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龄林的抚育工作在林木抚育中至关重要,幼龄林与幼儿一样需要更多的悉心照料,幼林抚育的好坏基本上就决定了以后这些幼林最终能否成材。针对幼林的生长阶段制订科学的抚育措施促进幼林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2.
红松人工幼林透光伐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红松人工幼林透光伐分别采取清除红松林冠上方全部(全透林)和50%(半透林)阔叶树的抚育方式。半透林生长快,蓄积是全透林的1.5倍;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密度和森林生产力分别是全透林的1.3、0.8和1.3倍。全林营养元素积累量大,吸收的太阳辐射比全透林多100.3×10~6J/m~2,光能利用率高0.06%。最后,根据乌道特公式证明,幼林半透抚育效果良好,有利于形成复层结构的林分,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减少竞争,提高森林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抚育间伐,即从幼林郁闭到成熟林主伐前一个龄级期间内,定期采伐部分林木的经营措施,又称中间采伐。抚育间伐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目的树种及优良林木的主导地位,改善林分卫生条件,提高林木品质,缩短森林培育期限,增强森林防护功能,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卡西亚松(Pinus kesiya)生长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对17个卡西亚松家系幼林的周年生长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个卡西亚松家系的胸径、树高和抽梢次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分为速生型(Ⅰ)和慢生型(Ⅱ),其中7、25、61、104、41家系属于速生型,其胸径和树高年均生长量分别为2.03 cm和1.46 m。两类型家系的生长趋势一致,胸径一年内出现2次生长高峰(2和8月),树高出现3次生长高峰(2-3、6和8-10月)。有3次抽梢高峰,分别在5月(春梢)、8-9月(夏梢)和11月(秋梢),一年抽1~4次新梢,以抽2次新梢的植株最多(47%),且在春(71.78%)夏(77.33%)两季抽梢的比例较高。月平均气温对卡西亚松树高的生长影响最大,在1月出现短暂的生长停滞。因此,卡西亚松幼林抚育管理宜在胸径和树高生长高峰之前进行,即5-6和12-翌年1月,1月进行幼林修枝抚育。  相似文献   

5.
吉安樟筒天牛(Oberea sp.)属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是危害樟树的主要钻蛀性害虫。幼虫蛀食樟树的一、二年生侧枝或主梢,严重为害樟树幼林(但也为害数年生的大树),被害幼林林分外貌呈灌丛状,甚至死亡。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咬断落地的枝条内越冬,完成一个世代发育平均需364天。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湿度较小的晴朗天气,幼虫生长最快在4龄至5龄,约8月上旬至10月中旬之间。 防治方法可采用越冬期搜集幼虫越冬咬掉的枝条,集中烧毁或结合幼林抚育,剪去枯梢虫害枝。  相似文献   

6.
抚育间伐对侧柏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管理措施之一,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研究不同抚育方式、强度和频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对重建、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固有功能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以31块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样地对不同抚育强度后侧柏林生长、林下植被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侧柏林分经不同强度抚育后单木胸径、树高、冠幅和林分蓄积生长均增加,不同抚育强度下单木胸径、树高、冠幅生长量和林分蓄积生长量与立地条件有关,好的立地条件宜采取强度抚育,较差立地条件宜采取中弱度抚育;侧柏林分经弱度、中度抚育后林下植物种类增加,经强度抚育后减少;不同强度抚育后林下植物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时间增大,后者对抚育强度更为敏感;林下灌草生物量随抚育强度增大而增加,并随时间增加;侧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种间竞争程度与立地条件有关,好的立地条件能够经受较强的人为干扰,差的立地条件受弱度干扰就会打破种间生长平衡。  相似文献   

7.
在浙江省临安市选择典型天然次生灌丛,分别进行封禁和目标树抚育,探讨灌丛恢复为乔木林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4年后,与未管护(对照)相比,封禁和目标树抚育后群落平均胸径分别提高1.3和2.6倍,平均高度分别提高0.5和1.1倍;目标树抚育林木出现了对照林分没有的4.5~8.5 cm径阶和4.5~8.5 m树高阶,形成了4 m高的新林层;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没有因抚育而下降;封禁管理维持了群落的树种组成,遵循原有的演替方向;目标树抚育显著改变了群落的树种组成,提高了目的树种的重要值,近期有可能恢复成为针阔混交林群落.与封禁相比,目标树抚育在优势林木胸径和高度生长、树种组成改善等方面更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在有条件经营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目标树抚育模式对天然次生灌丛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加快群落恢复演替形成乔木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引种栽培红松(Pinus Koraiensis)已有20多年,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70年代以来引种栽培并保存下来的红松人工幼林自然地理特点、气候和立地条件以及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阐述了红松跨分布区引种栽培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分析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东南部引种红松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土壤有效水份供应,在局部地区适宜的小气候使红松的引种栽培获得基本成功,进一步以适当规模开展红松的引种栽培试验很有必要,并对引种栽培中立地选择,苗木选取和抚育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杉木幼树冠层结构与生物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垒 《生态学报》1984,4(3):248-258
本文探讨了5年生杉木树冠的结构特点及其与植株生物量的关系。不问冠型如何,同一林分幼杉各器官干重的比重都比较稳定;树冠针叶干得密度为0.18—0.44千克/米~3,针叶面积(仅计一面)密度为0.97—2.40米~2/米~3,比Kira等(1969)报道的阔叶树的叶面积密度大4—5倍;针叶主要着生在二级和一级侧枝上,集中分布在树冠中下部。闽北地区Ⅱ一Ⅲ地位级杉木造林后4年内干物质生产速率平均为345克/米~2/年,对辐射能的利用率为0.17%。浓密型杉木的生长要显著快于稀疏型杉木。 根据幼杉冠层结构的特点,提出:(1)应加强幼林抚育,改善中下部林冠的光照条件,以发挥比重最大的中下部冠层针叶的光合潜力;(2)为使幼杉树冠发育良好,闽北地区Ⅱ—Ⅲ地位级杉木的栽植密度应在2×2米至2×3米之间;(3)为提高杉木幼林期林地的光能利用率,可在幼林内间作农作物;(4)抚育采伐时应尽量保留浓密型杉木而去除稀疏型杉木;(5)可以考虑把浓密型杉木单独造林;(6)可以指望把浓密型杉木作为优良的育种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0.
福建柏森林培育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福建柏的优树选择、种子品质、育苗技术、种植模式、幼林管理、成年林管理和经济利用等方面,综述近年来福建柏森林培育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相思树种幼林生长的影响,对相思树种人工幼林进行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配方试验,观测其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基肥不同配方对相思树种幼林胸径、材积的影响差异显著,对树高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追肥不同配方对相思幼林生长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树种间幼林生长差异显著。影响相思树种幼林生长的因素主次排序为树种>基肥>追肥。正交设计9个处理间,相思树种幼林生长的树高、胸径、材积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处理A1B2C3和A2B3C3相思幼林树高最高,处理A3B2C2相思幼林胸径和材积最大。结果为发展相思树种人工造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杉木的混农林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杉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用材树种,栽培十分广泛,人工造林历史在一千年以上,目前杉木人工林达1.0×10~7ha。杉木林地混种农作物是杉木产区的传统习惯,并形成一种独特的栽培制度,通过林粮间作,以耕代抚,既有农业收益,又抚育了杉木,促进了幼林的生长。这项经验在杉木产区长期世代相传,且因地制宜,在问作方式、作物种类等方面不断发展,如间种方式上有先农后林、林农同时或先林后农等,间种作物种类还有油料作物、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3.
丁易  黄继红  许玥  臧润国 《生态学报》2021,41(13):5118-5127
多次刀耕火种弃耕后自然恢复的热带次生林恢复速度通常较为缓慢。抚育是提高森林恢复和木材生产速度的重要营林措施,因此利用抚育间伐的方式加快热带次生林的恢复速度是当前森林经营和保护的重要议题。基于海南岛60个0.25 hm2热带次生林样地开展了抚育间伐对比试验。研究表明,经过5年的自然恢复,30个抚育样地和30个对照样地的地上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4.5%和13.4%,而且抚育样地中减少的地上生物量迅速接近对照样地。抚育主要减少了清除种的地上生物量,而提高了保留种的地上生物量。次生林经过抚育处理后,其地上生物量的绝对增长量显著提高了58.74%,相对增长率显著提高了67.93%。在抚育样地中,地上生物量的绝对增长量和相对增长量均随着抚育强度呈现单峰曲线变化的趋势,抚育强度在(10±2.5)%时地上生物量的相对和绝对增长量最高。抚育强度是影响地上生物量增长量的重要因素,而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离散度的作用较小。决定地上生物量的相对增长量最重要的因素(负作用)是初始生物量。本研究为我国热带次生林的未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证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燃料油植物乌桕的实生苗、嫁接苗、雾插苗的培育及组织培养,以及造林与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植被不同抚育方式下的群落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西双版纳勐仑地区的热带雨林刀耕火种撩荒后在不同抚育方式下恢复起来的次生植被进行了群落数量特征、种群年龄结构及立木材积与蓄积量的比较分析,并探讨了热带次生植被的抚育管理方式及途径。结果表明,在900m2的固定样地上,天然更新的次生群落计有维管束植物73种,分属于36科59属。其科、属、种组成比经人工抚育的次生群落分别高24.14%、43.90%和75.56%,其结构层次也较复杂,但材积量仅为后者的1/4.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自1979年以来,辽宁省新民县机械林场杨树一年生幼林年年在越冬期间发生大面积枯梢。据该林场统计,1977—1983年,累计枯梢面积已达3,032.8ha,估计仅1年的抚育和迫肥费用的直接损失就达1.9×10~5元多。目前大家对枯死的发生时间在3月下旬—4月这一点上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看法,但对枯死原因的认识仍有分歧。有的强调“倒春寒”晚霜冻害,有的强调“生理干旱”,有的则强调病、虫害的作用。为了搞清楚枯梢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  相似文献   

17.
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普遍存在生长滞缓、固碳功能和经济价值低下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人工抚育提高其生态系统功能。对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多样性的深入研究,能够找寻植物共存与群落稳定发展的内在机制,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实践提供基础。为了探究人工抚育对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质量提升的影响,以杭州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实施了不同强度的抚育措施,通过群落植被复查,分析群落植物功能性状以及功能多样性对不同强度人工抚育的响应。结果发现:抚育2年后,群落最大潜在树高与叶片氮、磷、钾含量显著上升,而叶片干物质含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下降,比叶面积有下降趋势,两种强度的抚育之间差异不显著;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与叶片氮含量间的相关性由不显著变为了显著负相关,而叶片干物质含量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磷、钾含量与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与叶片钾含量间的相关性由不显著变为显著正相关;在20%强度抚育下,功能丰富度指数均值从对照的0.52显著下降为0.16,功能均匀度指数与功能分离度指数的均值则分别上升到0.61和0.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51和0.56;在10%强度抚育下,功能丰富度有所下降,功能均匀度与功能分离度均有所上升,但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人工抚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群落水平的植物功能性状与功能多样性,提高了群落植物利用资源的能力和效率;而适度的抚育强度更能解放资源空间,对群落产生的影响更加明显。该结果为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经营与管理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青杨天牛在平原地区的活动规律,在防治方法上重点抓好苗期的防治,培育良种壮苗,尽量营造混交林,加强幼林的管理,并区分危害类型,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冬植大径级树木的现实意义,抚育养护管理问题和实践中需要注意方面做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20.
热带次生林普遍存在林分生产量不高、生态功能低、顶极物种缺乏或比例过小以及恢复速度过慢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人工抚育提高其恢复速度和生态系统功能。本文以海南岛霸王岭林区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抚育法对中龄林进行抚育实验,分析了抚育措施对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后群落水平的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氮含量和叶片钾含量显著降低,木材密度和最大潜在高度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磷含量变化不显著。抚育后群落的功能丰富度显著降低,而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离度显著增加,功能离散度变化不显著。研究表明,通过综合抚育技术的实施,能够加快次生林群落向老龄林方向恢复,抚育后的物种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资源,生态系统功能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