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目的:调查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的19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高凝状态特征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临床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病理特征、ECOG评分、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放疗、临床分期和合并疾病的关系。结果:195例NSCLC患者中,170例(87%)出现不同程度的凝血指标异常,42例(21.5%)出现PLT升高,78例(40%)出现FIB升高,12例(6.2%)出现TT延长,45例出现(23.1%)PT缩短,60例出现(30.8%)D-D升高,15例出现(7.7%)APTT缩短。NSCLC患者的高凝状态与其年龄、放疗、中心静脉置管均无关(P0.05)。而男性TT值显著高于女性,腺癌NSCLC患者FIB值显著高于鳞癌和其它类型NSCLC患者,ECOG≤2的NSCLC患者PT、FIB的水平显著高于ECOG2者,接受化疗的NSCLC患者APTT、PT水平均显著低于未化疗者,Ⅲ~Ⅳ期NSCLC患者FIB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NSCLC患者,合并其它疾病的NSCLC患者TT、PT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合并疾病者(P0.05)。结论:NSCLC患者易发生高凝状态,可能与其性别、病理类型、ECOG评分、化疗、临床分期及合并疾病有关,如何进行抗凝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妇围术期凝血与纤溶系统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到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DIC孕妇57例(DIC组)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产检的正常孕妇57例(健康孕妇组)及在我院体检的健康非孕妇57例(非孕妇组)作为对照,比较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变化,根据DIC组的治疗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并比较两亚组治疗前PT、TT、APTT、FIB、D-D、PLT,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DIC组治疗前各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孕妇组、非孕妇组比较,DIC组PT、TT、APTT延长(P0.05),D-D水平升高(P0.05),FIB、PLT水平降低(P0.05);与非孕妇组比较,健康孕妇组PT、TT、APTT缩短(P0.05),D-D水平降低(P0.05),FIB、PLT水平升高(P0.05)。DIC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组治疗前的PT、TT、APTT短于无效组(P0.05),D-D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FIB、PLT水平高于无效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PT与APTT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外,其他凝血、纤溶系统指标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DIC孕妇围术期凝血与纤溶系统指标异常改变,检测凝血与纤溶系统指标对DIC孕妇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妇科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对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接受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38例和开腹组37例,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及术后48h采用凝固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浆D-二聚体(D-D)的含量。自动血细胞技术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T)。结果:①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前24h及术后48h血浆PT、APTT、TT、FIB、PLT、D-D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病人术后24h血浆PT、APTT均缩短,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24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TT及PLT在术前24h及术后24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FIB、D-D两组术后24h均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特殊的二氧化碳气腹的建立,头低臀高的膀胱截石位,气管插管的全麻协同作用,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血流速度减慢,同开腹手术一样,均可使患者术后血液呈现不同程度高凝状态,从而均可增加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此,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防止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6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TP组(50例)及GP组(46例),TP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方案(TP方案)进行化疗,GP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GP方案)进行化疗,另选择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治疗前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以及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以及大体积血小板比率(P-LCR)及TP组和GP组治疗后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TP组和GP组患者化疗前PT、APTT、TT、FIB、D-dimer、PLT、PCT、MPV、PDW以及P-L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P组与GP组以上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TP组和GP组患者PT、APTT、TT、FIB、D-dimer、PLT、PCT、MPV、PDW以及P-LCR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GP组TT明显长于TP组(P0.05),PLT、PCT明显低于TP组(P0.05)。结论: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对于评价不同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不同化疗方案选择对于患者凝血系统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凝血状态的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非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并且无凝血相关疾病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常规凝血相关指标、血小板指标以及TEG相关参数,分析TEG相关参数与常规凝血检查指标和血小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超声检查血栓是否发生为判断标准,对常规凝血检查指标、血小板指标和TEG参数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分析方程后绘制ROC曲线,比较TEG、常规凝血检查和血小板指标评价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凝血状态的效能。结果:研究组PT、TT和APTT、P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IB和D-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R值、K值较对照组显著下调,而α角和MA值较对照组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值与PT、 TT以及APTT呈正相关(P<0.05);K值与FIB呈负相关,与APTT、PLT呈正相关(P<0.05);α角与FIB、D-D呈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P<0.05);MA值与PT、 PLT呈负相关,与FIB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APTT、 D-D、PLT诊断血栓的曲线下面积、特异度和灵敏度均小于TEG。结论:相比于传统常规凝血检查和血小板检查,TEG可以更加全面反映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凝血状态,快速准确地判断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是否发生血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小板参数联合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8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凝血酶时间(TT)等4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并与8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 PT、TT、APTT 显著延长(P<0.01),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FIB、PLT、PCT 明显下降(P<0.01),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MPV、PD 高对照组(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随着肝硬化患者 Child-Pugh 评分的升高,PLT、PCT 明显下降,MPV、PDW 明显上升;Child-A、Child-B、Child-C 组间 PLT、PCT、MPV、PDW 相互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凝血4项指标与血小板参数指标的联合监测,对临床判定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和有无出血倾向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收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间于我院进行手术的乳腺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手术前一天及手术后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另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3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结果:乳腺癌组手术前凝血纤溶功能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手术前血小板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后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PT、APTT、FIB及D-D变化幅度均小于Ⅲ期患者;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TT、APTT变化幅度小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ER-2受体阴性患者D-D变化幅度小于HER-2受体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及MPV变化幅度小于Ⅲ期患者;HER-2受体阴性患者PLT及MPV变化幅度小于HER-2受体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均较健康女性有较大改变,且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更加明显,机体存在更高的血栓风险,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常规凝血指标评估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脓毒症3.0将患者分为脓毒症(Sepsis)组(67例)、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组(30例)。完善相关检查后,检测和比较两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描绘TEG(血凝时间(R)、血块成型时间(K)、α角、血块强度(MA))的差异及以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休克组PT、APTT、FIB和D-D水平均较脓毒症组显著升高(P0.05),R、K均较脓毒症组显著缩短(P0.05),而α角、MA均较脓毒症组显著增大(P0.05)。TEG中R值、K值与PT、APTT呈正相关(r=0.439、0.267、0.379、0.136),与FIB、D-D呈负相关(r=-0.397、-0.671、-0.628、-0.534);α角、MA值与PT、APTT呈负相关(r=-0.127、-0.238、-0.459、-0.213),与FIB、D-D呈正相关(r=0.386、0.53、0.687、0.652)。结论:TEG联合凝血指标可较真实地判断脓毒症患者凝血纤溶状态,为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水泥填充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超高龄老年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80岁以上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29例,于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第3天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PLT)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当天FIB、DD、显著升高(P<0.05),ATⅢ降低(P<0.05),提示高凝状态,且纤溶亢进,此时段TT、PT延长(P<0.05),血小板明显降低,提示存在出血风险;术后第3天TT、PT显著延长(P<0.05),ATⅢ恢复到术前水平,FIB,DD水平较手术后当天下降,提示术后第3天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凝血与纤溶系统逐渐恢复平衡。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凝血功能有显著影响,术后当天高凝状态、纤溶亢进,存在潜在出血风险,术后第3天有明显出血倾向,提示高龄患者术后应适当补充凝血因子且须谨慎使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静脉注射凝血酶造成大鼠高凝态模型,为高凝态的研究提供合适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分为六组,分别于股静脉恒速注射生理盐水和2.5、5、10、20、40 U/kg凝血酶溶液,5 min内采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并观察大鼠死亡情况以确定最佳凝血酶剂量。在此基础上,以最佳剂量凝血酶溶液股静脉注射给予大鼠,分别于0、10、30、60、120、180、300 s采血测APTT、PT、FIB以确定最佳采血时间。最后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与凝血酶组(最佳凝血酶剂量和采血时间),采集血样测定APTT、PT、FIB以及全血粘度。结果 10 U/kg凝血酶组大鼠血浆APTT、PT明显缩短,FIB明显升高,且大鼠死亡率低。注射凝血酶后60 s大鼠血浆APTT、PT缩短最多,FIB含量升至最高。同生理盐水组相比,凝血酶组大鼠血浆PT、APTT显著缩短,FIB、全血粘度显著增大,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凝血酶溶液可复制大鼠血液高凝态模型,最佳凝血酶剂量为10 U/kg,凝血酶浓度为2U/m L,最佳采血测试时间为60 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指导食管癌患者临床输血的价值及其与常规凝血实验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治疗需输血的9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组和TEG组,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组采用常规凝血实验检查结果指导输血,TEG组采用TEG检查结果指导输血,对比两组输血前后的常规凝血实验检测指标以及临床用血量,对比TEG组输血前后的TEG指标,分析TEG指标与常规凝血实验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前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TEG组PT、TT较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组低(P<0.05);输血后,TEG组患者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较输血前降低,最大血凝块强度(MA值)、凝血综合指数(CI值)升高,凝血形成速率(Angle角)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值与APTT呈正相关(P<0.05),K值与PLT呈负相关,与FIB呈正相关(P<0.05),Angle角、MA值、CI值与FIB、PLT呈正相关(P<0.05);TEG组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输注量少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能更好地指导食管癌手术患者各种血液成分的合理输注,有效改善凝血异常情况,减少输血用量,TEG指标与常规凝血实验检测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者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并分析HS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SP患者9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其中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并分析HS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95.74%(45/47),较对照组的76.09%(35/46)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紫癜性肾炎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中VEGF、ET-1均与FIB、D-D、PLT呈正相关,而与PT、APPT、TT呈负相关(P<0.05)。结论:HSP的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HSP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功能,且血管内皮功能与凝血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白介素17A(IL-17A)、胆碱酯酶(CHE)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期间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CHB患者84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26例,另选取同期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凝血四项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IL-17A、CHE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HB患者血清IL-17A、CHE与凝血四项、ALT、AST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的FIB、CHE水平逐渐升高,PT、APTT、TT、ALT、AST、IL-17A水平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L-17A与FIB、CHE呈负相关,与PT、APTT、TT、ALT、AST呈正相关(P0.05);CHE与FIB呈正相关,与PT、APTT、TT、ALT、AST呈负相关(P0.05)。结论:CHB患者血清中IL-17A、CHE水平与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密切相关,联合检测IL-17A和CHE有助于患者的病情评估以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水泥填充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超高龄老年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80岁以上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29例,于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第3天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PLT)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当天FIB、DD、显著升高(P〈0.05),ATⅢ降低(P〈0.05),提示高凝状态,且纤溶亢进,此时段TT、PT延长(P〈0.05),血小板明显降低,提示存在出血风险;术后第3天TT、PT显著延长(P〈0.05),ATⅢ恢复到术前水平,FIB,DD水平较手术后当天下降,提示术后第3天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凝血与纤溶系统逐渐恢复平衡。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凝血功能有显著影响,术后当天高凝状态、纤溶亢进,存在潜在出血风险,术后第3天有明显出血倾向,提示高龄患者术后应适当补充凝血因子且须谨慎使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同时对其检测结果临床可接受性进行评估,使不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结果标准化.方法:连续30天用SYSMEX CA- 1500及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同时检测并比对仪器配套定值质控物的PT、INR、APTT、FIB、TT值;同时连续30天利用两台仪器检测并对比新鲜血标本的PT、INR、APTT、FIB、TT值.结果:SYSMEX CA- 1500及CA-7000日间质控物各检测项目:PT、INR、APTT、FIB、TT变异系数均小于5%.CA- 1500及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新鲜血标本:PT、INR、APTT、FIB、TT统计分析结果,t检验其P值均>0.05;相关系数r在0.993-0.999之间;两台仪器的偏差均符合1/2美国CLIA’88能力验证分析质量要求.结论:两台仪器PT、INR、APTT、FIB、TT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经统计分析两台仪器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对不同凝血分析仪进行比对分析,不仅能够及时发现仪器存在的系统误差.而且使其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给临床可提供一个准确、可靠一致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使临床对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acute exacerbation,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科住院治疗的80例AECOPD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另予辛伐他汀口服。比较两组患者刚入院时、治疗10 d后、30 d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治疗30天后所有患者按照肺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分级,比较各级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10 d和30 d,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D-dimer,D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水平均明显减低,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明显缩短,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ion of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明显变长,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长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天后按照肺功能中度损害患者的DD、HCY、FBG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度和极重度患者,TT显著短于重度和极重度患者,PT和APTT显著长于重度和极重度患者(P<0.05);重度肺功能损害患者的DD、HCY、FBG水平均显著低于极重度患者,TT显著短于极重度患者,PT和APTT显著长于极重度患者(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凝血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与其凝血功能异常程度存有一定关联性,肺功能损害程度较重者其凝血功能异常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患者中早期输注冷沉淀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失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住院号排序后取随机数字后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注血小板治疗,研究组给予早期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的输注治疗,无终端、退出、输注中死亡等异常情况。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输血前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24 h后两组患者的TT、PT、APTT均降低,Fbg、PLT水平升高,并且研究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变化幅度(P<0.05)。研究组患者的有效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24 h悬浮红细胞续用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失血患者中早期输注冷沉淀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起到较好止血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