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枸橼酸盐的方法,探讨其在枸橼酸钾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偶联速率法,观察重复性、线性及回收实验,并测定36例泌尿系结石病人口服枸橼酸钾片前及服药后24小时尿枸橼酸、尿钾和尿钙。结果:该法重复性CV分别为2.26%和3.34%,枸橼酸浓度在5mmol/L的范围内呈线性,r为0.9981。服药后,尿枸橼酸明显升高(p<0.05),尿钙显著降低(p<0.05)。结论:使用全自动酶法测定尿枸橼酸盐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口服枸橼酸钾能碱化尿液,降低尿钙,起到防治泌尿系结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诊PCI治疗的AMI并CS的患者47例,24例接受IABP支持下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23例直接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一周后,检测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心率、肺动脉楔压(PCWP)、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末端血浆B型尿钠肽前体(NT-pro BNP)指标的变化,多巴胺、速尿和硝酸酯类用量的比较及死亡率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观察指标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多巴胺、速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硝酸酯类用量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PCI,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的血供,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道大小对经皮肾镜取石患者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F24和F18通道的经皮肾镜取石术的189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具有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围手术期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95例F24通道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25±19.6 m L,其中5人进行输血治疗;94例F18通道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03±17.6m L,其中3人进行输血治疗。F18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出血组和非出血组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结石表面积、通道数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24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孤立肾、高血压发生率、结石面积、肾实质厚度、通道数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18通道经皮肾镜取石围手术期出血量显著少于F24通道(P0.05)。结论:孤立肾、高血压、结石面积大、肾实质厚、肾积水轻、通道数量多和手术时间长均会导致经皮肾镜围手术期出血几率和出血量增加,并且F24通道相较于F18通道出血量更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0%葡萄糖静注联合持续泵入呋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6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联合治疗组采取50%葡萄糖100 m L静注联合呋塞米100 mg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采取呋塞米300 mg间断注射。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尿量、脑利钠肽、心脏指数(CI)、左心室舒张期前后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效果总有效率90.3%,远高于对照组64.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量均有所增加,BNP浓度均有所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24 h尿量多于对照组,BNP浓度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CI和LVEF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而LVEDD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CI和LVEF提高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50%葡萄糖静注联合持续泵入呋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短期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减少水钠潴留,减轻水肿,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轻度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轻度肾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70例行经后腹腔镜输尿管、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方面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轻度肾积水患者实施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利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合并泌尿系结石,将10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与泌尿系结石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尿p H值、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尿酸(SUA)、24小时尿酸(TUA)水平比较差异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尿p H值和HOMA-IR为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排泄、胰岛素抵抗、肥胖或超重等因素促进了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其中血尿酸、尿p H值、HOMA-IR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及尿微量白蛋白(m ALB)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根据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A组6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B组7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中RBP、Hcy、Cys C及尿m ALB水平。结果:B组RBP、Hcy、Cys C及尿m ALB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RBP、Hcy、Cys C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Hcy、Cys C及尿m ALB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RBP、Hcy、Cys C及尿m ALB水平显著上升,联合检测能提高检测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排石汤联合盐酸坦洛新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行ESWL治疗,并于术后辅助使用盐酸坦洛新,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排石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0%,对照组为8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排净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肾绞痛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石排出时间、血尿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1年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 h、1 d血清NGAL、Cys-C水平逐渐升高,GFR逐渐下降,术后3 d上述指标逐渐恢复。观察组术后1 d、3 d NGAL、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GF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前术后各时点Scr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石汤联合盐酸坦洛新辅助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可有效改善ESWL引起的肾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内镜取石失败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3年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患者共89例,分为两组,其中A组为患者在内镜取石失败后再行LCBDE术(n=47),B组为诊断胆总管结石后立即行LCBDE术(n=42),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率(包括胆瘘、胰腺炎以及其他)、住院时间、结石复发率。结果:A组和B组相比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率、住院时间、结石复发率上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内镜取石失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行一期缝合胆总管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病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行胆管一期缝合;B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留置T管引流。比较分析两组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胆总管一期缝合组较留置T管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且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几率更小。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病的安全可行的方法,既为患者节省了费用又避免留置T管带来的并发症,在合适的适应症下可行此手术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期发生躁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6例,根据躁动情况分为躁动组和平静组,每组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术中失血量、尿量、麻醉时间、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躁动组患者各种不良刺激的比例。结果:术前,与平静组相比,躁动组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较低(P0.05),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水平较高(P0.05),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与平静组相比,躁动组尿量水平较低(P0.05),失血量、心率、麻醉时间、收缩压水平较高(P0.05),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组不良刺激影响中尿管刺激占比例最高,疼痛刺激其次。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与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术中失血量、尿量、麻醉时间、心率、收缩压水平,尿管刺激、疼痛刺激、气管导管刺激及体位不当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对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钙磷代谢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ESRD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D组(47例)和HD组(47例),PD组给予非卧床持续性PD治疗,HD组给予HD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钙磷代谢水平和微炎症状态,并统计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钙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血清磷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HD组与PD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HD组高于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组与PD组比较无差异(P0.05);PD组感染、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高于HD组,HD组高血压、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的发生率高于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和HD治疗均可改善ESR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但两者都将加剧患者微炎症反应,其中HD对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评价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3年2月45例行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开放组)与33例行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78例手术均取石成功,腹腔镜组2例分别因结石逃逸入肾盂和输尿管炎症水肿粘连明显改行开放手术。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总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方面均显著优于开放组,而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显著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尿瘘、伤口愈合不良、严重血尿等并发症。结论:两组术式治疗输尿管结石均能有效取石,腹腔镜术式在很多方面拥有一定优势,传统切开取石也有自己的特点。临床上应综合考虑患者意愿、病情特点、术者操作水平、患方经济条件等一系列因素决定最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疆南部维吾尔族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与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分析271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及其中177例24h尿分析,并将二者结合作初步评价.结果:草酸钙结石214例(78.9%),感染性结石7例(2.6%),尿酸结石29例(10.7%),磷酸盐结石17例(6.3%),胱氨酸结石4例(1.5%).177例24 h尿分析结果患者中代谢异常129例(72.9%),其中高钙尿症40例(22.6%),高尿酸尿症62例(35.0%),高草酸尿症43例(24.3%),高尿磷71例(40.1%),低枸橼酸尿症117例(66.1%),低尿镁症59例(33.3%),24h尿量<2000ml者72例(40.7%),高胱氨酸尿症2例(1.1%).结论:结石成分及患者的代谢评价对泌尿系结石的成因、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PN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将109例成人PNS患者根据其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检测患者的血脂、血清脂蛋白、ALB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析成人PN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PNS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血脂水平,并分析PNS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成人PN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24.77%;高尿酸血症组患者T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1),两组患者TC、LDL-C、HDL-C、Apo AI及Apo 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PNS患者血尿酸水平与T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呈正相关(r=0.350,P=0.001;r=0.533,P=0.014),与TC、LDL-C、HDL-C及ALB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成人PN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高尿酸血症患者具有更高的TG及尿蛋白水平,且成人PNS患者血尿酸水平与T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具有相关性,应高度重视成人PNS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钠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对终末期肾脏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透析患者血压节律、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2例终末期肾脏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HD治疗,每周3次,每次4 h,治疗组低钠联合HDF治疗,每周1次,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钙磷代谢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24 h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h SBP)、24 h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h DBP)、日间收缩压(day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SBP)、日间舒张压(day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SBP)、夜间收缩压(nigh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SBP)、夜间舒张压(night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nS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除nSBP外,其余血压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C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P、PT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1%、1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钠HD联合HDF治疗终末期肾脏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改善钙磷代谢并促进血压节律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儿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经皮肾镜激光碎石,观察组采用输尿管软镜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的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IL-10、CRP及WBC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儿各项炎性因子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者患儿IL-10、CRP及WB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LU)对重度肾积水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尿内皮素-1(ET-1)、水通道蛋白-1(AQ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重度肾积水的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研究组采用RPLU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肾功能、尿ET-1、AQP-1、MCP-1水平,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多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红蛋白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血肌酐及血尿酸氮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尿ET-1、AQP-1、MCP-1水平均下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LU术是治疗重度肾积水的上尿路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可作为重度肾积水伴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亲环素A(Cy P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依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3组,即糖尿病无肾病组(SDM组) 3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28例、糖尿病肾病组(CDN组)28例。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6例为对照组(NC组)。比较4组的血清Cy PA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以EDN组为实验组,在常规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雷公藤多甙片治疗4周,分析Cy PA水平与24 h UAER的相关性。结果:SDM组、EDN组、CDN组的HbAlc水平显著高于CN组(P0.05)。EDN组、CDN组的24 h UAER水平显著高于SDM组和CN组(P0.05),CDN组的24 h UAER水平显著高于EDN组(P0.05),而EDN组和CN组的24 h UA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M组、EDN组、CDN组、CN组血清Cy PA水平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 PA水平与24 h UAER呈正相关(r=0.697,P0.05)。结论:血清Cy PA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损伤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孤立肾多发结石患者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的效果。方法:64例孤立肾多发结石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开放式取石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取净率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无明显差异(t=1.942,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取净率和术后两个月排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4.731,P0.05,t=4.288,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患者(t=4.333,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3.762,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术后2个月的血肌酐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并且两组患者血肌酐水平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对孤立肾多发结石患者实施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