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岛热带天然针叶林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热带林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性组分, 附生维管植物对于维持热带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均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首次系统地报道了热带天然针叶林中的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和分布特征。以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完好的热带天然针叶林(我国唯一较大面积分布的南亚松(Pinus latteri)天然林)中的附生维管植物为研究对象, 通过样带调查(共设置12个10 m × 50 m的样带, 记录每个样带内胸径(DBH) ≥ 5 cm树木上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名称、株数及附生高度), 分析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1)热带针叶林0.6 hm 2面积内共有附生维管植物769株, 分属于7科17属27种, 附生兰科植物和萝摩科植物为优势类群; 2)附生维管植物在水平方向上呈现出聚集分布; 3)附生维管植物在垂直方向上, 在中等高度层次(10-20 m)分布最多, 在下层(0-5 m)也有较多的分布; 4)少数附生维管植物对南亚松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 如华南马尾杉(Phlegmariurus fordii)、玫瑰毛兰(Eria rosea)、眼树莲(Dischidia chinensis)和铁草鞋(Hoya pottsii)等; 5)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及多度与宿主胸径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附生维管植物是热带森林中重要的特征性组分,研究附生维管植物对宿主树的选择性对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保护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热带云雾林中的附生维管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21个20 m×20 m的固定样地,调查样地内所有胸径>1 cm的乔、灌木的数量、种类、胸径、植株高、基质类型及其上生长的附生维管植物的数量、种类,用混合线性模型、单因素方差、附生选择性指数分析附生维管植物分布与宿主树种、胸径、高度、基质类型(裸树皮、苔藓、凋落物及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热带云雾林8 400 m2样地内,附生维管植物共计51种2 650株,附生兰科植物和附生蕨类植物为优势类群,附着在10.6%的个体木上;附生维管植物多度和丰富度与宿主树胸径显著正相关;多度较大的琼崖石韦(Pyrrosia eberhardtii)、流苏贝母兰(Coelogyne fimbriata)、阴石蕨(Davallia repens)、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对宿主树种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显著偏好1–4个树种;附生维管植物对轻基质类型(苔藓植物...  相似文献   

3.
附生兰科植物是热带林附生植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对于维持热带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6种热带原始林类型(热带季雨林、低地雨林、热带针叶林、山地雨林、山地常绿林及山顶矮林)中的附生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带调查(每个森林类型设置12个10m×50m的样带,记录每个样带内胸径(DBH)≥5cm的树木及藤本上附生兰科植物的物种名称、株数及附生位置)分析了附生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附生位置及其在不同森林类型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3.6hm2森林调查样带内共记录到附生兰科植物9634株,分属于26属60种;2)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6种森林类型中的附生兰科植物可分成5组(其中,山地常绿林与山顶矮林内的附生兰科植物归为一组);3)分布海拔范围相临近的森林类型的附生兰科植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山地常绿林和山顶矮林附生兰科植物的相似性最高(88.9%);4)6种森林类型中,较高海拔的3种森林类型(山地雨林、山地常绿林和山顶矮林)中,附生兰科植物的丰富度和多度均显著高于其在较低海拔的3种森林类型(热带季雨林、低地雨林和热带针叶林),其中,附生兰科植物在山地常绿林内的丰富度和多度均最高;5)热带季雨林、低地雨林、热带针叶林及山地雨林内,宿主冠区附生兰科植物的多度均高于干区;山地常绿林内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山顶矮林干区的附生兰科植物的多度高于冠区;6)调查木上附生兰科植物的发生率在高海拔森林类型均高于其在低海拔森林类型,各森林类型内附生兰科植物的多度及物种丰富度与宿主胸径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福建武夷山叶附生苔类植物着生生境因素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附生苔类植物在世界各热带雨林地区均有所报道,但对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仅有温度与湿度方面的报道。随着对叶附生苔类植物的深入调查,我们注意到光照的强弱也是影响叶附生苔类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样方的选择叶附生苔类植物在武夷山地区已知有36种之多,它们分布在海拔450—1300m(主要为650—1200m)之间。通常,在同一被附生的蕨类或种子植物叶面往往有2—3种苔  相似文献   

5.
附生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结构性成分,对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云南普洱市太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季风常绿阔叶林5种微生境(陡坡、缓坡、高谷、沟谷和山脊)的附生维管植物组成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地形数据和其他环境数据,分析了附生维管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与微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共记录附生维管植物97种12 302株,分属16科45属;物种 多度曲线显示,隐柄尖嘴蕨(Belvisia henryi)、带状书带蕨(Vittaria doniana)、半圆盖阴石蕨(Humata platylepis)等3个物种优势明显。(2)山脊生境中附生维管植物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和个体多度,而缓坡、沟谷生境中附生维管植物个体多度均较低。(3)在不同径级以及不同高度宿主之间的附生维管植物丰富度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小径级宿主及林木树干中下部位。(4)影响附生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个体多度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海拔高度、光照强度、温度;回归分析表明,附生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与海拔高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光照强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附生维管植物物种个体多度与光照强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海拔高度和温度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附生植物作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成分,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格局、水分和养分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查阅并结合相关文献,对云南哀牢山地区附生维管植物物种组成及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哀牢山地区附生维管植物共有23科83属218种,其中附生蕨类和兰科植物最丰富。附生蕨类有34属93种,以附生-石生蕨类生活型占优势,其中水龙骨科17属62种,占附生蕨类的66.67%,瓦韦属(Lepisorus)和石韦属(Pyrrosia)分别有13种和10种。附生兰科植物有26属65种,其中石斛属(Dendrobium)和石豆兰属(Bulbophyllum)分别有12种和8种。该地区附生维管植物属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并以热带亚洲分布居多。附生植物生长于生境因子变化剧烈、资源有限的林冠,对环境变化敏感,极易遭受破坏且破坏后难以恢复,不少附生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观赏等价值。因此,应加强对附生维管植物这一特殊类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叶附生苔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生态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附生苔植物(以下简称叶附生苔)是一类附生在维管植物叶片表面的、一般只出现在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苔类植物。它们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如影响碳、氮、水循环, 对气候变化和森林破碎化反应敏感, 可用作环境变化的指示植物。该文对叶附生苔的形态特性、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历史和进展、地理分布格局, 以及对环境的要求(附主和生境的特性)等进行了综述, 探讨了叶附生苔多样性分布格局形成的可能原因, 即环境(空气湿度高、林冠层发育好、干扰少)和适应特征(无性繁殖、形体微小)的选择。根据全球叶附生苔研究进展状况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可开展的研究方向, 如叶附生苔的形成原因、与附主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机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气候变化指示作用研究等, 大尺度上的研究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叶附生苔类植物是一类主要生长在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维管植物叶片表面的苔类植物, 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是苔藓植物中最需要关注和保护的一个类群。但由于其个体细小、分类困难等原因, 此前针对我国叶附生苔类植物的采样可能存在低估其多样性的情况。为了解采样方式可能对叶附生苔类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本研究在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叶附生苔开展了系统的采样及比较研究。根据叶附生苔附主植物的叶片特性、分布位置等因素, 对保护区内的叶附生苔类植物及附主植物开展沿海拔梯度的系统调查和取样, 分析了叶附生苔类植物和附主植物的多样性及物种组成情况。结果显示, 该保护区共有叶附生苔类植物5科14属49种, 叶附生苔附主植物57科84属119种。与历史数据相比, 本研究区新增叶附生苔2科5属35种, 其中浙江省新记录苔类4种。叶附生苔物种丰富度表现出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型分布的模式, 在500-900 m海拔段的种数最多。基于叶片数的物种累积曲线及随机抽样分析表明, 该保护区叶附生苔在不同生境及同一附主植物不同叶片间表现出较大的种类组成差异。鉴于本研究采集方法获得的较高叶附生苔物种多样性, 建议在我国叶附生苔多样性其他分布中心开展类似的研究, 以进一步摸清我国叶附生苔类植物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附生维管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湿性山地森林植物群落中物种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 在维系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附生维管植物调查相对困难, 在多样性调查和统计中往往被忽视, 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全国范围的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名录。本项研究基于已公开发布的数据库, 搜集并整理了1982-2022年间的关于中国森林附生维管植物研究的文献书籍。首先, 提取文献资料中的有效信息, 依据物种2000中国节点的数据进行标准化校正, 整理出中国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共计49科246属1,739种, 然后据此编写了相对准确、完整的中国森林附生维管植物物种名录。本名录作为我国第一个全国性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名录, 可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并能为深入研究附生维管植物的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及宏观生态学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日益恶化的喀斯特环境下叶附生苔类植物的分布状况,对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多样性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有叶附生苔类植物5科15属43种,其中,九洲疣鳞苔(Cololejeunea yakusimensis)、巴氏薄鳞苔(Leptolejeunea balansae)、斯氏唇鳞苔(Cheilolejeunea streimannii)、麦氏细鳞苔(Lejeunea micholitzii)、巨齿细鳞苔(L.kodamae)和纤细细鳞苔(L.exilis)为广西苔藓植物新记录。该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区系具有热带性质和东亚分布特点。与邻近地区比较,该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与贵州茂兰的亲缘关系和区系关系最紧密。该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分布随海拔增加呈增加趋势。那坡老虎跳保护区、龙州和宁明弄岗保护区以及靖西龙邦镇风水林是叶附生苔类植物分布最丰富的地区,因此,建议应对这些地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进行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钱江源国家公园叶附生苔类植物4科9属19种, 较之前记录增加3科8属17种。与钱江源处于同纬度的我国其他地区相比, 钱江源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种数仅次于西藏墨脱, 排名第二。鳞叶疣鳞苔(Cololejeunea longifolia)和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subacuta)是钱江源国家公园最常见的2种叶附生苔类植物。丰富的叶附生苔类植物表明钱江源国家公园具有较合适的叶附生苔类植物生长环境, 这可能与该地区长期有效的保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与附载植物的关系,调查了附载植物胸径、树高、枝下高及附载植物种类对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按照径级分别对不周径级下的附载植物的附生蕨类植物的多样性进行偏相关分析,并采用方差分析判断附载植物种类对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附载植物树高和胸径与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附载植物的枝下高与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表明较低的枝下高有利于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的增加.附载植物种类对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片段化石灰岩森林附生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石灰岩地区拥有丰富的兰科植物资源,但近年来随着橡胶树的大面积种植,使得该地区很多石灰岩森林呈片段化。为了解片段化石灰岩森林中附生兰科植物多样性状况以及片段化对附生兰科植物的影响,该研究选取了生境片段化的青岩寨和曼纳览,以及连续生境的绿石林和巴卡新寨等4个样地的29个样方进行多样性调查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个石灰岩森林样共记录到附生兰科植物34属76种1 528株(丛)。通过对坡向、坡度、海拔、地形、郁闭度和森林类型等6个环境因子与附生兰科植物丰富度进行CCA分析,发现石灰岩地区附生兰科植物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和森林类型2个因素的影响,在海拔较高的青岩寨和巴卡新寨附生兰科植物物种丰富度高于低海拔的绿石林和曼纳览,而片段化对附生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多度均无显著影响,这可能与片段化的历史较短有关。虽然目前来看生境片段化对石灰岩地区的附生兰科植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生境脆弱的石灰岩森林植被的保护对于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则更具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云南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附生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附生植物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形成及其维持机制、生态系统的水分和养分循环等有重要作用。作者调查分析了云南哀牢山原生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 80株不同种类、不同径级乔木上附生植物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森林附生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收集到附生植物 69种,分属 33科 49属,其中维管束植物32种,苔藓植物 37种。附生维管束植物的Shannon 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 2. 93和 0. 91,附生苔藓植物分别为 3. 31和 0. 95。附生维管束植物中蕨类较为丰富,以棕鳞瓦韦 (Lepisorusscolopendrium)、拟书带蕨 (Vittariaflexuosoides)、柔毛水龙骨(Polypodiodesamoenavar. pilosa)等为主;附生种子植物以黄杨叶芒毛苣苔 (Aeschynanthusbuxifolius)、长叶粗筒苣苔(Briggsialongifolia)、白花树萝卜 (Agapetesmannii)等为主。该地区全年气候潮湿、温凉,使得附生苔藓植物非常丰富,主要优势种类包括东亚鞭苔 (Bazzaniapraerupta)、小叶鞭苔 (B. ovistipula)、齿边广萼苔(Chandonanthushirtellus)、树平藓 (Homaliodendronflabellatum)、刺果藓 (Symphyodonperrottetii)、青毛藓 (Dicran odontiumdenudatum)、小蔓藓(Meteoriellasoluta)、尖喙藓(Kindbergiapraelonga)等。从空间分布特点上看,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树附生苔藓植物生态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徐晟翀  曹同  于晶  陈怡  宋国元 《生态学杂志》2006,25(11):1338-1343
生态位理论在植被生态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引入生态位理论对树附生苔藓植物进行了研究。在上海市市区和郊区主要公园、部分街道及校园,包括崇明岛等地区,共设立18个样点,调查发现43种树附生苔藓植物,其中藓类植物39种,苔类植物4种。根据盖度值计算了43种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结果表明,树附生苔藓植物种数(N)与生态位宽度(B)符合公式N=0.3423e-0.0369B,r=0.9347,大部分的树附生植物生态位宽度很窄,67.44%种类的生态位宽度小于0.1。本文计算了43种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值,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和最小生成树法对它们进行分类。将43种树附生苔藓植物分成3个生态类群,它们与生境关系显著。因此,在苔藓植物保护中应特别注意对树附生苔藓植物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叶附生苔类植物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维管植物叶片的表面,是苔藓植物中较为复杂的一个类群,特殊的生理生态特性使其在成为气候变化指示类群方面的潜力很大。为了探究采集者的经验及采样强度是否显著影响叶附生苔的发现概率及物种多样性,本研究在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叶附生苔开展了系统的采集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展叶附生苔类植物的调查和研究提供经验和方法支持。通过4位具有不同采集经验的采集者在规定的时间(每人每次30 min)和区域(铁炉基至黄家岱)内对叶附生苔进行3次重复采集,分析不同采集者所采集到的含有叶附生苔的叶片数及所获得的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4位采集者共采集叶附生苔类植物5科11属36种,并新增1种首次发现附生于叶片的种类(南溪苔Makinoa crispata)。采集者经验对叶附生苔的发现概率影响不显著,但对叶附生苔的物种多样性,尤其是一般种和优势种的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推测这一差异主要是由采集者不同的采集策略所导致。同时,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叶附生苔的物种多样性随着采样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4位采集者共同参与的采样结果体现出较高的采样充分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即...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古老特有植物青檀叶片进行内生和附生真菌的研究,以了解青檀叶片内生和附生真菌的组成特点和探讨内生和附生真菌菌群之间的可能联系,为研究真菌资源多样性、植物附生和内生真菌的相互演化关系及真菌与宿主植物协同进化等提供有益参考资料。研究结果表明,从健康的青檀叶片获得可培养内生真菌839株,附生真菌1857株,共计2696株,鉴定其分属于4目,5科,43属。在目的分类水平上,内生和附生真菌均以丛梗孢目Moniliales为优势菌群,分别占90.23%和92.51%;在科的水平上,内生真菌以暗梗孢科Dematiaceae和丛梗孢科Moniliaceae为优势菌群,分别占47.56%和42.67%,附生真菌以丛梗孢科Moniliaceae和暗梗孢科Dematiaceae为优势菌群,分别占67.04%和25.47%;在属的水平上,内生真菌以黑团孢属Periconia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为优势菌群,分别占31.47%和10.73%,附生真菌以小球霉属Glomerularia、膝葡孢属Gonatobotrys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为优势菌群,分别占20.03%、13.95%和12.22%。青檀叶片内生真菌和附生真菌均存在的菌群数量达到23个属,占53.49%。内生真菌特有的属有6个,共分离19株,占0.70%,附生真菌特有的属有14个,共分离120株,占4.45%。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 index(H')多样性指数(2.44)和Margalef index(R)丰富度指数(2.88)分别小于附生真菌ShannonWiener index(H')多样性指数(2.57)和Margalef index(R)丰富度指数(3.32),但两者的Evenness index(E)均匀度指数几乎相等。青檀叶片内生和附生真菌菌群组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相似性系数达0.70。通过Fisher's exact test分析表明青檀叶片内生和附生真菌菌群组成无明显差异(P=0.072)。  相似文献   

18.
附生植物是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成分。因受林冠调查技术限制, 人们对林冠附生植物知之甚少。本文在前人有关西双版纳植物区系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野外调查和标本资料, 对该地区附生植物的物种组成与分布进行了整理。结果表明,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共有29科134属486种, 约占全部维管植物的11%。附生兰科是最丰富的类群(69属293种), 其中以石斛属(Dendrobium) (49种)和石豆兰属(Bulbophyllum) (48种)物种数最多。蕨类是仅次于兰科的附生类群(13科38属97种), 其中水龙骨科(51种)占附生蕨类总数的50%以上。基于生活史和养分来源的划分标准, 该地区48%的附生物种属于兼性附生, 其次是以兰科为主的专性附生(46%), 半附生仅占6%。从区系上看, 西双版纳附生植物属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热带亚洲性质。附生植物主要分布于资源受限的林冠生境, 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 在人为干扰日益加剧的背景下, 这类植物正面临严重威胁。因此, 需要加强对西双版纳林冠亚系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海洋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产生许多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承担多种生理生态功能。北部湾海洋植物物种资源丰富,据统计,海洋植物有3门43种。该文综述了从2002年起北部湾海洋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从11种红树植物和7种共附生微生物中获得59个新化合物和35个已知活性化合物,从3种海草植物中获得3个新化合物和7个已知活性化合物,从6种海藻植物和1种共附生微生物中获得25个新化合物和8个已知活性化合物,主要涉及结构类型有萜类、生物碱、黄酮类、甾醇,多数具有良好的抗菌、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北部湾海洋植物研究方向及后续的研究建议。该综述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北部湾海洋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叶片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喀斯特地区兰科植物的叶片性状及其适应意义对其科学合理的保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于干季与雨季研究了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内落叶、常绿地生、常绿石附生三种类型共19种野生兰科植物的叶片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并比较了不同类型兰科植物之间的差异.其中18种兰科植物为C3植物,仅棒叶鸢尾兰(Oberonia myosurus)为CAM植物.相比于落叶兰,常绿兰具有较高的比叶重( LMA)和叶片碳氮比(C/N),但其叶片氮、磷含量较低.在常绿兰科植物中,石附生兰的叶片Ca含量与δ13C高于地生兰.石附生兰的叶片磷含量在雨季要高于干季,而地生兰的叶片δ13C在于季要高于雨季.该地区常绿兰科植物的N/P值>16,表明其可能受到磷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