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进化史中曾经发生了多次生物物种灭绝事件,其中有五次生物“物种大灭绝”事件。在一个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期中,全球范围内许多种类的生物个体全部死亡,从而造成地球上生物物种数目在较短的地质时间突然下降,称之为生物物种大灭绝。根据化石记录,在奥陶纪末期、泥盆纪末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和白垩纪末期均发生过物种大灭绝事件。其中,二叠纪生物灭绝事件是规模最大、涉及生物类群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一次。但是,人们对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更关注一些,因为在那一次物种大灭绝中,地球上曾经盛极一时的恐龙灭绝了。人类作为现时代地球的主宰者一直在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测类似的物种大灭绝事件会不会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2.
关于物种濒危等级标准之探讨--对IUCN物种濒危等级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了保存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根据物种的种群数量与分布、种群数量波动与分布区下降速率来评定濒危物种的濒危等级,并针对物种的濒危等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1994年11月,IUCN第40次理事会会议正式通过了经过修订的Mace-Lande物种濒危等级标准作为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虽然不是国际法和国家法律,但是对于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的保护决策以及各国的自然法律法规的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保护生物学理论研究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我们在研究制定中国水生野生生物濒危等级标准时发现,如果直接应用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评定水生野生生物濒危等级将存在一些问题。如:(1)如何区别对待那些本来就数量稀少、分布区狭窄的物种和那些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其种群数量与生境面积急剧下降的物种?(2)不同的动物类群能否应用同一濒危标准尺度?(3)如何区别对待物种边缘分布区和核心分布区的种群数量与密度的差异?(4)如何处理种群的局部灭绝、局部濒危?(5)一些濒危物种在野生环境中濒危,但是这些物种可以人工繁殖,如何处理可以人工繁殖的濒危物种?(6)如果没有种群与栖息地的精确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怎样应用物种的濒危标准评估其濒危等级?在实践中,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考虑与国际流行的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接轨,我们提出来一个由“无危”、“值得关注”、“受胁”、“濒危”和“灭绝”等5个级构成的濒危等级系统,其中“值得关注”、“受胁”、“濒危”又分为“一般”与“高度”两个亚等级。我们提出应区分“生态濒危物种”、“进化濒危物种”;对于不同生物类群,应区分物种的生活史对策,制定不同生活史物种的濒危标准。对于r-对策物种,引入“经济灭绝”这一等级,将这一等级对应于“受胁”等级,以解决缺少物种数量的统计数据和历史数据这一难题;区别对待特有物种,将其濒危等级提升一等;引进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概念,将集合种群的局域种群(local population)作为“个体”对待。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通报》2007,42(10):19-19
总部位于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目前公布了2007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单”,称目前全球有1.6万个生物物种有灭绝危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对茅口期Ting类动物群灭绝过程的分析揭示,若将Ting类物种按壳体大小分为两类,从动物群物种分异度,物种净增速率的变化来看,大个体(壳长>6mm)物种与小个体(壳长≤6mm)物种的灭绝过程并无明显的区别,根据壳壁等特征,茅口期Ting类可分为南京Ting类,希瓦格Ting类,费伯克Ting类和新希瓦格Ting类4个主要类群,各主要类群及其壳体大小不同的物种灭绝过程有明显的差异,在灭绝事件早期,各类群及其壳体大小不同的两类物种所受的影响有所不同,在早期的灭绝中,南京Ting类,新希瓦格Ting类,希瓦格Ting类中壳长>6mm和费伯克Ting类中壳长≤6mm 的物种显著减少,而希瓦格Ting类中壳长≤6mm以及费伯克Ting类中壳长>6mm的物种则未受明显的影响,在茅口期晚期,由于灭绝压力的增大,除南京Ting类外,所有类群及其物种无论个体大小均受到重创,导致Ting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陡然下降。研究结果证明,在灭绝强度较小时,Ting类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如壳体大小,壳壁特征对物种的存活率有一定影响,而在集群灭绝的高峰期间,这些特征则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地球上物种消失速度为正常的1000倍,12%的鸟类,将近1/4的哺乳动物,以及1/3的两栖动物目前正濒临灭绝……面对这样一幅图景,那些以展示野生动物为业的动物园都受到质问:应当何去何从?[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物种受威胁状况评估:研究进展与中国的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估物种濒危等级,确定物种保护优先序,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不断的修订,IUCN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标准已经趋于完善。但是,目前人们还在探索在无法获得物种的种群数量、生境、生活史数据时,如何寻找替代指标评估物种濒危等级。我们综述了国内外物种濒危状况研究的进展,提出了结合物种分布区、生活史、生态功能、人为干扰和特殊利用价值的评估物种受威胁状况的方法,并以此方法评估了中国陆生脊椎动物的生存状况。结果表明,列入灭绝级的物种有5个,功能性灭绝级的物种有30个,濒危级的物种有343个,受胁级的物种有459个,关注级的物种有439个,无危级的物种有1,032个。  相似文献   

7.
对灭绝类型、灭绝率、灭绝特点等物种灭绝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从灭绝与进化,灭绝与系统发育历程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灭绝的内在机制,并从生物学、物理学及人类影响三方面对物种灭绝的外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王小波 《化石》2002,(4):21-23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有关物种等级的划分标准 ,所谓“灭绝动物”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全部灭绝 ,即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该物种的成员存在 ;二是野外灭绝 ,指某物种的个体仅被笼养或在人的控制下存活 ,即只有人工饲养而野外没有 ;三是局部灭绝 ,即在某一地区灭绝而在其他地区还有该物种存在的现象 ;四是亚种灭绝 ,指某物种因分布个体大小不同而取名不同的一个种的灭绝。此外 ,关于灭绝还有一种说法 ,即在过去50年内未在野外找到的物种。在令人触目惊心的长长的灭绝动物名单上 ,有爪哇虎、亚洲猎豹、白狼、阿拉斯加棕熊、花袋鼠、中…  相似文献   

9.
“悲剧”明星 提起濒危鸟类,多少带有一点“悲剧”色彩。朱鹮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而且是濒危鸟类里的明星物种。不仅因为它具有绚丽的羽毛和优美的姿态,更因为它曾经有过“在野外灭绝”的悲惨经历,使得人们对朱鹮的命运充满了关心和好奇。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世界》2004,(10):22-23
200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宣布。濒临来灭绝的物种已达到12259种,此外762种植物和动物已经灭绝,58种动植物仅存活在人工培育的环境中。而这几乎都是由人类造成的。专家们的估算是:目前物种灭绝的束度要比自然规律条件下高出1000倍到10000倍。最触目惊心的警告是:每一小时就有3个物种永远从地球上消失。是的!一个小时灭绝3个物种!  相似文献   

11.
物种灭绝对不同时间尺度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会玉  林振山 《生态学杂志》2005,24(10):1215-1220
通过修改Tilman的多物种共存的经典模式中栖息地毁坏率(D),使D随时间的推移呈线性增长情况下,本文模拟了百万年、万年和百年尺度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破坏下,物种灭绝对栖息地毁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大时间尺度人类活动对栖息地毁坏导致物种的强弱关系发生变化,并且强物种先灭绝,而小时间尺度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破坏是弱物种先灭绝;在百万年和万年尺度上,物种对栖息地毁坏的响应是减幅振荡衰退直至灭绝,并且最强物种对栖息地的占有率(q)越大,振幅越大,而在百年尺度上,物种的演化几乎是直线衰退;在大时间尺度的栖息地毁坏情况下,q越大,则物种灭绝起始时间和所有物种灭绝的时间越长;而在较小的时间尺度的栖息地毁坏情况下,q越大,灭绝起始时间和所有物种最终灭绝的时间则越短。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境毁坏速度下的物种灭绝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会玉  林振山  温腾  梁仁君 《生态学报》2007,27(6):2410-2418
已有似Levins的多物种模型,在研究生境毁坏的影响时,一方面主要集中在对瞬间毁坏影响的研究,另一方面主要研究生境毁坏对强物种影响的研究。在Tilman的多物种竞争共存模型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生境毁坏直接效应和生境毁坏时间异质性,提出了全新的普适的多物种竞争共存的非自治动力模式。通过模拟物种灭绝对不同速度的生境毁坏时间异质性的响应发现:(1)物种灭绝既存在强物种由强到弱的灭绝,也存在弱物种由弱到强的灭绝。同时,弱物种灭绝机制进一步分为弱物种瞬间集体灭绝,以及较长时间由弱到强的灭绝。(2)生境毁坏速度越快,物种灭绝的时间越短,弱物种灭绝的越多,因此,生境毁坏速度越慢,越有利于弱物种的长期续存。(3)最强物种的多度越大,强-强物种抵御生境毁坏的能力越强,而弱-弱物种抵御生境毁坏的能力越弱,集体灭绝的弱-弱物种就越多。最强物种的多度大的群落(如温带森林),主要发生的是弱-弱物种灭绝,而最强物种多度小的群落(如热带雨林)同时发生强-强和弱-弱物种的灭绝。因此,争对不同结构的集合种群,不同的保护对象,应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郭耕 《生物学通报》1999,34(12):21-22
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生存过,如今绝大多数早已消逝。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是正常事件,如2.5亿年前的三叶虫、6500万年前的恐龙均已灰飞烟灭。但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目空一切地参与大自然的事务以后,使这个绝灭时间表大大提前。地质时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1850年至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即有100多种动物灭绝,而且这种灭绝…  相似文献   

14.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步甲群落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陷阱法研究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及其亲本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对地表步甲类群的影响。每个玉米品系设置6块样地, 两个玉米品系交替排列, 每个样地设置2个采样点, 共设置24个样点, 整个玉米生育期取样8次。本研究共采集步甲标本8 012头, 隶属于11属23种, 其中黄斑青步甲Chlaenius micans个体数量分别占个体总数的87.54%, 为玉米田内的主要常见物种, 蠋步甲Dolichus halensis、 后斑青步甲Chlaenius posticalis和单齿蝼步甲Scarites terricola个体数量分别占除黄斑青步甲之外所有步甲个体总数的34.77%, 31.16%和6.21%, 这些物种组成当地玉米田内的常见物种。步甲物种多样性与常见物种个体数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且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其亲本玉米田内步甲物种多样性和常见物种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似度较高。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ANOVA)结果表明,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步甲物种丰富度、 物种多度、 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田内的后斑青步甲个体数量明显增加, 但其他常见物种没有显著变化。基于非度量多维度(NMDS)的群落结构分析表明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亲本玉米田内的步甲群落结构非常相似。本文结果表明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种植对步甲物种多样性及常见物种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物种数和面积、纬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知彬 《生态学报》1995,15(3):305-311
本文在排除了“平衡假说”中的“岛屿效应”的情况下,估算了世界部分国家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物种-面积,物种-纬度及物种-面积-纬度关系式中的参数。研究发现,大陆连续栖息地性的z值并不比岛屿或栖息地“岛屿”性的z值小,z值与面积样本大小和范围有关。栖息地异质性对z值的大小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建立了全球脊推动物物种-面积-纬度相关模型,即Logs=b_o+b_1·LogA+b_2·L,总复合相关系数达0.9028(p<0.01),可用于预测或评估全球脊推动物种数分布或由于栖息地破坏后物种数消失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刘山林  邱娜  张纾意  赵竹楠  周欣 《生物多样性》2022,30(10):22441-4522
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推动下, 生物多样性研究从仅关注宏观表型的博物学, 迅速演化为涵盖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性生命科学。组学技术, 尤其是DNA测序技术的更新和发展, 使获取DNA序列所需的成本大幅下降, 促进了近年来其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取得的一系列令人瞩目成就。本文将从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群落水平的物种多样性两个层面总结和介绍与DNA相关的组学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一些创新和应用。其中, 物种水平主要是总结单一个体的基因组和单物种多个体在时空多个维度上的群体遗传研究; 而群落水平的物种多样性层面主要总结现有的分子鉴定技术(metabarcoding, eDNA, iDNA等), 以及上述新技术在群落多样性评估、旗舰保护物种监测以及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等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栖息地毁坏是物种多样性减少的首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物种演化对栖息地毁坏的响应是非常必要的。而栖息地的毁坏又有瞬间毁坏和持续毁坏两种, 以往对栖息地毁坏的研究集中在瞬间毁坏上, 而该文则是通过N种 竞争共存模型分析对比了物种演化对栖息地瞬间毁坏和持续毁坏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 :不同性质的栖息地毁坏都会导致物种强弱关系的变化, 并非如通常所认为的强物种将免于遭受物种灭绝的威胁, 也不是强物种首先灭绝, 而是因集合种群结构的不同而异。在热带雨林群落, 瞬间毁坏下物种演化一般经历了强迫适应和恢复上升阶段, 而持续毁坏下物种得不到恢复, 只能持续衰退,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毁坏比瞬间毁坏更有利于物种的续存 ;而在温带森林群落, 瞬间毁坏下物种演化一般经历强迫适应, 恢复上升和准周期振荡, 最后平衡, 而持续毁坏下物种只能持续衰退, 出现了在栖息地持续毁坏率小于瞬间毁坏率时, 物种的栖息地占有率却小于瞬间毁坏时的占有率。  相似文献   

18.
达尔文进化论的五大缺陷(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关龙 《化石》1999,(2):7-9
达尔文进化论是一个伟大的学说,为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之一。它首次勾画出了生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图式,创立了自然选择理论,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有力地将“特创论”、“神造论”扫进了历史垃圾堆,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江苏濒危植物珊瑚菜的特征特性、生存现状.江苏沿海野生珊瑚菜种群被证实已灭绝,并探析了其灭绝的原因,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结合,但人为的外在因素对其生存的影响是致命性的.呼吁保护环境以拯救其它濒临灭绝的物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实验林场的落叶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研究了秦岭北麓典型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独立个体有3162株,木本植物有42种,隶属于25科36属。群落属的区系类型主要为温带成分,占总数的44.4%,热带成分次之。群落优势树种明显,重要值前3位的树种分别为栓皮栎、油松、槲栎,其重要值之和为64.7%。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平均胸径为7.58 cm。所有个体以及乔木层优势种径级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且中等径级个体较多。群落结构稳定,但群落更新不良,种群有衰退的趋势。样地不同样方间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异较大,均值低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壤和地形解释了群落分布42.4%的变异。海拔和土壤速效钾对群落分布有显著影响。海拔、土壤全磷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影响栓皮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栓皮栎种群较强的适应性使其在低养分环境占主导地位,但也限制了群落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