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的p53免疫组织化学和PCR-SSCP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p53突变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了50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p5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临床指标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病人年龄的关系,并探讨p5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PCR-SSCP检测结果的关系及意义.发现p5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阳性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1例p5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阳性病例PCR-SSCP检测为杂合突变,1例p5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阴性病例为PCR-SSCP检测p53纯合缺失.我们的结果提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阳性并不一定有p53突变,而阴性则可能有p53基因缺失,临床上结合两种检测可提供更准确的p53状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等位基因分析,PCR-SSCP,RT-PCR/序列分析,Northern印迹,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免疫沉淀等方法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的p53基因背景进行了研究,发现17号染色体短臂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缺失,在p53基因的编码序列上没有发现任何突变,但发现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很低,表明在QGY-7703细胞中p53基因的低水平表达可能同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CC组织中的核心蛋白、突变p53、Mdm2、Bcl-2的表达以及其相关性,探讨HCV核心蛋白是否有可能促进p53突变、Mdm2和Bel-2的表达.方法:收集手术切除HCC组织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HCC组织核心蛋白、突变p53、Mdm2、Bel-2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及临床联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C蛋白、p53、Mdm2和Bcl-2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5%、47.6%、75.6%、83.3%;4组强度等级资料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H=19.01,差异性显著(p=0.000),Mann-Whimey U test:C蛋白和p53、Mdm2、Bcl-2蛋白问的P值分别0.43、0.009、0.00;C蛋白与突变p53、Bcl-2阳性强度两者间相关性检验P值分别为0.000、0.914,相关系数rs分别为0.67、0.08;突变p53与Mdm2、Bcl-2两者相关性检验P值为0.000、0.27,相关系数rp为0.72、0.32.结论:在HCV核心蛋白表达的HCC中核心蛋白可能促进野生型p53突变和表达;突变p53很可能促进Mdm2的表达;核心蛋白和突变p53都有可能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HCV相关的HCC中这些蛋白的变化很可能促进肝细胞增殖或恶性生长.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P53 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 ,是探讨P53 基因与多种肿瘤的相关性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 ,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对P53 蛋白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和染色强度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 蛋白时对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和染色条件进行了探讨 ,摸索出能较佳地显示P53 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条件。介绍如下 :1.材料和方法1 1材料 :经临床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和大肠癌等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 ;单克隆抗体P53 DO - 7和LSAB试剂盒为DAK…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HBVDNA、c-fos和p53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关系。利用PCR技术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肝癌基因组中HBVDNA的整合、c-fos和突变p53的表达。HBVDNA整合率为67%,C-FOS蛋白阳性率为67%,突变P53蛋白阳性率为58%。HBVDNA整合与c-fos激活、p53突变有显著的一致性(P>0.05;P>0.05),c-fos激活与p53突变之间呈负相关,但无显著意义(r=-0.2816,P>0.05)。HBVDNA的整合可能引起c-fos的激活和/或p53的突变,从而导致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应用PCR等方法从含有p53基因突变的人肺癌细胞系GL总RNA中扩增并克隆了人突变型p53基因(mt)cDNA.序列分析证实该cDNA含有人p53基因全部编码序列,在codon245出现了G→T突变,导致由甘氨酸变为半胱氨酸.构建了其逆转病毒表达载体(pD53M),并将该载体导入没有p53突变的药物敏感癌细胞系GAO.免疫组织化学证实pD53M转染的GAO细胞有突变型p53蛋白表达,说明重组逆转病毒表达载体pD53M在GAO细胞中可以稳定表达.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pD53M转染的GAO细胞对几种抗癌药的耐药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最高增加了4倍.用定量PCR和FCM分析发现转染细胞MDR1基因表达没有增高,Pgp功能没有加强,MRP基因表达轻度增高,Mrp功能稍微加强,这提示突变型p53导致的耐药性可能与MDR1/Pgp无关,而与MRP/Mrp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与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VEGF和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病理确诊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VEGF和P53表达的检测。结果:62例非小细胞肺癌VEGF阳性表达率58.1%(36/62),其表达与NSCLC的组织分化程度、生存期有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53阳性表达率46.8%(29,62),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VEGF和P53可作为评价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用免疫组化检测出P53蛋白可间接反映P53基因的突变。本组资料检测的结果显示,P53基因阳性表达率46.8% (29/62),表明近一半肺癌病例已失去P53蛋白的抑癌功能,且P53基因的突变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有关。P53和VEGF都是潜在的新型肿瘤表型标志物,它们的检测可作为肿瘤病理分级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同时检测P53和VEGF的表达状态,可通过肿瘤血管形成的生物学行为信息,进一步研究肿瘤血管形成的分子水平调控机制,这有助于抗肿瘤药物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8.
p5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野生型p53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其编码的蛋白P53相对分子质量为53×103,可刺激Cipt基因产生相对分子质量为21×103的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促使细胞通过细胞周期进入有丝分裂的酶的活性,进而抑制细胞生长表达而调控细胞生长,对于预防和治疗胆管癌、肝癌、胃癌等疾病有重要作用。我们在此简要阐述国内外对p53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结构、作用机制、检测、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EB病毒与子宫颈癌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EB病毒感染与子宫颈的关系及其对抑癌基因p53表达的影响,探讨EB病毒的致癌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59例宫颈鳞癌,19例正常宫颈组织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及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宫颈癌组织EBV感染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关系。结果 EBV阳性表达率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分别为64.4%和21.1%,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4%,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26.3%,(P〈0.05)。EBV感染与非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9%与38.1%,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EBV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抑癌基因P53表达而致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马立克病病毒野生型Meq基因(Meq-wt)和p53结合区域缺失的突变型Meq基因(Meq-mut)表达质粒,研究Meq蛋白对p53的转录激活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PCR方法克隆马立克氏病毒Meq-wt基因,并采用突变PCR方法缺失Meq与p53结合区域,分别构建了Meq-wt和Meq-mut基因表达质粒。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后,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Meq蛋白的表达,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Meq蛋白对p53转录激活的抑制作用。同时借助免疫荧光技术,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Meq蛋白与p53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 DNA序列测序表明克隆的Meq-wt、Meq-mut基因插入位点和核苷酸序列完全正确。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Meq蛋白对p53转录激活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野生型Meq蛋白主要在胞浆中表达,而缺失与p53结合区域的突变型Meq在胞浆/胞核中均有表达。野生型Meq蛋白与内源性p53蛋白在胞核内能够很好地重合。 结论 Meq蛋白对p53的转录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直接与p53相互结合,来抑制对p53转录活性功能。  相似文献   

11.
突变p53功能研究新进展与个性化的肿瘤治疗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SQ  Jia ST  Luo Y 《遗传》2011,33(6):539-548
p53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的一种抑癌蛋白,最新研究仍在不断地揭示p53在调控机体代谢、生殖方面的新功能。同时,也揭示了不同p53突变蛋白的获得性新功能在肿瘤发生中的促进作用。这些研究对于了解p53突变的个性化新功能,寻找再激活野生型p53,校正突变p53的新途径奠定了基础,不同突变p53蛋白的个性化治疗将是未来肿瘤治疗的热点。文章综述了已发现的一些突变p53的获得性新功能,及针对不同的p53功能缺陷进行的p53蛋白功能再激活的策略:通过小分子或多肽再激活肿瘤细胞中的p53突变蛋白的野生型功能;通过重组的腺病毒在肿瘤细胞中表达野生型p53蛋白;通过抑制MDM2与p53的相互作用稳定野生型p53蛋白。对p53不同位点突变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寻求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是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p63是新发现的p53家族成员.本研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p63、p53及p21基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发现三者在鼻咽癌中均有表达;并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的方法对p63及p21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P63蛋白能与p2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一个位点结合.  相似文献   

13.
稳定表达外源性p16基因肺癌A549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稳定表达外源性抑癌基因p16的肺癌A549细胞株,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借助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cDNA3)。将抑癌基因p16转移入此基因缺失的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鉴定p16基因的表达,同时对克隆细胞分泌蛋白进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转染p16基因的A549细胞中可以检测到p16mRNA及蛋白的表达,说明建立的p16真核表达载体能在肺肿瘤细胞中分泌表达蛋白,表达P16抑癌蛋白的A549细胞株的建立有助于研究抑癌基因p16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肿瘤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翻译后修饰是调节P53蛋白水平及活性的主要方式之一。癌基因mdm2编码的Mdm2蛋白是p53的负性调节因子,它可通过调节p53的稳定性来调节P53蛋白的水平,在应答DNA损伤时,P53的翻译后修饰可抑制P53和Mdm2的相互作用,使其半衰期延长,P53水平升高,P53N-末端具有多个可磷酸化的位点,这些位点的磷酸化可抑制P53与Mdm2的相互作用,使P53水平和转录活性升高,而P53 C-末端位点的磷酸化可激活P53与特异序列DNA结合的潜能,且C-末端某些位点的乙酰化亦可激活P53DNA结合的潜能,进而调节P53的水平及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肠腺癌中Notch1、Numb、P53和P63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含有60例小肠腺癌(small intestinal adenocarcinoma,SIA)组织芯片中Notch1、Numb、P53和P6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9例正常小肠组织进行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小肠腺癌组织中,Notch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小肠组织,Notch1蛋白在小肠腺癌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相关,而与年龄和性别不相关。P53在小肠腺癌组织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为41.7%,P53在正常小肠组织中无表达。Numb蛋白在小肠腺癌组织和正常小肠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和77.8%,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Numb蛋白在小肠腺癌组织表达缺失率为31.7%。P63在小肠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而在正常小肠组织中不表达。P53和Numb表达均与年龄、性别、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不相关。相关分析显示,小肠腺癌中Numb与Notch1,P53与Numb、Notch1表达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小肠腺癌组织中存在Notch1的过表达,且与小肠腺癌的进展相关,部分病例Numb蛋白表达缺失及P53突变,Numb-Notch1信号通路蛋白可能参与了小肠腺癌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HPV16 E6干扰ING4对p53作用的实验研究,探讨HPV16 E6新的致癌机制。采用转染及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HPV16 E6阻碍ING4和p53结合及其诱导的p53蛋白乙酰化的作用;将表达p53、ING4和p53报告基因与HPV16 E6或其突变体的质粒共转染p53蛋白阴性的SaoS2细胞系,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HPV16 E6抑制ING4对p53基因在转录水平的影响;并采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HPV16 E6对ING4所诱导p53途径所致细胞凋亡的抑制。HPV16 E6阻碍ING4和p53结合及其诱导的p53蛋白Lys-382的乙酰化;HPV16 E6减弱ING4在转录水平对p53基因的调控,HPV16 E6抑制ING4诱导的p53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且所有这些作用不依赖p53蛋白的降解。HPV16 E6阻碍ING4对p53的作用而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引起癌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HPV16 E6干扰ING4对p53作用的实验研究,探讨HPV16 E6新的致癌机制。采用转染及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HPV16 E6阻碍ING4和p53结合及其诱导的p53蛋白乙酰化的作用;将表达p53、ING4和p53报告基因与HPV16 E6或其突变体的质粒共转染p53蛋白阴性的SaoS2细胞系,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HPV16 E6抑制ING4对p53基因在转录水平的影响;并采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HPV16 E6对ING4所诱导p53途径所致细胞凋亡的抑制。HPV16 E6阻碍ING4和p53结合及其诱导的p53蛋白Lys-382的乙酰化;HPV16 E6减弱ING4在转录水平对p53基因的调控,HPV16 E6抑制ING4诱导的p53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且所有这些作用不依赖p53蛋白的降解。HPV16 E6阻碍ING4对p53的作用而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引起癌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p53蛋白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发挥肿瘤抑制功能。突变后的p53蛋白不仅具有显性负性效应(dominant negative effect,DN)抑制野生型p53蛋白功能,而且还通过功能获得性效应(gain of function,GOF)调节细胞代谢、侵袭、迁移等方式促进肿瘤的发生。p53蛋白在超过50%的肿瘤组织中发生突变,是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一个特异性药物靶点。因此,针对突变p53蛋白开发新型抗癌药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由于突变p53蛋白表面较为光滑,缺乏药物结合口袋,使其被认为是一个不可成药的靶点。随着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突变p53蛋白结构的深入了解,许多靶向突变p53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被报道并在体外展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多款基于突变p53蛋白研发的化合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就靶向p53蛋白治疗肿瘤的直接和间接策略进行综述,重点针对突变p53蛋白重激活剂与降解突变p53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作用机制进行梳理,以期为后续开发靶向突变p53蛋白药物的创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1(cyclinG1)、鼠双微体基因(MDM2)和p5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54例胃腺癌组织中cyclinG1、MDM2和p53的表达,以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cyclinG1、MDM2、p5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6%、53.70%、44.44%,而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5.00%,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cyclinG1、MDM2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均<0.05)。胃癌组织中MDM2蛋白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7),而cyclinG1蛋白的表达与p53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yclinG1、MDM2、p53的阳性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的作用。MDM2可能是通过调控p53的活性而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cyclinG1可能以不依赖p53的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法 (PCR-SSC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测人类基因组 突变的新技术。然而,在该技术中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核苷酸或引物,从而限制 了其广泛临床研究及诊断方面的应用。本文报告一种改进的PCR-SSCP方法, 该方法不用 同位素标记引物,而直接在溴乙啶染色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显示SSCP。用该方法对55例 平滑肌肉瘤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的检测表明,38%的瘤组织DNA存在异常的SSCP。其中10例有HaeⅢ和MspⅠ酶切位点的突变(18%), 19例有突变型p53蛋白的过度表达(9例同时有异常SSCP改变)。而p53质粒D NA,平滑肌瘤及Alzheimer病患者基因组DNA无p53基因第7外显子扩增片段的异常SSCP改变。同时,还使用该方法对临床诊断的20例Alzheimer病患者和8例健康对照进行了β-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第16和17外显子的扩增及分析,均未发现有异常SSCP改变及EcoRⅠ,BclⅠ酶切位点的突变。本研究结果提示,该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可靠、敏感、简便、快速,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