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高文远  李志亮  肖培根   《广西植物》1996,(2):171-174+201
本文以浙贝母衰退鳞片为材料,观察了细胞内含物降解和运输的过程。细胞内含物降解时,内膜系统产生许多囊泡,这些囊泡有降解和运输两方面的作用。降解产物在细胞中表现为颗粒和丝状物形式,它们在细胞间转移通过共质体和质外体两条途径,转移方式多种多样.降解产物经过细胞间转移,最终汇集到维管束,再通过维管束运往新生器官。转移细胞在物质运往筛分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韧皮部是降解产物运输的主要通道,导管的一部分可能也参与了这种运输.  相似文献   

2.
陈月艳 《生物学通报》2006,41(11):31-34
2.3细胞内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细胞代谢狭义上的细胞代谢,专指生物体细胞内进行的一系列高效而有序的酶促反应的总称,即细胞内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细胞内的物质转变主要是指原生质的合成与分解,细胞内的能量转换主要是指能量转化(或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酶和ATP是细胞代谢必需  相似文献   

3.
许多年前就发现植物体内有些细胞的胞壁可以向内生长侵入细胞质,形成瘤状突起。由于细胞壁频繁地内突,质膜也就随之反复凹陷和转折,其表面积显著增加,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它对溶质吸收或分泌的效率。这种细胞叫做转移细胞(或传递细胞,图1,2)。它们在物质的短途运输中,特别是在维管束输导细胞的物质装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际上,转移细胞并不是一种新  相似文献   

4.
探讨脑肿瘤的浸润转移机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原发性脑胶质瘤间质组成进行观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ollagenⅣ、Fibronection、Laminin(CollⅣ、FN、LM)三种抗原在正常脑组织及脑瘤组织的血管基底膜和其表面被覆软脑膜均有表达,以FN表达最强。CollⅣ表达稍次,LM表达最弱,在部分胶质瘤细胞外基质有FN阳性表达,胶质瘤细胞外基质FN阳性表达率与胶质瘤的分化程度无关。各型各级胶质瘤血管基底膜部分呈线状连续完整,部分呈分层网格状增厚。本研究结果显示:活体胶质瘤细胞自身合成的FN可能有助于瘤细胞的组织移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胶质瘤的浸润性生长;胶质瘤细胞与转移瘤细胞转移侵袭能力不同,为进一步探索脑瘤的转移机制,应重点分析瘤细胞表面大分子物质表达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胞间连丝与大分子物质的胞间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孝英  杨世杰 《植物学报》1999,16(2):150-156
胞间连丝是细胞间细胞器,是细胞间通讯的直接途径。一般认为,胞间连丝允许通过物质的分子量上限(SEL)是800~1000 Da.近年来研究的许多证据表明,胞间连丝的SEL随组织种类及其生理状况而异。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如病毒运动蛋白与胞间连丝相互作用,使病毒通过胞间连丝转移。玉米突变体 kn1基因异常表达的KN1可使包括表皮在内的各层组织结瘤,KN1是细胞间移动的信息物,P-蛋白可由伴胞通过胞间连丝转移到筛管。某些组织中胞间连丝很高的SEL和发育过程胞间连丝SEL的变化可能在植物发育调控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大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转移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胞际电子转移是指细胞内电子以间接或直接的方式传递到细胞外,最终到达细胞周围电子受体的过程.胞际电子转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尤其存在于电子受体相对匮乏的环境中.胞际电子转移可分为间接和直接胞际电子转移.间接胞际电子转移(胞际基质转移)是主要借助氢、甲酸以及其他代谢产物的电子传递;而直接胞际电子转移则由胞内电子转移偶联胞外电子传递实现.胞际电子转移促进了细胞的基质代谢活性,拓展了细胞的作用空间,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胞际电子转移产生了电流,实现了菌间能源共享,驱动了胞外物质(如重金属、腐殖质)转化,具体重大的生态意义.本文总结相关文献,对细菌胞际电子转移的过程、特点、机理及其生态生理学意义作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胞间连丝与大分子物质的胞间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胞间连丝是细胞间细胞器,是细胞间通讯的直接途径。一般认为,胞间连丝允许通过物质的分子量上限(SEL)是800~1000Da.近年来研究的许多证据表明,胞间连丝的SEL随组织种类及其生理状况而异。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如病毒运动蛋白与胞间连丝相互作用,使病毒通过胞间连丝转移。玉米突变体kn1基因异常表达的KN1可使包括表皮在内的各层组织结瘤,KN1是细胞间移动的信息物,P蛋白可由伴胞通过胞间连丝转移到筛管。某些组织中胞间连丝很高的SEL和发育过程胞间连丝SEL的变化可能在植物发育调控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大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转移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胚胎发育中期,半滑舌鳎胚胎由胚体、卵黄囊和卵周液构成.对半滑舌鳎胚胎发育中后期的卵黄囊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卵黄囊是由卵黄囊膜和包裹其内的卵黄物质组成.在半滑舌鳎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囊内的卵黄物质逐渐消耗产生低分子量的卵黄磷蛋白分裂小泡.分裂小泡转移到卵黄囊内部消黄细胞中,在消黄细胞的作用下分裂小泡转化成卵黄颗粒.随后卵黄颗粒在卵黄囊内表面聚集成囊状结构并转移运输到卵黄囊膜内部,最后把卵黄物质从卵黄囊膜转移并释放到卵周液中,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是一个有活性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参与抑制乳腺癌、黑素瘤、鼻咽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转移。BRMS1编码蛋白主要通过转录调控转移相关靶基因,参与调节细胞凋亡、细胞通讯、肿瘤血管新生等多种细胞事件。从BRMS1基因的分子结构、表达调控、生物学功能以及转移抑制机理等方面对BRMS1的研究进展做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0.
CD44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D44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 ,在许多细胞上均有分布 ,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肿瘤细胞等[1-3 ] 。CD44蛋白属于未分类的粘附分子 ,其正常功能是作为受体识别透明质酸(HA)和胶原蛋白 I、II等 ,主要参与淋巴细胞的激活以及细胞 -细胞 ,细胞 -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过程 ,CD44基因的变异性、多样性表达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 [4~ 7] 。现将 CD44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主要功能、在常见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浸润、转移的关系和可能的转移机制作简要…  相似文献   

11.
肾细胞癌(RCC)是最常见的恶性癌之一,癌症转移是目前导致肾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MMP-9被发现在许多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人类癌症中过表达,其表达和分泌受到NF-κB调控;VEGF在维持原发性癌和转移瘤生长所需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也受到活化的NF-κB调节。海参的多种活性物质在抗氧化、抗菌和抗癌方面都有出色的作用,而抗癌的主要机制则包括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生长、减少癌细胞转移等。本研究通过利用不同浓度的海参多糖处理人肾癌细胞A498,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粘附实验、迁移实验和小室侵袭实验,研究了海参多糖对A498细胞的生长转移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记法检测了海参多糖对A498细胞内MMP-9、NF-κBp65和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参多糖能够显著抑制A498细胞的增殖活力、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并且全都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中浓度(100μg/mL)和高浓度(200μg/mL)的海参多糖能够显著下调A498细胞内MMP-9、NF-κBp65和VEGF的表达。这些结果说明海参多糖能有效抑制人肾癌细胞A498的生长、转移和侵袭,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下调MMP-9和VEGF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癌细胞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隧道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TNTs)是基于细胞骨架尤其是纤维状肌动蛋白形成的细胞间管道样结构,其功能主要是介导广泛的细胞间物质交换,包括各种信号分子、RNA、蛋白质、细胞器甚至病原体,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各种细胞类型中均发现有TNTs的形成,尤其在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得到广泛关注.神经元细胞间或神经元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间形成的TNTs,能够介导电耦合,还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致病蛋白质的转移和/或传播,进而在神经系统发育和疾病进展中发挥作用.本文简要总结了在神经系统细胞间形成TNTs的研究进展,包括调节其形成的分子机制、功能和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3.
植物病毒侵染宿主植物的一个重要过程是通过它在宿主体内的转移和传播,产生病害。植物病毒在宿主体内的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植物维管组织进行的系统转移,另一种是植物病毒在宿主细胞之间的转移,这种转移是通过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实现的。实验表明,病毒自身编码的一种蛋白参与了这个转移过程,对烟草花叶病毒(TMV)而言,这种蛋白就是分子量为30kDa的运动蛋白。  相似文献   

14.
植物病毒侵染宿主植物的一个重要过程是通过它在宿主体内的转移和传播,产生病害。植物病毒在宿主体内的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植物维管组织进行的系统转移,另一种是植物病毒在宿主细胞之间的转移,这种转移是通过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实现的。实验表明,病毒自身编码的一种蛋白参与了这个转移过程,对烟草花叶病毒(TMV)而言,这种蛋白就是分子量为30kDa的运动蛋白。  相似文献   

15.
虽然早已知道高等植物体内的物质可以通过维管束内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输导细胞进行长距离的输送。但是,关于输导细胞本身的装入和卸出的短距离运输,至今还了解得很少。Gunning和Pate等在描述叶子小叶脉的韧皮部薄壁细胞时提出了“转移细胞” (Transfer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细胞异质性的关注越来越密切.单细胞操纵是研究细胞异质性的前提.基于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细胞的光学操纵,本文主要综述了激光显微切割、光镊、激光诱导前向转移和光流体等光学操纵方法的原理与应用.光学操纵无需接触,对细胞污染小、损伤小,而且易于和其他技术集成,对单细胞操纵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母系遗传的多功能细胞器,不仅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的调节,而且参与应激细胞的存活和命运决定。线粒体转移是间充质干细胞参与组织损伤修复和伤口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线粒体转移的途径有很多种,主要包括隧道纳米管、间隙连接通道、微泡、细胞融合以及胞吞作用等。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可诱导隧道纳米管的形成,使线粒体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多种应激信号,例如受损线粒体、线粒体DNA或线粒体其它产物的释放以及活性氧水平的升高等,都能引发线粒体从间充质干细胞转移到受体细胞。该文介绍线粒体从间充质干细胞转移到邻近应激细胞的现象,并讨论线粒体转移的可能机制及其在组织损伤等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真核细胞基因的转移可以通过转移整个染色体组,也可以转移一组染色体或重组的DNA分子到细胞中去,这些,若从方法学上加以分类有: 1.细胞杂交法; 2.微细胞(microcell)融合; 3.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4.DNA介导的基因转移; 5.细胞微量注射法。用细胞杂交方法可以转移整个基因组,而用微细胞转移基因则是用微细胞作供体。在微细胞中有一个或几个染色体与遗传性完整的受体融合,因此,在微细胞系统中只有一个或很少的染色体转移到受体中去。用染色体转移基因是由受体细胞经细胞内吞作用(endocytosis)来  相似文献   

19.
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样小体。外泌体中含有蛋白质、DNA和RNA等,在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调控的动态过程,而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影响肿瘤的转移。外泌体不但可以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力的生物标志物,而且可以决定肿瘤转移的器官趋向性,参与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促进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迁移,以及影响肿瘤转移后的增殖能力,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并且对肿瘤的免疫逃逸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期外泌体在影响肿瘤转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陈旋勐  张岗  高静  颜永刚  魏瑶  陈莹 《西北植物学报》2021,41(11):1834-1842
选取不同发育时期的山茱萸果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果实形态观察法、显微及超微技术、组织化学定位法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山茱萸果实发育过程中单宁物质分布及积累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以单因素ANOVA检验不同发育时期单宁含量的差异,以揭示单宁物质在山茱萸果实发育中的变化规律,为山茱萸果实涩味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山茱萸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颜色和果实体积变化明显,可将其发育过程划分为幼果期、中果期、成熟期3个时期;单宁物质主要分布在山茱萸果实中果皮的单宁细胞中。(2)在山茱萸果实发育过程中单宁细胞数目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幼果期单宁细胞从无到有,随着果实发育单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至中果期单宁细胞数目开始减少。(3)单宁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单宁细胞数目的变化一致,单宁含量在花后120 d时达到最多,随后逐渐减少。(4)单宁物质首先在细胞质的小液泡中积累,中央大液泡形成后则为单宁物质积累的主要场所,其积累形态主要有颗粒状、不规则状和板块状3种;单宁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中果期后期及成熟期在中央大液泡液泡膜附近有电子致密物质积累。研究认为,山茱萸果实中中果皮薄壁细胞为单宁物质积累的专属细胞,即单宁细胞,单宁物质的合成运输与液泡、囊泡以及线粒体的作用密切相关;成熟期山茱萸果实总单宁含量降低,涩味降低,表明单宁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果实涩味息息相关,可结合代谢组和转录组的方法对山茱萸果实中单宁物质的合成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