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原生物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病原生物学实验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微生态学、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各自学科特点,进行以"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为例探讨病原生物学整合实验。由于临床标本及实验条件的限制,采用可视化虚拟实验进行消化性溃疡中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及微生态菌群分析实验。这将为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2.
病原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中一门重要学科,高素质病原生物学人才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创新型人才建设的关键.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态度和思维模式的转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从学习态度、科研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对病原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把研究生带到知识前沿、形成研究问题、引导批判和创新,使研究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思路与科研方法;注重动手能力的训练,严格施教,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探索高素质病原生物学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前身是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成立于1958年,于2000年与人体寄生虫学合并为病原生物学,现为学院重点学科。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职教师11名,其中正教授、副教授5人,讲师3人,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8人;实 验技术人员5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2人,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真菌与真菌资源利用研究室自2001年创立以来,紧紧围绕蔬菜病害生物学、病原流行学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重要病原真菌遗传进化研究、真菌资源多样性及系统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四大核心任务,依托学院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支专业知识扎实、研究素质较强、以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主的科研队伍,营造了奋发进取、献身科学的研究氛围。  相似文献   

5.
由长期致力于医学真菌学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廖万清、吴绍熙两位教授主编的《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是“病原生物学丛书”之一,将于2006年9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一书共分11章,本书在介绍真菌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知识的基础上,阐明了真菌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及诊治方法,涵盖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的诸多内容;同  相似文献   

6.
《Virologica Sinica》2007,22(5):416-416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thogen and Biosecurity,SKLPBS)依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联合该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共同组成,主要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立克次体学、微生物毒素学、分析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媒介生物学、生物安全和微生物生物信息学等专业研究室。有微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军事预防医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1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相似文献   

7.
化学与生物学是两门联系十分密切的自然学科 ,化学是生物学的基础 ,生物学是化学的延伸。两门学科在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医学、农业生产、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方面交汇点很多。教学中 ,在有意识地立足于两学科的基础上 ,挖掘出与两学科交叉的知识 ,并进行有关知识的渗透 ,使学生从化学、生物学视角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其效果必定优于单科教学。那么教学中如何寻找化学与生物学知识的交汇点 ,使它们能有机地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呢 ?1 从人体健康知识的角度去挖掘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生命体 ,每时每刻都要发…  相似文献   

8.
<正>(蒋志刚、马克平主编)20世纪后期,保护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并逐步走向成熟。1997年,中国出版了第一本《保护生物学》专著。十几年来,国际保护生物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科学家在这期间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和保护实践经验,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的保护生物学发展进行总结。2014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蒋志刚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主编的《保护生物学原理》一书,由科学出版社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丛书出版。该书以如何防止物种灭绝为主线,结合中国实际,介绍了保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吸收了学科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反映了保护生物学向保护科学演化的趋势。该书首先回顾了保护生物学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学科的结构与基本原理,总结了物  相似文献   

9.
由长期致力于医学真菌学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廖万清、吴绍熙两位教授主编的《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是“病原生物学丛书”之一,将于2006年9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0.
从虫体的分类、分布、宿主、发育生物学和内共生体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在犬恶丝虫病病原生物学研究上取得成果,并提出了研究该病病原的现实意义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提升其综合能力,我们对医学基础课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把"服务学习"理念融入教学中。在传授"系统性"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构建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服务学习"型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鸟苷酸结合蛋白1(Guanylate-binding protein 1,GBP1)为一种干扰素诱导蛋白,其属于鸟苷酸结合蛋白家族的一员。GBP1在抗病原微生物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对GBP1的深入研究,发现IFN-α、IFN-β、IFN-γ、IL1α、IL1β、TNF-α和LPS均能够诱导GBP1的表达;因此,GBP1发挥的生物学效应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地被挖掘和展现出来。尤其是GBP1发挥的抗病原微生物与抗肿瘤功能受到了极为广泛的关注。本论文综述了GBP1的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抗病原微生物特性以及已发现的一些其他功能的研究进展,为GBP1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泡状棘球蚴病病原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泡状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eoeeosis,AE)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文综述了其病原泡状棘球蚴的地理分布、宿主类别、传播情况及其发育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情况,指出研究病原生物学的现实意义和今后仍需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裴钢  黄成钢 《生命科学》2003,15(6):381-38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将成为本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创新和飞跃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点上。近代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其他非生物学科的参与和渗透;而生物学的发展也向其他学科提供了营养,也提出了问题。因此,多学科交叉必将推动生物学自身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在20世纪,正是由于一批物理学家、化学家进入生物学研究领域,才导致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现代生物实验科学经过了50多年的自我发展,研究越来越深入,问题越来越复杂,现有的生物学理论和方法暴露出了越来越大的局限性,又到了一个需要与物理学、化学、数学(含计算机科学),甚至人文科学相互渗透、结合发展的新阶段。因此,研究生命现象的生命科学,它的发展需要新的思维,为此,本刊特开辟了“新思维”专栏,旨在介绍学科新的生长点和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本期刊登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裴钢院士等撰写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发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新中药(NCM)”。欢迎更多的生命科学及其他学科的科学家就如何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生物学的有关问题,以及生命科学交叉学科方面内容撰写文章并向本刊投稿。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是科学的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学生责任担当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回溯源头,沿责任、社会责任、科学的社会责任、生物学学科的社会责任路径,对高中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作了梳理,从内涵界定、内容分析、发展进阶等方面对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这有助于对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为在生物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社会责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代生物学已从描述性学科,实验学科,始而逐步进入定量学科的阶段。生物学与其它学科间的渗透与结合,不仅已大大促进了生物学本身的发展,而且正在孕育并引发一场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科技发展史表明,边缘学科和多种技术的交叉领域常是培育重大科技发现的温床。从近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一些重大生物学问题的解决,已越来越需要数、理、化、工程技术等多学科间的互相渗透。  相似文献   

17.
离开演化谈保护,往往难窥其道.保护生物学建立之初旨在阐释受人类活动或其他因素干扰下的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保护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其逐渐从生态、行为等宏观层面深入到生理、遗传、基因组、适应性演化等分子机制层面.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到物种演化历史及其成因、适应性演化机制与演化潜力等方面,这些研究超越了传统保护生物学分支学科如保护生态学和行为学等的研究内容.将演化生物学原理引入保护生物学研究则能更好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因而越来越受到保护生物学家的重视.因此,我们提出"保护演化生物学"这一新分支学科,以强化演化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物种保护问题中的应用.保护演化生物学是将演化生物学原理和方法整合进保护生物学研究中,旨在从演化的视角探讨物种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揭示物种如何适应和响应环境变化以维持长期生存的机制,阐明物种濒危过程与演化潜力,以期为制定前瞻性的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保护演化生物学的产生、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推动保护演化生物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进步,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多媒体方式,近年出现许多的新型传播互动媒介,包括微信群、微信公众号、问卷星、互动APP、表决器等。RBL、CBL、PBL、翻转课堂、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等教学模式也逐渐广泛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媒介迅速地被新生代学生所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更优。新教学模式在理论课中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而实验课是否同样能够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媒介,则是仍然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实验课已完成了部分病原生物学实验的虚拟实验软件及病原显微图片二维码数据库,并采用问卷星进行随堂小测验和教学评价。新的教学媒介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也对教师提出更多要求如: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好地建设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程。  相似文献   

19.
进化生物学在近二十年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时期,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学科之一。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进化研究不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模式,在揭示生物起源和进化机制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而且极大地拓展了研究领域,向具有广泛的社会实用性的方向转变,在揭示人类重大遗传疾病的分子基础、传染性疾病爆发与病原生物进化变异的关系、以及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黄萎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黄萎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病害之一,为土传兼种传维管束病害,危害大且防治困难。本文将该病害的分布与危害、症状、6种病原的形态学及其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病原检测技术和病害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合概述,可为该病害的相关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