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从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份我科收治的因肺癌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一秒用气呼气容积百分比(Percentage predicte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FEV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BMI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肿瘤的发生情况。统计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死亡率,收集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第一天活动和是否需要理疗。对比分析发生肺部并发症和不发生并发症患者的差异,对有差异的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25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6例,平均年龄为67.2±13.7岁,术后共有19例(7.4%)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较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ICU停留时间长、死亡率高(P0.05)。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术后下地活动情况差。两组患者的年龄、COPD和吸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是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增加术后死亡率,吸烟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9月~2020年7月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患者104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成并发症组(n=32)和非并发症组(n=72),分析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利用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肺癌根治术后3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6例,肺炎7例,肺不张9例,心律失常6例,脓胸4例。并发症组年龄≥60岁、烟龄≥10年、传统开胸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人数占比高于非并发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978,95%CI:1.415-6.267)、烟龄≥10年(OR=3.847,95%CI:1.869-7.918)、传统开胸术(OR=3.065,95%CI:1.544-6.08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OR=2.848,95%CI:1.481-5.477)是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非并发症组术后3个月的总体生活质量量表、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术前与并发症组,且恶心呕吐、疲乏、疼痛、便秘、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腹泻评分较术前与并发症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烟龄、手术方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有关,且并发症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顾群浩张晓东蔡照弟朱晓明陈徽罗振林冯寿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4):4666-466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调查117例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发生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胃癌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或胸腔积液、腹腔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5.04%(41/117),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生活习惯与手术后并发症相关(P<0.05).结论:胃癌术后并发症由多种原因综合引起,除患者素质和病变因素外,6个危险因素依次为:行全胃切除、D2清扫、手术时间>4h、术中出血量≥800mL、胃管留置时间>3d、长期吸烟,应重视其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的外科病房进行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本院外科病房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46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医院感染253例,采用目标监测的调查研究方法,对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对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治疗专科(心胸外科)、治疗专科(神经外科)、入住ICU病房、急诊手术、住院治疗天数、气管插管全麻醉、切口类型(污染切口)、切口长度、侵袭性操作、侵袭性操作时间、抗菌药物治疗、术前抗菌药物治疗、术前抗菌药物治疗时间、术后抗菌药物治疗、术后抗菌药物治疗时间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治疗专科(心胸外科)、治疗专科(神经外科)、入住ICU病房、急诊手术、住院治疗天数、切口类型(污染切口)、切口长度、侵袭性操作、侵袭性操作时间、抗菌药物治疗均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针对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防治对策,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率、防控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高龄组≥70岁)与98例(对照组70岁)行肝部分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其围手术期情况,对其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高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5%,对照组31.6%(P0.05),高龄组7(11.1%)例肝衰竭,2(3.17%)例术后有出血现象,3(4.8%)例切口感染,3(4.8%)例胸腔积液,1(1.5%)例伴有隔下感染,1(1.5%)例有严重肺部感染,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死于急性肺动脉栓塞。组织病理类型高龄组以结节型多见,Edmondson Ⅰ-Ⅱ级33例,Ⅲ-Ⅳ级18例,胆管细胞癌8例,混合细胞型4例。BCLC-0、A、B、C期分别占2、9、35、17例。高龄组与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5%VS85.7%、34.9%VS46.3%、15.9%VS36.8%。结论:高龄对肝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无明显影响,并不是原发性肝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的禁忌症,高龄患者2、3年生存率较对照组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96例在我院接受CABG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早期是否出现肺部并发症将患者分为肺部并发症组和非肺并发症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围术期指标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早期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296例CABG手术患者中有52例出现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7.6%);两组在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BMI)、术前心功能分级、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EVF)、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24 h输红细胞(RBC)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24 h平均血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OR=1.137)、BMI(OR=1.636)、术前LEVF(OR=1.733)、左主干病变(OR=1.532)、体外循环(OR=2.134)、术后24 h输RBC量(OR=1.243)、术后24 h平均血糖水平(OR=1.335)是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早期肺部并发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中应当重视此类高危因素,以制定相关干预措施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0年至2009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5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1%(57/258)。多见的并发症包括胰漏、胆漏、腹腔感染,出血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并发症有关的因素包括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g/L,术中出血量>800 ML,年龄>60岁,术前血红蛋白<100g/L。结论: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g/L和术中出血量>800 ML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其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术前血红蛋白<100g/L。手术者应掌握好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从而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0年至2009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5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1%(57/258)。多见的并发症包括胰漏、胆漏、腹腔感染,出血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并发症有关的因素包括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g/L,术中出血量〉800 ML,年龄〉60岁,术前血红蛋白〈100g/L。结论: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g/L和术中出血量〉800 ML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其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术前血红蛋白〈100g/L。手术者应掌握好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从而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江苏无锡市一造船厂在职人员翼状胬肉的患病率、人群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苏无锡市一造船厂搜集调查对象共552名,对翼状胬肉的患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其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及眼部专科情况进行检查,详细记录,所得资料采用SPSS20.0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该造船厂552位在职人员中翼状胬肉患者19例,患病率为3.4%;卡方检验显示该造船厂不同学历、工种和户外工作时长的员工其翼状胬肉患病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造船厂不同工种和户外工作时长的员工其翼状胬肉患病率差异显著。结论:户外工作时长和工种是该造船厂员工翼状胬肉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21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动脉瘤直径、手术时机及术后肺部感染的情况,对可能导致肺感染的因素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肺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吸烟、糖尿病、Hunt-Hess分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为吸烟和Hunt-Hess分级。结论:吸烟、高Hunt-Hess分级是影响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入住我院的60例已确诊且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Ⅲ、Ⅳ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结果:近期疗效有效率为76.67%.0.5、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4%、65.2%、38.7%.平均生存时间为25.6个月.结论:将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应用到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中晚期患者具重要的实践与运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研究成人脊柱畸形患者矫正手术后力学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6月到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脊柱畸形矫正术的患者80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出现力学性并发症分为力学并发症组和无力学并发症组,调查两组患者年龄、BMI、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合并神经损伤、术中截骨、性别、主弯角度、矫正率、手术史、入路以及疾病类型等病历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成人脊柱畸形矫正术后发生力学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0例脊柱畸形矫正术患者术后发生力学性并发症患者18例(22.50 %),分别为内固定失败4例、近端交界性失败5例、远端交界性失败4例以及术后冠状面失平衡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时间(OR=6.924,P=0.015)、年龄(OR=2.803,P=0.011)、矫正率(OR=3.215,P=0.032)、合并神经损伤(OR=1.629,P=0.021)、术中截骨术(OR=5.876,P=0.005)以及手术史(OR=1.692,P=0.043)与成人脊柱畸形矫正术后力学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时间(OR=2.265,P=0.002)、年龄(OR=4.035,P<0.001)、合并神经损伤(OR=3.024,P=0.003)以及术中截骨术(OR=3.982,P<0.001)是成人脊柱畸形矫正术后发生力学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年脊柱畸形患者矫正术后易发生力学性并发症,手术时间较长、年龄较大、合并神经损伤以及术中截骨术均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科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入院的5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全部5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有79人,占15.0%。分析显示,高龄、吸烟史、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低蛋白血症等原因是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而从这些感染者的痰液中共分离出病原菌98株,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易并发医院肺部感染,其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吸烟史、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低蛋白血症等。 相似文献
14.
王晓慧贾红娟崔志堂闫俊杰白玉海高秀丽唐艳娟宋学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7):3293-3295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69例青年卒中患者,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Hamilton焦虑量表(HAMA)》筛选出抑郁/焦虑病例作为病例组,其他病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青年卒中后抑郁/焦虑产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9例青年卒中病人中,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分别约26.0%和3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值5.002,95%CI为4.015~6.023)、幕下病变(OR值0.466,95%CI为0.145~1.505)、伴随基础疾病(OR值0.093,95%CI为0.008~1.129)是青年卒中后抑郁/焦虑出现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青年卒中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重视幕下病变和严重残疾,有助于预防及早期识别卒中后抑郁/焦虑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3月因心血管病入院治疗的1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医院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结果:154例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者25例,感染率为16.23%。共培养出病原菌27株,革兰阴性菌16株(占59.26%)、革兰阳性菌7株(占25.93%)及真菌4株(占14.8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等与医院感染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有基础疾病、有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14天)是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治愈后复发危险因素以及耐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5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0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统计复发情况。将所有患者按照治愈后复发与否分成复发组58例以及无复发组942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耐药、吸烟、职业类型、居住情况以及空洞,并对影响肺结核患者治愈后复发的因素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所有治愈后复发患者的耐药情况进行检验,分析其耐单药、耐2药、耐3药、耐4药人数的占比情况。结果:1000例肺结核患者治愈后复发58例,复发率为5.80%。肺结核患者治愈后是否复发与性别、年龄、吸烟无关(P0.05),复发组耐药、体力型工作、流动人口、空洞患者的比例高于未复发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耐药、体力型工作、流动人口、空洞均是肺结核患者治愈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58例患者中发生耐药例数27例,耐药率为46.55%;其中耐单药、耐2药、耐3药、耐4药人数分别为8、10、7、2例,相应占比为13.79%、17.24%、12.07%、3.45%。结论:肺结核患者治愈后复发的风险较高,尤其应注意耐药、体力型工作、流动人口、空洞的患者,以降低疾病复发,且肺结核复发患者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