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等离子体浸没N+注入豌豆种子的生长发育效应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豌豆休眠种子后 ,对其生长发育的遗传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经处理后的种子的萌发率明显下降 ,出苗、生长发育均呈滞后现象 ,且降低了株高。 2 0min为半致死剂量。提出等离子体浸设离子注入可以作为诱变育种的一种经济、有效的诱变方法。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浸没N+ 注入对豌豆胚芽细胞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杜兰芳  顾志良  钟华  董英  吴美萍  潘重光 《遗传》2000,22(6):398-400
报道了等离子体浸没N+注入豌豆种子后,引起M1胚芽细胞畸变效应。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方法能抑制纺锤体形成,诱发胚芽细胞核畸变和染色体畸变。提出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可以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诱变育种方法。 Abstract: Preliminar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ea seeds after implantation with plasma immersion ion was not only restrained spindle form but also induced plumule cell nuclear and chromosomal aberration.Being an economical and available method 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 in mutagenic breeding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3.
针对离子生物学应用于探索生命过程和诱变育种、改良品种时,注入种子的离子出射方向必须垂直于种胚的表面,离子仅在与种子相互作用的区域产生自由基,即局部损伤效应的事实,本文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方法,毋需特意固定种子的位置,而是在真空室内通过激发的等离子体中形成大量的正、负离子,从各个方向击向种子表面进行离子注入,即可收到对种子表面的作用比较均匀一致的效果[余增亮等.安徽农学院学报,1991,18:251;科学前沿,1993,(4):36;吴美萍等.上海农学院学报,1997,15:182]。实验材料为白花豌豆(Pisum tativum),由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提供。挑选大小均匀,综合性状良好的干种子在东华大学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室进行等离子  相似文献   

4.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氮、碳离子注入诱变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N +、C +离子注入拟南芥 (Arabidopsisthaliana)种子 ,统计了种子的发芽指数 (发芽率和发芽势 ) ;用改良的RAPD技术对N+离子注入种子植株的DNA进行11个引物的随机片段多态性扩增。结果表明 ,合适剂量的N+、C+离子注入可使种子发芽率提高 ,两种离子注入种子的发芽率峰值 (分别为92.3 %和74.4 % )都在5×1014ions/cm2;分析N +离子注入材料发现 ,在1×1013 -1×1016ions/cm2剂量范围内 ,基因组DNA的变异率与发芽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变异率峰值 (9.0 % )在1×1015 ions/cm2。结果提示 ,分析低能N+离子诱变效应的最佳注入剂量在1×1014-5×1015 ions/cm2。对N+、C+离子注入的比较发现 ,一定范围内同等剂量C+离子注入的诱变率高于N +离子注入  相似文献   

5.
RAPD分析氮离子注入甜菊种子后的幼苗基因组DNA变异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应用RAPD 技术检测经低能氮离子注入甜菊纯系种子引起的幼苗基因组DNA 变异。筛选出OPJ系列中的15 种引物对实验及对照基因组DNA 进行了PCR 扩增,共获扩增片段103 条,分子量在0.3 - 3kb 之间,其中5 种引物OPJ- 1 ,7 ,9,11 ,12 扩增出差异片段12 条。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注入甜菊种子可引起体内基因组DNA 发生突变;RAPD 技术是检测基因组DNA 发生诱变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本文同时探讨了离子强度和Tag DNA 聚合酶用量对甜菊RAPD 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及氮离子注入诱变效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
N+注入引起向日葵蛋白质组变异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能离子注入可以引起生物DNA分子结构的变异,但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低能离子注入后所引起的蛋白质诱变效应的研究尚缺乏文献报道。以向日葵种子为实验材料,对N 注入后种子的蛋白质组进行了初步分析,共获得369个蛋白质点,其中包括对照种子中的8个特异点和处理种子中的4个特异点。这些特异点的分子量在15~34ku之间。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发现对照种子蛋白质中的No.29特异蛋白与MADS盒转录因子HAM59有23.48%的匹配率。处理种子中的No.279特异蛋白与亮氨酸拉链蛋白的同源蛋白HAHB-4有23.20%的匹配率。  相似文献   

7.
N^+注入对紫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对紫薇种子进行处理,正常播种后测两年生植株叶片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离子注入处理后,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饱和时所需要的光合有效辐射均较未注入处理的低。叶绿素a和b的绝对含量呈现双峰型变化趋势,但叶绿素a的增加量受注入剂量的影响较大,叶绿素a/b比值变化不明显,离子注入处理能提高紫薇幼苗的潜在光合能力和耐荫性。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剂量低能N+离子注入甜叶菊种子后,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率、幼苗和移栽植株性状及糖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的氮离子束能促进甜叶菊发芽率,高剂量则抑制其发芽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高,移栽植株株高、糖苷含量等主要指标出现了先下降后升高的"马鞍型"曲线;经辐照后出现了植株高、叶片多、叶面积大、糖苷含量高的有益变异,为进一步品种选育和诱变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超低能离子注入作物育种的一种重要机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通过超低能(110keV)离子注入和同步辐射碳光辐照两种手段处理了小麦种子,经萌发在其根尖细胞中均观察到了多种类型的染色体时变,而且同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微核率与染色体总畸变率。根据理论分析和一些有关的实验证据,超低能离子注入小麦种子,因离子本身射程非常短(<1μm),不可能直接损伤麦皮下面的胚细胞,而由注入离子在作物种子内产生的各种特征X-射线,只要剂量足够,却能达到较深的部位,通过它们的间接作用就会损伤胚细胞造成生物学效应。因此,赵低能离子注入作物种子激发产生的特征X-射线是其诱变育种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C2H2+Ar处理医用涤纶材料的细菌粘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最常用心脏血管替代材料涤纶片作最新发展的具有全方位表面改性特征的混合等离子体浸没注入,以观察经处理后的涤纶片抑制细菌粘附的效果。方法:用多功能全方位等离子体浸没及离子注入机(PⅢ),用射频电源建立气体等离子体,对涤纶材料作全方位乙炔和氩气混合离子(C2H Ar)注入获取表面改性涤纶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制取细菌悬液并作5-^125I-2’-脱氧尿嘧啶核苷(^125I-UDR)标记,再对改性涤纶材料作体外细菌动态粘附实验。结果:表面改性涤纶材料改变了亲水性和表面能,降低了水分子接触角。与未改性材料相比,改性涤纶材料抗细菌粘附能力有较明显提高。结论:混合离子(C2H2 Ar)表面改性涤纶片有良好的抗细菌和血小板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离子注入对烟草种子萌发及烟株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不同剂量的低能氮离子束照射烟草干种子,研究低能离子束对不同品种的烟草种子萌发及离子注入后,种子经不同时间修复后对萌发产生的原因;同时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离子注入对烟株吸钾及钾素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离子注入对发芽势,发芽率有较明显的影响,而且适当的离子注入剂量可以促进钾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离子注入右旋糖酐生产菌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离子注入作为一项新的生物诱变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已将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应用于农作物诱变育种研究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对以后的拓宽诱变源、创造广泛的变异类型、选育高产优良的新品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二倍体蒙古黄芪种子为材料,以低能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将化学诱导与物理诱变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高效的多倍体诱导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种子后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学效应;氮离子注入与秋水仙素联合诱导黄芪多倍体的效果很明显。氮离子注入剂量为2.6×1016 N+/cm2,秋水仙素浓度为100 mg·L-1,培养5 d诱导率最高为44.4%;氮离子注入剂量为5.2×1016 N+/cm2, 秋水仙素浓度为150 mg·L-1,培养10d的诱导率最高为46.2%;二者均高于对照组秋水仙素浓度为100 mg·L-1培养15 d的最高诱导率13.9%。利用细胞染色体计数鉴定多倍体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14.
三种辐射源对耐辐射微球菌作用机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三种辐射源对耐辐射微球菌作用机理的比较研究宋道军余增亮(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合肥230031八十年代中期创立于我国的低能重离子生物学,研究已证实注入离子对植物和微生物均有良好的诱变效应[1-4]。离子注入生物体集能量沉积...  相似文献   

15.
低能氮离子注入大肠杆菌诱发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离子注入的诱变和导入外源DNA的生物学效应,用低能氮离子注入处理大肠杆菌野生型菌株MC4100A,将含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导入细胞中。实验结果表明,在一些转化子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或折叠受到了影响,一些转化子丧失了分裂后分离能力,且细胞膜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细胞分裂和蛋白质折叠机理提供了菌株。故低能氮离子注入对微生物细胞的诱变效应和导入外源DNA效应的有机结合将使离子注入技术在生物学基础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氮离子注入对链霉菌的诱变效应,筛选高产恩拉霉素的变异菌株。利用不同剂量的氮离子对杀真菌放线菌S.fungicidicus NL629-3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研究低能氮离子注入对其存活率及产恩拉霉素能力的影响。低能氮离子注入剂量在60×1013ions/cm2时对链霉菌的诱变效应显著,试验得到了5株恩拉霉素产量较高的突变菌株,其中N3-643菌株经连续传代4次,遗传稳定性较好,其摇瓶发酵水平较对照提高了41%,放大发酵生产后平均发酵水平提高25.8%。离子注入诱变是获得高产恩拉霉素突变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白腐真菌F4孢子悬液进行紫外、N+离子注入诱变.诱变后待孢子长出单菌落,滴加茴香胺等多酚氧化酶底物,观察其颜色变化;经发酵筛选,获得一株多酚氧化酶高产菌POP5,漆酶活力是原出发菌株的16倍,并且得到一株多酚氧化酶缺失菌株POL1.紫外诱变,孢子浓度为106~108个/ml,照射时间1~2min;N+离子注入,孢子浓度为105~106个/ml,能量20Kev,剂量为5×1014ons/cm2,每个平板上生长30个左右菌落是最佳诱变选育条件.与其它真菌的孢子相比,N+离子注入法对白腐真菌F4孢子的致死率较大.  相似文献   

18.
曲酸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外线和氮离子注入作为诱变手段对曲酸产生菌黄曲霉CICC2242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一株高产菌株N83。曲酸产量由初始的12.4g/L提高到19.4g/L,提高了56.5%;遗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N83遗传性状稳定良好。该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诱变是获得高产曲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离子注入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离子束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源虽然在微生物上的应用起步较晚,但成果显著。这项技术适用于多种微生物,也可以和其它方法结合对菌种进行复合诱变,同样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不仅适于植物细胞,对微生物细胞也是可行的。这一技术在对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研究中,表现出比传统诱变方法高的诱变效率,利用离子注入进行微生物菌种改良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离子注入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理论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王林香  王世亨 《植物学报》2005,22(6):697-702
国内许多单位开展了低能离子注入植物种子的实验研究, 但在生物诱变机理方面却尚未有定论, 其中低能离子注入植物种子的深度-浓度分布成为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许多人直接用LSS理论得到的TRIM程序, 从理论上计算了低能重离子注入植物种子的深度-浓度的分布, 却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相差甚远, 于是得出LSS理论及TRIM程序不能直接用于计算离子注入非均匀、非致密、有孔道的植物种子这种特殊的靶材料的结论。针对这一研究课题, 在目前尚未有更加成熟完善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前提下, 为了便于计算, 本文根据植物种子的结构特点, 对靶材料棉花种子进行了处理,并对LSS理论进行了修正, 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初始能量为20keV的Ti+注入棉花种子的深度-浓度分布, 得到了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的分布曲线, 初步的确定了低能离子注入植物种子深度-浓度分布的一种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