),同时也可作用于固有淋巴样2型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通过释放Th2型细胞因子,参与哮喘的发生与发展。尽管这3种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生与发展中均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在哮喘病理、生理学效应及作用方式上并非完全相同。现就这3种上皮源性细胞因子IL-33、IL-25和TSLP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哮喘是一种由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 cell)调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Th1/Th2的失衡一直被认为是变应性哮喘的发病机制,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IL-5以及IL-13在变应性哮喘特异性症状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IL-17参与变应性哮喘的发展过程,IL-23在Th17细胞维持生存和功能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抗原诱导的气道炎症反应。该文对目前IL-23/Th17轴在变应性气道炎症反应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过敏原依赖和非依赖性哮喘模型中2型辅助性T细胞(Th2 cell)和固有淋巴样2型细胞(type 2innate lymphoid cell,ILC2)的功能。方法滴鼻法制备过敏原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和上皮源性细胞因子(IL-25、IL-33)诱导的亚急性和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lar lavage fluid,BALF)进行细胞计数;取左肺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右肺行流式细胞术,以分析在不同时间点各组小鼠Th2细胞和ILC2细胞数目和占肺组织总细胞比例,并对Th2型细胞因子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各实验组BALF中总细胞数明显增加; HE染色可见OVA、IL-25和IL-33均可诱导哮喘典型病理学改变;各实验组肺组织中Th2细胞与ILC2细胞均明显上升,数量上以Th2细胞为主,两者均可产生Th2型细胞因子IL-5和IL-13,且以Th2细胞为主。而在致哮喘样改变、促进Th2细胞和ILC2细胞在小鼠肺部聚集等方面,以IL-33的效应最强。结论在过敏原OVA和非过敏原IL-25、IL-33诱导的哮喘模型中,Th2型细胞因子主要来源均为Th2细胞,提示Th2细胞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主要作用。IL-33可能是过敏性和非过敏性哮喘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4.
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困扰全球3亿、我国3 000万人口。哮喘发病机制多样且复杂。近年来,固有免疫在哮喘发生中的作用及地位受到广泛关注。2010年发现的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具有堪比CD4+Th2细胞的强大的Th2型细胞因子分泌能力,是引起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关键固有免疫细胞。围绕ILC2s的来源、特性、生物学活性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γδ T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参与肺组织炎性病变及哮喘的发生发展。但迄今为止,γδT细胞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研究通过建立RSV急性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Real-timeRT-PCR、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方法,旨在揭示γδT细胞在感染性气道炎症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结果显示,RSV感染导致BALA/c鼠肺炎性细胞浸润,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明显;同时肺组织局部Th2型细胞因子IL-4、IL-13 mRNA表达升高;RSV感染后,肺组织γδT细胞总数,特别是活化的CD69+γδT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其中分泌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3的γδT细胞数量增加明显,而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γδ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证实γδT细胞通过分泌Th2型细胞因子介导RSV感染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哮喘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性疾病,病人会出现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黏液分泌增多、气道重塑以及气流受限等临床症状.引发哮喘的因素较多,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按照临床表型,哮喘可分为过敏性哮喘和非过敏性哮喘. T细胞2(T helper 2, Th2)长期以来被认为在过敏性哮喘疾病中发挥关键的调节作用,故过敏性哮喘又称Th2型哮喘.随着非Th2型哮喘以及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cytes, ILCs)的发现, ILCs在哮喘疾病中的功能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最近的研究发现, ILCs是Ⅱ型细胞因子IL-5和IL-13的有效来源,并可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在哮喘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ILCs在哮喘疾病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IL-25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是细胞因子IL-17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由活化的Th细胞和肥大细胞所分泌。IL-25能够诱导释放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炎性细胞因子IL-6,Th1型趋化因子CXCL10、CXCL9、CCL5的产生,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对嗜酸粒细胞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 EA) 2 型固有免疫细胞(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2s)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 2021年6月至 2022年6月的EA患者和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 HC),收集相应临床基线资料并评估病情、进行血常规、肺功能等检查;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 ILC2s(CD45+Lin-CD127+CD294+);ELISA检测外周血IL-5、IL-13浓度。糖皮质激素治疗EA 患者3月后,观察PBMC中ILC2s及IL-5、IL-13浓度。C57BL/6J小鼠给予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 20 μg 腹腔注射致敏后用1%OVA雾化吸入激发哮喘EA模型,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 NC)组小鼠用同等体积PBS作为对照。EA造模成功的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及肺泡灌洗液中ILC2s,HE染色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S)及肺部炎症。EA小鼠经糖皮质激素处理后,检测肺部炎症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 ILC2s;分离肺组织ILC2s,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A组的ILC2s比例升高, EOS升高,2型细胞因子IL-5、IL-13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1月及3月后ILC2s比例下降,2型细胞因子IL-5、IL-13下降。与NC组小鼠比较,EA组小鼠PBMC及BALF中ILC2s升高,BALF中EOS升高,血清中2型细胞因子IL-5、IL-13升高,肺部炎症加重。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肺部炎症减轻,EOS下降,ILC2s减少,2型细胞因子IL-5、IL-13下降,下调JAK/STAT蛋白。结论:在EA中,糖皮质激素通过下调JAK/STAT蛋白抑制ILC2s的功能减轻肺部炎症,为激素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的机制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Th17细胞的分化、调节及其主要细胞因子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以分泌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为特征的辅助性T细胞Th17(T help cell 17,Th17)细胞被认为是有区别于Th1(T help cell 1,Th1)、Th2(T help cell 2,Th2)新型的细胞亚群,它的发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只将Th细胞分为Th1、Th2的传统分类认识。Th17细胞参与了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的发生及机体各种炎症的发病机制,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生物学功能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Th17细胞的活化需要各种转化生长因子、IL-6(interleukin 6,IL-6)、IL-23(interleukin 23,IL-23)等细胞因子的参与,活化的Th17细胞同时再进一步的促进各种细胞因子的分泌,以通过分泌IL-17、IL-21(interleukin 21,IL-21)、IL-22(interleukin22,IL-22)、IL-26(interleukin 26,IL-2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等细胞因子导致机体炎症等各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是一种主要由2型T辅助细胞(Th2)分泌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可特异性地与靶细胞表面的IL-4受体(interleukin-4 receptor,IL-4R)结合,发挥相应的生物学作用。在机体免疫反应中,IL-4/IL-4R可通过调节T细胞分化,抑制B淋巴细胞凋亡,诱发Ig E表型转换等方面引起哮喘、过敏等疾病。除此之外,IL-4/IL-4R还可以在肿瘤的发展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本文就IL-4/IL-4R对肿瘤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天然辅助细胞(natural helper cell,NHC)是近期发现的二型固有淋巴细胞的一种,因其在病毒感染后分泌大量Th2型细胞因子,故在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也是一个反复感染的过程。NHC在RSV感染过程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在再次感染中具体作用尚不清楚,故本研究建立初次及再次感染模型,通过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HE染色观察肺病理炎症反应,Real-time RT-PCR法检测肺组织及NHC内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5、IL-13mRNA的表达,膜表面染色检测肺组织内CD45+Lin-ST2+标记的NHC数量,细胞膜内染色检测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5、IL-13的NHC数量,探讨NHC在初次及再次RSV感染所诱发导致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引起的肺炎症反应明显加重,且肺组织内Th2型细胞因子IL-5、IL-13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多,提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可能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更多的Th2型细胞因子,进而导致较重的气道炎症。流式细胞分析术发现初次RSV感染鼠肺组织内NHC总数及IL-5+NHC,IL-13+NHC数量明显多于再次RSV感染组,提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诱导更多的Th2型NHC进入肺组织,参与气道炎症。研究证实NHC通过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尤其是IL-5和IL-13,介导RSV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钙蛋白酶抑制剂calpeptin减轻变应性鼻炎大鼠炎症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ormal)、变应性鼻炎组(AR)、地塞米松干预AR组(DXMS+AR)、calpeptin干预AR组(Calpeptin+AR)。造模成功后,对大鼠AR症状进行行为学评分,对大鼠鼻黏膜组织切片以HE和PAS染色法观察鼻黏膜病理改变;对大鼠外周血以ELISA法检测总IgE、IL-4、IL-13水平;对大鼠鼻黏膜组织以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GATA3蛋白表达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LSD- t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与Normal组相比,AR组大鼠的鼻部过敏症状、鼻黏膜嗜酸粒细胞计数及外周血总IgE水平均升高,Calpeptin与地塞米松均能减轻气道炎症,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降低血清中OVA诱导的IgE的生成。探讨机制发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h2细胞因子,与Normal组比较,AR组血清IL-4、IL-13水平均升高(P<0.05),而Calpeptin与地塞米松均能降低血清IL-4、IL-13水平(P<0.05)。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鼻黏膜GATA3蛋白表达水平显示,与Normal组比较,AR组鼻黏膜 GATA3表达升高(P<0.05),而Calpeptin与地塞米松组鼻黏膜 GATA3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腹腔注射calpeptin能够减轻变应性鼻炎大鼠局部和全身过敏反应,其机制可能下调GATA3表达,影响Th2细胞的分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及辅助型T细胞(Th)细胞因子在口腔扁平苔藓(OLP)中的作用。方法以35例糜烂型(糜烂组)及29例网纹型OLP(网纹组)患者为对象,选取同期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亚群表达百分率。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TNF-α和INF-γ(Th1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Th2型细胞因子),IL-17、IL-23(Th17型细胞因子)含量;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qRT-PCR检测上述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与健康组相比,OLP患者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F=3.211和3.565,P0.05)及CD4~+/CD8~+降低(F=3.430,P0.05),CD4~+Foxp3~+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F=3.370,P0.05)及外周血中TNF-α、INF-γ、IL-4、IL-10、IL-17、IL-23含量增高(F=0.923、0.820、1.043、1.132、0.745和0.802,P0.05)。与网纹组相比,糜烂组CD8~+T细胞亚群比例较低(t=2.450,P0.05);IL-4、IL-10蛋白(t=22.780和25.112,P0.05)及mRNA较低(t=3.781和6.710,P0.05),IL-17、IL-23蛋白(t=15.765和19.307,P0.05)及mRNA较高(t=4.022和8.569,P0.05)。结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紊乱及Th细胞因子异常,其中CD8~+及Th17型细胞与糜烂型OLP发病有关,Th2型细胞与网纹型OLP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与正常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负荷Der p2抗原后表达表面分子(CD11c、CD86)和细胞因子(IL-10、IL-12p70)的差异及其对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过敏性哮喘发生中DC的可能作用。方法:分别从哮喘组和对照组提取骨髓培养DC,第五天负荷Der p2,24小时后吹打收集细胞,观察DC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孵育后细胞表面CD11c、CD86表达。并留取负荷Der f2前后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IL-10及IL-12p70含量。同时以DC:反应细胞比例为1:10混合培养,72 h后ELISA法检测混合培养上清中IL-4、IL-5、IFN-γ的水平。结果:1负荷Der p2后,哮喘组CD86、CD11c表达比对照组高,分别为(t=11,P0.05)(t=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细胞因子分泌方面,Der p2负荷前,两组DC均能分泌IL-10与IL-12p70,IL-10水平哮喘组高(t=9.5,P0.05),而IL-12p70水平对照组高(P0.05);负荷Der p2后,对照组IL-10、IL-12p7分泌量比负荷前明显增加(P0.05),哮喘组无明显差异(P0.05);3在DC刺激同种T细胞因子分泌方面,负荷Der p2后哮喘组DC刺激T细胞分泌IL-4、IL-5分泌能力明显增强(P0.05),而刺激INF-γ能力降低(P0.05)。结论:DC在过敏性哮喘中起着重要作用,异常DC通过增加CD86、CD11c的表达和减少IL-10及IL-12的合成,致使T细胞向Th2细胞优势分化。  相似文献   

15.
儿茶酚胺调节免疫功能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认为儿茶酚胺(cateeholamines,CAs)不只是引起普遍的免疫抑制,而是抑制细胞免疫但促进体液免疫。CAs可抑制1型辅助T(T helper 1,Th1)细胞、细胞毒性T(T cytotoxie,Tc)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Her,NK)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并增强Th2和B细胞的作用。CAs通过免疫细胞上的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oreceptors,β2-ARs)引起细胞内cAMP增加,cAMP激活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后者调节核转录因子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即抑制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IL-12的基因转录;增强IL-6、IL-10和IL-4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6.
Th17细胞分化、调节及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17细胞作为一个不同于Th1、Th2的细胞亚群,已经被证实在自身免疫病、感染等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认识Th17细胞的效应机制,近来对于Th17细胞的分化及调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实TGF-β与IL-6或者IL-21的协同作用是诱导Th17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而IL-23在促进IL-17分泌,增强Th17细胞效应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Th1、Th2、Treg细胞特异性的转录调节因子T-bet、GATA3、Foxp3相对应,现证实ROR-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receptors-γr)是促进Th17细胞分化、调节其功能的特异性转录调节因子.Th17细胞通过分泌IL-17A、IL-17F、IL-21、IL-22、IL-6、TNF-α等细胞因子发挥效应功能.其中IL-21作为Th17细胞的一个自分泌调节凶子,在诱导Th17分化、抑制Th1、Treg功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而另一方面,近来发现,重要的T细胞生长因子IL-2在维持、促进Th1、Th2、Treg及CD8 T细胞功能活性的同时,却发挥着抑制Th17细胞分化的作用.Th1、Treg、Th17细胞的分化之间存在微妙的调节关系,TGF-β的水平、作用的时间决定着上述三群T细胞的分化结局.Th17细胞与Th1细胞均是自身免疫病及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效应细胞,二者的作用是否有时间、空间、功能方面的特异性?TGF-β如何调节两群效应细胞的分化方向及功能?以及Th17细胞在体内免疫平衡中的作用,是否可以通过Th17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等,是人们急于回答的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道上皮细胞及固有免疫细胞经粉尘螨刺激后,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 37,IL-37)对其产生细胞因子IL-6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肺泡上皮细胞系A549、小鼠肺上皮细胞系MLE-12、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和原代小鼠固有淋巴样2型细胞(ILC2细胞),当细胞融合度达70%时,用IL-37预处理2 h,再给予粉尘螨粗提物刺激细胞,每种细胞均设PBS、IL-37及粉尘螨对照,并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沉淀和细胞培养液上清;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因子IL-6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6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选ILC2细胞并检测ILC2细胞表面IL-37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粉尘螨粗提物可促进A549细胞、MLE-12细胞、RAW264.7细胞和ILC2细胞表达I L-6,且呈时间依赖的方式(P0.05)。IL-37可抑制粉尘螨粗提物所诱导的IL-6在A549细胞、MLE-12细胞和RAW264.7细胞表达(P0.05);但IL-37对粉尘螨粗提物刺激ILC2细胞分泌IL-6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IL-37可抑制粉尘螨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IL-6,并可通过负向调控下调气道炎症反应,为IL-37在哮喘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丁苯酞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及白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丁苯酞高、中、低剂量(100、50、25 mg/kg)组(n=12)。实验第1日、8日、15日通过注射卵清白蛋白(OVA)致敏,第22日吸入OVA连续激发5周复制哮喘模型,同时在激发前给予丁苯酞20 mg/kg进行干预,观测哮喘行为学、气道杯状细胞及黏蛋白5ac(Muc5ac)的分泌,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粘度,采用ELISA法测定BALF中Muc5ac、IL-13及TNF-α的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打喷嚏、抓鼻及哮喘的程度显著加重(P<0.01),小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及Muc5ac的分泌显著增加(P<0.01),BALF的粘度及其中的Muc5ac、IL-13和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25、50、100 mg/kg丁苯酞干预后哮喘行为学评分明显下降(P<0.01);小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Muc5ac的分泌、BALF的粘度及其中的Muc5ac、IL-13和TNF-α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 0.01)。结论: 丁苯酞具有抑制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而平喘的作用,缓解IL-13、TNF-α异常高表达是其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T辅助细胞(Th)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Th1、Th2和Th17三个亚群,Th1细胞主要分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等,促进细胞免疫;Th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5、-6、-10、-13(IL-4、IL-5、IL-6、IL-10、IL-13)等,促进体液免疫。正常情况下Th1/Th2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变化是体内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免疫平衡变化的基础,与疾病发生和预后关系密切。Th17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7参与固有免疫和某些炎症反应。Th细胞在炎症所致的诸多疾病的形成、发展及转归中发挥巨大作用。研究证明吸烟可促进炎症形成而致多系统疾病,特别是肺部疾病,这与T细胞分化和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状态相关,本文对Th细胞与吸烟所致肺部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院制剂益肾平喘合剂防治小鼠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制作哮喘模型,观察益肾平喘合剂对小鼠支气管的气道炎症、BALF上清液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和血浆氧自由基的影响。结果:益肾平喘合剂的干预治疗能显著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及EOS数量;BALF上清液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显著下降;降低血浆中MDA含量,使得GPx、SOD的含量趋于正常。结论:益肾平喘合剂可能通过抑制气道炎症,调整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从而起到防治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