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DNA研究中污染的控制和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东亚 《人类学学报》2003,22(2):163-173
现代分子生物学中PCR技术的发展使得直接分析古代动植物和人类材料中的DNA成为可能,这为考古学、人类学和古生物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但由于PCR技术的高度敏感性和古代DNA含量的极其微量性,古代DNA研究也极易受现代DNA污染。如何甄别所获得的DNA是真实的古代DNA而不是污染的现代DNA是所有古代DNA研究工作者都要面临的挑战,污染的控制和识别也因此成为古代DNA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将着重讨论在古代DNA研究的各个步骤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污染控制和识别。  相似文献   

2.
古DNA及其在生物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DNA是指从已经死亡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中得到的DNA.本文回顾了近20年古DNA研究所经历的3个阶段,从早期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较少并主要利用克隆技术,到后来由于PCR技术的出现以及提取化石DNA技术的成熟从而出现大量有关古DNA的报道;近几年由于发现不少问题,并引起激烈的争论,科学家们因此而开始考虑古DNA的真实性问题,并且提出了开展古DNA研究的严格标准.本文还讨论了古DNA在人类起源、系统发育重建、动植物驯化及考古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以及现状,表明古DNA的研究给某些原先的观点如人类的非洲起源说提供了重要证据,也对某些观点提出了挑战;古DNA研究还提供了某些已经灭绝生物的形态学和分子资料,为从序列上确定古代材料的系统位置并有效地补充仅用现代DNA建立起来的谱系提供了来自古生物的依据.在动植物驯化及考古方面,古DNA证据也为科学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最后,本文还对古DNA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古DNA是指从已经死亡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中得到的DNA。本文回顾了近20年古DNA研究所经历的3个阶段, 从早期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较少并主要利用克隆技术, 到后来由于PCR技术的出现以及提取化石DNA技术的成熟从而出现大量有关古DNA的报道; 近几年由于发现不少问题, 并引起激烈的争论, 科学家们因此而开始考虑古DNA的真实性问题, 并且提出了开展古DNA研究的严格标准。本文还讨论了古DNA在人类起源、系统发育重建、动植物驯化及考古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以及现状, 表明古DNA的研究给某些原先的观点如人类的非洲起源说提供了重要证据, 也对某些观点提出了挑战; 古DNA研究还提供了某些已经灭绝生物的形态学和分子资料, 为从序列上确定古代材料的系统位置并有效地补充仅用现代DNA建立起来的谱系提供了来自古生物的依据。在动植物驯化及考古方面, 古DNA证据也为科学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最后, 本文还对古DNA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古代DNA序列信息能够为物种演化研究提供最直接的分子证据,但获取古代DNA的技术仍存在诸多瓶颈,尤其是扩增中存在受损伤DNA模板的干扰、获取成本高和实验周期长等问题.改进了异丙醇沉淀提取法,并采用了尿嘧啶糖苷酶(UNG)去除受损伤DNA模板后进行扩增的方法,最终可以高效地获取真实的古代DNA序列.实验利用距今4 300~3 900年前的猪牙样本,将改进的古 DNA 获取方法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异丙醇沉淀法提取结合UNG处理后进行PCR扩增的方法,可以在保证古代DNA获取成功率并提高获得的DNA序列可靠性的前提下,将经费投入和实验周期都各减少至常规方法的50%以下.这可以为开展大规模古代样本检测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 DNA 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静  王传超 《人类学学报》2020,39(4):706-716
从古代原始材料中提取古DNA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古DNA的研究受限于降解严重,内源性古DNA含量低,微生物和现生人群DNA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响。能否从古代人类遗骸中成功获取可靠且足量的内源性古DNA,一直是古DNA研究领域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挑战。控制污染最直接且简便的策略就是在古DNA提取阶段的有效排除,本文整理了古DNA提取常用的去除污染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每种方法表现出来的优缺点。介绍了通常使用的骨粉裂解时间,并研究了在常温环境下,不同的裂解时间对古DNA回收效率的影响,提出了常温裂解过程中最佳孵育时间。同时对常用的古DNA纯化方法及其原理和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进行了概述与讨论。本文对古DNA提取技术的概述和实践经验,为古DNA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种从毛发中提取DNA 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赵春江  李宁 《遗传》2003,25(1):69-70
用PCR 缓冲液及蛋白酶K 在PCR仪上对单支毛囊进行消化, 可获得用于PCR反应的足量的DNA。还对几种从毛发中提取DNA的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从毛干中提取线粒体DNA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将遗传信息从一个世代传递到另一个世代,并对活细胞的复杂功能进行控制的基因,均由DNA构成,这早已是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但是,从原核细胞裸露的DNA纤维,发展到真核细胞DNA同组蛋白、非组蛋白蛋白及少量RNA紧紧包扎而成的染色体,这一飞跃的奥秘还远未揭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组蛋白、非组蛋白蛋白以及RNA如何维持染色体的复杂结构,并如何对基因活性进行调节控制的研究,已日益成为现代生物学中最富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1983年9月19—21日在美国纽约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了三十年来DNA研究进展,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DNA基因与复制。三十年前DNA的螺旋结构还不完全肯定,今天则左螺旋与右螺旋的DNA结构全清楚了。(2)基因表达。基因的结构与表  相似文献   

9.
从石蜡包埋和甲醛浸泡组织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从石蜡包埋组织中高质量的提取DNA从而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方面的科研工作,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二甲苯或水浴法对2块胃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脱蜡,并提取、纯化了DNA,进行PCR扩增,获得了成功。另外对用甲醛浸泡的组织其DNA的受损程度与上述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胡远鹏 《化石》2001,(3):11-13
虽然古代从中国(或亚洲)向美洲移民的可能途径有好几条 ,但是 ,古代中国人是如何到达南美秘鲁的 ,至今也还是不清楚的。在秘鲁 ,有大量的文化现象表现出了中秘有共同的文化渊源 ,中国和秘鲁两国人民的交流可追溯到3千年以前。古秘鲁又称“弥罗”、“勒毕”、“毕勒” ,秦汉隋唐之际 ,古勒毕或毕勒国曾向汉武帝、唐代宗李豫等献蜂鸟和扶桑碧玉蚕丝等 ,据说一个小笼子能装150只蜂鸟 ,李白还为此写过诗。1996年10月12日至15日 ,《参考消息》连续4天发表一组文章 ,是该报记者王权富从秘鲁首都利马发回的《中秘文化源远流长》 ,…  相似文献   

11.
DNA指纹图谱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指纹图谱法是利用卫星DNA作探针,探测不同生物的卫星区,产生相应的DNA指纹图谱的杂交方法。它是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最新技术。短暂几年,该法得到迅速发展和完善,并在法医学、人类遗传学以及鸟类和其它哺乳类的遗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用于抗结核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佐剂及辅佐分子、DNA疫苗导入的方法、载体设计等几方面,其中表达载体对DNA结核疫苗的影响逐渐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就应用于结核DNA疫苗的载体及如何构建优化结核DNA载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从编码乙肝病毒(HBV)和流感病毒抗原的基因序列制备的所谓“裸”质粒DNA疫苗在实验动物上诱发了强烈而持久的免疫反应,使得研究人员推测将此法用予人类临床实验已为期不远。 几年以前当发现骨骼肌会吸附质粒DNA并表达编码蛋白时,首先想到的理论性应用之一就是设计疫苗。DNA疫苗具有而其它疫苗所不具备的优点为:DNA疫苗可原位产生抗原性蛋白或肽。在灭活、减  相似文献   

14.
在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中,如研究基因的物理图谱,测定DNA序列,DNA杂交,DNA重组等,都必须首先得到高纯度的足量DNA片段。凝胶电泳是按照分子大小分离DNA的好方法,既简便,又分辨率高。但电泳分离以后,如何从凝胶中回收DNA组份则是一个比较困难而又关键的问题。从已发表的  相似文献   

15.
方兴未艾的古代DNA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蔡胜和  杨焕明 《遗传》2000,22(1):41-46
保留在古代生物遗骸中的遗传物质DNA是一种重要的遗传资源。古代DNA的研究对于了解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起源、进化和迁徙有重要意义。古代DNA的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且已经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本文综述古代DNA研究的历史、方法和进展。 Abstract:DNA present in ancient samples can be recovered,amplified and analysed.It opens a new window for genetic analysis in many different disciplines,such as anthropology,archaeology,human population genetics,animal and plant evolutionary taxonomy and forensic science.In general,ancient DNA is rare in quantity,damaged in quality.To ensure the reproduci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esults,great cares should be taken,such as various measurements against contamina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ancient DNA sequences.In this paper we review recovery,ampl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ancient DNA,also discuss the guidelines 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of ancient DNA and the recent advances in ancient DNA study.  相似文献   

16.
古DNA提取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天雄  罗佳  黄菊芳  曾乐平 《生物磁学》2014,(26):5170-5175
古DNA 是揭示古代生物生长状态以及生物千百万年来进化情况的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在治疗人类遗传性的疑难病症及牲畜饲养和粮食作物种植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古DNA提取技术作为获得该重要的信息载体的最重要手段,长久以来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以及医学研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随着科学的发展,古DNA提取技术已经形成多种核心方法:Chelex-100 法、酚-氯仿抽提法、二氧化硅(硅粒)法、NaOH 法、硅离心柱法试剂盒、磁珠法试剂盒等方法。本文将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以上提到的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以期能够为将来古DNA提取技术的发展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古DNA是揭示古代生物生长状态以及生物千百万年来进化情况的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在治疗人类遗传性的疑难病症及牲畜饲养和粮食作物种植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古DNA提取技术作为获得该重要的信息载体的最重要手段,长久以来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以及医学研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随着科学的发展,古DNA提取技术已经形成多种核心方法:Chelex-100法、酚-氯仿抽提法、二氧化硅(硅粒)法、NaOH法、硅离心柱法试剂盒、磁珠法试剂盒等方法。本文将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以上提到的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以期能够为将来古DNA提取技术的发展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雅军  张旭 《人类学学报》2021,40(6):981-992
本文通过对新疆且末县托乎拉克勒克乡加瓦艾日克村29座墓地出土的人骨标本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共鉴定出150例个体,其中男性73例、女性50例、性别不明者27例。男性、女性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36.3岁和35.6岁。形态学的分析指出且末人群更多地具有欧洲人种的特点,如鼻根凹陷深、鼻骨明显突起及犬齿窝深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且末人群与新疆古代人群焉布拉克C组、察吾呼四号组、多岗等人群较为接近。文章还根据线粒体DNA的分析结果讨论了且末古代人群的种族属性,古DNA的分析揭示出且末人群存在欧亚大陆东、西部人群的基因交流,并进一步指出其西部类型的成分来源极有可能来自西伯利亚,其东部成分可能来自西伯利亚或中国甘肃,只是东西方人群的基因融合规模小而且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并未在颅面部形态特征上有大规模明显的改变。此外,本文从考古学文化、体质人类学研究以及古DNA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新疆地区古代人群的种族成分来源。本文还对且末人群的身高进行了推算,对一例变形颅骨以及骨骼上的创伤作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9.
古DNA技术在人类墓葬遗骸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工作中得到的生物遗骸由于长期的风化,自然侵蚀等因素的影响,遗骸本身含有的古代生物的DNA的大部分会分解,使得对遗骸中的生物遗传信息研究变得非常困难.可将现代生物工程的PCR技术应用到考古工作中,该技术能够对残存的微量DNA进行大量的生物体外扩增,得到更多的古代生物的遗传信息,提高时遗骸种属鉴定的准确性.通过对出土的人类遗骸中微量DNA的扩增、测试和遗骸间DNA序列的对比,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与已知的人类DNA序列进行比较,能确定同一墓葬中不同遗骸的亲缘关系和该遗骸群体在整个人类进化体系中的位置.对这一试验过程的一些方法、技术、研究进展和目前仍然面临的一些问题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叶绿体是专营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本世纪初已经证明叶斑现象是细胞质遗传的,因此认为叶绿体中很可能存在遗传物质,以后随着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予测叶绿体中存在DNA。1963年Sager和石田首先成功地从衣藻叶绿体中提取了DNA,接着证明叶绿体中也存在自身的转录,翻译系统。用以往经典遗传学方法很难适用于叶绿体DNA的遗传分析,因此几似没有进行。最近由于引入以重组DNA为主的新技术,叶绿体DNA的遗传分析才真正开始进行。本文主要是从DNA碱基顺序的水平讨论叶绿体基因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