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撕裂蜡孔菌在开放体系中对甲基橙染料的静态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于圣  褚衍亮  徐翔宇  林陈强 《菌物学报》2015,34(6):1196-1204
为了评价撕裂蜡孔菌处理偶氮染料的应用潜力,用性能稳定的甲基橙染料为材料,采用批次试验在开放性体系中研究了染料初始浓度、菌丝生物量、温度、pH等因素对该菌脱色能力的影响,运用菌丝体反接、染液光谱扫描、菌丝体显微观察等方法探讨了菌丝体脱色的可能机制,利用植物萌发试验进行了染料和脱色后溶液的毒性测试。结果表明,撕裂蜡孔菌在开放的静止体系中能够对甲基橙高效脱色,其最适脱色温度为35℃,最佳脱色pH值在6左右。菌丝对甲基橙的脱色表现在吸附和产酶降解两个方面,脱色过程中染料对菌丝体本身的影响较少。植物毒性分析显示撕裂蜡孔菌脱色48h后的产物对植物的毒性比甲基橙本身更强,若要彻底降解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本研究可为染料脱色工艺提供新的菌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比较了不同吸附剂的脱色效果及其在脱色过程中引起的氨基酸损失率,选择活性炭作为微生物菌体蛋白质水解溶液脱色的吸附剂。对影响其脱色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优化后得到脱色条件为:吸附剂用量1.5 g(每50 mL蛋白提取液),脱色温度55℃,pH值5和脱色时间1 h。  相似文献   

3.
HD-Ⅰ脱色树脂是一种大孔酚醛型弱酸树脂,对一些生化、有机产品具有较强的脱色能力,其优点为脱色时树脂用量小、易再生、经再生后可以反复使用。该树脂在复合氨基酸的脱色中效果优于颗粒状活性炭。带有酱油色、透光率为20%左右,5%的复合氨基酸经HD-Ⅰ树脂脱色后其外观为无色、清亮、透明的溶液,透光率可达97%左右,同时氨基酸的收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4.
脱色希瓦氏菌(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S12T的脱色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印染废水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高效染料脱色菌,经鉴定该菌株为希瓦氏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脱色希瓦氏菌(Shewanelladecolorationis)S12T。该菌株在偶氮染料浓度为50mg/L的培养基中培养4h后,染料去除率达到96%,对偶氮染料的最高脱色浓度达到2000mg/L。在浓度为500mg/L的偶氮染料平板上生长4d后,可观察到明显的脱色圈。全波长光谱扫描的结果表明希瓦氏菌S12T以生物降解的方式对偶氮染料进行脱色。希瓦氏菌S12T的脱色酶为组成型的胞内酶。  相似文献   

5.
选择7种不同类别的共代谢基质,以功能菌群DDMZ1为初始菌群,以偶氮染料活性黑5为目标污染物,采用静置培养方式(兼氧培养)进行一系列静态批次实验,研究脱色功能菌群DDMZ1在不同共代谢基质(蔗糖、葡萄糖、果糖、葡萄糖+果糖、牛肉膏、蛋白胨、碳酸钠)作用下脱色性能及菌群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脱色结果表明,添加果糖共基质能促进菌群脱色性能,对浓度为500 mg·L~(-1)的活性黑5作用72 h后,脱色率达到88.96%。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活性黑5脱色菌群群落结构因添加的共代谢基质不同而明显不同。在微生物分类属水平上,Acinetobacter菌属在经蛋白胨、牛肉膏和碳酸钠作用后的样品中占据主导地位,而Lactococcus菌属和Burkholderia菌属则在经蔗糖、葡萄糖、果糖、葡萄糖+果糖作用后的样品中含量偏高。其中,乳球菌属Lactococcus在以果糖为共代谢基质样品中达到其最大比例,结合脱色结果推测乳球菌属Lactococcus是重要的优势功能菌属。综上可知,相对于初始菌群DDMZ1,有机氮源和无机碳源共基质对菌群的群落结构影响较小,糖类共基质对菌群的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其中果糖能更好地富集乳球菌属Lactococcus类脱色功能菌群,从而优化脱色功能菌群群落结构比例,促进菌群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6.
姚英  于存 《菌物学报》2019,38(2):272-280
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是分离自野外的一株能够降解木质素的白腐真菌。为明确一色齿毛菌对染料的脱色能力及脱色前后染料毒性的变化,本研究利用一色齿毛菌对固体条件下4种染料进行脱色能力的检测,筛选出较易脱色的染料后,对该染料的脱色条件进行优化,并以3种豆类发芽率为指标测定该染料脱色前后的毒性变化。结果表明,一色齿毛菌对4种染料均可脱色,其中对刚果红的脱色效果最为明显;一色齿毛菌对刚果红脱色条件的优化结果为:20g/L麦芽糖,1g/L硝酸铵,1mmol/L硫酸镁,接种9块直径1cm菌饼,10mg/L染料浓度,pH 7时脱色效果最好;刚果红染料脱色前后毒性测试结果显示:染料脱色前发酵液毒性>染料脱色后发酵液毒性>清水处理毒性,表明刚果红染料存在一定的毒性,但在被一色齿毛菌脱色后,染料毒性有所降低。本研究为一色齿毛菌在染料废水脱色方面的应用及降低染料废水毒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印染废水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高效染料脱色菌,经鉴定该菌株为希瓦氏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脱色希瓦氏菌(Shewanelladecolorationis)S12T。该菌株在偶氮染料浓度为50mg/L的培养基中培养4h后,染料去除率达到96%,对偶氮染料的最高脱色浓度达到2000mg/L。在浓度为500mg/L的偶氮染料平板上生长4d后,可观察到明显的脱色圈。全波长光谱扫描的结果表明希瓦氏菌S12T以生物降解的方式对偶氮染料进行脱色。希瓦氏菌S12相似文献   

8.
于存  罗佳欣 《菌物学报》2018,37(3):379-388
利用海藻酸钙法对乳白耙齿菌进行固定化,检测固定化乳白耙齿菌(固定化菌)对几种染料的脱色能力。同时,考察pH值、染料浓度、金属离子、碳源种类、氮源种类、盐浓度对固定化菌脱色茜素红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菌的优化条件为海藻酸钠3%、氯化钙5%、固定化时间6h、接菌量10g/100mL;固定化菌对6种染料均可脱色,其中对茜素红染料的脱色效果最为明显;固定化菌对茜素红的脱色率随染料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当染料浓度高于250mg/L时,其脱色效果明显下降;固定化菌对茜素红脱色的适宜pH为7,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为硝酸铵。另外,固定化菌对茜素红的脱色率随盐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当盐浓度高于3%时,脱色率下降明显;固定化菌于生理盐水中保存10d后,脱色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达94.20%;固定化菌重复利用5次后,脱色率仍高达88.70%。  相似文献   

9.
利用阿魏菇与胶红酵母共培养所产漆酶对染料活性艳蓝W-RV进行脱色,同时考察不同p H、温度、染料浓度和漆酶酶活等条件对脱色的影响。结果显示,酸性范围内的p H有利于活性艳蓝W-RV的脱色,较高温度并不适于脱色反应。在研究不同染料浓度的影响时发现,不同浓度染料的脱色率在7 h反应后都达到了稳定,而漆酶酶活在达到200 U/L后脱色率不再变化。因此,最终得到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 H 4.5、30℃、染料质量浓度100 mg/L、漆酶酶活200 U/L,在此条件下,活性艳蓝W-RV的最高脱色率为89.9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中性氧化铝对积雪草提取物的脱色条件。方法:以积雪草提取物脱色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设计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并结合积雪草总苷含量及其回收率综合考察中性氧化铝的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酸碱度(pH)对积雪草提取物的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以积雪草总苷含量65.4%的棕黄色积雪草提取物为原料,得到最优的脱色条件为:中性氧化铝用量为积雪草提取物原料用量的8倍、脱色时间为25.7 min、脱色温度为50.7℃、pH为6。原料脱色后产品呈白色,脱色率为81.1%,且积雪草总苷含量为74.9%,总苷回收率为76.4%。结论:经响应面法优化脱色条件后,积雪草提取物的脱色效果显著,可为积雪草提取物的品质提升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菌株Acrophialophora sp.Z45是一株产漆酶的端梗霉属真菌,本文依据不同培养基中菌株Z45对愈创木酚的氧化圈大小探究了影响该菌株产漆酶的因素并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其产漆酶培养基,进而比较了菌株Z45在土豆葡萄糖培养基和优化后的产漆酶培养基中的漆酶活力差异,最后基于漆酶与染料脱色的相关性评价了菌株Z45对8种合成染料的脱色能力。结果表明,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菌株Z45优化后的产漆酶培养基为:基础产酶培养基中以蔗糖为碳源、硝酸钠为氮源、C/N比为45∶1、pH为5.0;在优化后的产漆酶培养基中菌株Z45的漆酶活性显著提高;菌株Z45对溴酚蓝、中性红、亚甲基蓝、甲基蓝和结晶紫等5种染料均有一定的脱色能力,其中对三苯甲烷染料甲基蓝的脱色能力最强,菌株Z45的粗酶液能使甲基蓝快速脱色。在较低甲基蓝浓度的固体培养基上,甲基蓝完全脱色的时间不受染料浓度的影响;而较高甲基蓝浓度下,甲基蓝完全脱色的时间随染料浓度升高逐渐延长。  相似文献   

12.
氧气对混合菌群脱色降解偶氮染料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偶氮染料及其中间产物具有一定的环境毒性,利用混合菌群降解偶氮染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方法,但降解过程中氧气的存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或抑制偶氮染料的微生物降解作用。【目的】探讨氧气对偶氮染料微生物脱色液的影响,分析氧气对混合菌群脱色降解偶氮染料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混合菌群DDMY1在3种培养条件(好氧、厌氧、兼氧)下,对7种偶氮染料进行脱色降解,探讨偶氮染料脱色液对氧气的响应情况,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脱色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在兼氧和厌氧条件下反应48 h后的染料脱色液,与氧气充分接触后,部分偶氮染料微生物脱色液发生较为明显的复色现象,如活性黑5、直接黑38;UV-vis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复色现象是由于脱色液与氧气接触之后产生新物质所致;FTIR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菌群对发生复色反应的偶氮染料仍然具有一定脱色降解效果,但是脱色尚不够完全。【结论】兼氧和厌氧条件下,氧气对部分偶氮染料微生物脱色液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混合菌群对偶氮染料的整体脱色效果,这可为今后研究偶氮染料彻底生物降解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SDS-PAGE已成为分析蛋白质组分的一种常用方法。电泳后的凝胶需先染色显带,再行脱色处理,为促进脱色,常需多次更换脱色液。为了能省去换液步骤和节省试剂,可采取下面改进的脱色方法。 方法 于脱色平皿内较均匀地撒入适量(0.5—1g)的活性炭粉末,上覆盖一层新华滤纸,在倒入70  相似文献   

14.
染料脱色菌与芳胺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染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印染厂废水处理系统的曝气池中分离到17株对多种染料有较高脱色能力的细菌,其脱色率都在80%以上,但偶氮染料脱色后产生的中间产物多数为无色的芳香胺类化合物,大多数细菌不能将其进一步降解。为此,通过富集培养和梯度驯化又筛选到一株以对硝基苯胺为唯一碳、氮源的菌株J18,该菌株虽对染料脱色能力很弱,却能够降解芳香胺类化合物。将芳香胺降解菌J18与染料脱色菌H两菌株混合培养,在最适条件下,结果使染料的脱色率和芳胺降解率均到达90%和85%以上,从而达到了彻底降解染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一种简易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脱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AGE是蛋白质分析、比较和特性鉴定的有效方法,常规SDS-PAGE分析蛋白过程中考马斯亮蓝色素脱除过程耗时低效。改变脱色液配方,使用20%的乙醇和10%冰醋酸作为脱色剂,在脱色液中放置3-5片纸巾吸附色素,并在脱色过程中换纸1-2次,可缩短脱色时间3-4h,减少脱色液用量2-3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印染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筛选孔雀石绿脱色菌,并分析比较染料脱色前后毒性。【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筛选分离纯化菌株,通过扫描电镜、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采用蚕豆根尖微核毒性试验和小球藻毒性试验对染料脱色前后毒性进行分析。【结果】从印染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孔雀石绿脱色菌。经过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Klebsiella sp.JD。菌株的菌落边缘规则,圆形,灰白色粘稠,以接种环挑之,易拉成丝,表面光滑。通过对比小球藻在脱色前后的生长率和抑制率以及蚕豆微核率和污染指数分析出脱色后的染料毒性大大降低。【结论】筛选得到一株新的孔雀石绿脱色菌,该菌降解效率高,可降低染料毒性,对修复染料污染的水体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LNAS(低氮天冬酰胺-琥珀酸)培养基添加方式,对红平菇Pleurotus djamor HP1进行培养,检测不同时间培养液对不同底物的氧化作用,进而得到光密度值的变化情况,作为漆酶的产生及活性测定的主要依据。结果表明:在含Cu2+的培养液中漆酶最大酶活为235.4 U/L。含Cu2+的培养液添加底物木屑后漆酶最大酶活为458.8 U/L。提取经优化筛选后的培养基培养出的漆酶粗酶液,对4种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染料进行了脱色试验。结果表明:三苯基甲烷类的孔雀绿在6 h时脱色率为87.5%,蒽醌类的SN4R在24 h时脱色率为49.4%,偶氮类的甲基橙在24 h时脱色率为45%,杂环类的中性红在24 h时脱色率为23.6%。因此,显示出红平菇漆酶对孔雀绿染料脱色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进而对废水处理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 活性炭是行之有效的脱色物质,活性炭脱色法是广为人们使用的经典脱色方法。活性炭脱色本质就是活性炭这种特殊的物质在脱色过程中优先选择吸附有机大分子色素物质。蛋白质在水解转化成氨基酸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色素物质的形成,使转化生成的氨基酸混合溶液呈现出深褐色乃至黑褐色。由这种深颜色的氨基酸混合液生产制备  相似文献   

19.
利用转座质粒plasposon构建荧光标记的脱色希瓦氏菌S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具有转座功能的自杀性质粒pTnMod-okm与荧光蛋白基因eyfp构建重组质粒pTE-okm。pTE-okm通过结合转移进入脱色希瓦氏菌S12中,质粒上的转座子元件转座到S12的染色体上,而质粒本身的窄宿主复制位点使其在S12中不能得到有效的复制而"自杀"。荧光显微镜下筛选表达荧光蛋白的脱色希瓦氏菌克隆,通过对其提取质粒确定pTE-okm已经在脱色希瓦氏菌中自杀。筛选得到生长速度未发生延迟、脱色能力不受影响的荧光标记菌株S12-40。标记的脱色希瓦氏菌在无抗生素压力的情况下培养,传代20次(8h/次)后在荧光显微镜下依然查看到荧光蛋白的表达。该菌株的构建为研究其生态学行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进色谱法提取柠檬酸中的除杂工艺,采用颗粒活性炭GH-11与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柠檬酸发酵液进行除杂预处理,比较两种处理工艺(先脱色后脱阳离子、先脱阳离子后脱色)的效果。随后对连续式离子分离(ISEP)系统的布管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与先脱色后脱阳离子工艺相比,先脱阳离子后脱色工艺效果更佳,平均处理量提高7.2%,酸单耗、脱色单产废水和脱阳离子单产废水分别降低6.25%、35.3%和29.5%,在柠檬酸清液处理量由5 L增至80 L时,透光率平均提高2.5%,在相同处理量的情况下,清液纯度由87.4%提高到88.9%。优化布管后的ISEP系统通过延长系统停留时间,优选进料流量,使得树脂吸附量大幅提高,减少硫酸、液氨等辅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与原工艺相比,经先脱阳离子后脱色和ISEP系统处理后,柠檬酸清液的易碳杂质由5.0降低至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