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最常见的人类致病病毒之一,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和ECHO病毒。一般认为大多数肠道病毒感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然而有时肠道病毒感染也可能是严重甚至致命的[1]。2004年云南省潞西县局部地区发生小规模的甲肝流行,我们从当地  相似文献   

2.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最常见的人类致病病毒之一,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和ECHO病毒.一般认为大多数肠道病毒感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然而有时肠道病毒感染也可能是严重甚至致命的[1].2004年云南省潞西县局部地区发生小规模的甲肝流行,我们从当地部分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多株甲肝病毒,同时,经过肠道病毒组合血清和单价血清的中和试验,证明患者为甲肝和ECHO20病毒双重感染.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国内对ECHO20病毒的相关研究极少,且多限于病毒的血清学分离鉴定,而对其重要的衣壳蛋白编码基因vp1的测定和分析尚未见报道,为阐明ECHO20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基因变异规律,探讨我国分离株和国外分离株的区别和联系,我们测定了编码重要抗原决定簇的整个vp1序列,并和GenBank中已有的ECHO20病毒vp1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是一类能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且能够溶解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细胞无损伤的自然状态或基因改造过的病毒。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一类单股正链RNA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PV)、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研究证实多种肠道病毒具有溶瘤作用,如已在拉脱维亚等国上市的RIGVIR~?(埃可病毒7型,Echovirus 7, ECHO7),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柯萨奇病毒A组21型(Coxsackievirus A21, CVA21),以及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 CVB3)及PV等。现就有关肠道病毒的溶瘤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川金丝猴柯萨奇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细胞培养方法从长春某动物园送检的死亡川金丝猴心脏中分离获得1株柯萨奇病毒,经系统的形态学、理化学、动物回归试验和RT-PCR扩增,符合柯萨奇B型病毒特征;进而对其VP1基因部分序列和特异性血清抗体分析,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柯萨奇B3型病毒.这是国内外首次从金丝猴分离到该病毒,暂命名为CVB/SGM-05.  相似文献   

5.
柯萨奇病毒     
桐萨奇(Coxsackie)病毒是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遭病毒属(包括A、B两组)的具有类似物理及生物学特性的一系列病毒。“柯萨奇病毒”这一名称是1949年提出来的。柯萨奇是美国纽约州一个村镇的名字,在那里曾首次分离到这种病霉,因此1962年国际命名委员会病毒小组采纳了“柯萨奇病毒”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6.
柯萨奇病毒A21(CAV21)属小RNA病毒科肠病毒属C型人肠道病毒(HEV—C)。HEV—C与脊髓灰质炎病毒(PV)有高度同源性,亲缘关系最近,但所致疾病不同,归因其作用于宿主细胞不同的病毒受体。PV通过受体CD155引起脊髓灰质炎,而CAV21的受体与鼻病毒相同,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虽然其他的肠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有报道,但从未观察到HEV—C引起脊髓灰质炎。本文建立人ICAM-1转基因小鼠,进行CAV21感染试验。研究发现CAV21也存在引起脊髓灰质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virus group B,CVB)是微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中大约有20%-25%是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CVB的致病机制十分复杂,病毒基因组以及病毒蛋白均在病毒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柯萨奇B组病毒的基因组、结构蛋白以及某些非结构蛋白与靶细胞内分子间相互作用生物信息的认识是阐述该病分子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野生中缅鼩病毒携带情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病毒学检测和监测是树鼩实验动物化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标准和依据,而野生中缅树鼩是否携带人兽共患病毒鲜见报道。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来源于云南昆明市城郊青龙峡地区的野生树鼩是否携带单纯疱疹病毒、轮状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丁肝病毒、登革热病毒、出血热病毒和麻疹病毒等11种常见病毒进行筛查。结果表明,在已筛查的60只野生中缅树鼩中,可检测到单纯疱疹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其血清抗体阳性比例分别为36.7%(22/60)和1.67%(1/60),而在粪便中仅检测到轮状病毒,其抗原阳性为6.7%(4/60),未检测到其他病毒,初步显示了野生树鼩自然状态下携带病毒的状况。为此,建议将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轮状病毒列为普通级树鼩病毒质量控制的首检项目,进一步大样本筛查将显示是否将其他病毒列为必检项目。  相似文献   

9.
在柯萨奇B3病毒RNA5'端非编码区选择并合成引物,用RT-PCR对我省苍山县23份无菌性脑炎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并与常规病毒分离、培养、鉴定进行了平行比较。两种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在柯萨奇B3病毒RNA5'端非编码区选择并合成引物,用RT-PCR对我省苍山县23份无菌性脑炎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并与常规病毒分离、培养、鉴定进行了平行比较。两种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病毒及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细胞后,复制过程离不开宿主细胞内的宿主蛋白.近年来研究表明,酰基辅酶A结合结构域蛋白3(ACBD3)可以与一些病原体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病原体微生物在宿主细胞的复制.本文通过总结爱知病毒、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丙肝病毒、人类鼻病毒以及沙门氏菌侵染宿主细胞时,病毒蛋白质与ACBD3及磷脂酰肌醇4-激酶B(PI4KB)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探讨ACBD3在病原微生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盐酸阿比朵尔对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法、活细胞染色计数法(MTT)和培养上清中病毒滴度测定观察盐酸阿比朵尔抗柯萨奇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盐酸阿比朵尔的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896.54μg/mL,药物抗病毒生物合成组、药物直接作用组、药物抗病毒吸附2h组、药物抗病毒有吸附8h组的病毒抑制率分别能达到74.48%、45.68%、28.90%和48.27%,在抗生物合成组,盐酸阿比朵尔能明显抑制柯萨奇病毒所致的CPE效应,降低培养上清中的病毒滴度,病毒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高,存在量效关系。这提示盐酸阿比朵尔在细胞内对柯萨奇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乳胶凝集反应(简称乳凝反应)诊断沙门氏菌、脑膜炎双球菌、钩端螺旋体、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具有快速、敏感和简易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优选了炭疽血清致敏乳胶的最适条件,制备了乳胶炭疽血清。并对污染了炭疽芽孢的鲜葵花叶、水泥瓦、烤漆铁板、玻璃板、涂拉克漆木板和黄砂土等标本进行了实验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盐酸阿比朵尔抗柯萨奇病毒B3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盐酸阿比朵尔对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法、活细胞染色计数法(MTT)和培养上清中病毒滴度测定观察盐酸阿比朵尔抗柯萨奇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盐酸阿比朵尔的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896.54μg/mL,药物抗病毒生物合成组、药物直接作用组、药物抗病毒吸附2h组、药物抗病毒有吸附8h组的病毒抑制率分别能达到74.48%、45.68%、28.90%和48.27%,在抗生物合成组,盐酸阿比朵尔能明显抑制柯萨奇病毒所致的CPE效应,降低培养上清中的病毒滴度,病毒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高,存在量效关系.这提示盐酸阿比朵尔在细胞内对柯萨奇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儿童中肠道病毒带毒情况及血清型构成,对2010~2012年石家庄市的3个县区1 223例0~6岁的健康儿童及406名监护人(健康成人)采集咽拭子和粪便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鉴定肠道病毒血清型,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肠道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基础资料。1 223名健康儿童的标本检测结果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阳性的283例,阳性率为23.14%(283/1 223)。其中,以非肠道病毒71型非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EV(Other-Enterovirus,other-EVs)阳性为主,占EV阳性的62%(175/283),而引起手足口病常见的EV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阳性率较低,分别占19%(55/283)和18%(51/283);将结果为other-EVs阳性的175名健康儿童的标本全部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共分离到25株病毒,分离率为14.29%(25/175),其中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virus B5,CVB5)分离率最高,为40%(10/25)、柯萨奇病毒B组1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分离率为24%(6/25)、埃可病毒21型(Enteric 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 21,ECHO21)分离率为16%(4/25)、其他EV株分离率为20%(5/25)。提示,应加强对CVB3和CVB5等other-EVs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用原位杂交法探讨柯萨奇B组病毒与云南亚急型克山病的关系。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损伤为主的地方性疾病,至今原因未明,关于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与克山病发生的关系,许多学者曾从病毒学、血清学和病理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但未获确切性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沉默miRNA378*表达对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心肌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网腔钙结合蛋白(calumenin)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细胞)、柯萨奇病毒感染组(正常细胞+柯萨奇B3病毒)、miRNA378*沉默对照组(正常细胞+柯萨奇B3病毒+转染miRNA378*空质粒)、miRNA378*沉默组(正常细胞+柯萨奇B3病毒+转染miRNA378*沉默质粒),各组细胞分别转染和感染处理后置37℃、CO2培养箱中培养3 d。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细胞凋亡率、网腔钙结合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因子激活转录因子6(ATF6)、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结果:通过检测ɑ-SMA蛋白,证实分离乳鼠细胞为心室肌细胞。TUNEL法检测不同组心室细胞凋亡情况发现,柯萨奇病毒感染组心室肌细胞凋亡明显,与柯萨奇病毒感染组心肌细胞相比较,miRNA378*沉默组心肌细胞凋亡细胞量明显减少。与柯萨奇病毒感染组比较,Calumenin表达减少(P<0.01),而GRP78、ATF6、CHOP表达增加(P<0.01)。结论:CVB3病毒感染心肌细胞作用与miRNA378*,引发内质网应激并激活信号通路因子,心肌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8.
1975年7—9月上海嘉定县和宝山县部分地区发生流行性肌痛(胸痛)暴发流行。从34例患者的肛拭、咽喉洗液和粪便标本中分离到26株柯萨奇(cox)B。病毒。9例患者的双份血清和3例患者的恢复期血清与新分离病毒的代表株(沪肌痛75—9)作了中和试验,结果袭明,9例患者的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四倍或四倍以上的增长,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均值比急性期高42倍,从而肯定造成本次流行的病原体是coxB。病毒。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属感染性心肌疾病,可由多种病毒诱导,其中以柯萨奇B组3型病毒(Coxsackie virus B3,CVB3)最为常见。由CVB3引起的VMC典型表现为心肌细胞炎症反应所导致的心肌损伤和坏死,并最终发展为慢性炎症或扩张性心肌病,在人类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目前,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抗炎症治疗措施仍不完善,且相关免疫抗炎症治疗机理未完全阐明,因此探索其免疫抗炎症治疗机理和作用可能成为治疗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靶点。现主要从Wnt11基因、巨噬细胞、半乳糖凝集素3、锌指抗病毒蛋白、蜂毒素和丙戊酸6个免疫抗炎症相关方面,对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最新免疫抗炎症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以来,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国婴幼儿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但2011年以后,中国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发生了变化,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和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呈增多趋势,在部分地区已替代EV71和CVA16成为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CVA10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动物模型及疫苗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