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于1959年12月21—24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30周年纪念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和博物馆等的工作者共141人,来自全国16个省市。在21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致了  相似文献   

2.
<正> 1979年12月6日到12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五十周年纪念会。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的二十五周年和三十周年都举行了纪念会和学术报告会,这一次纪念活动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87人,来自全国除台湾外各省、市、自治区的博物馆系统、高等院校、科研、生产部门及新闻出版单位。大会共收到学术报告一百余篇,分别在大会上和分组会议上宣读和讨论。报告内容涉及:古人类和旧石器的研究;第四纪地质、古生物、古气候环境;第四纪地质年龄等许多专业。这是我国古人类及有关学术界的一次空前盛会,检阅和交流了近年来在这个领域内各个专业的科研成果。会议中,代表们用一天时间专门参观了北京猿人展览馆和遗址以及附近几个典型的地点。这两年来,对北京猿人遗址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成立暨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65周年庆典在京举行1994年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65周年,也是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的前身──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成立65周年;更重要的是古脊椎所几代人盼望已久并为之做出不懈...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学报》1990,9(4):285-285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1989年10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房山区召开了古人类学国际学术讨论会,隆重纪念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60周年。此次会议的筹备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特别是孙鸿烈副院长多次听取汇报,并作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5.
黑博罗(G.Heberer)最近(1963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形态学和人类学杂志上发表了他对坦噶尼喀猿人头盖骨化石研究的报告。这个头盖骨是李基(L.s.B.Leakey)于1960年12月12日在东非坦噶尼喀的奥都威峡谷地层层位Ⅱ中发现的,地层时代为中更新世。头盖骨虽严重破损,但仍可复原。头盖骨的特征是眉嵴粗壮而突出,顶骨极为扁平,头骨最大宽度  相似文献   

6.
裴树文 《人类学学报》2004,23(2):110-110
裴文中教授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人类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创始人,他于192 9年发现的第一具北京猿人头盖骨为我国争得第一块国际学术界的“奥林匹克金牌”。2 0 0 4年是裴文中先生的百年诞辰,2 0 0 4年12月2日又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75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以及促进旧石器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学术交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将在2 0 0 4年10月18—2 2日在北京举办裴文中教授百年诞辰国际古人类学学术研讨会暨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75周年纪念会。大会将围绕世界最新的…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70周年,70年前的12月2日由著名的科学家裴文中亲自带领4名技工,在距北平市中心西南50公里的周口店龙骨山上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这个划时代的发现,揭开了研究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难忘的往事92岁高龄的王...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六十多公里的蓝田县公王岭地点,发现了一个猿人头盖骨。这个消息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杨钟健于1964年11月3日在西安举行的“全国第四纪第二次学术会议及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上宣布的。1963年6—8月,该所的一个野外队曾在蓝田陈家窝村附近发现了一个完好的猿人下颌骨,引起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重视。1964年,该所在前一年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了规模较大的调查发掘队,由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2004,23(3):173-186
目的:讨论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出土层位的准确归属问题;方法:详细追踪北京猿人遗址1929年—1933年发掘和分层的过程;结果和结论: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出土于周口店第1地点堆积的第11层,北京猿人的化石材料分布在周口店第1地点的第3—11层。  相似文献   

11.
开幕词     
竺玄 《人类学学报》1990,9(4):289-289
各位来宾: 纪念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六十周年暨国际古人类学学术讨论会现在开幕了。这是古人类学界的一次盛会,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对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内外专家、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张银运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06,25(4):267-275
南京2号人类头骨化石仅保留部分的额骨、顶骨、枕骨和颞骨,为一不完整的颅盖骨。其顶骨和枕骨有数条断裂缝,各断块之间有程度不一的错动,致使该颅盖骨显得外形异常。本项研究是对该颅盖骨的错动部分进行复位,结果表明,南京2号头骨有较大的顶骨、较小的上枕鳞相对宽度、可能较大的颅容量。这些形态提示该头骨与直立人有所不同而与早期智人相近。该头骨所具有的角圆枕、颞鳞顶缘形状、枕骨圆枕发育程度、枕骨的枕平面与项平面过渡情况、枕内隆突点与枕外隆突点的距离、头骨骨壁厚度、脑膜中动脉分支情况、头骨枕面观之轮廓线样式等形态细节,还很难作为可靠的依据把南京2号头骨鉴定为直立人。南京2号头骨很大可能是属于智人亚种(Homo sapiens sapiens)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3.
The year 2005 marks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Robert Koch's Nobel Prize. Here, we describe the scientific career of Robert Koch, the discoverer of the etiologic agent of tuberculosis but also of those of anthrax, cholera and wound infections. Equally important, Koch developed the methodologies and concepts that made medical microbiology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Despite great efforts, however, Koch failed to conquer tuberculosis, which still causes enormous health problems worldwide 100 years after his Nobel award.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The skull ofHomo antiquus Ferguson, 1984, represented by cranial remains of a fossilized skeleton, A.L. 288-1, from the Plio/Pleistocene of Hadar in Ethiopia, is reconstructed and the procedure described. Re-evaluation of the skull shows that it is apparently the smallest, normal, unequivocal hominid skull known; and that its cranial morphology is not Australopithecine, but Homin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