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飘小茧蜂 Perilitus coccinellae (Schrank)属膜翅目Hymenoptera小茧蜂科Braconidae,是一种只寄生于害虫天敌的瓢虫亚科Coccinellinae(成虫)达11属19种之多的寄生蜂。 瓢小茧蜂在日本、新西兰、欧洲、北美和夏威夷均有分布记录。我国自1939年在台湾省台北发现以来,  相似文献   

2.
捕食性瓢虫是农田生态系中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种内自残和集团内捕食现象在捕食性瓢虫中普遍存在。本研究在室内通过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比较分析了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及龟纹瓢虫成虫对卵的种内自残和集团内捕食作用以及卵表面的化学物质对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试验中,3种捕食性瓢虫成虫对卵表现出相似的取食现象,即对龟纹瓢虫卵取食最多,其次为七星瓢虫卵,对异色瓢虫卵取食相对较少;在选择性试验中,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较偏好取食同种卵,对异色瓢虫卵取食均较少;而异色瓢虫喜欢取食异种卵,对同种卵取食相对较少。3种瓢虫卵经正己烷漂洗后,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成虫却未对卵表现出取食偏好性。本研究可为捕食性瓢虫组合释放与协调利用、田间集团内捕食作用评定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宽额螯蜂Dryinus latus Olmi在山东商河寄生恶性席瓢蜡蝉Sivaloka damnosus Chouet Lu若虫,具有捕食和寄生的双重控制作用。首次明确该蜂寄主,记述其幼期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在山东商河1年发生2代,以4龄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化蛹盛期,5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捕捉寄主若虫补充营养。成虫主要产卵于恶性席瓢蜡蝉3~5龄若虫前后翅芽下紧贴体背的淡绿色组织上。第1代卵历期平均78.1h,幼虫孵化至脱囊平均历时209.5h,产卵至脱囊平均历时280.0h,蛹期平均386.4h。幼虫作茧于枝条、叶片或地面枯叶上,茧外缀有枝条表皮或叶片碎屑。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第2代幼虫8月上旬开始脱囊结茧越冬。野外寄生率27.8%~45.7%,控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橘小实蝇卵寄生蜂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卵、幼虫、蛹、雌成虫、雄成虫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8.8、8.5、8.7、8.7和9.3℃;有效积温分别为25.2.200.2、133.6、344.4、242.8和440.2日度。在19-31℃之间,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相似文献   

5.
麦长管蚜是我国冬小麦产区的重要害虫.试验探索了不同间作方式对麦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调查期内,麦-油(油菜)间作田和麦-蒜(大蒜)间作田中麦长管蚜无翅蚜的种群密度多显著低于单作田;麦-油间作田中有较高的瓢虫种群密度和瓢蚜比;5月2日前,麦-油间作田中蚜茧蜂的种群密度高于单作田和麦-蒜间作田;5月5日后,麦-油间作田的僵蚜率和蜂/蚜比也显著高于单作田和麦-蒜间作田;麦-蒜间作田有翅蚜的种群数量较高,但瓢虫和蚜茧蜂的种群数量无明显变化.麦-油间作和麦-蒜间作均能对麦田中麦长管蚜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成虫和幼虫的特征,应用数值支序方法探讨瓢虫科的系统发育.基于中国21族(包括不同学者提出的所有亚科)36个成虫性状,计算得到18个具有高度同质(homoplasy)的最简约的支序图.共同树显示5个支系:小艳瓢虫亚科,食植瓢虫亚科,瓢虫亚科(包括粗毛瓢虫族Singhikalini);红瓢虫亚科(不包括短角瓢虫族),以及小毛瓢虫亚科+盔唇瓢虫亚科(包括短角瓢虫族).这与Chazeau等(1990)提出的分六亚科系统相似.对14族幼虫18个性状初步分析,结果与相同14族成虫分析比较,只有一个组分即刀角瓢虫族和展唇瓢虫族的亲缘关系在两个分析中得到一致的支持.食植瓢虫是瓢虫科中最原始但高度衍化的一族.在揭示系统发育上,幼虫的研究或许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玉米花粉对螟长距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明玉米花粉对玉米螟幼虫期主要天敌螟长距茧蜂的营养效应,作者在田间养虫室研究了玉米花粉对螟长距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花粉液能明显延长螟长距茧蜂的成虫寿命。雄成虫寿命与食物水分有密切关系。单一玉米花粉对成虫寿命影响很小,只有与水混合才能使花粉粒中的养分渗透到水中而发挥作用。雌成虫寿命随取食花柑液时间的增长而延长。花粉的浸水时间以24小时最佳。结果证明了玉米、玉米螟与螟长距茧蜂三个营养层间在食物营养方面的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不同种寄生蜂在同一小生境中可能寄生同一共享寄主。本研究旨在为认识寄生蜂种间互作关系,并为科学评价寄生性天敌控害效应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以单寄生性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Wesmael)和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Halidy)及其寄主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低龄幼虫为材料,以寄生顺序和间隔时间为因素进行种间寄生竞争效应实验,观察比较两种蜂的存活和斑痣悬茧蜂子代的发育历期、体型大小和寿命等发育参数。【结果】不同寄生顺序和间隔时间组合处理下斑痣悬茧蜂子代蜂存活率始终高于中红侧沟茧蜂,且先寄生的斑痣悬茧蜂子代存活率高于后寄生的蜂,提前24 h寄生的斑痣悬茧蜂子代存活率可高达96.7%。当斑痣悬茧蜂先于中红侧沟茧蜂寄生时,其子代幼虫发育历期比单独寄生(对照)时显著延长;当后于中红侧沟茧蜂寄生时,其子代幼虫发育历期与单独寄生时无显著差异。各竞争处理下,斑痣悬茧蜂子代成虫寿命均长于单独寄生的子代成虫;子代成虫后足胫节长度与单独寄生相比明显缩短。【结论】结果说明,斑痣悬茧蜂在黏虫低龄幼虫体内与中红侧沟茧蜂的竞争中占有优势,但竞争对斑痣悬茧蜂子代生长发育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35-642
应用扫描电镜(SEM)对桔小实蝇本地寄生蜂长尾全裂茧蜂 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 (Ashmead) 成虫的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长尾全裂茧蜂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共 49-52小节。在触角上共有 8种感器,分别为 Bhm鬃毛、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板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钟形感器、嗅孔。毛型感器是主要感器,数量多且分布广,其次为板形感器。除了腔锥形感器 Ⅱ外,雌雄蜂没有明显的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明确杀虫蛋白Vip3Aa11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及其寄生性天敌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用含100μg/g Vip3Aa11蛋白的人工饲料饲喂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7 d后观察记录亚洲玉米螟的死亡情况和体重。然后用含100μg/g Vip3Aa11蛋白的人工饲料饲喂被腰带长体茧蜂寄生的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以含6μg/g印楝素的人工饲料作为阳性对照,10 d后记录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死亡和被寄生情况,并在茧蜂化蛹结茧及羽化后分别记录茧重以及单个寄主的出蜂量,以此评价Vip3Aa11蛋白对腰带长体茧蜂的间接影响。再者,用含100μg/g Vip3Aa11蛋白的20%蜂蜜水饲喂腰带长体茧蜂成虫,以含100μg/g印楝素的20%蜂蜜水作为阳性对照,观察记录腰带长体茧蜂成蜂的死亡情况;不同处理的腰带长体茧蜂寄生亚洲玉米螟10 d后记录亚洲玉米螟的死亡和被寄生情况,并在子代茧蜂化蛹结茧及羽化后记录茧重及单个寄主的出蜂量,以此评价Vip3Aa11蛋白对腰带长体茧蜂的直接影响。【结果】生物测定结果显示,100μg/g的Vip3Aa11蛋白处理7 d后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平均死亡率为50.7%,平均体重抑制率为77.1%。间接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被腰带长体茧蜂寄生后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含有Vip3Aa11蛋白的人工饲料后死亡率明显升高,腰带长体茧蜂茧重和单头出蜂量大幅度下降,而寄生率及羽化后的成虫寿命没有受到不利影响。直接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腰带长体茧蜂取食含有100μg/g Vip3Aa11蛋白的蜂蜜水对腰带长体茧蜂成虫寿命和寄生率、亚洲玉米螟幼虫死亡率以及腰带长体茧蜂子代的茧重、单头出蜂量和成虫寿命均没有产生不利影响。【结论】本研究利用生测体系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评价了Vip3Aa11蛋白对腰带长体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腰带长体茧蜂对高于Bt作物中表达的Vip3Aa11蛋白浓度不敏感,Vip3Aa11蛋白不会对腰带长体茧蜂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造成的间接影响可能主要是由于寄主自身质量的下降而引起。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七星瓢虫释放对烟田烟蚜的防治效果及其初步生态效应,本研究开展了凉山烟田七星瓢虫释放及烟田害虫和天敌种群消长调查试验.结果表明,释放七星瓢虫对烟田烟蚜防治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释放后第1 d的校正防效可达62.88%,之后第2 d、第3 d逐步下降,分别为50.77%和39.42%.定殖扩散试验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成虫在烟田释放后扩散能力较强,释放后第1 d调查时,在目标烟株上的定殖率仅为50.00%,而第2 d、第3 d调查时在目标烟株上的定殖率均成为0.种群消长调查结果表明,目标烟田害虫以无翅烟蚜的数量最高,平均单株蚜量可达15.06头/株,其次是有翅烟蚜,平均单株蚜量为1.67头/株,天敌种类以烟蚜茧蜂和食蚜蝇为主.各种类害虫及天敌数量在瓢虫释放后均表现出先减少后逐步增多的趋势,其中以无翅烟蚜、烟蚜茧蜂成虫和僵蚜在第1 d调查时减弱趋势较为明显,第1 d调查时无翅烟蚜平均单株蚜量下降到7.05头/株.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七星瓢虫卵的最适低温贮藏条件,本试验研究了七星瓢虫卵在5、7、9和11℃条件下,分别贮藏10、 20和30 d的孵化情况,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卵在11℃贮藏10 d条件下孵化率最高,可以达到50.67%,进一步分析最适的低温贮藏条件11℃贮藏10 d对七星瓢虫种群适合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1℃贮藏10 d对七星瓢虫化蛹率无显著影响。以豌豆修尾蚜为猎物,对其幼虫和成虫的日捕食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七星瓢虫的卵经11℃贮藏10 d后,各个龄期幼虫和成虫的日捕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经11℃贮藏10 d后七星瓢虫的发育历期显著缩短,羽化率、产卵量以及子代孵化率显著降低。上述研究结果对利用低温环境提高七星瓢虫的贮藏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别在小菜蛾体内的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2龄幼虫亚致死剂量(=LC10)的阿维菌素和氟虫睛,研究上述杀虫剂处理对寄主体内菜蛾绒茧蜂结茧率和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LC1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的菜叶后,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分别下降26.6%,22.8%和5.8%,饲喂小菜蛾LC10剂量氟虫睛处理的菜叶后,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分别下降76.9%,42.5%和18.5%。上述阿维菌素处理对菜蛾绒茧蜂成虫羽化率影响不显著,但上述氟虫睛处理可显著抑制菜蛾绒茧蜂成虫羽化率,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LC10 剂量氟虫睛处理的菜叶可导致菜蛾绒茧蜂成虫羽化率分别下降53.1%,36.1%和47.8%。结果显示,即便是对寄主小菜蛾幼虫很低的剂量(LC10剂量)也会显著危害小菜蛾幼虫体内的菜蛾绒茧蜂的生长发育。此外,饲喂小菜蛾幼虫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菜蛾绒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与杀虫剂种类及蛾绒茧蜂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4.
阿里山潜蝇茧蜂对橘小实蝇卵的寄生效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温度25℃、相对湿度75%、光周期L∶D=12∶12的条件下,研究了阿里山潜蝇茧蜂对橘小实蝇卵的寄生效能。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卵的密度变化对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寄生作用有很大影响,可用功能反应模型HollingⅡ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Na=0.9082N0/(1 0.0046N0);阿里山潜蝇茧蜂成虫的自身密度对寄生作用也有较大影响,可用Hassell-Varley模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α=0.2858P-0.3448。  相似文献   

15.
调查水稻螟虫幼虫的寄生蜂,通常把剥查枯心或白穗所见的寄生蜂茧养起来,或把寄主饲养等待寄生蜂羽化,然后鉴定种类。但这样做是会碰到困难的。例如,茧中羽化的成虫已经跑掉,或的寄生幼虫、寄生蜂幼虫养不活,得不到成虫,那就无法鉴定,也无法统计寄生率。因此,生产实践要求能够根据幼虫鉴定种。为了避免上述困难和缺点,我们根据几种寄生蜂幼虫研究的结果,姬蜂幼虫较易识别,如图1—3,但茧峰之间区别较难。例如,中华茧蜂 Bracon chinensis螟黑纹茧蜂 Bracon onukii和三化螟茧蜂Tropobracon schoe-nobii,幼虫的头骨和口器甚相似(如图4),不过它们的茧却容易区分。  相似文献   

16.
几种杀虫剂对南美斑潜蝇及其寄生蜂潜蝇茧蜂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阿维菌素、灭蝇胺、杀虫单、毒死蜱、灭多威、顺式氯氰菊酯6种杀虫剂对南美斑潜蝇2龄幼虫、成虫及其寄生蜂潜蝇茧蜂的室内毒力,并考察了灭蝇胺、阿维菌素和杀虫单对南美斑潜蝇的田间防效。在所研究浓度下,阿维菌素、灭蝇胺对2龄幼虫的毒力较高,但对南美斑潜蝇成虫和潜蝇茧蜂的毒力较低;杀虫单对南美斑潜蝇成虫、2龄幼虫和潜蝇茧蜂的毒力均较高;毒死蜱、灭多威、顺式氯氰菊酯对南美斑潜蝇2龄幼虫的毒力较低,而对潜蝇茧蜂的毒力较高。田间条件下,灭蝇胺、阿维菌素和杀虫单都对田间南美斑潜蝇具有较高防效。  相似文献   

17.
采用药膜法研究了多杀菌素和氟虫睛对3种瓢虫、2种寄生蜂和菜缢管蚜的选择性。与菜缢管蚜相比,2种杀虫剂对3种瓢虫的毒性较低(LC50比值=1.73-41.9),尤其是氟虫睛对3种瓢虫以及多杀菌素对稻红瓢虫均具有较好的选择性(LC50比值大于5)。菜蚜茧蜂和蚜虫宽缘金小蜂对2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远高于3种瓢虫和菜缢管蚜,2种杀虫剂对菜蚜茧蜂和蚜虫宽缘金小蜂均是高毒的(LC50比值=0.006-0.05)。3种瓢虫对多杀菌素和氟虫睛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这将有助于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塔城麦田调查发现,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在春小麦和野生寄主上的百株蚜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小麦、黑麦和野燕麦,在春小麦上最早出现高峰期。在春小麦上,瓢虫类数量最多达到516头/百株,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和白足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的最高寄生率分别达到31.6%和12.9%。在黑麦上,麦双尾蚜主要被白足蚜小蜂寄生,最高寄生率达到42.9%,斑腹蝇幼虫Leucopis annulipes最高达到16头/百株。在野燕麦上,白足蚜小蜂和菜蚜茧蜂最高寄生率分别达到62.3%和31.8%。瓢虫和菜蚜茧蜂发生较早,白足蚜小蜂和斑腹蝇发生时间相对较晚。  相似文献   

19.
游兰韶  陈绍鹄 《昆虫知识》1993,30(2):107-111
中蜂扁腹茧蜂隶茧蜂科。本文报道其危害、形态、生活史;成虫羽化、性比、交尾产卵、寿命,寄生率;幼虫和蛹的特性;并提出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88-693
本研究比较了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 5种主要寄主植物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ta(Goeze)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蚜寄主植物对多异瓢虫功能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在大多数猎物密度下, 1~3龄幼虫对南瓜和黄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瓢葫芦和哈密瓜上的高;在蚜虫密度较低时(≤ 50头/皿),4龄幼虫和成虫对南瓜和黄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高,而蚜虫密度≥ 70头/皿时,对瓢葫芦和搅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高。多异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上瓜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反应。随着瓢虫龄期的增大,猎物处理时间缩短,瞬时攻击率增大,最大捕食量增加。多异瓢虫成虫处理猎物的时间较长于4龄幼虫,而瞬时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小于4龄幼虫。多异瓢虫捕食不同寄主植物上饲养的瓜蚜时,猎物处理时间、瞬时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