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并分析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4年5月~2015年5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胃肠消化道疾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对胃肠镜检测方式的选择,将其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无痛胃肠镜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镜检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胃肠镜检查前后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及血压的变化,内镜操作过程中咽喉反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后内镜检查效果评价及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胃肠镜检查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胃肠镜检查前后心率、血压及SpO_2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内镜查前后心率、血压均出现明显变化,术中心率、血压均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咽喉反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操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相比,患者适应性更好、疼痛轻、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且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依托咪酯混合液持续泵注在无痛胃肠镜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9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辅助持续泵注麻醉,治疗组给予丙泊酚和依托咪酯混合液辅助持续泵注麻醉。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检查,两组MAP与HR值在给药后2 min与给药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时间点的上述值在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诱导时间与离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的检查时间及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检查后1天内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依托咪酯混合液持续泵注在无痛胃肠镜麻醉中的应用对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促进麻醉效果的提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出血中的病变检出率、病因诊断率、耐受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内镜下治疗情况.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9年11月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可疑小肠出血患者102例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首选进镜方式分为经口或经肛2种,首选方式检查后未发现病灶者,日后改换进镜方式再行检查.对活动性出血病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小肠息内行息肉切除.结果:双气囊小肠镜的病变检出率为94.12%(96/102),病因诊断率为84.31%(86/102).其中35例检查时见病变活动性出血,行内镜下止血治疗,33倒止血成功,内镜止血成功率为94.30%(33/35);在耐受性方面.双气囊小肠镜的耐受性依次为:全麻下经肛进镜、全麻下经口进镜、非麻醉经肛进镜、非麻醉经口进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具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和病因诊断率,并且可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临床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出血中的病变检出率、病因诊断率、耐受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内镜下治疗.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9年11月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可疑小肠出血102例患者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首选进镜方式分为经口或经肛2种.首选方式检查后未发现病灶者,日后改换进镜方式再行检查.对活动性出血病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结果:双气囊小肠镜的病变检出率为94.12%(96/102),病因诊断率为84.31%(86/102),其中35例检查时见病变活动性出血.行内镜下止血治疗,33例止血成功,内镜止血成功率为94.30%(33/35);在耐受性方面,双气囊小肠镜的耐受性依次为:全麻下经肛进镜、全麻下经口进镜、非麻醉经肛进镜、非麻醉经口进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具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和病因诊断率,并且可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临床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总结胶囊内镜临床应用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镜室2009年7月-2011年4月67例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检查结果,结合其中32名患者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分析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总结胶囊内镜检查时的注意事项。结果:1例胶囊内镜操作失败,66例受检者检出率80.3%,诊断率为66.7%,发现病变中血管病变为主要诊断,占62.1%,其次为肠道占位(息肉、肿瘤)为14.6%,克罗恩病占10.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检查中安全,无创,诊断率较高,临床胶囊内镜检查时建议充分肠道准备,实时监控及结合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刘莉  穆靓  秦民惠  李莘  韦爱华  张阳 《生物磁学》2011,(21):4117-4119,4152
目的:探讨毛发性胃结石的影像表现、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毛发性胃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影像、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为一女性患儿,上腹痛不适半年余,既往有拔毛癖,超声诊断胃巨大毛发性结石,内镜证实后开腹手术,取石成功,随访痊愈。结论:毛发性胃结石与其它胃结石相比,影像表现、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超声检查可提供可靠的诊断提示,治疗需取出结石以消除症状,并注意心理干预,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毛发性胃结石的影像表现、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毛发性胃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影像、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为一女性患儿,上腹痛不适半年余,既往有拔毛癖,超声诊断胃巨大毛发性结石,内镜证实后开腹手术,取石成功,随访痊愈。结论:毛发性胃结石与其它胃结石相比,影像表现、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超声检查可提供可靠的诊断提示,治疗需取出结石以消除症状,并注意心理干预,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消化内镜技术治疗消化道早癌患者的诊治作用及对NRS,HAMA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消化道肿瘤诊断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消化道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镜检查,并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内镜影像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数字评分(N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NRS、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内镜技术能明显提高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患者术中创伤小,疼痛程度较低,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目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术前诊断较为困难,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也不一样。本文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定性诊断方法与手术方式,提高诊断准确率,并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尽可能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我院36例确诊为PHPT的患者,经不同检查方法组合(实验室检查+X线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99 Tcm-甲氧异丁基异腈核素扫描检查,X线影像检查+B超检查、99 Tcm-甲氧异丁基异腈核素扫描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影像检查+B超检查、99 Tcm-甲氧异丁基异腈核素扫描检查)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经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诊断符合率。结果:4种方式结合(实验室检查+X线影像检查+B超检查+99Tcm-甲氧异丁基异腈核素扫描检查)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最高;针对不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甲状旁腺腺瘤、甲状旁腺增生治疗效果好,腺癌例数不足,手术效果需进一步证实。结论:实验室检查,X线影像检查,B超,99 Tcm-甲氧异丁基异腈(sestamibi,MIBI)核素扫描检查的结合对PTPH的定性诊断效果好,对于不同的PHPT病因,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普遍采用功能与分子影像检测手段能来评价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计划和疗效,可指导个体化治疗从而提高疗效。文章概述了功能与分子影像技术CT,MRI,PET-CT,超声检测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制定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结果显示,不同分子影像检测方法如在检查时机的选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观察放射治疗后肿瘤的残存和复发、预测放射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等方面均可起到重要作用。采用图像融合技术进行联合应用,如PET-CT和MRI-CT等,可提高检测的准确率。临床医生需在常规影像学手段的基础上,根据头颈部肿瘤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法的不同选用正确的功能和分子影像检测手段,更好地指导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及综合评价放射治疗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贲门癌是消化道系统常见的癌肿之一,对其诊断的主要方法迄今依然依靠X线双对比造影和内窥镜检查。近年来虽有不少学者应用超声显像对胃肿瘤的诊断进行研究,但对于贲门癌的超卢诊断仍有较大争议。为了客观评价应用超声显像检查诊断贲门癌的临床实效,综合影像诊断的经验,本文对38例贲门癌进行了X线钡餐和超声显像检查的对  相似文献   

12.
淋病奈瑟菌是淋病的病原菌,淋病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控制淋病传播的关键。试验诊断技术在淋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试验诊断方法有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查和快速检查等。分泌物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大多常用革兰染色,但是有其局限性,细菌培养是诊断淋病的金标准,也是目前诊断淋病最可靠的方法,但淋病奈瑟菌培养困难,仅做细菌学培养检查,诊断意义有限。随着新仪器的研发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快速、准确、特异、敏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成为试验诊断的重要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临床上还需要开发新的核酸扩增试验技术,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临床医生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正确选择检测方法,有时建议选择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本文就淋病奈瑟菌感染的试验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人的影像学表现和PEJ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对15例SM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过程和临床疗效的全面回顾和分析,探讨和评估该疾病的临床影像诊断方法与PEJ治疗方案的综合疗效.结果:综合影像诊断能够确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经PEJ肠内营养支持治疗6个月后,10例(66.67%)患者体重体明显增加(>5 kg).13例(86.67%)患者复查上消化道钡餐,上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实践证明,从病理影像学和影像解剖学的综合分析角度,分别采用钡餐造影、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B型超声检查共三种影像学技术的诊断,结合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确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通过运用通过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营养支持治疗技术将肠内营养液输注至梗阻远端正常肠管,且能够避免多种并发症,使本组患者得以基本康复.  相似文献   

14.
膀胱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膀胱肿瘤的早期检测对改善病人预后至关重要。目前检测和监视膀胱肿瘤的常规方法是膀胱镜检查联合应用尿细胞学检查,但其局限性已经表明膀胱癌需要更好的诊断方法。理想中的诊断方法应该是非侵袭性的,既能够诊断,也能监测疾病的复发,并且能够为治疗提供依据。因此,以尿液为基础的非侵袭性方法将会给患者和医院带来福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报道的膀胱癌尿液生物标记物及相关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single-balloonenteroscop,SBE)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的可疑小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无异常发现,后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的可疑小肠疾病患者24例,分析后者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可疑小肠疾病患者的阳性发现率和病因的分布特点。结果:24例行SBE检查者有22例(91.7%)获得成功,2例失败,10例被检出阳性病变,其中间质瘤5例,小肠息肉2例,过敏性紫癜1例,血管畸形2例,SBE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的患者小肠疾病的再检出率为41.7%。结论:胶囊内镜和SBE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上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对于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的可疑小肠疾病患者进一步行SBE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6.
基于CT影像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临床应用研究,讨论CT影像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以及患者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本研究对我院诊治的90例腰椎爆裂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三维CT检查和X线检查,并设置术中CT观测组和X线检测组,其中A组术中基于CT三维重建对手术复位进行判断评估并在CT导航引导下使螺钉置入;B组术中依据传统的X线正侧位对手术复位评估,并采用X线透视技术对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治疗。研究表明,进行间接复位治疗,以及后续的调整治疗或者矫正治疗,患者均有较大程度的恢复,根据ASIA评分标准A组中有32.1%的脊髓损伤病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达到了E级水平,而B组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仅为22.1%。说明CT影像技术辅助诊断和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明显要优于X线,并且CT导航技术对A3型的3个分型也均有良好的效果。采用CT导航技术验证的准确度约为1.6 mm,其中A组置入螺钉的准确度约为98.8%,B组置入螺钉准确率约为96.5%。说明CT影像技术对复杂性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分型以及术前、术中模拟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布鲁氏菌所引起的布鲁氏菌病,主要特征为发热、流产,是世界范围之内人畜共患慢性细菌传染病,对多种动物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产生活。布鲁氏菌能够感染多种家畜、野生动物,也可以感染人类,给国家、养殖户以及生产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还会引起一系列公共卫生的问题。基于此,研究布鲁氏菌检查办法,能够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针对性的解决信息。本研究主要阐述了免疫学ELASA和PCR等布鲁氏菌检测技术,这些快速检测技术均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18.
周爱国 《蛇志》2002,14(2):42-42
本院应用奥林巴斯纤维结肠镜复位治疗 4例成人肠套叠 ,均获成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2 8~ 68岁 ,发病 1 2 h至 7天 ,均行纤维结肠镜明确诊断 ,其中 3例为原发性肠套叠 ,1例继发于结肠癌肠套叠。主要表现为反复右下腹痛 ,恶心 ,偶有呕吐 ,便血 ,腹部包块。1 .2 治疗方法 按肠镜检查常规术前准备 ,将肠镜插入升结肠 ,见紫红色肠管套入升结肠 ,套入部肠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调整肠镜角度 ,反复注水冲洗肠腔 ,边注气、边进镜。随之套入的回肠慢慢回纳复位。1 .3 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经肠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4月至2006年3月近6年收治的1I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治疗方式及病理结果.结果:临床以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表现为主,症状无特异性,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胃镜及CT检查,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肿瘤楔形切除,5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良性5例(45.5%)交界性1例(9%),恶性5例(45.5%).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死亡1例,死于腹腔广泛转移.结论:胃间质瘤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胃镜和CT可发现病变,诊断以病理诊断为准,其中免疫组化结果为重要诊断依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彩超在肾脏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采用彩超确诊的肾脏恶性肿瘤1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并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行病理检查。结果:138例患者彩超影像显示瘤体内具有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诊断为肾脏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完全相符。结论:彩超检查可以明确肾脏肿瘤的性质和范围,以供临床决定手术方式,也可用于术后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