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0年9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28例,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总结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2个月,术中平均出血170mL,平均手术时间55 min,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根据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标准优18例,良8例,优良率为92.9%,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PFNA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等特点,是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选择,尤其适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DHS组和PFN组,每组各32例。DHS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的固定方式,PFN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固定方式。手术后对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rri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DHS组相比,PFN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Harris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微创锁定钢板接骨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粉碎骨折临床效果,旨在找出最佳治疗方式。方法:自2007年12月~2010年03月,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近端粉碎骨折23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最后一次随访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2~28周,平均16周。除1例患者髋内翻畸形,1例锁定加压钢板断裂外,其他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满意的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股骨近端粉碎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近端膨胀髓内钉与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及躁动发生率比较。方法:病例来源为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入我院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膨胀钉组30例,采用近端膨胀髓内钉的手术方法,PFNA组30例,采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的手术方法。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X射线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髋关节功能的比较,同时对比躁动发生率。结果:X线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手术后骨折处均复位良好,无并发症及内固定物的脱落及松动,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PFNA组相比,膨胀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显示,与PFNA组相比,膨胀钉组的优良率明显升高,髋关节优于PF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膨胀钉组患者躁动率为10.00%低于PFNA组患者躁动率为3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膨胀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更利于骨折的愈合,且躁动发生率较低,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优于较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应用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 InterTa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 1年8月我科共收治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共107例,均采用InterTan髓内钉系统进行治疗,其中男45例,女62例;年龄34-93岁,平均73.05岁.受伤肢体左侧63例,右侧44例.按AO分型,31-A1型32例,31 -A2型59例,31-A3型16例.记录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并发症、死亡率、骨折愈合时间、末次复查Harris评分,并对比患者健侧及患侧术前、术中及术后1周的颈干角变化.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持续时间为66.69分钟.颈干角:术前健侧:140.66±9.08度,术前患侧:118.00± 15.49度,术中患侧:135.16± 7.08度,术后1周患侧:137.51±15.21度.术前患侧颈干角与其他三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健侧、术中复位后患侧、术后1周患侧颈干角之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3例患者于随访过程中死亡,6例患者失访.9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 -22个月,平均8.6个月.2例患者发生头钉切出,3例患者术后练习后出现股骨疼痛症状,未发生股骨干骨折.96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临床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41-92分,平均78.5分,优良率80.6%.结论:髓内钉InterTan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8月到2015年5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4.66%)明显低于对照组(20.94%)(x~2=5.11,P=0.02);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血清IL-6、IL-10、TNF-α表达水平,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显著,手术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低,且并发症较低,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髓内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amma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2.50 %,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 %,P<0.05)。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感染、褥疮、固定松动、股骨头坏死及严重疼痛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明显优于Gamma钉治疗,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可膨胀髓内钉(Fixion PF)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联合双磷酸盐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PFN治疗,观察组应用Fixion PF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双磷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的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Harris评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Fixion PF组的手术时间较PFN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切口长度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xion PF联合双磷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PFN联合双磷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PFNA组及PFLP组,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内固定并发症情况。结果:PFN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91.11%明显高于PFLP组的71.11%(P0.05);PFNA组比PFLP组骨折愈合时间短、内固定并发症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少的特点,治疗效果较PFLP更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保守治疗组24例;手术治疗组128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23例、外固定架23例、髓内固定28例(包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Gamma钉等)、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26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the locking compress plate,LCP)28例。对各种治疗方式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t=8.045,7.583,8.673,8.023,8.672,X2=9.124,4.809,6.603,4.276,14.444,P0.05);各手术组之间比较:各组卧床时间无显著差异(F=0.241,P0.05),外固定架组和LCP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优于其余各组(P0.05);保守组术后Harries评分低于手术组。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并发症较少;外固定架创伤较小,LCP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疗效较好,其中LCP可作为优先考虑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FNA和DHS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间69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37例(PFNA组),动力髋螺钉(DHS)32例(DHS组);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治疗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结果: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DHS组(P<0.05);术后并发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治疗费用高于DHS组(P<0.05);术后随访时间11-20个月,两组病例均临床愈合,PFNA组优良率高于DHS组(P<0.05).结论:PFNA与DHS均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材料,PFNA更符合生物学特点,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恢复好的优点,但治疗费用较高,临床应用可根据患者病情和经济状况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与第三代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骨科手术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2009年4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PFNA组20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质量,而Gamma 3组20例患者采用第三代Gamma钉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影像增强剂时间和失血量,术后评价复位质量和内置物位置,在随访中,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股骨干骨折、切出、再次手术、肺炎、尿路感染、脑梗塞、心肌梗塞和褥疮性溃疡等。另外,用Parker-Palmer活动评分系统评价行走能力。结果:PFNA和Gamma 3组在手术时间、影响增强剂时间和失血量上没有差异(P0.05);Gamma 3组病例复位质量要好于PFNA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内置物位置、行走能力和术后并发症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FNA与Gamma 3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Gamma3可获得更好的复位质量,应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强骨胶囊对老年股骨头近段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股骨近端骨折延迟愈合的老年患者4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9例予钙片;实验组22例予强骨胶囊。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BMP-2及IGF-1水平的改变。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5%)高于对照组(78.9%),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BMP-2及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实验组血清BMP-2和IGF-1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粘度均下降、骨密度值(BMD)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较,实验组血浆粘度降低、BMD较高(P0.05)。结论:强骨胶囊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股骨头近段骨折延迟愈合,促进骨折断端的愈合,推测其机制与增加患者血清BMP-2及IGF-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尖顶距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中的作用和意义,为骨外科手术疗效的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8月-200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FNA治疗的32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O/ASIF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标准对骨折进行分类,应用术中和术后即刻X光射线照片对骨折复位情况、远端锁定类型和股骨头内刀片位置进行记录。患者术后常规X光照片观察切出情况,用Oxford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期间共有37例PFNA植入,纳入本研究的共32例,27例获得随访。其中,3例切出(2例内侧穿孔和1例内侧塌陷)TAD小于20mm。4例植入相关股骨骨折,2例不愈合,1例复位失败。结论:PFNA是治疗股骨近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装置。我们认为TAD应尽量20 mm或30 mm以避免股骨头穿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年我院接收的70例6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进行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股骨颈骨折治疗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半年到一年半的Harris评分较术前评分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疾病特点等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扩髓更换髓内钉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肥大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及手术适应症。方法:自1998年4月至2009年6月采用扩髓更换髓内钉治疗11例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肥大性骨不连,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3-61岁。平均36.2岁,骨折部位在股骨上1/3者2例;中1/3者6例;下1/3者3例,原始骨折Winquist-Hansen分型:I型2例,II型3例,III型4例,IV型2例。结果:1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1~56个月,平均27.4个月,2例患肢短缩1 cm。另4例未获得骨性愈合,3例再次采用附加钢板合并自体髂骨植骨,1例远端锁钉动力化,再次干预后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6个月,平均8.3个月。结论:扩髓更换髓内钉是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大性骨不连的传统方法,基于力学稳定和临床观察,更适用于股骨中段骨不连。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基于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探讨桃红四物汤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后骨折愈合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期间遂宁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桃红四物汤干预。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髋部疼痛、痛有定处、神疲乏力、患肢软而无力、头晕眼花、失眠健忘、自汗畏风寒、胸闷气短、肌肤甲错、面色晄白无华评分和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红细胞压积、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PI3K mRNA、AktmRNA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使用桃红四物汤,可促进患者临床预后转归,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