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探讨体外共培养环境中小鼠胚胎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PM的影响.通过小鼠胚胎与肿瘤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观察小鼠胚胎对肿瘤细胞的形态及生长行为的影响,Annexin V-EGFP/PI原位检测与小鼠胚胎共培养后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MTT粘附实验、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研究与小鼠胚胎共培养后的人卵巢癌细胞的粘附性、迁移性及侵袭性的变化.共培养时小鼠胚胎能够侵入人卵巢癌细胞并推开肿瘤细胞形成自己的生长空间,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胚胎周围的肿瘤细胞凋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共培养后的HO8910PM肿瘤细胞的粘附性、迁移性及侵袭性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果表明体外共培养体系中小鼠胚胎能够侵袭肿瘤细胞,促进人卵巢癌细胞的凋亡,并使其粘附性、迁移及侵袭相关恶性行为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胰腺癌裸鼠原位种植瘤自发性淋巴结转移模型中VEGF-C表达的器官差异,以及VEGF-C反义寡核苷酸对不同生长部位胰腺癌细胞生长、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裸鼠原位种植瘤自发性淋巴结转移模型,分离、原代培养原发灶和自发性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胰腺癌细胞,并应用荧光定量PCR、MTT、流式细胞术检测VEGF-C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对原发胰腺癌细胞和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细胞各自生长特性、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 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VEGF-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原发灶胰腺癌细胞(P〈0.05)。VEGF-C反义核苷酸抑制胰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后,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均显著提高(P〈0.01),而原发灶中胰腺癌细胞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VEGF-C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抑制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生长、促进凋亡,但对原发灶胰腺癌细胞无影响;VEGF-C基因的表达和作用存在器官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与分析七氟烷预处理对肺癌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七氟烷处理肺癌细胞系A549,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转移与侵袭,采用免疫印迹法明确七氟烷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七氟烷处理可导致A549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且存在剂量依赖性(P0.05)。同时细胞转移与侵袭指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CXC类趋化因子受体7(CXC 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也存在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能抑制肺癌细胞的SDF-1/CXCR7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转移与侵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花地胆草(Elephantopus mollis H.B.K.)的乙醇提取物EM-12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方法:MTT检测EM-12对卵巢癌细胞活性影响;克隆形成抑制实验检测EM-12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GO功能分析(gene ontology analysis)分析EM-12对卵巢癌2774-C10细胞的影响;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周期相关蛋白。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EM-12可以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活性;RNASeq及GO功能分析表明EM-12诱导2774-C10发生G1/S期阻滞;克隆形成抑制实验结果表明,EM-12可以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凋亡率逐渐增加,并且G_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发生G_1/S期阻滞。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cyclin E_2、cyclin D_1、CDK2、CDK6蛋白水平下降,并伴随caspase-8、caspase-3活化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酶切失活。结论:EM-12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G_1/S期阻滞,且通过死亡受体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NAi技术沉默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对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RNAi-SDF-1细胞及对照组细胞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Western Blot检测裸鼠皮下移植瘤SDF-1蛋白表达情况。利用裸鼠皮下移植瘤建立其原位移植瘤模型,8周后处死裸鼠解剖尸体,检测原位移植瘤生长、凋亡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DF-1沉默对通路蛋白Akt、p-Akt、NF-κB、p-NF-κB以及侵袭转移相关基因E-cadherin、MMP-7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RNAi-SDF-1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RNAi-SDF-1组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缓慢,体积与质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NAi-SDF-1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P0.01)。尸体解剖结果显示,RNAi-SDF-1组肿瘤腹腔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率明显低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RNAi-SDF-1组肿瘤组织中Akt、p-Akt、NF-κB、p-NF-κB、MMP-7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RNAi-SDF-1能够有效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腹腔淋巴结、肝脏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及MMP-7的表达并上调E-cadherin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赫赛汀联合姜黄素对HER2阳性卵巢癌细胞系SKOV3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分为对照组、赫赛汀治疗组、姜黄素治疗组以及赫赛汀联合黄素治疗组,利用四唑盐(MTT)比色法和平板集落形成试验比较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利用AnnexinV-FITC/PI染色比较各组细胞凋亡。结果:赫赛汀联合姜黄素治疗组SKOV3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单一药物处理组,平板集落形成试验结果表明各组细胞集落形成率分别为83.4%、36.8%、59.2%和24.7%,赫赛汀联合姜黄素处理组SKOV3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显著低于另外3组(P<0.01),Annexin V-FITC/PI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各组SKOV3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3%、26.4%、9.3%和39.1%,赫赛汀联合姜黄素处理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1)。结论:赫赛汀联合姜黄素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系SKOV3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携带IGF-1基因慢病毒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可行性,对其引起的细胞凋亡机制做出初步研究,并讨论其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ADMSCs,利用脂质体将携带IGF-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入ADMSCs。实验分为Blank组,Lv-non和Lv-IGF-1三组,转染后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各组中IGF-1、Akt、p-Akt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了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携带IGF-1慢病毒载体转染ADMSCs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Lv-non和Blank组凋亡率明显高于Lv-IGF-1组(P0.05)。同时发现Lv-IGF-1组中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蛋白和Bax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抗凋亡蛋白Bcl-2显著上调(P0.01)。MTT法结果显示Lv-IGF-1能促进细胞生长,在5到6天时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通过检测PI3K/Akt通路发现,Lv-IGF-1组PI3K和p-Akt水平显著高于Blank和Lv-non组(P0.05),通路被激活。结论:携带IGF-1基因慢病毒载体成功转染ADMSCs。在ADMSCs中过表达IGF-1蛋白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同时抑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通路蛋白磷酸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长裂苦苣菜水提取物对肺癌细胞A549的影响,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长裂苦苣菜水提取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从细胞形态(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活力(CCK-8法)、细胞凋亡(Annexin V-FITC/PI染色)、线粒体膜电位(JC-1染色)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荧光探针DCFH-DA染色)几个方面检测长裂苦苣菜水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的影响。当处理浓度达到1 mg/mL作用细胞48 h后,细胞出现明显皱缩的凋亡形态学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下降(P0.05)。进一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1mg/mL的处理浓度作用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同时检测到处理组细胞的膜电位都明显下降,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上升,都呈剂量依赖关系。这些结果表明长裂苦苣菜水提取物可以诱导A549细胞凋亡,并抑制其生长和增殖,是一种潜在的预防和抑制肿瘤生长的药食两用植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PI3K/Akt信号通路是与胶质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核心通路之一,LY294002是该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本研究通过探讨PI3K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U87胶质瘤细胞系细胞衰老及凋亡的影响,从而为胶质瘤患者治疗的新策略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U87细胞株分为DMSO处理的对照组和LY294002(100μM)处理的实验组,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肿瘤细胞衰老和凋亡的情况。结果:LY294002处理组U87胶质瘤细胞的衰老指数(32.20±4.46%)显著高于DMSO对照组(3.40±1.61%,t=6.254,P0.001)。另外,与DMSO对照组相比,凋亡蛋白caspase-3mRNA的表达在LY294002处理组胶质瘤细胞中显著上调(t=8.923,P0.05)。LY294002处理组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80.10±4.832%)明显高于DMSO对照组(4.260±1.073%,t=8.923,P0.05)。结论:LY294002既能够诱导肿瘤细胞衰老,又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然而其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能力占据主导地位,为其发挥抗胶质瘤效应的主要途径。另外,在LY294002的持续作用下,部分衰老的肿瘤细胞或许会发生凋亡。这些结论为为临床增强胶质瘤患者的联合化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肝癌细胞系SNU739、HepG2,以CCK-8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测定阿帕替尼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阿帕替尼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阿帕替尼影响肝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帕替尼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P0.05)。平板克隆实验提示与对照组相比,10μM和20μM阿帕替尼组肝癌细胞克隆数明显减少(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10μM和20μM阿帕替尼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经阿帕替尼处理的肝癌细胞,促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3的活性片段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显著下调(P0.01)。结论:阿帕替尼通过调节肝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狐猴酪氨酸激酶2(LMTK2)基因沉默对人上皮性卵巢癌(EOC)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了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80和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SKOV3、ES2、OVCAR-3和HEY)中LMTK2的表达,使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将LMTK2的短发夹RNA(shRNA)、阴性对照shRNA、LMTK2过表达重组pcDNA3.1质粒或阴性对照质粒转染到SKOV3细胞中,并分为LMTK2-shRNA组、NC-shRNA组、LMTK2-pcDNA3.1组或NC-pcDNA3.1组。另外,使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处理SKOV3细胞1 h。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划痕实验评价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评价细胞侵袭。对BALB/c雌性裸鼠皮下注射转染NC-shRNA或LMTK2-shRNA的SKOV3细胞建立体内移植瘤模型,并记录接种28 d内的肿瘤体积。结果:与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80相比,卵巢癌细胞系(SKOV3、ES2、OVCAR-3和HEY)中LMTK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SKOV3的LMTK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5)。与NC-shRNA组相比,LMTK2-shRNA组SKOV3细胞活力、相对迁移面积、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此外,与NC-shRNA组相比,LMTK2-shRNA组SKOV3细胞中Bax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Bcl-2、MMP2、MMP9、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LY294002处理逆转了上调LMTK2对SKOV3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P<0.05)。在接种第21天和28天时,与NC-shRNA组相比,LMTK2-shRNA组裸鼠的肿瘤体积显著降低(P<0.05)。结论:LMTK2基因沉默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了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经右胸三切口与左胸两切口入路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手术效果、淋巴结转移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4,左胸两切口入路)和B组(n=46,右胸三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淋巴结转移、并发症和远期预后。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留置胸管时间均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P<0.05)。B组淋巴结清扫数多于A组,淋巴结总转移率则低于A组(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均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胸两切口入路相比,胸中段食管癌患者选用经右胸三切口入路,虽术中创伤大,术后恢复略慢,但该入路方式在淋巴结转移率、生存率方面有明显改善,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聚[ADP-核糖]聚合酶2(Poly[ADP-ribose]polymerase 2, PAPR2)表达对干细胞癌模型小鼠肿瘤生长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未转染的(对照组)、空载质粒转染(空载组)和si-PARP2转染(si-PARP2组)的Huh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体外化疗药物对不同Huh7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和凋亡率。通过腋下皮下注射不同Huh7建立肝细胞癌模型小鼠,采用结晶紫染色观察并计数克隆形成数目;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Huh7细胞凋亡率;排水法测定肿瘤组织体积;免疫印迹法检测PARP2, 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 Bcl2)和Bcl-2-Associated X蛋白(Bcl-2-Associated X, Bax)蛋白表达。结果:在体内外,转染si-PARP2均显著降低肝癌细胞中PARP2蛋白表达(P<0.05)。在体外,对照组和空载组Huh7细胞形成的细胞克隆数目和化疗药物诱导的凋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si-PARP2组Huh7细胞形成的细胞克隆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5),而化疗药物引起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在体内,si-PARP2组小鼠肝癌移植瘤重量和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5)。此外,与对照组和空载组相比,肝癌移植瘤组织内细胞经阿霉素治疗后细胞凋亡率、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PAPR2基因敲低可以显著抑制肝癌模型肿瘤生长和增强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PAPR2基因敲低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顺铂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对食管癌移植瘤小鼠免疫功能、癌细胞增殖以及肺转移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小鼠通过皮下注射食管癌移植瘤模型。一周后,30只食管癌移植瘤模型小鼠被随机均分为3组,即模型组、顺铂组和联合组。模型组不进行治疗,顺铂组腹腔注顺铂治疗,联合组腹腔注射顺铂联合尾静脉注射VEGF抗体进行治疗,共治疗7周。比较各组小鼠体重,食管癌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卵巢癌细胞肺组织转移结节数、癌细胞转移面积和转移病灶总数,以及食管癌移植瘤外周血CD4+、CD8+以及CD4+/CD8+ 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1)顺博组和联合组小鼠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联合组小鼠体重显著高于顺铂组(P<0.05);(2)顺铂组和联合组小鼠CD4+和CD8+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D4+/CD8+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联合组小鼠CD4+和CD8+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4+/CD8+却显著低于顺铂组(P<0.05);(4)顺铂组和联合组小鼠食管癌肿瘤组织体积和重量,肺转移结节数、转移面积和转移病灶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组小鼠显著低于顺铂组(P<0.05)。结论:VEGF抗体可以显著增强顺铂在体内对食管癌的抗癌特性,并有助于增强食管癌移植瘤小鼠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体内增殖和肺部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胸入路三野清扫淋巴结治疗中晚期胸中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中晚期胸中段食管癌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右胸入路行Ivor-Lewis术,根据淋巴清扫范围方式分为二野组(n=37)、三野组(n=25)。比较两组淋巴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及预后。结果:与二野组比较,三野组淋巴清扫数显著增加(P0.05),上纵膈淋巴结转移率及总转移率显著升高(P0.05);二野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三野组(P0.05);二野组和三野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3.2%、16.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中位DFS为19.7个月(95%CI:15.5~23.8),显著高于二野组中位DFS为16.8个月(95%CI:12.0~20.9)(P0.05)。结论:右胸入路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中晚期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彻底清除转移淋巴结,降低术后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两侧附件+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研究组行两侧附件+全子宫切除+系统性腹腔、盆腔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年内的生存率、疾病复发转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检出阳性淋巴结15枚,发现4例患者淋巴结转移;对照组患检出阳性淋巴结3枚,发现1例患者淋巴结转移。两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及淋巴结转移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年内生存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5%(P0.05);复发转移率为14.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29%(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不全性肠梗阻发生率为17.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下肢水肿、深静脉血栓、淋巴囊肿、输尿管尿瘘、体温转复时间5 d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可以延长子宫内膜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降低病灶的复发及转移率,虽然术后不全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1月到11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CT检查与CT血管成像,记录成像特征与相关血流储备分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60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为淋巴结转移20例,非淋巴结转移40例。转移组的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空泡征等CT征象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的肺动脉BF、BV值显著低于非转移组(P0.05),MTT值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在60例患者中,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MTT成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BF、BV值成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CT血管成像在肺癌中的应用能反映患者的血流储备分数状况,有利于判断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人表皮生长因子显性负性突变体(dominant negative mutant of EGFR, dnEGFR)对胃癌细胞体内成瘤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用目的质粒pEGFPN1 dnEGFR,空质粒载体pEGFP N1分别转染胃癌细胞NCI-N87.筛选出稳定转染株,实验共分3组:NCI-N87细胞未转染组(untreated NCI-N87,UN组),NCI-N87细胞pEGFP-N1转染组(EN组);NCI-N87细胞pEGFPN1-dnEGFR转染组(DN组).将3组细胞接种于裸鼠右后足垫,6周后测量移植瘤大小及对应腹股沟转移淋巴结数目,HE染色验证,real-time PCR和Western 印迹检测3组细胞中AKT1、MAPK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改变.结果发现,DN组移植瘤较UN、EN组明显缩小(P<0.05),且右腹股沟转移淋巴结数目较UN、EN组减少(P<0.05).DN组细胞中,AKT1、MAPK3 mRNA和蛋白水平较UN、EN组降低(P<0.05).提示pEGFPN1-dnEGFR可抑制裸鼠体内胃癌细胞成瘤及淋巴结转移,AKT1及MAPK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卵巢癌病理分期及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卵巢癌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MRI与CT检查,并以术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与CT诊断卵巢癌与卵巢癌病理分期的准确率。所有患者均于首次检查6个月后进行复诊,对比MRI与CT诊断卵巢癌复发转移的准确率。结果:MRI诊断卵巢癌的确诊率为94.00%(94/100),高于CT诊断的81.00%(81/100);漏诊率为2.00%(2/100),低于CT诊断的10.00%(10/100)(均P<0.05)。MRI诊断卵巢癌Ⅰ期、Ⅱ期、Ⅲ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3.33%(14/15)、95.00%(19/20)、93.33%(28/30),高于CT诊断的60.00%(9/15)、65.00%(13/20)、73.33%(22/30)(均P<0.05)。MRI诊断肠管及周围、盆腔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肝脏等远处侵袭和转移中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0%(26/26)、88.89%(24/27)、75.00%(18/24)、95.00%(19/20),高于CT诊断的76.92%(20/26)、48.15%(13/27)、41.67%(10/24)、45.00%(9/20)(均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查,MRI检查诊断卵巢癌的准确率更高,漏诊率更低,且在卵巢癌病理分期以及复发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6例卵巢癌和2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TGF表达,并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癌中CT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96%(24/25)、65%(75/116),卵巢癌中CT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CTGF的表达降低与卵巢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腹膜内转移及对化疗的敏感性显著相关(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GF的表达与卵巢癌腹膜转移(P=0.006,OR=4.185,95%CI=1.447-11.352)和淋巴结转移(P0.001,OR=6.336,95%CI=2.563-15.972)均显著相关。结论:卵巢癌中CTGF的表达缺失,是卵巢癌腹膜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作为预测卵巢癌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