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比磺达肝癸钠(商品名:安卓,葛兰素史克)与那曲肝素(商品名:速碧林,葛兰素史克)在6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安卓2.5 mg每天一次皮下注射7天,n=45)和对照组(速碧林,5000 IU(0.4 ML),每天2次皮下注射7天,n=39),随访1个月.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抗凝效果.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及治疗1个月内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1周,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显著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时,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出血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轻中度出血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出血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磺达肝癸钠与那曲肝素相比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磺达肝癸钠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64例接受PCI治疗的NSTEM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磺达肝癸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那曲肝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第10天的心脏事件(死亡、再梗死)及不良反应(出血)的发生率、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心脏功能(LVEDV、EF)及第30天的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第10天的死亡率[2.4%(2/82) vs. 3.7%(3/80),P=0.630]、新发梗死率[3.6%(3/82) vs. 5.0%(4/80),P=0.724],第30天的死亡率[1.2%(1/80) vs.6%(2/77),P=0.538],严重出血发生率[1.2%(1/82) vs. 2.5%(2/80),P=0.54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磺达肝癸钠组轻微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6%(3/82) vs. 12.5%(10/80),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凝血时间显著延长[APTT(30.02±2.10) vs.(29.24±1.84),t=2.512,P=0.013;PT (13.62±1.34) vs.(12.24±1.20),t=6.89,P=0.000],心功能明显改善[LVEDV (35.80±1.62) vs.(36.25±1.22),t=1.993,P=0.048;EF(42.25±0.34) vs.(42.15±0.26),t=2.099,P=0.037]。结论:磺达肝癸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治疗中的抗凝效果优于那曲肝素,其改善心功能的效果更好,且出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rhBNP与硝普钠后心、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rhBNP对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期望为心方衰竭晚期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找到疗效更好的治疗药物,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方法:57例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7例,使用硝普钠,治疗组30例,使用rhBN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心率、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尿酸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率、NT-proBNP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肌酐及胱抑素C较治疗前下降(P〈0.01),而对照组二者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尿素氮和尿酸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维持血压高于90/60mmHg的情况下,与硝普钠相比,中等剂量0.01μg/(kg·min)rhBNP能有效改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呼吸困难及水肿症状;(2)rhBNP可以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功能;(3)在心力衰竭治疗中,rhBNP疗效优于硝普钠等单纯血管扩张剂,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避免患者进行超滤等价格昂贵且有创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巴胺能否通过利尿作用改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充血症状以及肾功能。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静脉泵入48小时。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48小时内的总尿量及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充血症状、肾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48小时总尿量、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体重变化、BNP变化、肌酐变化、进展性心衰发生率、死亡率、治疗失败患者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多巴胺不能在利尿治疗基础上减轻急性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充血症状或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林奕辉  李艳春  朱勇 《生物磁学》2009,(13):2531-2532
目的:评价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在脑出血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5例脑出血合并肾功能不全进行微创抽吸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2例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的22.73%和40.91%(P〈0.01);治疗后微创组血肌酐值为107.65±22.06μmol/L,显著低于保守组139.45±22.8μmol/L,P〈0.001。结论:早期应用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能迅速有效地解除脑室内高压,阻断恶性循坏而使病情得到缓解,同时也能明显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析冠心病(CHD)合并肾功能不全(RI)应用冠状动脉心脏介入治疗(PCI)联合尼可地尔的临床疗效及对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就诊的86例CHD合并RI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 两组均实施PCI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水化处理,观察组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对比两组PCI治疗前后24 h肾功能指标(Cys-C、NGAL)、血清炎性因子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6 (IL-6))、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IN发生率(2.33%)、MACE率(2.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28%、13.95%),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PCI治疗前Cys-C、NGAL、hs-CRP、IL-6、cTnI、CK- MB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ys-C、NGAL、hs-CRP、IL-6升高幅度、组cTnI、CK- M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 联合尼可地尔应用于CHD合并RI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心肌损伤,预防CIN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对肾功能不全G+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肾功能不全分为肾功能不全组(33例),正常组(59例),检测用药前、用药后血小板计数,观察停药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肾功能不全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及正常组(P0.01),正常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停药后正常组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肾功能不全组(P0.01);肾功能不全组血红蛋白下降率高于正常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患者肾功能可影响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应用利奈唑胺时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慢性肾脏功能不全患者血红蛋白、电解质及NO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40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洛汀新口服治疗,实验组给予氯沙坦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钙、血磷、血钾、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b、HCT、血钙及NO水平升高,而血钾、血磷及ET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Hb、HCT、血钙及NO水平较高,而血钾、血磷及ET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能够明显升高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红蛋白及NO水平,恢复电解质平衡,改善预后,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大鼠肾大部切除与肾结扎两种方法制备的5/6肾切除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的异同。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左肾2/3切除加右肾切除,B组行结扎左肾动脉2/3分支加右肾切除,C组为假手术组。分别于第二次手术后5周、9周及13周测血压,处死大鼠,留取24h尿及肾组织。检测尿蛋白,肾组织切片染色。用半定量法评价肾小球硬化指数。结果第5周时,B组大鼠的收缩压显著升高,而A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第9周和13周A组和B组与C组大鼠相比,收缩压均显著升高。肾部分切除术后,尿蛋白随时间进行性增加。B组与A组相比,尿蛋白增加更为显著。A组和B组在各观察点均有不同程度肾小球硬化,B组较A组肾小球硬化程度重。结论肾大部切除和肾结扎两种方法制备的大鼠5/6肾切除模型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脑钠肽在慢性心功能不全过程中的诊治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期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员的脑钠肽的浓度,以及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脑钠肽浓度变化情况,所有人员同时给予超声心动并观察实验组血浆脑钠肽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浓度有明显改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和左室射血分数不同分级之间的血浆脑钠肽浓度也不同,各级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脑钠肽浓度的不同参考值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也不同。结论:脑钠肽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治过程中有重要价值,为临床心功能的判断可以提供较为敏感的指示,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R-181b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3例作为心衰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收治的单纯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冠心病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miR-181b、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另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将103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I-II级组(38例)、III级组(32例)、IV级组(33例)。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miR-181b、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miR-181b与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高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miR-181b、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的血清TNF-α、hs-CRP、IL-6、LVEDD均高于对照组,miR-181b、LVEF低于对照组(P0.05),IV级组的血清TNF-α、hs-CRP、IL-6、LVEDD均高于III级组和I-II级组,miR-181b、LVEF低于III级组和I-II级组(P0.05),III级组的血清TNF-α、hs-CRP、IL-6、LVEDD均高于I-II级组,miR-181b、LVEF低于I-II级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81b与TNF-α、hs-CRP、IL-6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P0.05),与LVEDD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miR-181b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呈异常低表达,且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程度和LVEF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与血小板活性的相关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住院患者474例,按静息心率快慢分为三组,心率70 bmp为第一组(Q1)150例,心率位于70~85 bmp为第二组(Q2)265例,心率85 bmp为第三组(Q3)59例,三组患者均于病情稳定时行血栓弹力图(TEG)中MA值检测,同时随访3个月,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MA值变化及预后。结果:三组患者MA值分别为61.16±7.29 mm、62.02±7.46 mm、65.32±6.56 mm,第三组患者MA值与第一组或第二组患者MA值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三组经花生四烯酸(AA)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和经二磷酸腺苷(ADP)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发现,静息心率高低与抗血小板药物作用疗效无相关关系(P0.05)。随访3个月,三组患者心绞痛、再住院、脑血管病及死亡的总发生率分别为28%、28.68%、40.67%。结论: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越快,MA值越大即血小板活性越高,静息心率的高低与抗血小板药物作用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造成心肌损害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特别是症状不典型的心力衰竭至今仍然是临床诊断上的一个难点,临床医生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所作出的诊断往往准确性偏低,应同时根据客观指标加以判断。BNP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激素,在CHF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上受到广泛的重视,2003年被美国心脏病学会列为医学十大进展之一。本文就B-型利尿钠肽在冠心病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愈后评估中的作用作一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脉介入冠心病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PCI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组在PCI术前服用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术后两组均维持服用4周。比较PCI术前、术后患者血小板活化、内皮功能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前及术后24 h,两组间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CD62P和GPⅡb/Ⅲa水平均较术前及术后24 h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术前及术后24 h,两组间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ET-1水平均较术前及术后24 h显著降低,NO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变更显著(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血清CK-MB、TNI和hs-CR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抑制PCI术后血小板活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手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行冠脉支架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病历资料,采用SPSS21.0分析冠脉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51例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发生冠脉再狭窄(22.5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吸烟史、糖尿病史、脂蛋白a(Lp(a))水平、空腹血糖、尿素氮(BUN)、总胆红素、术前病变狭窄程度、植入支架支数、长度以及直径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史、糖尿病史、Lp(a)水平、术前病变狭窄程度、植入支架支数、长度是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261、1.944、3.593、2.798、2.449、3.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支架直径是冠脉再狭窄发生的保护因素,OR为0.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数量,术前病变的狭窄程度、Lp(a)水平、糖尿病以及吸烟是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不断优化支架并根据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数量皮纹学特征波动性不对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宁夏汉族男性256例(正常: 128例; 冠心病患者: 128例) 双手数量皮纹学特征及其波动性不对称, 比较了其均值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1)冠心病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指纹嵴线数、指纹总嵴线数及a-b嵴线数均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2)冠心病患者组双手atd角及a-b间距均值均高于对照组, 双手atd角表现为显著增高(P<0.05), 右手a-b嵴线数均值表现为患者组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P<0.01); 3)冠心病患者组数量皮纹性状波动性不对称水平与对照组在FAⅡ(a-b嵴线数, P<0.01)及FAⅤ(atd角, P<0.05)两项上表现出显著增高; 冠心病患者组a-b嵴线数FA分布在|R-L|≥7组显著增高(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1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1例患者中,行二次开胸4例(9.76%),应用IABP 2例(4.88%),发生低心排综合征6例(14.63%)、肾功能不全6例(14.63%)、肺功能不全7例(17.07%)、脑合并症1例(2.44%)、胸腔积液4例(9.77%),死亡6例(13.63%),其余患者康复出院。结论: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近期疗效满意。术前改善心功能,成熟的手术技术,完全的心肌再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停机困难者尽早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及加强术后处理是提高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探讨冠心病合并室壁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共收治37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室壁瘤直径小于50 mm采用"三明治"法室壁瘤折叠术(13例),室壁瘤直径大于50 mm采用Dor标准术式(24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一年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前降支均采用左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移植血管1-4支。术后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猝死,其余均康复出院。术后血胸再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34例,1例失访。术后2周、术后1年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4.27±7.22)%、(49.32±6.98)%较术前(34.47±8.13)%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51.87±6.25)mm、(50.73±5.72)mm)较术前(61.25±5.21)mm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1.82±0.47)、(1.64±0.51)较术前(3.08±0.55)明显改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室壁瘤患者,根据瘤体大小及部位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并同期冠脉搭桥及矫治瓣膜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痛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同时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人们对冠心病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众多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痛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以影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但是迄今为止,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发病中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认为主要与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破坏凝血纤溶系统、影响糖、蛋白质、脂质代谢等方面有关.针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疗效.因此,本文就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痛的关系作一综述,从而为临床更好的防治冠心痛提供相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