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宁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为儿童MP感染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11788例14岁以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的血清MP抗体,并根据患儿性别、年龄和不同季节对MP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788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患儿中,MP阳性3081例,阳性率为26.14%,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MP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儿童阳性率高于男性儿童,并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有上升趋势。结论MP在呼吸道感染中发病率较高,春冬季节、女性儿童和学龄期儿童易感。 相似文献
2.
杭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杭州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为临床治疗和防止其爆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采集在本院就诊并有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用FQ-PCR测定标本中MPDNA含量,若结果〉125拷贝为阳性,〈25拷贝为阴性。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分析MP感染和各调查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50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中共检出391例MP阳性,阳性率占26.0%(391/1502)。感染机会、性别差异无显著性。7~15岁的儿童更容易感染,感染率占48.0%-62.1%。一年之中以夏秋季感染率最高,其中7月份高达37.3%。结论杭州地区MP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点和南方其他地区的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1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按照是否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将患儿分为两组:心血管损害组和非心血管损害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1例MPP患儿中有51例发生心血管系统损害(发生率21.2%);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在年龄、急性期MP-Ab、胸腔积液、热程、血沉(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D4+/CD8+比值、发病7 d内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发病10 d内用药糖皮质激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热程、胸腔积液、CRP是MPP患儿发生心血管系统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D4+/CD8+比值、发病7 d内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则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热程、胸腔积液、CRP是MPP患儿发生心血管系统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及高CD4+/CD8+比值则为保护性因素,应当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科肺炎支原体(MP)感染特点,辅助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合理用药。方法测定我院一年来2013例儿科呼吸道疾病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结果201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者769例,占38.2%,769例阳性分别表现为肺炎369例(48%),支气管炎238例(31%),咽炎92例(12%),哮喘70例(9%)。其中,肺炎组与各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MP IgM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MP感染是患儿不可忽视的病原体,检测患儿血清MP抗体能够及早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8年至2009年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MP快速培养法对南京地区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9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检测。结果 9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MP培养阳性384例,总阳性率为39.2%。其中〈3岁、35岁、〉5岁各年龄组患儿中MP阳性率分别是36.9%,38.5%和43.3%;不同季度MP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春季(13月)45.7%,夏季(46月)24.8%,秋季(79月)20.4%,冬季(1012月)50.3%,其中冬、春两季MP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季(P〈0.01)。结论 MP为南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各年龄儿童普遍易感;冬、春两季高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44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加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静滴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患儿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6.9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静滴治疗,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更佳,且具有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患儿的配合度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2例RMPP患儿纳入研究,记作RMPP组。另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儿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对比。此外,对比两组患儿各项基线资料,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另外,比较两组患儿的影像学特征。结果:RMPP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RMPP组年龄、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均是RMPP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OR=2.773、2.344、1.058、2.515,均P0.05)。RMPP组大叶性肺炎、胸腔积液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而支气管肺炎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MPP患儿血清IL-6以及IL-10水平均存在明显高表达,且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均是RMPP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需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全年都有散发感染,常造成小范围的流行。近年来,MP感染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可使肺外脏器受损。现将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40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及分析住院患儿血清中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探讨两种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的方法定性检测患儿血清中的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年份、性别、年龄及季节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3.6%、22.4%,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1.3%。PIV每年女性患儿比男性患儿阳性率高,每一年中6-14岁感染阳性率最高;MP每年女性患儿比男性患儿阳性率高,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的阳性率也升高,6-14岁阳性率最高。PIV与MP在每年的四季中,感染的阳性率各不相同,并且没有相对的规律可循,但是在冬季阳性率还是较高,其次是春季、秋季,最低的是夏季。结论:掌握儿童副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点,有助于了解疾病感染特点,从而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及时快速地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98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患者在ICU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121例)和死亡组(77例)。对重症肺炎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多药耐药G+耐药情况,多药耐药G-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对影响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98例重症肺炎患者中,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占比30.30 %,共分离出病原菌290株,其中多药耐药菌65株,占比22.41 %,其中占比比较高的有鲍曼不动杆菌(23.08 %)、铜绿假单胞菌(20.00 %)、金黄色葡萄球菌(20.00 %)、肠炎克雷伯菌(10.77 %);重症肺炎患者多药耐药G+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较为敏感;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G-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耐药性,其中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中男性、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6分、有创通气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存活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的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存活组(均P<0.05),两组患者肺部基础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联合使用其他抗生素的占比,以及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无差异(均P>0.05);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性、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6分、有创通气为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568、1.203、2.812、1.674,均P<0.05),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542,P<0.05)。结论: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主要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且男性、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6分、有创通气为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SAP)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01月至2015年0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被诊断为SAP的患儿53例。患儿入监护室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常规、血气、生化等指标,并结合病史与常规生化等检测指标同步给出PCIS评分。根据患儿的转归,将所有患儿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3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男女比例为3.4:1,2岁以下发病者48例,夏秋季发病共40例。死亡组患儿共8例(15.1%),其LDH、AST、Pa CO2水平、肺叶受累数量、并发症种类较存活组患儿明显升高,危重症评分(PCIS)、血小板、白蛋白、Pa O2水平、Pa O2/FIO2比值均较生存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儿童SAP炎症反应重,常伴肺内外各种损害,早期的LDH、AST、白蛋白水平、血小板数量、Pa O2、Pa CO2、Pa O2/Fi O2及PCIS评分是疾病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有助于临床医生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尽早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技术应用于儿科重症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对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影响及肺功能的变化,旨在为临床上SMPP的诊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SMPP患儿83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静滴阿奇霉素,研究组42例,采用静滴阿奇霉素3-5天行BALF灌洗生理盐水+布地奈德治疗。于治疗7 d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肺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IL-2、IL-6、IL-10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mPAP、PAWP、PVR均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ALF技术可明显改善患儿炎症因子表达,对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正常有良好作用,适用于儿童SMPP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真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RICU和ICU2009年至2012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分为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FVAP)组和非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NFVAP)组,比较两组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采用单因素G(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使用MV时间(〉7d)、住院时间(〉15d)、血白蛋白〈25g、合并糖尿病、联合使用抗生素、频繁更换抗生素(〉2次/周)是导致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其中血白蛋白〈25g、联合使用抗生素、频繁更换抗生素(〉2次/周)是导致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血白蛋白〈25g、联合使用抗生素、频繁更换抗生素(〉2次/周)是导致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余丹王昱范文婷穆宣壑廖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5):2939-3942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2月诊断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患儿2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组使用左氧氟沙星,两组患儿均用其他抗生素,抗病毒、糖皮质激素及其他药物对症支持,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肺CT等改变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热、咳嗽、喘憋、干湿罗音等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等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肺CT显示肺部病变好转的情况,CRP,血沉恢复正常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尝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该疾病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20例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机械通气后的病死率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病死率为29.17%,经回归分析后,病死率与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肝功能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循环衰竭、胃肠损害(消化道出血异常)以及气胸等因素无关(P〉0.05);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高急性生理学评分(APS)、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以及低白蛋白水平。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能够引起心力衰竭等症状,影响患者短期预后情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板蓝根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和IL-10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80例,均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粉针剂与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板蓝根提取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NF-α,IL-6,IL-8及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促炎因子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NF-α、IL-6、IL-8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抗炎因子IL-10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L-10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板蓝根联合阿奇霉素能够明显降低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和IL-10的浓度,提高治疗效果,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水平并对比分析及与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贵阳市儿童医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7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肺炎患儿35例,男22例、女13例,将其分为重症组,轻症肺炎患儿35例,男20例、女15例,将其分为轻症组。对比两组患儿的suPAR水平、心肌酶水平以及肺部影像学结果,了解suPAR在重症肺炎中是否具有敏感性及特异性,并分析重症肺炎suPAR水平与心肌酶、肺部影像学结果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重症组suPAR水平较轻症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MB,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心肌酶相关指标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密度增高影、带片絮状影、节段性实变、斑片状影人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肺不张、大片状影、双肺纹增多人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suPAR水平与CK-MB、CK、LDH、AST以及影像学特征呈正相关(P<0.05)。血清suPAR水平对重症肺炎病情危重程度ROC的AUC为0.897(95%CI:0.819~0.975),最佳cutoff值为1.9 ng/mL,此时特异度、灵敏度为82.86 %、85.71 %。结论:重症肺炎组suPAR的值与心肌酶呈正相关;suPAR水平与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关性;suPAR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危重,在重症肺炎评估中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增高。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甲泼尼龙治疗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183例。根据病情程度的不同将患儿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n=90)和RMPP组(n=93),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儿童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RMPP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甲泼尼龙治疗,并按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2 mg/(kg?d)]、中剂量组[3 mg/(kg?d)]和高剂量组[4 mg/(kg?d)],每组各31例,对比三组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MPP组发热天数长于GMPP组,特异性体质、肺外并发症患儿比例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于GMPP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GMP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天数≥10 d、特异性体质、有肺外并发症、CRP≥24 mg/L、LDH≥250 IU/L、IL-6≥17 pg/mL是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剂量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P<0.05),但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临床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低剂量组,且高剂量组上述时间均短于中剂量组(P<0.05)。低中高剂量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RMPP的发生受到发热天数、特异性体质、肺外并发症以及CRP、LDH、IL-6水平等因素影响。应用4 mg/(kg?d)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儿童RMPP疗效较好,可明显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