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合成异丙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聚合物萃取人血浆中的异丙酚。方法:用热聚合法制备异丙酚分子印迹聚合物,考查聚合物的性能,并用它来萃取血浆中不同浓度的异丙酚。结果: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以氢键的方式结合;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地吸附血浆中的异丙酚。结论: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从人血浆中吸附异丙酚,其吸附率受底物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原理的新技术。在存在印迹分子的条件下,通过模板聚合可以构造出具有选择性识别位点的印迹聚合物。该聚合物可作为用于生物物质的监测、分析、分离与纯化等的基质。本文就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  相似文献   

3.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印迹技术是在近十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技术。它结合了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 ,是模拟抗体 -抗原相互作用的一种新技术 ,具有选择性识别位点的性质。现已应用于色谱分离、抗体和受体模拟物、固相萃取、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天然吸附剂—壳聚糖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研究天然吸附剂—壳聚糖对古龙酸、缬氨酸、水杨酸和谷氨酸等物质的吸附性能,主要研究了吸附容量随时间变化,吸附容量与pH值的关系以及它们的饱和吸附容量,从而为这种天然吸附剂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因其材料结构的稳定性及靶标物识别的特异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化分离分析的相关领域。近年来,将具有选择性捕获、分离和富集靶标物等优势的分子印迹技术与生化传感检测技术有机结合,是目前细菌等微生物高效检测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分子印迹技术在细菌分析中的印迹方法、分析检测技术和典型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细菌分子印迹原理,对表面印迹的材料以及直接压印、间接印迹和电聚合等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重点对基于荧光、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等检测模式的细菌印迹传感监测在细菌分析检测及其与微流控芯片技术耦合的应用和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存在的挑战及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硝酸铵水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目前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对炸药分子的检测。硝酸铵是硝铵炸药的主要成分。研究水凝胶分子印迹法对硝铵炸药分子的检测。方法:水凝胶分子印迹方法制备硝酸铵水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静态结合实验对其结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聚合物对硝酸铵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吸附性能。印迹聚合物的解离常数为4.08g/L,最大吸附量为3.51mg/g。结论:水凝胶分子印迹法可合成水溶性炸药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且识别及吸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前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对炸药分子的检测。硝酸铵是硝铵炸药的主要成分。研究水凝胶分子印迹法对硝铵炸药分子的检测。方法:水凝胶分子印迹方法制备硝酸铵水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静态结合实验对其结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聚合物对硝酸铵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吸附性能。印迹聚合物的解离常数为4.08g/L,最大吸附量为3.51mg/g。结论:水凝胶分子印迹法可合成水溶性炸药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且识别及吸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生物领域内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原理的新技术。在存在印迹分子的条件下,通过模板聚合可以构造出具有选择性识别位点的印迹聚合物,该聚合物可作为用于生物物质的监测、分析、分离与纯化等的基质,本文就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分子印迹技术用于生物大分子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人工合成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介质的一种新技术,近年来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很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现状,尤其对生物大分子的分子印迹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对生物大分子印迹采用的功能单体,印迹分子的种类,印迹的方法,印迹的机理,存在的问题和应用的前景等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不断努力为药物、除草剂、食品添加剂等小分子物质高特异性、高灵敏的检测和分析开发新的方法和技术。然而,目前通用的分子检测方法的实施需要较长的前处理时间、昂贵的大型仪器设备及专业操作人员,无法实现有选择的识别及快速的现场检测。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量子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QDs@MIPs)与光纤相结合,构建了一种新的光纤探头,并将该光纤探头应用于光纤传感器,检测小分子物质莱克多巴胺(RAC)。试验中,我们对QDs@MIPs的表征、光纤探头的性能、光纤探头对RAC的浓度响应、光纤传感器的特异性及光强分布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光纤探头应用于光纤传感器能够提高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使分子印迹光纤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检测过程简便快捷,适用于快速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体吸附重金属的潜力及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应用玻璃珠分室培养系统获得丛枝菌根真菌材料,研究了离体真菌菌丝体对pH缓冲体系中Zn、Cd和Mn等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真菌菌丝体对各金属离子吸附能力差异显著,对Cd最强,Zn次之,Mn最弱。试验条件下,菌体可分别吸附相当于自身干物重1.6%的Mn、2.8%的Zn和13.3%的Cdo吸附于菌丝体的Cd2+绝大部分可以被Ca2+交换吸附。另外研究了宿主植物根系对Cd的吸附作用,证实菌根真菌侵染改变了根系的吸附特性,相对于非菌根根系,菌根的CEC较高,对Cd的吸附能力较强。试验结果为重金属污染条件下丛枝菌根强化根系的屏障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2.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人工合成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介质的一种新技术,近年来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很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现状,尤其对生物大分子的分子印迹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对生物大分子印迹采用的功能单体、印迹分子的种类、印迹的方法、印迹的机理、存在的问题和应用的前景等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提出了一种用于生成分子光滑表面的新算法.该算法从分布在一个包含整个分子表面的椭球上的三角网络开始,逐步收缩网络直到所有的三角形最佳贴近分子表面.所使用的收缩包络椭球的技术只要稍加修改就可用于蛋白质空腔的表示.  相似文献   

15.
以八种常见吸附剂作为脱色剂,对蛋白质(猪血为原料)水解液进行了脱色实验并对脱色剂对水解产物——氨基酸的吸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脱色和氨基酸吸附两方面考虑,石墨粉是一种优于活性炭的脱色剂。本文还对各种吸附剂在不同pH值下氨基酸的吸附以及石墨粉的反复使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生物印迹技术是一个简单、直接的酶修饰技术,已应用到有机合成、生物传感器制备和生物分离等领域,在推动化学品绿色合成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在生物印迹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分类、应用以及印迹技术策略的发展等方面综述近期研究成果,针对生物印迹研究过程的现实问题,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生物印迹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应用分子印迹技术,以邻苯二胺和对苯二酚为功能单体,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为模板分子,在pH 7.0磷酸盐缓冲液中,利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聚合形成了分子印迹膜.该分子膜对cTnI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在0.01~2.00 μg/mL的范围内,cTnI的浓度与氧化峰电流的变化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 ng/mL,响应时间为15 min.该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特异性及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分子印迹技术应用于血清中地高辛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子印迹的方法制备对地高辛有特异性吸附性能的印迹聚合物颗粒,再将颗粒与琼脂糖混合并固定于玻碳电极上制备成地高辛分子印迹聚合膜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特异性地结合模板分子地高辛且其电化学信号与模板浓度相关,再用它来检测血清中地高辛的含量。结果表明: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制作简便、成本低、检测快速、特异性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检测下限为1.28 nmol/L,检测时间为5 min。  相似文献   

19.
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特性评价(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采用单步溶胀聚合法在N,N-二甲基甲酰胺体系中制备了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用扫描电镜对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微球的制备条件和吸附特性。微球的凹陷可有效地增加微球的比表面积和结合位点,从而提高了模板分子的结合速率及微球的印迹容量。  相似文献   

20.
司静  崔宝凯  李牧洁 《菌物学报》2012,31(6):890-899
利用东方栓孔菌Trametes orientalis菌丝体制得的生物吸附剂,对刚果红、结晶紫、铬天青、亚甲基蓝和中性红5种染料进行了脱色试验,对脱色效果较好的染料进行了影响因子优化,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化学修饰等方法研究其吸附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东方栓孔菌菌丝体生物吸附剂对结晶紫有相对较好的脱色效果;在优化的影响因子中,0%–3.0%(m/v)浓度范围内,盐度对染料脱色有促进作用;表面活性剂促使脱色率增加,吐温60浓度为1.5%(v/v)时脱色率可达83.84%;温度为43℃、初始pH为3.0、振荡培养10d后吸附率最高达91.54%。红外光谱分析及化学修饰结果表明菌丝体对染料的吸附作用主要是由它们之间的静电作用力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