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社会性情感品质的培养,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激发和提高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使其充满信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和学习的潜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及经济建设关系密切,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现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3.
所谓情感,是指兴趣、动机、自信、一直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语文课中要求我们要利用文以情动人,书以文抒情,从而使学生全体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让情感教学真正的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能够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科学文化的一种传承过程,是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对高等教育而言,大学生们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来汲取和掌握书本上的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四年的时间毕竟太短,学到的知识也就十分有限。“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方法。...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教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将“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融入到新的教学理念中。传统的一些教学理念过于注重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忽视了生物学本身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育人功能。在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生物学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张瑞 《生物学杂志》2005,22(3):63-64
在素质教育的进行中,审美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生物教师应在课堂上适时指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体会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世界观,提高学生具有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促进学生具有优良的人文精神的必然要求。在此,笔者仅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培养等内容,浅谈自己的观点及做法。一、紧扣课本,挖掘教材,结合生物课的教学内容,渗透情感价值观教育回顾教材,你会发现,新教材从知识体系的构建、表达到学习活动的设计,或隐或显地渗透着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  相似文献   

8.
汪东友 《生物学通报》1999,34(12):26-28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包括开展危机感教育,因为它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危机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刺激环境,展示事物的危机,促使学生产生危机意识。1 危机感教育的重要性第一,我国的生物资源由于盲目开发,利用不科学,加上原本人口数量大,对生物资源需求量也很大的实情,生物资源实际上并不丰富,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生物资源亟待大家保护和发展。其二,随着科学的发展,工业和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工业生产排出大量的“三废”没有处理,直接进入人类…  相似文献   

9.
10.
生物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校顽 《生命世界》2009,(8):107-109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贯彻“让学生健康生活”的目标?归纳而言,就是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物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了解科学的营养知识,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是人类及其所有生物生存的场所。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类对于自然行为的失范比比皆是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日益严重 ;土壤荒漠化 ;森林面积锐减 ;全球气候异常 ;野生物种正以千倍于自然的消亡速度消亡等等。同时一些新问题也开始困扰人类 ,如白色污染、臭氧空洞、电磁辐射、光污染、酸雨和太空垃圾等 ,可以说 ,人类正在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迈向所谓的“文明”。现在的青少年是 2 1世纪的主人 ,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不仅是重要的 ,而且是必要的。为此 ,国家环保局提出了“环境保护 ,教育为本”的口号。但究竟如何在学校教育中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  相似文献   

12.
井婕妤 《生命世界》2009,(11):91-92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目标,学案导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我通过积极的教学探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物种起源与灭绝基本知识,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指出物种灭绝的危害性,阐述了以生物教学为平台,有效进行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行方法。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丰富物种生态系统中,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创造力。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陶福 《生物学杂志》2002,18(6):55-56
道德信仰是发自每个人的内心的是非判断,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和驱动力。环境行为习惯和平等的价值观的培养,更多的属于生态道德培养范畴。而生态道德的培养是中学德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提出,生物教学应达成"喜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理解人与自然一起发展的意义,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与生活习惯,确定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的情感目标。生命教育是生物教学的永远主旋律,怎样让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教育,已经成为目前生物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生命教育、生物教学永远的主旋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大多属于隐性目标,在教学中不易落实。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提出从教学内容渗透、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评价反馈等3个环节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提出采用学习档案袋的方法进行评价,并设计了具体的评价量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正面临着空气污染、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淡水资源枯竭、森林锐减、水土流失、荒漠化、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这些都是自然界受到巨大创伤后给我们敲响的警钟,对未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相似文献   

18.
申英姬 《生命世界》2009,(5):106-107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当代科技领域的前沿学科。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我国中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多。可见,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是迫在眉睫。对于科学素养的理解,国内外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我国的部分学者认为科学素养是由①科学知识;②科学能力;③科学方法;④科学意识;⑤科学品质构成。那么,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并能够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刘华 《生命世界》2010,(9):80-81
<正>生命的诞生,是相当可贵和不易的。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生命教育的内涵上,生命教  相似文献   

20.
王荐 《生物学通报》2006,41(7):47-48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这样的要求: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课程标准》把热爱家乡置于热爱祖国之前是符合学生情感发展规律的。苏联教育家加里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