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苜蓿二磷酸核酮糖(RuBP)羧化酶体内活化作用的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苜蓿RuBP羧化酶的初活性和活化作用在不饱和光强下与光合速率一样随光强增加而增加。缺硫培养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和RuBP羧化酶的含量、初活性及总活性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酶的初活性与光合速率两者减少的趋势比较接近,说明RuBP羧化酶的初活性可能在光合CO_2固定作用中具有决定作用。然而,缺硫植株中酶的活化作用比对照明显增高。酶的活化作用与叶片中的叶绿素,6-PG,NADPH及ATP相对酶含量的比值成正比,与体内的酶量成反比。 相似文献
2.
高等植物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是由8个大亚基和8个小亚基组成的复合体。大亚基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合成,小亚基由核基因编码合成。因此它是研究细胞质遗传和核质关系的一个理想的遗传标记物。我们曾用RuBPCase作了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3.
纯化的菠菜RuBP羧化酶有热易变性。加入ATP对RuBP羧化酶的热失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如同时加入DTT则可进一步提高ATP对酶的热稳定作用。此外,ADP,AMP和无机磷也有热稳定作用,但效果比ATP差。照光叶子的ATP含量比暗处理的叶子高一倍,而其RuBP羧化酶粗提液在60℃保温后的酶蛋白含量及酶活力分别比暗处理的高3至7倍。如果在暗处理的RuBP羧化酶粗提液中加入外源ATP时,则酶的热稳定性可达到光处理的86%。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的动力学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pH8.0和30C的条件下测定了杂交稻RuBP羧化酶的动力学常数,纯化酶测定值与粗酶快速测定值无明显差异。12种不同组合的三系杂交稻其RuBP羧化酶动力学常数差不大,Km(CO2)和Tmax的平均值与普通栽培品种也无显著差异。杂交稻汕优63号RuBP羧化酶的动力学常数和酶蛋白含量与父本恢复系相类似,枰本不育系的Tmax和酶蛋白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装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Rubis CO大、小亚基在叶绿体和大肠杆菌中的合成,装配,酶的体外重组以及亚基结合蛋白的性质和作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pH8.0和30℃的条件下测定了杂交稻RuBP羧化酶的动力学常数,纯化酶测定值与粗酶快速测定值无明显差异。12种不同组合的三系杂交稻(F1)其RuBP羧化酶动力学常数差异不大,Km(CO2)和Vmax的平均值与普通栽培品种也无显著差异。杂交稻汕优63号RuBP羧化酶的动力学常数和酶蛋白含量与父本恢复系相类似,而母本不育系的Vmax和酶蛋白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用菠菜和苜蓿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的抗体对八种植物的(RuBPCase)作双向免疫扩散反应,其免疫沉淀线均是部分交叉的(以菠菜和苜蓿KuBPCase为参照抗原)。不同品种的菠菜RuBPCase对同一品种菠菜RuBPCase抗体和不同品种苜蓿RuBPCase对同一品种苜蓿RuBPCase抗体的双向免疫扩散沉淀线均完全融合。各种植物的RuBPCase对菠菜RuBPCase大亚单位抗体的双向免疫扩散沉淀线都是完全融合的。因此植物种间RuBPCase免疫化学决定簇差异决定于小亚基上,而同一种内不同品种间酶的小亚基无免疫化学决定簇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9.
应用亲和层析技术,将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抗体固相于溴化氰活化的Sepharose 4B上,装成亲和层析柱。含有RuBPC的叶绿体偶联因子(CF_1)制备液,经亲和层析后,完全除去RuBPC,得到均质的CF_1。 相似文献
10.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小白菜和几种禾本科作物的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羧化酶)已用葡聚糖凝胶过滤的方法分离纯化。制备的样品经电泳鉴定,表现为1条酶带。小样品的植物材料用电泳方法制备。小白菜、玉米、高梁等作物的RuBP羧化酶在等电点聚焦电泳上,均可分离为5个条带,3个大亚基条带和2个小亚基条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RuBP羧化酶的等电点聚焦电泳图谱上,由于有相同的核背景,所以其小亚基相同;但是由叶绿体基因组控制的大亚基则有差异。实验中还测定了RuBp羧化酶的活性,发现玉米、高粱、水稻、小麦和烟草等作物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RuBp羧化酶活性均高于其相应的保持系,说明RuBp羧化酶与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并推论,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形成可以与叶绿体遗传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菠菜重组叶绿体中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E.G.4.1.1.39)活性。酶可被光活化,酶活性随光强度增加而增加,在200Klux下酶活力增加2.9倍。在重组叶绿体中加入硫氧还蛋白,则光还原的硫氧还蛋白能增强酶的光活化作用。改变叶绿体层膜和可溶部分的比例以及使硫氧还蛋白与层膜预温等实验的结果,提供了在叶绿体层膜中存在有部分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和硫氧还蛋白的证据。本报告的实验结果指出硫氧还蛋白可能与光系统有联系;光合作用中CO_2的固定不取决于叶绿体中RuBPCase的总量,而决定于活化的RuBPCase的量。 相似文献
12.
王美琪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81,(3)
C_4植物在叶解剖结构上,它的维管束鞘细胞内有叶绿体,这些细胞围绕着维管束排列成独特的“花环形”(Leatsch 1974)。这种特殊的形态结构与C_4植物具有高光合强度密切相关。 RuBP羧化酶是绿色植物同化大气中CO_2的关键酶。在C_4植物(玉米)叶切片中,该酶集中在维管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三种证据证明烟草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的大亚基伸展在小亚基的外面,小亚基排列在大亚基中间的概念。证据是:1.固定化胰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RubisCO的大亚基但不水解小亚基,而天然胰蛋白酶水解大亚基,也水解小亚基。2.固定化抗小亚基IgG-Sepharose可与游离的小亚基相结合,但不能与全酶结合。3.低浓度尿素处理可使固定化的RubisCO-Sepharose上的小亚基解离下来,而大亚基仍结合在载体上,这说明RubisCO是通过定位在分子表面上的大亚基的ε-氨基与Sepharose共价偶联的。当RubisCO中的小亚基全部被解离后,大亚基之间的结合进一步增强,这时解离大亚基所需的尿素浓度要比小亚基存在时高。任何RubisCO的四级结构模型都应将小亚基置于大亚基中间受保护的位置,一部份小亚基可暴露于全酶分子表面。 相似文献
14.
15.
Indirect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forRibulose-1,5-Bisphos-phatecarboxylase/OxygenaseinWheatLeavesGUWan-ChangZHANGRong-XianXULang.Lai.ZHOUXie(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210014)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简称RubisCO,EC4·1·1·39)是光合碳代谢中一种关键性的双功能酶,它也是植物遗传中良好的标记。有关RllbisCO及其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需要建立灵敏、简便、快速的丑UbisCo定量方法。本文介绍的固相抗原型丑UbisCO酶联免疫检测法(**ISA)具有上述特点,且不需特殊… 相似文献
16.
17.
18.
小麦叶片暗诱导衰老期间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的降解(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cv.Yangmai 158)叶片暗诱导衰老过程中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 EC 4.1.1.39)的降解。发现在此期间Rubisco大亚基(LSU)发生裂解,产生50 kD的降解条带,同时在自然衰老过程中也检测到这一产物。初步实验结果表明LSU发生这步裂解时Rubisco全酶没有解离。另外,在粗酶液中当温度在30~35℃,pH7.5时,这一步裂解反应能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