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小鼠腹腔细胞等作为滋养细胞培养人杂交瘤,国内外均有报道。我们曾建立了人包皮传代细胞株。本文利用我们所建立的人包皮细胞做滋养细胞,并与小鼠腹腔细胞及不加滋养细胞的空白作对照,观察人包皮细胞对杂交瘤克隆生长的影响。 将人包皮细胞和小鼠腹腔细胞分别接种同一96孔板,次日将两株不同的人杂交瘤细胞1B4及1C8稀释至每毫升含10个或50个细胞,每孔接种0.1ml,使每孔分别含1个及5个细胞,经不同时间观察每孔杂交瘤克隆的生长情况,记录有杂交瘤生长的孔数。表1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比较了SP2/0细胞在不同微秒(μs)脉冲和微纳秒(μs/ns)复合脉冲电融合的细胞存活率和融合率,并确定了最优的μs/ns复合脉冲电融合参数。[方法]将SP2/0细胞分别用Hoechst 33342和碘化丙啶(PI)进行染色,分别选取3组μs脉冲和3组μs/ns复合脉冲对染色后的SP2/0细胞进行电融合,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后细胞的存活率和融合率。[结果]对比不同μs和μs/ns复合脉冲电融合存活率和融合率结果得知,μs/ns复合脉冲比μs脉冲电融合效果更好,且电融合参数为2. 5 k V/cm、20μs、1次,10 k V/cm、200 ns、8次时存活率和融合效率相对最好,存活率和融合率分别为88. 5%±6. 2%和80. 1%±2. 6%。[结论]通过采用不同μs和μs/ns复合脉冲电融合比较了SP2/0细胞的存活率和融合效率,结果显示μs/ns复合脉冲电融合参数在2. 5 k V/cm、20μs、1次,10 k V/cm、200 ns、8次时,存活率比μs脉冲电融合提高6. 4%,融合率提高23. 3%,为利用μs/ns复合脉冲研究杂交瘤细胞电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杂交瘤细胞生产和植物体细胞杂交为例,就发展空间细胞电融合技术问题的提出、技术关键、面临的挑战和在空间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从国外研究结果来看,细胞电融合技术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的空间生物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一种高效产生小鼠杂交瘤的电融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细胞电融合技术(Electrofusion)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在单克隆抗体领域,人们希望能以电融合技术的高融合频率来更有效地获得分泌单抗的杂交瘤.现主要有两种较有效的电融合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一是Nova/Hopkins的抗原—抗生物素—生物素桥联(antigen-avidin-biotin bridge)方法,另一种则是Zimmermann电融合法.Nova/Hopkins方法虽然非常有效,但其较适用于中高亲和性的抗原—抗体系统  相似文献   

5.
抗人B7-H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B7-H1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经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以常规方法融合;用间接ELISA法筛选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阳性克隆用有限稀释法获得稳定分泌抗人B7-H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扩增杂交瘤细胞注射进小鼠腹腔后制备腹水;纯化腹水中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亚型进行鉴定;用间接ELISA法测抗体效价;将肺癌组织制成石蜡切片,用抗人B7-H1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人B7-H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单抗类型为IgG1;抗体效价为1×108,纯化后的抗体含量为6.76g/L;免疫组化实验中,单抗可与肺癌组织表面的B7-H1蛋白特异地结合。结论:制备了人B7-H1单克隆抗体,为B7-H1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细胞电融合过程包括使用交流电场使悬浮在缓冲液中的细胞排列成串,然后高压脉冲电流作用使细胞膜发生瞬时破裂,相邻细胞的细胞膜融合,继续受交流电场作用完成细胞融合。已经证明细胞电融合技术可用于杂交瘤生产,单克隆抗体生产以及细胞表面标记物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7.
人心肌肌钙蛋白Ⅰ单克隆抗体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重组人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为抗原制备鼠源单克隆抗体(McAb)及兔源多克隆抗体,并鉴定抗体的特性。方法:以纯化的重组人cTnⅠ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鼠脾细胞同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用有限稀释法分离获得能够稳定分泌抗cTnⅠ的McAb阳性克隆,并利用体内诱生法大规模制备McAb,用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纯化抗体;兔多抗制备以cTnⅠ为抗原常规免疫后取其血清;用间接ELISA和Western印迹鉴定抗体的性质。结果:经ELISA鉴定,筛选出5株能分泌cTnⅠ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即C5B2、C5B3、C5B4、C5B1、B1A6,效价最高的B1A6株分泌的McAb为IgG3型,纯化后效价为1∶10000,亲和常数为1.08×10-9mol/L,Western印迹鉴定表明cTnⅠMcAb有良好的特异性;兔多抗纯化后的效价为1∶8000。结论:制备了具有良好特性的cTnⅠMcAb和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8.
原核表达的IBDVGx-VP5蛋白经纯化后免疫8周龄的BALB/c雌性小鼠,三次基础免疫后,融合前加强免疫,取脾细胞在PEG(MW1500)的作用下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三次亚克隆筛选,获得稳定分泌抗VP5蛋白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4B4、6D12、3E8,以三株杂交瘤细胞制备的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5×104、3.5×104、3×104,特异性实验表明三株单抗能与IBDVGt株反应。以单抗介导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达Gt-VP5的VeroE6细胞,可以见到特异的荧光,能做为特异性的检测VP5蛋白的工具,为今后IBDVVP5蛋白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建兰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克隆,获得3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CymM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2C6、5B7和12G9),分别制备它们的单抗腹水。其中5B7和12G92株单克隆抗体腹水间接ELISA效价达10-6,3株单抗的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1,轻链均为κ链。利用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抗原包被间接ELISA(ACP-ELISA)检测CymMV的方法。蝴蝶兰病叶作1∶10240倍稀释、提纯CymMV病毒浓度为4.87ng/mL(每孔的病毒绝对量为0.487ng)时,该方法仍能检测到病毒。利用ACP-ELISA方法检测了田间样品,发现CymMV在兰花上发病很普遍。  相似文献   

10.
囊素与杂交瘤细胞的结合及结合肽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囊素(BS)是禽类和哺乳动物中具有重要免疫调节功能的多肽,能有效促进杂交瘤细胞抗体的分泌,为探讨杂交瘤细胞是否有BS受体分子的表达。【方法和结果】本研究采用荧光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的方法,检测BS与杂交瘤细胞的结合特性。实验结果证实BS与杂交瘤细胞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趋饱和性和可逆性。为进一步分析BS与杂交瘤细胞的结合位点,实验中以BS分子作为靶标,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了4轮亲和筛选,ELISA和竞争抑制试验显示2个噬菌体克隆能特异性与BS结合。对阳性噬菌体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分析表明,其插入的12肽分别为:ACTKHLCLLQPL、MSCNDTLCLLPN,保守序列为LCLL。体外实验表明,2个人工合成的12均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BS与杂交瘤细胞的特异性结合。【结论】本研究表明杂交瘤细胞具有BS结合的受体,这为进一步研究BS促杂交瘤细胞抗体分泌的信号传导通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抗食蟹猴、恒河猴等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免疫球蛋白二级抗体,开展对其传染病血清学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方法采用饱和硫酸铵盐析、Agarose-Protein G亲和层析技术,从食蟹猴血清中提纯IgG。经SDS-PAGE电泳鉴定,采用常规法免疫C57BL/6小鼠,三次免疫后取脾细胞与Sp2/0-Ag14骨髓瘤细胞通过PEG4000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利用间接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筛选、鉴定。结果得到5株阳性杂交瘤,分别命名为2B6、2B7、2D9、3B2、5E4,并且5株杂交瘤分泌的抗体均与恒河猴的IgG或血清发生交叉反应,而与其他物种如东北虎、犬等动物的IgG或血清无交叉反应。结论 5株杂交瘤产生的单克隆抗体(McAb)具有较好免疫活性,且能长期、稳定地分泌抗体。此项研究工作为后续研究食蟹猴、恒河猴传染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用亲和层析纯化的酵母表达重组人内皮抑素为抗原,经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小鼠,鼠抗血清效价达到1:10000,选免疫效果最好的小鼠,取其脾细胞用PEG法与同系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通过间接ELISA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对阳性孔进行有限稀稀,经3次亚克隆获得4株阳性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13.
大黄鱼病原哈维氏弧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甲醛灭活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GYC1108-1制备免疫原免疫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杂交瘤进行筛选,阳性克隆经2-3次亚克隆后,共获得5株针对GYC1108-1的单克隆抗体。选取1B7制备小鼠腹水抗体,其细胞上清及腹水效价分别为1∶3200和1∶32000。同样用灭活的哈维氏弧菌免疫新西兰大白兔,5次免疫后颈动脉采血,离心取血清,并用饱和硫酸铵法进行纯化,制备了兔抗哈维氏弧菌多克隆抗体,其ELISA效价为1∶51200。利用1B7单克隆抗体和兔抗哈维氏弧菌多克隆抗体以及山羊抗小鼠HRP酶标二抗,建立了检测哈维氏弧菌的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AS-ELISA)方法。该方法对哈维氏弧菌的最小检出浓度为1×104个/mL。用该TAS-ELISA方法检测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样品,54尾患病大黄鱼中有45尾检出哈维氏弧菌,而14尾健康大黄鱼都没有检出哈维氏弧菌。由此可见,本试验建立的TAS-ELISA方法,可以用于患病大黄鱼哈维氏弧菌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4.
以纯化的番茄环斑病毒(Tomato ringspot virus,ToRSV)为抗原,注射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多次细胞筛选及克隆化,获得3株(A8、B7和G9)可分泌抗ToRS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以之分别制备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表明,该3株杂交瘤细胞腹水抗体效价在10-5~10-6之间,且均具有与ToRSV反应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分泌抗人β-actin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通过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人β-actin蛋白,以纯化的人β-actin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过细胞的融合及筛选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人β-actin蛋白McAb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2B4。采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对McAb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适用范围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 kDa,可溶于8 mol/L尿素;杂交瘤细胞上清的抗体效价为1×10^5,腹水的抗体效价为1×10^7;间接ELISA结果表明,杂交瘤细胞在体外传20代或液氮冻存3个月后,分泌的抗体效价不变;37℃保存24 h后,抗体的效价开始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识别人、鼠、兔和鱼的β-actin蛋白,与其发生特异性反应。2B4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试验,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种改进的杂交瘤细胞电融合方法邹翔(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210008)刘琴芝,裴红英,郁文芳,安节,陈伯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100052)陈刚,赵南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我们对国...  相似文献   

17.
利用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接种牛肺细胞(BL),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BRSV的核蛋白基因,然后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30a-N。将重组质粒转化表达菌BL21(DE3),经增菌培养和IPTG诱导以及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成功表达出了核蛋白(N),其分子量约为49kDa。为制备BRSV核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用纯化的重组核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以BRSV为检测抗原的间接ELISA筛选阳性细胞克隆,经3次克隆纯化后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N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D12与4B10。用2D12与4B10杂交瘤细胞株接种BALB/c小鼠制备腹水,采用rN及BRSV包被的ELISA测得的效价分别是1×105和1×106及1×102和1×103。间接ELISA、Western blot、IFA试验表明两株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MAb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经抗体亚类鉴定D12与4B10均为IgG1/κ。特异性试验表明单抗2D12与4B10均不与牛副流感病毒3型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反应。所制备的D12与4B10可用于建立检测BRSV病原及抗体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人白细胞介素-35 (IL-35)的定量ELISA检测方法,RT-PCR克隆了人IL-35的IL-27EBI3亚基和IL-12p35亚基的编码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2个亚基的高效表达。以大肠杆菌表达的IL-27EBI3和IL-12p35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选取阳性血清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和有限稀释法进行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克隆,获得了稳定分泌抗IL-27EBI3和抗IL-12p3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在效价测定和特异性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一株能稳定分泌抗IL-27EBI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B11和一株能稳定分泌抗IL-12p35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3A10,亚类鉴定两株单抗均为IgG1。应用单抗3B11和3A10建立了IL-35双抗夹心定量ELISA检测方法,借助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效应,该方法检测IL-35线性范围为3.12–200pg/mL,最低检测限为1.26pg/mL,与多种其他抗原的交叉反应率为0.1%,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1%–5.6%,批间RSD为5.6%–7.2%,添加回收率为89%–103%,达到定量分析的要求,为进一步组装IL-35定量ELISA检测试剂盒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NK细胞克隆化培养条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NK细胞克隆化培养的条件,我们首先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rhIL-2诱导,使NK细胞得以扩增后,去除T细胞,得到相对纯化的NK细胞.经有限稀释,在饲养细胞及rhIL-2、PHA及LCM等培养条件下,获得NK细胞的单个克隆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每96孔板可获4-16个CD3-CD56+NK克隆,每个克隆的细胞数最多可达2.35×104,存活约3-5周.以丝裂霉素C(25μg/m1)作为饲养细胞抑制剂,以rhIL-2 200u/ml、PHA 10μg/ml及10%LCM培养,可获得较多的克隆和细胞数.  相似文献   

20.
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培养上清经过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初步筛选分泌鼠IgG的杂交瘤细胞,将此种杂交瘤细胞注射小鼠产生的腹水用间接ELISA法筛选,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抗BS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A5、3A3、3G6、4A8。鉴定结果显示,2A5细胞分泌IgG2a/κ,其余3株细胞分泌IgG1/κ;纯化后4株腹水单抗的纯度达90%以上,对BSA的ELISA滴度均可达到1∶100000以上;4株单抗均不与人以及马、猪、羊、兔、豚鼠等血清发生交叉反应;W estern B lotting试验证明4株单抗均识别分子量为68000的BSA;用间接ELISA法测定4株单抗相对亲和力及相对敏感度大小依次为3A3>2A5>3G6>4A8;杂交瘤细胞株连续培养3个月以及冻存半年后复苏,细胞生长良好,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效价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