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比较脑桥以上中枢损伤与腰骶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排尿方式、残余尿、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其中,脑桥以上中枢损伤组43例,腰骶段脊髓损伤组35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自由尿流率参数和完全膀胱测压参数。结果:两组间的最大尿流率、排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桥上中枢损伤组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腰骶段脊髓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腰骶段脊髓损伤组比较,脑桥以上损伤组的膀胱容量明显减少,最大尿流率时的压力、逼尿肌的最大压力及平均压力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膀胱的顺应性、逼尿肌稳定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桥以上中枢损伤患者的多数表现为低顺应性膀胱(27/43),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主要表现为高顺应性膀胱(21/35);脑桥以上损伤组多表现为逼尿肌的过度活动(29/43),而腰骶段脊髓损伤组更多表现为逼尿肌的无反射和弱反射(20/35)。结论:脑桥以上损伤患者主要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和膀胱容量的显著降低,以低顺应性膀胱为主;腰骶段脊髓损伤患者的逼尿肌多为无反射和弱反射,以高顺应性膀胱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联合M受体拮抗剂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M受体拮抗剂,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非那雄胺。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尿急次数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IPSS及OABSS较低(P0.05);残余尿量较少,最大尿流率较大,尿急次数较少(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M受体拮抗剂能够降低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生与-临床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将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78例BPH患者分为单纯性BPH组和BPH合并有高血压组两组,其中BPH组33例,BPH合并有高血压组45例。对两组患者的尿流率、残尿量、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尿发生率、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tPSS)评分、尿潴留次数及不稳定膀胱发生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间在年龄、尿流率、残尿量、PSA、最大膀胱容量及最大逼尿肌压力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PH合并高血压患者在血尿发生率、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尿潴留次数及不稳定膀胱发生率指标上明显大于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前列腺增生的病例报道越来越多,高血压状态能够促进BPH的发生以及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102例以HoLEP术治疗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BPH患者的年龄、切除腺体的大小、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的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QOLS)等。再选取我院100例以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2例BPH患者的年龄为(71.58±9.74)岁,切除腺体为(84.32±36.39)g,手术出血量为(146±24.68)mL,手术前的最大尿流率(8.37±5.28)mL/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为(72.93±26.49)cm H_2O,IPSS评分为(28.8±5.98)分,QOLS评分为(5.8±0.46)分;手术后的最大尿流率(24.77±5.89)mL/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为(42.35±10.37)cm H_2O,IPSS评分为(9.4±1.28)分,QOLS评分为(2.8±0.28)分。手术后的Qmax明显升高(P0.05),而Pdet/Qmax、IPSS评分和QOLS均显著降低(P0.05)。HoLEP术治疗的BPH患者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HoLE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BPH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儿童及青少年遗尿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诊治的61例遗尿症儿童及青少年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并结合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它辅助检查,选择适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其中有42例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异常,占总例数的68.9%; 19例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无异常发现,占总例数的31.1%.结论:膀胱敏感性增加、膀胱容量相对减小、膀胱逼尿肌无抑制性不稳定收缩、膀胱顺应性和尿道压减低、出现残余尿量是遗尿症儿童及青少年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出现异常的常见原因,行尿动力学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为遗尿症儿童及青少年在诊疗方案的选择上提供临床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对老年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患者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酒石酸托特罗定。观察并比较所有患者的最大尿流速率、膀胱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单次最大尿量水平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单次最大尿量、最大尿流速率均升高(P0.05),膀胱残余尿量、排尿次数以及P2X3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单次最大尿量、最大尿流速率较高(P0.05),膀胱残余尿量、排尿次数以及P2X3水平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结论: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能够显著提高老年膀胱活动度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P2X3受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术后尿动力学检测及其对合并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意叉.方法:膀胱出口梗阻≥Ⅲ度的BPH患者按是否合并肾积水、肾功能损害分为两组,即无合并症的A组198例,有合并症的A组48例,记录术前、术后2次影像、尿动力学、肾功能等检查结果,对A、B组间和B组术前、术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术前合并低顺应性膀胱(low compliance bladder LCB),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etrusor sphincter dyssynergia DSD),逼尿肌活动亢进(detrusor overactivity DO)的患者,A、B组分别18.2%、29.3%、29.3%和83.3%、54.2%、14.6%,不稳定膀胱(detrusor instability DI)、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损害(detrusor contractile functional lesion IDC)早期、IDC中晚期的患者,A、B组分别为128例、39例、6例和19例、18例、8例(P<0.01);(2)A、B组间术前、术后DI、IDC早期、尿动力学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RU)、充盈期膀胱压力(filling phase dertusor pressure FPPdet)、排尿期膀胱压力(utination phrase dertusor pressure UPPdet)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 MFR)差异有显著性(P<0.05).(3)术前、术后3个月B组IDC中晚期尿动力学参数有变化,大多仍未能恢复,高顺应性膀胱(High compliance bladder HCB)尿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H无合并肾积水、肾功能损害患者,应争取在PCB前手术,可避免肾并发症发生;合并肾积水、肾功能损害,争取在IDC早期前,或者PCB合并其他膀胱功能改变前手术,有助于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的恢复;如已是IDC晚期及HCP的患者,则肾积水、肾功能损害3个月内恢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臭氧水膀胱腔内灌注疗法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共60例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患者被随机分入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行为训练疗法并口服索利那新治疗。治疗组在行为训练疗法于口服索利那新的基础上,同时行臭氧水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在治疗结束时通过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评价疗效,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患者24h排尿次数、平均夜尿次数、24h尿失禁次数、OABSS评分、I-QOL评分、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末4周复查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并评估患者的不良反应。获得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证实,在24h排尿次数、平均夜尿次数、OABSS评分和I-QOL评分方面,各组治疗后有改善,而臭氧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所有治疗后患者逼尿肌不稳定情况均有改善;初始尿意时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变化情况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由患者自主报告,治疗组主要表现为灌注后尿道内及下腹部不适感,多自主恢复,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臭氧水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安全、有效,能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和24小时尿失禁次数,能改善OABSS评分,能改善尿流动力学结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BPH)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体积BPH患者,其中单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4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RP+TUIBN组)48例。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等,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TURP+TUIBN组术中出血量较TURP组明显增多(P0.05),两组手术时间、组织切除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URP组比较,TURP+TUIBN组术后6个月IPSS评分、PVR明显下降,Qmax、膀胱压力明显上升(P0.05);TURP+TUIB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TURP组16.7%(P0.05)。结论:TURP+TUIBN治疗小体积前BPH所致膀胱出口梗阻,可彻底切除增生腺体,消除小体积BPH的各种梗阻因素,减少术后膀胱颈挛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肌力、尿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产后SUI患者109例,按照入院就诊奇偶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4例,接受Kegel盆底康复训练,研究组55例,接受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疗效、漏尿量、尿失禁程度、盆底肌力、尿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各指标(手测肌力和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平均值)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漏尿量、尿失禁程度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尿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流率(Qmax)和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各维度(限制性行为、心理影响、社交活动受限)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产后SUI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和尿失禁情况,减少漏尿量,同时可促进尿流动力学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