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滇金丝猴的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6月到2013年3月,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区域,依据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AE编码系统,对滇金丝猴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并构建PAE行为谱。分辨并记录了滇金丝猴的14种姿势、82种动作及143种行为,描述了各种行为的相对发生频次与性别、年龄的关系。与川金丝猴相比,滇金丝猴的行为有些不同,这可能与两者生活环境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黔金丝猴的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0月~2014年4月,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北京动物园,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随意取样法,观察记录了野外和圈养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行为发生的过程及环境特征。按照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的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AE编码系统,对黔金丝猴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并构建PAE行为谱。分辨并记录了黔金丝猴的16种姿势,107种动作及163种行为,将记录到的行为分别划归于摄食、排遗、调温、交配、分娩、育幼、亲密、作威、冲突、通讯、聚群、休息、运动和杂类等14个类别中;区别了各种行为在雄性、雌性、亚成体、幼猴和婴猴之间的相对发生频次以及发生季节。与川金丝猴R.roxellana和滇金丝猴R.bieti相比,黔金丝猴在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方面均有所不同,这可能与三者生活环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行为谱是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物种,其行为生态的研究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大熊猫数量稀少且警惕性强,很难在野外进行观察,有关其行为谱等基础行为研究结果主要是基于圈养大熊猫的观察研究。为了促进野生大熊猫行为学的深入研究,2015年1月—2016年6月,2018年8月— 2019年4月我们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基于红外相机图片和视频数据,利用PAE编码系统建立了野生大熊猫行为谱和PAE编码系统。研究共计在14种环境背景中记录到大熊猫12种姿势、52种动作、56种行为。一方面,本研究结果基本涵盖了大熊猫的主要行为,并发现了一些未在圈养大熊猫行为谱中记录到的行为,如野生大熊猫利用植物的茎进行自我除雪行为;另一方面丰富了观察大熊猫行为的环境因素。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野生大熊猫行为生态学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4.
栖息地破碎化、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着中华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的生存.目前,中华鬣羚的行为研究还比较匮乏,因此有必要构建中华鬣羚的行为谱及PAE (posture-act-environment)编码系统,以期促进其基础行为资料的完善,为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奠定基础.本文旨在:(1...  相似文献   

5.
矮岩羊(Pseudois schaeferi)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帅  周材权  王维奎  胡锦矗  黄艺川  唐伦 《生态学报》2008,28(11):5632-5640
2007年3~12月,对四川竹巴笼自然保护区的矮岩羊(Pseudois schaeferi)进行了行为谱工作的研究,建立了矮岩羊行为谱及其PAE(posture,act and environment)编码系统。研究分辨和记录了矮岩羊的11种姿势,83种动作和118种行为,还区别了各种行为在雄性、雌性和幼体之间的相对发生频次以及发生季节。  相似文献   

6.
2014年3—10月和2015年3—9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行为取样法对四川省南充市彩鹬Rostratula benghalensis繁殖种群进行了观察。辩识和定义了彩鹬繁殖期的11种姿势、46种动作、9种环境和12类83种行为,构建了彩鹬繁殖期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行为谱所表述的彩鹬繁殖期行为特征,符合以往研究者对彩鹬生物学特性、繁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报道,同时也描述了彩鹬具体的动作和行为,以及行为产生与环境的关系。繁殖期雌雄成鸟行为差异显著;低日龄雏鸟行为简单但行为特征明显。相同动作和行为在不同时间或发生在不同行为主体上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7.
2015年1月—2016年6月,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方法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岩羊Pseudois nayaur进行了行为谱研究。结合照片和视频建立了岩羊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分析了岩羊的9种姿势、68种动作、7种环境和61种行为,并总结出各种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相对发生频次。本研究为岩羊行为特征及其栖息地保护提供基础信息,也为其他高海拔珍稀野生动物开展行为谱研究奠定基础。将建立的行为谱与圈养或半圈养状态下的岩羊行为谱进行对比,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分析动物行为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7-2019年,基于“姿势-动作-环境”(PAE)三要素并结合行为功能,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片区和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并构建藏羚的行为谱,建立藏羚行为PAE编码系统,共描述记录了藏羚12种姿势、79种动作和10种环境类型,最终确定89种行为,依据行为功能将其划分为摄食、排遗、调温、发情、交配、分...  相似文献   

9.
利用红外相机收集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行为、动作模式及活动环境等特征的视频数据,以"姿势-动作-环境"为轴心,行为的生态功能为依据,完成川金丝猴行为谱的建立,并对其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经视频数据辨识分析,共统计到野生川金丝猴的17种姿势、84种动作和116种行为。将这些行为与滇金丝猴R.bieti、黔金丝猴R.brelichi进行对比,发现3种金丝猴的大部分行为具有一致性;但栖息环境的差异、长时间的地理隔离以及后天的学习使得这些行为又表现出了差异性:一是行为的差异性,不同物种具有各自特殊的行为,如川金丝猴特有的跳跃采食行为和雌性匍匐邀配行为;二是行为效应的差异性,如快理等动作在不同物种中表达了不同的行为效应。完善和建立川金丝猴的行为谱有利于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其行为生态学基本特征,同时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PAE 编码系统的太行山猕猴行为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 年2 月至2010 年3 月,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愚公管理分局所辖的天坛山
管护区,利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观察并记录了野生太行山猕猴行为的发生过程、内容和环境。基于以“姿势-
动作- 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AE 编码系统,对野生太行山
猕猴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并构建PAE 行为谱。结果:1)研究中分辨并记录到猕猴的14 种姿势,93 种动
作,121 种行为;2)将所记录到的行为分别划归于摄食、排遗、调温、配对、交配、育幼、竞争、亲密、聚群、
通讯、休息、运动和其他等13 个类别中;3)得到了基于PAE 编码系统的野生太行山猕猴行为谱。  相似文献   

11.
戚文华  蒋雪梅  杨承忠  郭延蜀 《生态学报》2014,34(22):6548-6559
2006年4—12月和2007年3—11月在四川省铁布自然保护区观察和统计了野生梅花鹿的繁殖行为,包括发情交配、产仔、发情吼叫、爬跨及其昼夜节律行为等。结果表明,四川梅花鹿为季节性发情动物,发情交配行为发生在9月上旬至12月中旬,集中在10—11月(占(86.99±3.24)%)。四川梅花鹿发情交配日期最早见于9月8日,最晚为12月16日,跨度约90—100 d(±6 d,n=90)。雌鹿交配日期与其繁殖经历具有低度正相关性(Kendall's tau-b和Spearman's rho,0.3r0.5,P0.05),成体雌鹿交配日期稍微早于初次配种雌鹿。雄鹿发情吼叫和爬跨行为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各有2个高峰期(05:00—08:00和18:00—21:00),夜间有小节律的发情吼叫和爬跨时期。U-test检验表明发情吼叫频次和爬跨频率在昼夜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雄鹿吼叫行为与其交配行为具有高度正相关性(Kendall's tau-b和Spearman's rho,0.8r1.0,P0.05),主雄、次雄和群外单身雄鹿的昼夜吼叫次数有极显著差异(P0.01)。雌鹿产仔期从4月下旬开始到7月下旬结束,集中在5—6月(占(91.51±4.96)%),产仔日期最早见于4月29日,最晚为7月28日,跨度约80—90 d(±5 d,n=130)。梅花鹿产仔日期与其分娩经历具有低度正相关性(Kendall's tau-b和Spearman's rho,0.3r0.5,P0.05),成体雌鹿产仔日期早于初次繁殖雌鹿。雌鹿每胎产1—2个幼仔,单双胎率分别为98.86%(±6.96%,n=129)和1.01%(±0.07%,n=1)。妊娠期和哺乳期梅花鹿采食行为分配占较大比率,其次是卧息和移动,哺乳期采食行为分配低于妊娠期,这与妊娠期正逢冬季,食物资源相对匮乏有关,而哺乳期恰逢夏季,植物生长旺盛,食物资源相对丰富。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9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对四川梅花鹿Cervusnippon sichuanicus产仔换茸期的声行为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四川梅花鹿产仔换茸期的声行为可以分为报警声、惊叫声、吼叫声、母子召唤声等20种鸣声。通过声谱分析获得了各种鸣声的语谱图及其频谱特征,并通过野外观察初步确定了这些声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在遇到危险或潜在危险时,成年雄鹿往往第一个发出报警鸣声,而雌鹿的报警声大约是雄鹿的两倍多。成年个体的主动防御鸣声频次要多于亚成体,而幼体未见有该类鸣声。对梅花鹿不同亚种和不同季节的几种声行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四川梅花鹿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四川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分布有我国现存最大的梅花鹿野生种群。2011年6—9月,采用样方法对保护区梅花鹿夏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调查,共布设109个样方(利用样方61个,对照样方48个),测量并比较了海拔、坡度等20个生境因子。结果显示,梅花鹿偏好利用的植被类型为灌丛、草甸、针叶林,同时选择隐蔽度较高的生境;此外,距水源距离、灌木高度、灌木盖度、灌木密度、草本高度和草本盖度6个连续变量在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5或U<0.05)。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夏季偏好选择草本盖度大、靠近水源和林缘的生境,回避远离水源和林缘的生境。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红外相机建立野生水鹿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行为谱是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基础。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利用PAE编码分类系统并结合红外相机所获得的照片和视频数据开展水鹿(Rusa unicolor)行为谱的研究,建立了野生水鹿行为谱及其PAE编码系统。本研究共分辨并记录了野生水鹿的7种姿势,63种动作和74种行为,基本涵盖了水鹿的主要行为,并区别了各种行为在成年雄性、成年雌性和亚成体之间的相对发生频次,分析水鹿的具体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联。通过建立野生水鹿的行为谱,能为更深入地开展水鹿行为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也为水鹿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可以推广到其他不易直接观测的野生动物的行为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2006 年9 ~11 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对四川梅花鹿发情期的声行为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在发情期,四川梅花鹿的发声行为可分为雌、雄鹿的报警叫声,雄鹿的吼叫声和求偶叫声。雌鹿的报警叫声持续时间257 ~ 539 ms,频率范围1409. 5 ~ 4474. 6 Hz,主频率3534. 8 ±89.12 Hz;雄鹿的报警叫声持续时间136 ~187 ms,频率范围271.8 ~3910.5 Hz,主频率3244.3 ±79.32 Hz;两者在持续时间、最低频率、最高频率上差异极显著(P < 0.01),在间隔时间上差异不显著(P = 0.624)。吼叫是雄鹿的主要发情行为之一。雄鹿每次吼叫1 声,持续时间1580 ~4972 ms,频率范围234.6 ~6171.4 Hz,主频率2264.6 ± 166.44 Hz。雄鹿吼叫声的主频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P <0.01)。在整个吼叫过程中,一只雄鹿的吼叫常会引起周围其它雄鹿的吼叫反应。雄鹿每日吼叫的次数与其在繁殖群中的等级序列有关,不同序列等级雄鹿的吼叫频次存在显著差异(P<0.01)。雄鹿的吼叫声在白天和夜晚均能听到,但主要发生在06:00 ~ 08:00、17:00 ~ 19:00 和01:00 ~ 03:00 三个时间段。四川梅花鹿雄鹿的求偶叫声有4 种,其生物学意义与发情炫耀、追逐、激惹和爬跨等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6.
四川梅花鹿春季昼夜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刘昊  石红艳  胡锦矗 《兽类学报》2004,24(4):282-285
1997年4月,在四川铁布自然保护区用直接观察法对220头次四川梅花鹿群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鹿群春季昼夜活动的规律性较强。白昼,鹿群活动呈现明显的双峰型,2个高峰时段为08:30和19:30前后,活动频率分别为71.9%和94.13%,其他时间多处于休息状态;鹿群夜间活动强于昼间,活动频率均在6l%以上,仅在半夜01:30前后有一个相对不活跃期。同时发现,春季活动高峰期约90%的活动时间被四川梅花鹿用于采食和移动。这可能与光照、食物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PAE编码系统构建的半自然条件下长江江豚行为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识别和编制动物行为谱是深入研究动物行为及其与环境复杂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于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以栖息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自然水域的8头长江江豚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随机动物取样法观察记录了动物行为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环境,并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的功能为依据,构建了长江江豚的PAE行为谱。共分辨记录了半自然水域长江江豚的8种姿势、33种动作和46种行为,并定性描述了不同行为出现频率与年龄组、性别的关系。该行为谱综合了姿势和环境信息,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长江江豚的生态与行为、促进长江江豚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