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酚A(BP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雌激素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对哺乳动物内分泌有干扰作用,影响雄性生殖系统功能。本研究以新鲜猪精子、17 ℃保存猪精子以及小鼠精子为对象,采用体外培养方法,利用蛋白免疫印迹(WB)和免疫荧光技术,分析不同浓度BPA(0、0.1、1、10、100 μmol·L-1)暴露对哺乳动物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结果表明: 低中浓度(0.1、1 μmol·L-1)BPA暴露对新鲜猪获能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在高浓度(10、100 μmol·L-1)BPA暴露下,猪获能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呈现降低趋势。BPA暴露下,小鼠获能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随BPA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并且BPA影响猪和小鼠精子获能相关酪氨酸磷酸化修饰的蛋白种类不同。表明BPA暴露对哺乳动物精子的影响具有物种特异性。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PA对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鞭毛的中段和主段。  相似文献   

2.
双酚A暴露对东亚三角涡虫急性毒性及神经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讨双酚A (BPA)对东亚三角涡虫的急性毒性及神经系统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BPA处理涡虫24 h、48 h、72 h,求出半致死浓度,以此为基础,采用不同浓度的BPA处理涡虫24 h、72 h、144 h,测定AchE、ChAT及Na+~K+^-ATP酶活性。BPA对三角涡虫的24 h、48 h、72 h,LC50分别为12.18 mg/L、8.49 mg/L、6.43 mg/L。ChE、ChAT、Na+~K+^-ATP酶活性对BPA反应敏感,具有较好的规律性。24 h处理组,AChE酶活力随BPA浓度的升高而升高,72 h和144 h处理组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除0.643 mgBPA/L以外,其它处理组均表现出了时间-效应关系;在BPA胁迫下,ChAT酶活力均呈现降低趋势,在BPA浓度为0.643 mg/L、1.286 mg/L时,表现出了时间-效应关系;24 h、72 h处理组Na+~K+^-ATP酶活力随BPA浓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44 h处理组则呈现下降趋势,Na+~K+^-ATP酶活力随BPA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BPA对涡虫具有较强的生态毒性,AchE、ChAT、Na+~K+^-ATP酶活性可与其他敏感指标一起作为水体BPA污染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puerarin)是从中药葛根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为一种异黄酮化合物。它具有抑制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的能力,还能够提高神经元抵抗损伤的能力,可用于治疗脑损伤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本文就葛根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双酚A(bisphenol-A,BPA)对脑和行为发育的低剂量效应已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分别于妊娠最后2周和分娩后前2周母鼠灌胃BPA(0.4和4 mg/kg.d),然后以旷场、高架十字迷宫、明暗箱、镜子迷宫、强迫游泳和被动回避箱等模型,分别测试幼年期(生后21~28 d)子代小鼠的行为,探讨围生期不同阶段的BPA暴露对幼年仔鼠自发活动、探究、焦虑、抑郁和被动回避记忆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围生期不同阶段的BPA暴露对这些行为的影响不同,主要表现为:妊娠期BPA暴露促进幼年仔鼠的活动性,减弱其焦虑状态,提高雄性仔鼠的探究能力,促进雌性仔鼠的被动回避记忆;哺乳期BPA暴露减少幼年仔鼠的活动性,但对其焦虑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弱,不影响仔鼠的探究能力和被动回避记忆;而妊娠期和哺乳期BPA暴露均加剧幼年仔鼠的抑郁行为。以上结果提示,妊娠期和哺乳期BPA暴露均可影响幼年仔鼠的焦虑、抑郁、被动回避记忆等多种行为,而妊娠期可能是BPA影响的更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环境雌激素双酚A(BPA)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损害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双酚A,染毒成年小鼠5d,饲养30d。观察小鼠精子畸形率、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以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物。结果BPA染毒组小鼠的精子畸形率较对照组高,睾丸和附睾的脏器系数均低于对照组,血清NO含量、NOS活性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一定剂量的BPA对小鼠的精子有致畸作用,并可使血清NO含量、NOS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6.
双酚A 对雄性大鼠抗氧化能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双酚A(BPA)对成年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5个双酚A染毒剂量组(200、50、5、0.5、0.0005 mg/kg)和1个对照组,连续灌胃染毒8周,并监测体重变化,染毒结束后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此外,提取肝脏组织RNA,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肝脏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2(prdx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50 mg/kg及200 mg/kg剂量组的动物体重增长速度逐渐减慢,自4周开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染毒结束时,其体重分别为对照组的90.52%和91.61%(p<0.05),而其它低剂量组间则无明显差异;大鼠血浆GSH-Px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5 mg/kg以上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毒组血浆SOD水平虽也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显著性;此外,大鼠肝脏组织prdx2 mRNA水平随双酚A剂量增高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其在最低剂量组(0.0005 mg/kg)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双酚A可造成大鼠抗氧化酶系统失衡,导致氧化损伤效应,prdx2可能是反映其氧化损伤敏感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7.
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会影响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本研究以双酚A(BPA)为目标污染物,用采自吉林省朝阳坡、公主岭、榆树三地的农田表层土壤,采用等温吸附实验和室内土柱迁移实验探究土壤有机质和孔隙结构对双酚A吸附和迁移的影响,为评估类似于双酚A等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风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双酚A在土壤中的吸附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迁移能力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榆树土壤中,双酚A的穿透率为22.5%,最大穿出相对浓度(C/C0)为0.3,而在去有机质土壤中,双酚A的穿透率为82.5%,最大穿出相对浓度(C/C0)为0.94。(2)同一土壤全土、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有机质差异较小,双酚A的吸附量表现为微团聚体>大团聚体>全土。双酚A在微团聚体中的迁移能力明显弱于全土和大团聚体,说明微孔结构会增加双酚A在土壤中的滞留。(3)低表面张力溶液能够从背景溶液洗脱后的土壤中再次洗脱出部分双酚A,说明疏水作用是土壤吸附双酚A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环境雌激素双酚A对脑和行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蕾  徐晓虹  田栋 《中国科学C辑》2009,39(12):1111-1119
双酚A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其广泛使用引起的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危害不容忽视. 双酚A具有类雌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 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 模拟或干扰体内雌激素的合成、代谢和活动, 从而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 在脑发育过程中, 双酚A不仅影响脑内雌激素合成关键酶芳香化酶的表达和活性, 还可改变不同脑区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的表达, 并因此放大或干扰雌激素对脑发育的调节作用. 经典的雌激素核受体机制和非基因组细胞信号系统均参与双酚A对脑发育的影响. 许多脑区特别是与行为相关的如下丘脑、脑干蓝斑、皮层和海马等脑区的结构、递质系统等发育受双酚A影响, 干扰其发育的性别分化, 并因此影响生殖行为、探究、焦虑和学习记忆等多种神经行为的性别分化. 双酚A影响脑发育的细胞、脑区和时间特异性, 以及对脑发育过程影响的动态变化, 使双酚A对脑发育的影响非常复杂. 发育中的脑对双酚A特别敏感, 低于环境排放安全标准剂量的双酚A已可影响脑和行为的发育. 因此, 双酚A环境排放安全标准的重新制定非常必要, 而对双酚A毒理学的进一步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将有助于其环境排放安全新标准的确定.  相似文献   

9.
王轩  张展  董惠斌  王守林 《生物磁学》2011,(8):1420-1423
目的:探讨双酚A(BPA)对成年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5个双酚A染毒剂量组(200、50、5、0.5、0.0005 mg/kg)和1个对照组,连续灌胃染毒8周,并监测体重变化,染毒结束后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此外,提取肝脏组织RNA,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肝脏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2(prdx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50 mg/kg及200 mg/kg剂量组的动物体重增长速度逐渐减慢,自4周开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染毒结束时,其体重分别为对照组的90.52%和91.61%(p〈0.05),而其它低剂量组间则无明显差异;大鼠血浆GSH-Px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5 mg/kg以上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毒组血浆SOD水平虽也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显著性;此外,大鼠肝脏组织prdx2 mRNA水平随双酚A剂量增高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其在最低剂量组(0.0005 mg/kg)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双酚A可造成大鼠抗氧化酶系统失衡,导致氧化损伤效应,prdx2可能是反映其氧化损伤敏感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0.
Bisphenol A(BPA)is a chemical estrogen-like sub-stance with properties that are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to manufactureepoxy-and polyester-styrene resins.It has been reportedthat BPA ranges between0and33μg in each plasticcup[1].After atwo-weekexposureto0.5%bisphenol Aithas beenreportedthat disattachments betweensertoli cellsand spermatogonia were observed while spermatogoniawere arrangedin disorder and displacement of spermatogo-nia away fromthe basement membrance ...  相似文献   

11.
史佳宾  夏晴  王大勇  高旭 《遗传》2020,(12):1156-1167
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一种重要的RNA修饰,参与细胞内mRNA的整个代谢活动,调控基因的表达,调节多种生物过程,在大脑组织中丰度较高.稳定的m6A修饰有助于胚胎大脑发育、记忆力的形成,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当m6A修饰水平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发生改变时,将会引起...  相似文献   

12.
双酚A对斑马鱼肝脏和性腺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阐明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对水生动物的毒理作用机制,本文研究了BPA对斑马鱼急性毒性及组织学损伤作用。结果表明:BPA对斑马鱼具有急性毒性效应,96h半致死浓度为6.3mg·mL-1,96h暴露对斑马鱼的肝脏产生了浓度依赖性损伤;在高浓度组,精巢结构损伤,卵泡萎缩严重(闭锁率35%);在0.2mg·mL-1亚致死浓度BPA组中,暴露96h后,斑马鱼肝脏受到轻微损伤,性腺组织结构没有受到明显损伤,卵巢中处于第Ⅲ时相晚期和第Ⅳ时相配子数比率增加,单个卵母细胞直径增加(P0.05);在2mg·mL-1亚致死浓度BPA组中,暴露96h,斑马鱼的肝脏组织受到了一定损伤,细胞核萎缩变形,细胞肿胀,核固缩,性腺组织受损不明显,卵巢中第Ⅲ时相晚期和第Ⅳ时相配子数比率有所增加;在6.1mg·mL-1BPA组中,暴露96h,斑马鱼肝脏产生了极大的损伤,细胞空泡化,大面积的组织坏死,空洞产生,精巢组织结构受到一定损伤,卵巢中发现大量细胞萎缩现象;BPA对斑马鱼肝脏具有靶器官毒性,对性腺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双酚A对萼花臂尾轮虫毒性及生活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正和  赵宝坤  杨家新 《生态学报》2012,32(21):6828-6835
应用生态毒理学研究方法,研究了双酚A(BPA)对萼花臂尾轮虫毒性及生活史影响。结果表明:BPA对萼花臂尾轮虫24 h急性毒性LC50为13.76 mg/L,95%置信限为10.97-17.10 mg/L。生活史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25-4.0 mg/L的BPA对轮虫胚胎发育历时影响不显著;2.0-4.0 mg/L的BPA显著延迟了轮虫幼体发育时间;当BPA为0.5 mg/L时,轮虫净生殖率(R0)显著上升,但BPA浓度为2.0和4.0 mg/L时R0显著降低;4.0 mg/L的BPA显著缩短世代时间(T);BPA浓度为2.0、4.0 mg/L时,轮虫生命期望值(e0)显著下降;BPA浓度为1.0、2.0、4.0 mg/L时,轮虫内禀增长率(rm)显著下降;BPA浓度为0.5、1.0 mg/L时轮虫所产后代混交率(MR)显著增长。研究结果表明BPA对轮虫的生殖具有干扰作用,其中R0和MR受BPA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杨晓宇  曹红 《生理学报》2020,72(4):488-498
初级纤毛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是神经细胞重要的胞外细胞器。初级纤毛中含有多种离子通道、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等,提示初级纤毛可感受胞外信号并将信号转导至细胞内,从而引起细胞对外界刺激信号产生应答反应。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调控纤毛结构及功能的基因发生突变后,会导致许多单基因的遗传性疾病。当神经细胞初级纤毛中激酶、G蛋白耦联受体以及离子通道的功能异常后,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神经精神疾病、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神经系统疾病。本文就初级纤毛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接触低水平的BPA(双酚A)或许是安全的,但近日刊登在The FASEB Journa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胎儿发育期间,暴露于BPA中或许可以永久性地改变小鼠子宫的基因组,而这些改变或可影响小鼠机体中受雌激素调节的基因的表达,同时这些改变也会引发雌激素相关疾病的发生,比如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骨质疏松症、前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和临床资料表明,胰岛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动物脑内有高水平的胰岛素,而且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上均存在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第二信使系统。很多神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都和胰岛素水平或胰岛素敏感性有关。同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神经元功能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胰岛素和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内的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被人类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17.
环境荷尔蒙是现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话题。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化学有毒试剂,其中,有一类物质能够模拟或抑制内分泌激素的活动,我们称之为内分泌干扰物。内分泌干扰物有能力改变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双酚A作为一种环境雌激素,属于内分泌干扰物的一种。双酚A被广泛应用于聚碳酸酯塑料和环氧树脂的制造。双酚A具有弱雌激素效应,能够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引起内分泌系统的应答。目前的研究表明,双酚A会透过血胎屏障影响到胚胎发育,会对神经内分泌系统、肝组织功能以及生殖器的发育造成损伤。本文主要综述了环境雌激素双酚A在小鼠发育阶段所引起的诸多不利影响,并对环境荷尔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黄河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海域双酚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1年6—7月黄河调水调沙前、中期、后对黄河口海域双酚A(BPA)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海域双酚A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口13个站位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均有双酚A检出,以调水调沙前测得的海水和沉积物中双酚A含量评估黄河口附近双酚A的污染程度。海水中双酚A浓度范围为13.6—64.0 ng/L,平均浓度为26.2 ng/L;沉积物中双酚A的浓度为0.559—2.73μg/kg干重,平均浓度为1.19μg/kg,是海水中平均含量的48倍。黄河河口区域海水中双酚A浓度受调水调沙影响而呈现较大变化,调水调沙后双酚A浓度明显增加,调水调沙前、后呈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陆源输入是黄河口区域中双酚A的主要污染来源。离入海口近的站位沉积物中双酚A浓度受调水调沙影响较大,呈显著性差异(P0.01),调水调沙后含量显著降低。黄河口海域已经遭受双酚A污染,存在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双酚A和对硝基酚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法及组织切片法,检测了双酚A(bisphenol A,BPA)和对硝基酚(p-nitrophenol,P-NP)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对鳃组织结构的破坏,统计了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_(50))和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SC).结果表明:BPA对泥鳅24 h、48 h、72 h、96 h LC_(50)分别为8.32、8.02、6.97、6.43 mg·L~(-1),SC为2.24 mg·L~(-1);P-NP对泥鳅24 h、48 h、72 h、96 h LC_(50)分别为19.14、17.58、16.98、14.69 mg·L~(-1),SC为4.40 mg·L~(-1);HE染色结果显示,两种化学物质高浓度处理均使鳃小叶细胞脱落,鳃小叶变细;BPA与p-NP均为高毒性污染物,BPA比P-NP毒性更大.对泥鳅的毒性作用是随着体内积累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并可造成鳃组织的严重受损.
Abstract:
By the methods of single factor toxicity test and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this paper studied the acute toxicity of bisphenol A (BPA) and p-nitrophenol (p-NP) to 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 and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M. Anguillicadatus gill. The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_(50)) and safe concentration (SC) were calculated. The LC_(50) of BPA for 24, 48, 72, and 96hours were 8. 32, .8. 02, 6. 97 and 6. 43 mg·L~(-1), respectively, and the SC was 2. 24 mg·L~(-1);while the mean LCw values of p-NP for 24, 48, 72, and 96 hours were 19. 14, 17. 58, 16. 98, and14. 69 mg·L~(-1), respectively, and the SC was 4. 40 mg·L~(-1). After exposed to BPA and p-NP,the ceils of branchial leaflets fell off, and the branchial leaflets became thin. Both BPA and p-Nphad high toxicity to M. Anguillicadatus, and BPA had higher toxicity than p-NP.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and exposure time of BPA and p-NP, their toxicity effects to M. Anguillicadatus increased, and the damage on gill of M. Anguillicadatus was more severe.  相似文献   

20.
非电离辐射对脑神经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非电离低频电磁场与脑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将脑神经细胞骨架微管(MT)中的两态物理系统进行量子化,用密度矩阵描述脑神经系统中信息位的状态,建立并求解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当非电离低频电磁辐射照射大脑时,几乎不会发生非热效应,也不会破坏脑神经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