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1简介 隐球菌属在真菌分类学上归人半知菌亚门、芽孢菌纲、隐球酵母目、隐球酵母科,引起人类感染的隐球菌主要是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两种隐球菌的无性繁殖体均为无菌丝的单芽孢酵母样菌,在体外为无荚膜或仅有小荚膜,进入人体内后很快形成厚荚膜,有荚膜的隐球菌菌体直径明显增加,致病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1例我国河北地区由格特隐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并对该菌进行试验研究。方法将分离自患者脑脊液中的隐球菌分别接种于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和刀豆氨酸-甘氨酸-溴麝香草酚蓝(CGB)培养基35℃培养,使用API 20C AUX、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 2 Compact、生物梅里埃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 MS)、r DNA ITS和IG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菌进行菌种鉴定,并使用ATB FUNGUS 3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在显色培养基上35℃培养48 h后为白色略带粉色菌落,在CGB培养基35℃培养5 d后使CGB培养基由黄色变为蓝色。API 20C AUX、Vitek 2 Compact和MALDI-TOF MS的鉴定结果均为新生隐球菌,r DNA ITS和IGS序列分析均提示该菌为格特隐球菌。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4μg/m L、≤0.5μg/m L、≤1μg/m L、≤0.125μg/m L、≤0.06μg/m L。结论 CGB培养基、r DNA ITS和IGS序列分析能够区分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应重视格特隐球菌的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3.
应用脑水细胞学检查法检出新型隐球菌的报告大连市结核病防治所马金环,申香芝应用脑水细胞学检查法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疾病是一种专门检查技术,有关应用该检查技术查出新型隐球菌未见报导。查新型隐球菌的传统方法是作直接墨汁涂片和沙保弱代培养基作培养,由于脑水细...  相似文献   

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al neoformans menimgitis)是新型隐球菌引起的隐球菌病(cryptocaccol),约占新型隐球菌感染的77%~80%,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合理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是提高隐球菌脑膜炎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的5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紫苏、白苏的抑菌实验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用不同溶剂浸泡或处理紫苏后,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10%以上浓度的紫苏水浸液,12.5%水煎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白色念球菌、新型隐球菌以及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紫苏、皱紫共、白苏对真菌均有抑菌作用,但皱紫苏对绿脓杆菌、白苏对克柔氏念球菌、白色念球菌以及绿脓杆菌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皮肤隐球菌感染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占隐球菌感染的10%~15%。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皮肤隐球菌的主要病因之一[1]。但同时合并鼻疽奴卡菌感染少见。现报道1例新型隐球菌合并鼻疽奴卡菌皮肤感染的病例。经过氟康唑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继续按医嘱巩固治疗。1资料与方法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足背起红肿结节,伴疼痛、低热38度,当地医院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真菌培养"阳性",口服伏立康唑治疗10d,红肿消  相似文献   

7.
隐球菌属属于担子菌门一冬孢菌纲一黑粉菌目一黑粉菌科,包括37个不同种[1],其中能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而其他变种如罗伦隐球菌、浅白隐球菌等几乎不感染人类[2]。新生隐球菌感染好发于免疫低下的人群,包括HIV感染、接受实体器官移植以及接受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与新生隐球菌相反的是,格特隐球菌多发生在免疫正常的人群[3]。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感染尚无有效的预防手段。本文探讨以Cp G为佐剂开发抗新型隐球菌疫苗的可行性。将经新型隐球菌甘露糖蛋白(mannoprotein,MP)或/和Cp G-ODN刺激过的DCs经气管接种于实验鼠,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FN-γ的产生。将新型隐球菌接种于实验鼠气管内,取气管旁淋巴结细胞与经新型隐球菌MP(mannoprotein)或/和Cp G-ODN预处理过的DCs共培养,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产生。结果显示,经MP刺激过的DCs共培养可诱导淋巴细胞产生IFN-γ。以MP为抗原,Cp G-ODN为佐剂的疫苗可以保护小鼠抵御新型隐球菌感染。本研究证实了隐球菌甘露糖蛋白MP通过DCs诱导了Th1型反应,并提示了以Cp G-ODN为佐剂基于MP制备新型隐球菌疫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大鼠脑感染隐球菌模型并探讨MRI评估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运用立体定位技术给30只SD大鼠尾状核注射浓度为1×106 CFU/mL的新生隐球菌菌悬液10μL,分别于大鼠建模后第14、21、28天进行T1WI、T2WI序列扫描,MRI动态监测大鼠脑内感染情况,病理解剖鼠脑并观察组织形态。结果 1×106 CFU/mL浓度的新生隐球菌菌悬液建立大鼠隐球菌感染模型成功率为73.33%,隐球菌肉芽肿60%,隐球菌性脑膜脑炎13.33%;无明显异常改变20%。大鼠脑隐球菌肉芽肿MRI表现为尾状核类圆形或结节样异常信号影,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脑膜脑炎MRI表现为脑膜、室管膜明显线样异常信号。结论 1×106 CFU/mL浓度的新生隐球菌菌悬液建立大鼠脑感染隐球菌模型,耗时短且接种成功率较高。MRI表现与病理结果高度契合,可为人脑隐球菌感染诊断及效果评估提供良好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的毒性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球菌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主要在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发生。新型隐球菌产生数种毒性因子,如多糖荚膜和产黑色素等。隐球菌毒性因子的分子研究有助于对该酵母致病生物学的理解,也为抗真菌治疗提供新的靶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病是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之一。此病病情轻重不一,除与机体免疫因素等有关外,还与新型隐球菌的毒力强弱有关。以往常用小鼠腹腔注射法判断新型隐球菌的毒力,此法过程复杂,需时长,且需动物等缺点。本文采用一种黑米培养基,观察新型隐球菌菌落颜色判断其毒力,可弥补上述方法的缺点。用此方法判断新型隐球菌的毒力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材料与方法一、菌种本室保存菌种21,W73,F105,33,W97,74。二、黑米培养基的制备磨碎的紫稻7  相似文献   

12.
新生隐球菌的酚氧化酶及用于菌种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4%玉米浸汁咖啡酸琼脂(CACA)培养基。观察了具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新生隐球菌的酚氧化酶活性,并对临床常见的多种酵母和酵母样真菌作了该酶的检测。结果,受试的3个变种、5种血清型和尿素酶阴性新生隐球菌均呈明确的阳性反应;150株常见酵母和酵母样真菌中43株新生隐球菌全部呈酚氧化酶阳性。107株其它酵母和酵母样真菌全部阴性。具各种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新生隐球菌均特异性地产生酚氧化酶,用检测该酶的方法作该菌鉴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且可于72小时内得到结果。此外,结合尿素酶试验可以准确的鉴定出尿素酶阴性的新生隐球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制备了新型隐球菌L型高渗培养基。新型隐球菌L型的特征为:革兰氏染色性改变;大小不一;能通过孔径0.8μm的滤器;电镜检查细胞壁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在高渗液体培养基中,新型隐球菌L型缓慢生长、不易回复;在高渗平板上则易回复。稳定、不稳定隐球菌L型的生化反映与其酵母型相似,但稳定L型的同化能力及尿素分解能力减弱。新型隐球菌形成L型后,其形态、培养特性及生化反映发生变异,这在菌种鉴定与临床检验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新生隐球菌侵染血脑屏障过程中表皮调节素EREG(epiregulin)的表达量,探讨EREG在隐球菌穿越血脑屏障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新生隐球菌与Transwell小室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以PBS(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为对照组,按照新生隐球菌感染时间分为感染3 h、6 h、12 h三组,通过检测不同感染时间Transwell上室单细胞跨膜电阻及下室菌悬液涂布来判断新生隐球菌对血脑屏障的黏附及穿透能力的改变,并应用western-blot检测该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EREG的表达量。结果 随着感染时间延长,新生隐球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感染程度加剧,穿透血脑屏障的数量增多,血管内皮细胞EREG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新生隐球菌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与EREG的表达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株尿素酶阴性的新生隐球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从鸽粪标本中分离出的一株尿素酶试验阴性、咖啡酸玉米吐温琼脂培养呈棕色菌落的酵母样真菌。根据该菌袜的生理、生化特性及致病力,认为是尿素酶阴性的新生隐球菌。此外,应注意这种菌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对人类造成感染的可能。这是关于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尿素酶阴性新生隐球菌的首次发现和报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新型隐球菌荚膜多糖的化学组成与分子特征,并对荚膜多糖在新型隐球菌感染免疫中的作用进行了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隐球菌感染小鼠模型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小鼠模型脑组织含水量变化。方法尾静脉接种隐球菌构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免疫抑制后实验组小鼠尾静脉注射隐球菌菌悬液,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采用干湿重法动态观察小鼠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结果小鼠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脑组织含水量于6h开始明显升高,24h达高峰,后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了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水肿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8.
侧脑室接种隐球菌感染大鼠模型的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大鼠模型的脑组织含水量变化。方法侧脑室接种隐球菌构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侧脑室注射隐球菌菌悬液,对照组大鼠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采用干湿重法于6h、12h、24h、48h、72h动态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大鼠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脑组织含水量于6h开始明显升高,12h到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属,特别是新生隐球菌及格特隐球菌引起的机会性感染,在免疫抑制者及正常人群均可发病。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困难,即便接受治疗,患者死亡率仍然很高。在过去几年中,快速及时的检测及早期隐球菌抗原检查取得了重大进展。对晚期HIV感染者行血隐球菌荚膜抗原筛查并进行抢先治疗,有望阻止其进展为临床感染。目前抗真菌药物主要包括多烯类、唑类及氟胞嘧啶,未来药物研究的重点是疗效更好、毒性更小的新型口服抗真菌药。本文总结近几年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相关诊断及治疗进展,旨在对隐脑患者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动物模型。方法 给予小鼠脑内接种隐球菌构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动物模型。小鼠被随机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实验组小鼠脑内接种隐球菌菌悬液,对照组小鼠脑内接种生理盐水。结果 从组织病理方面观察到,实验组小鼠脑组织中的蛛网膜下腔、软脑膜表面、脑实质内、侧脑室脉络丛组织内均可见隐球菌菌体,脑膜轻度增生,侧脑室轻度扩大,脉络丛血管轻度扩张充血。对照组小鼠脑组织可见侧脑室轻度扩大,蛛网膜下腔血管、脑实质内血管、脉络丛血管均有轻度扩张充血,而蛛网膜下腔、软脑膜表面、脑实质内及侧脑室和室旁均未见隐球菌浸润。从组织病理观察结果两组具有一定的对比性。结论 小鼠脑内接种隐球菌构建其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模型,为研究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提供了一个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