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冬季沙冬青叶肉细胞液泡中泡状内含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韩善华  王双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6):1072-1076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沙冬青叶肉细胞液泡中泡状内含物的形成。在早期,这种泡状内含物位于细胞质中,它由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泡组成,后经液泡膜内吞进入液泡。液泡中的泡状内含物主要位于两个正常叶绿体之间,附近的细胞质较多,内有丰富的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管状突起和由它们产生的小泡。也有一些液泡泡状内含物出现在解体叶绿体附近。前者主要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和质膜,后者则主要起源于解体的叶绿体。这种泡状内含物的形成可能与增强植物的抗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1.0mg.L^-1TDZ与1.0mg.L^-1.IAA(培养基A)作用下,草莓离体叶组织呼吸速率、蛋白质、核酸和糖类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酸酥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迅速提高,随即很快下降水平,愈伤组织不分化,在2.5mg.L^-1TDZ与0.1mg.L^-1IAA(培养基B)作用下,上述指标行工提高,并维持在同一水平直至愈伤组织形成,其后大幅度提高,在愈伤组织分化芽前或分化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地钱在离体条件下的无性繁殖及脱分化与再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L.)的胞芽和配子体先在 MS 培养基上补加1mg/l 2,4-D和3%蔗糖,经过启动部分脱分化后,再移入1/2KNOP 培养基补加4—8mg/l 2,4-D,0.25~0.5mg/l BA 与 MS 的铁盐,20g 蔗糖,此后愈伤组织肉眼可见,但仍伴有假根。最后移入 White 培养基添加丙酮酸、延胡索酸与柠檬酸三者混合物(5mmol/l)及1mg/l 2,4-D与4%葡萄糖后,始呈现彻底的脱分化状态,愈伤组织才能正常生长。整个脱分化时间长达10个月。而再分化成配子体却比高等植物容易,甚至移入不含激素的 MS 基本培养基即可形成正常的配子体。  相似文献   

5.
关于植物细胞脱分化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关于植物细胞脱分化的研究概况许萍张丕方(复旦大学生物系,上海200433)GENERALACCOUNTOFSTUDIESONDEDIFFEREN-TIATIONOFPLANTCELLSXuPingZhangPi-fang(BiologyDepartm...  相似文献   

6.
玉米根尖细胞中液泡发生过程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百日草游离对肉细胞随着导管分子的分化,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POⅠ(可溶性PO)、POⅡ(与细胞壁离子型结合的PO)和POⅢ(与细胞壁共价结合的PO)活性增加,并分别对底物愈创木酚、丁子香酚和咖啡酸(含阿魏酸)有较大的亲和力;抑制剂对PO活性抑制的动力学特性表明.间苯三酚为竞争性抑制剂,硫酸亚铁铵和二硫苏糖醇是非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以马铃薯抗青枯病二倍体材料ED13和CE171、炸片颜色好的二倍体材料HS66以及优良性状双单体材料DH401和DH405为供体材料,对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培养进行研究。叶片悬浮黑暗预处理和试管苗黑暗预处理两种预处理方式对原生质体活力无显著影响。以0.5 mol/L甘露醇为渗透调节剂,25℃酶解12 h条件下,适宜CE171和DH401纤维酶浓度略高于ED13、HS66和DH405,分别为0.3%和0.4%。ED13和DH401原生质体在VKM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4周,经愈伤组织生长培养基培养2周,转至芽诱导培养基培养,2~3个月后形成具根茎叶的完整植株。HS66和CE171原生质体培养6~8周也能形3~4 mm愈伤组织,但没有分化出芽;DH405的原生质体不分裂。  相似文献   

9.
沙冬青叶肉细胞中一种特殊内含物的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沙冬青(Am m opiptanthusm ongolicus)叶肉细胞中一种电子密度很高的近似椭圆形的特殊内含物的发育. 它始于中央液泡外侧,起初只是少量的泡状成分和电子密度很高的物质,然后两种成分逐渐增多,并随液泡膜内吞形成突起,不断伸向液泡中央,有的突起占据了液泡很大一部分体积. 接着突起中的泡状成分开始解体,电子密度很高的物质越来越多,直至充满整个突起. 当突起继续内伸时,它的尾部不断收缩变小,最后完全脱离液泡膜而游离在中央液泡里面. 这种内含物一般只出现在严冬季节,里面含有大量的脂.  相似文献   

10.
百日草离叶肉细胞随着导管分子的分化、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POⅠ和POⅡ和POⅢ有较大的亲和力;抑制剂对PO活性抑制的动力学特性表明,间苯三酚为竞争性抑制剂,硫酸亚铁铵和二硫苏糖醇是非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11.
离体细胞共培养中科间细胞共质体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体培养下选出的绿色胡萝卜(Daucus carota)细胞系和白色普通烟草(Nicotianatabacum )细胞系,各自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标志,在愈伤组织、光镜和电镜3 个水平上均可区分。对两个细胞系进行分散、混合、K+ 液低渗处理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共培养,10—15 d 后可观察到两种细胞的镶嵌生长。光镜和电镜下均观察到烟草细胞和胡萝卜细胞之间隔离层的存在与消失。在隔离层消失的区域可见到异种细胞间次生胞间连丝的形成,从而将独立的两个共质体连成一个统一的共质体。对科间细胞共质联系的建立过程进行了讨论,认为细胞接触后首先非特异粘连——以隔离层形成并适度加厚为标志,然后特异的细胞识别在隔离层中启动,从而导致隔离层或消失而重新建立共质联系或加厚、木质化、木栓化  相似文献   

12.
油菜叶片及其脱分化和再分化中质体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电镜观察了油菜叶片植株再生中质体的超微结构变化。在油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基粒,基质片层发育良好,偶尔有淀粉粒。在来自叶片的愈伤组织细胞中,质体体积变小,类囊体已经消失或部分消失,有的质体含有淀粉粒,但很少有质体小球。经培养分化后的愈伤组织,特别是在表层细胞中,质体数量急剧增多,形态变化很大,贮藏淀粉明显减少。基质内已有泡状或管状结构。有的质体已出现长的基质片层,但未见到基粒;质体中常有质体球。由此可见,质体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细胞器,它的变化与细胞分化有关,变化最大的部分是片层系统,贮藏淀粉,质体小球。片层系统中尤以基粒片层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绒山蝠小肠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道 《兽类学报》1995,15(3):218-221
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绒山蝠小肠组织和细胞超微结构,首次报道了该动物小肠上皮分布有纤毛细胞。这种纤毛细胞,在其它动物小肠上还未发现,可能是绒山蝠对特殊食物一种适应性结构。  相似文献   

14.
水分胁迫下小麦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本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抗旱性不同的6个小麦品种在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0.5MPa)对参试的6个小麦品种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几乎没有影响。中度(-1.0MPa)和严重(-1.5MPa)水分胁迫下的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且这种变化与品种抗旱性相一致。抗旱性愈弱的品种,对水分胁迫反应愈敏感。但表现在叶肉细胞结构上的变化过程基本一致。胁迫导致叶肉细胞质壁分离,液泡膜破裂。叶绿体变成球形挤入细胞中央,类囊体肿胀。线粒体基质变稀,脊减少。最终叶绿体、线粒体解体。其它细胞器消失,细胞中出现大量的小泡。  相似文献   

15.
红豆杉细胞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从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Rehd)的嫩茎及针叶诱导的出愈伤组织,对愈伤组织培养及细胞悬浮培养进行了研究,利用HPLC方法测定它们合成紫杉醇的能力,发现了能够提高培养细胞生长速率及紫杉醇含量的一些因子,红豆杉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速率已分别达到0.25g/L.d和0.28g/L.d。而他们的紫杉醇含量分别是0.0026%和0.012%。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油菜菌核病病情、发病期及发病部位与油菜产量损失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模似研究。结果表明:病斑绕茎度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其大小与产量损失成正相关,而病斑纵向长度与产量损失无明显相关性;发病期不同产量差异显著,以初花期发病产量损失最重,发病期与产量损失线性相关,可利用线性回归方程对产量损失进行预测;主茎发病部位愈近基部,枝条发病部位愈趋于主茎,单株产量损失率愈高。  相似文献   

17.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属齿鲸亚目鼠海豚科, 是世界上唯一的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淡水亚种, 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鄱阳湖及其部分支流1—3。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利用骨髓细胞、胎肝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造血障碍性疾病是引人注目的研究动向,也是治疗极重度放射病包括肠型放射病的可能有效措施。它们有效成分是造血干细胞。就造血干细胞的来源来看,在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数量虽少,但分离浓集比较方便,也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关于外周血干细胞的测试技术,对各种动物都已有报道,但对狗  相似文献   

19.
元麦叶肉原生质体在MS培养基(附加2,4-D 1mg/L,6-BA 0.25 mg/L)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用荧光增白剂(VBL)染色,培养1天出现再生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表面逐渐出现短棒状突出物和纤维状结构;培养第5天,原生质体表面覆盖较厚的纤维层,与未脱壁的元麦叶肉细胞表面形态结构相似。用愈创木酚作氢供体测定原生质体胞壁再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发现随着壁再生率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下降。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阳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酶带也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由刚分离的原生质体中的8条减少到培养4天的2条,反映胞壁再生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