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西阜新发现足印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报道的足印化石,是笔者一九八三年在辽宁阜新盆地海州露天煤矿东北侧海州组太平段采集的.产地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21°40′,北纬42°.在发现化石的岩层层面上保存着大量的植物化石.足印化石印在一大块细砂岩层面上,是一保存完整的足印印痕(照片1),有三个脚趾,粗大,无第一趾存在的印迹,整个足  相似文献   

2.
记黑龙江畔一鸭嘴龙足印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9月,来自七个国家的地层古生物学者,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举行了“黑龙江流域白垩纪生物群及K/T界线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之后学者们对黑龙江沿岸中新生界地层进行了实地踏勘,在踏勘的过程中在嘉荫县永安村之东南1.2km的黑龙江岸边发现了一滚石板,其上保存一较完整的大型恐龙足印。足印印迹在厚层钙质胶结的粗砂岩上,经查对化石产出岩层为嘉荫群永安村组(Sun et a1.,2003)。化石是一大型的三趾的足印(tridactyl),三趾短粗,中趾呈U型,趾间有蹼的痕迹,造印者应是一只鸭嘴龙(Thulbom,1990)。黑龙江省嘉荫县是我国第一只命名的恐龙——黑龙江满洲龙(Mandschurosaurus amurensis)化石的产出地,化石产自嘉荫群渔亮子组(Riabinin,1925,1930;Dong,1992)。本文记述的标本是嘉荫群中发现的第一件足印化石,也是我国鸭嘴龙类足印化石的首次记录(甄朔南等,1996)。  相似文献   

3.
据四川省盐业钻井大队杜仲祥工程师报告:四川盐业钻井大队资中第一井附近约200米处发现足印化石。1981年3月27日我们到现场进行了调查发掘。据当地社员介绍,现保留足印化石的晒场原为一小山包,1966年将山包挖去后,足印化石就裸露于地表,当地群众称之为“金鸡脚印”。经我们调查,在约400平方米面积的晒场上,发现有大小不同的四种类型足印化石,较清楚的共有48个,其中两类足印化石保存良好,一类为四趾型(见照片),一类为三趾型。据钻井大队杜工程师介绍,该地区地处四川盆地南部,基底岩层属中生代中侏罗世早期凉高山砂岩。足印化石就保留在该地区凉高山黄色砂岩上部。根据上述特点及足印的大小、形态,初定为恐龙足印化石,而且至少是四个不同种属的恐龙在这里活动过。在约400平方米面积上发现成群的、不同属种的恐龙足印化石,在我国还是少见的。这一发  相似文献   

4.
河北围场晚侏罗世的双壳类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描述的化石,系1977年姚建新与我所王思恩等同志观察冀北陆相中生代地层时采集的。化石采自围场沙林沟、上石匣等地的西瓜园组)。该组岩性为灰白色、灰黄色砾岩、凝灰质砂砾岩、砂岩,灰绿色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夹劣质油页岩等。双壳类化石多产于凝灰质  相似文献   

5.
吉林通化侏罗-白垩纪孢粉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省东南部通化地区,陆相侏罗系和白垩系颇为发育.经多年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地层层序业已确立如下:白垩系三棵榆树组:中、基性,酸性火山岩.亨通山组:砂页岩夹煤线.含鱼、叶肢介、介形类、植物、孢粉及软体动物化石.下桦皮甸子组:砂页岩夹煤线.含鱼、叶肢介、介形类、软体动物及孢粉化石.林子头组:安山岩、集块岩及凝灰岩.鹰嘴砬子组:紫红色砂岩及黑灰色砂页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的植物化石绝大多数(约80块)系笔者于1961年在湖南衡阳市东,京广铁路茶山(土幻)车站(插图1)附近出露的红层中采集的,少数标本(约10块)系中南矿冶学院师生在茶山(土幻)剖面的同一层位采到的。茶山(土幻)的红层由紫红色泥质石英细砂岩、紫红色泥质钙质粉砂岩、浅褐黄色铁质钙质页岩等组成,中夹  相似文献   

7.
甘肃静宁上新世哺乳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的几种上新世哺乳类化石是1959年陕西省地质局寄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的。这些标本采自甘肃静宁县水泉沟的湖相地层中。根据秦岭大队资料,在水泉沟出露的地层如下:下部是黄红色—棕红色砂质粘土夹有灰绿色砂质粘土和紫红色粘砂土,厚约36米。上部是亚粘土层,颜色有灰绿、黄褐、灰紫色和棕红色等等,厚约58米。上面被第四纪灰黄色—淡黄色黄土复盖(见图)。在上部的灰紫黄色亚粘  相似文献   

8.
藏南宗卓组滑塌堆积中的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放射虫化石的研究在国外自上一世纪即已开始,但长期来被认为地层价值不大.近廿年来,随着研究技术的改进,在中、新生代地层划分中,放射虫化石已证明是极其有用的.我国放射虫化石研究很少,且多属切片研究.根据 Pessagno 和 Newport 叙述的方法,最近我们成功地从硅质岩中萃取出良好的化石个体.岩石标本为尹集祥同志采自江孜以东约50公里的穷堆村北山.一块(80R_1)为浅绿色硅岩,取自宗卓组中直径约3米的岩块;另一块(80R_2)取自该岩块附近砂页岩基质中的深灰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商县盆地呈北西-南东向延伸于陕西南部的商县和丹凤县境内,长约60km,宽约5km,为北秦岭中段一个小型中新生代构造盆地。晚期中生代和新生代红层在盆地中颇为发育。其中,晚期中生代地层主要出露于盆地西北部的熊耳山至商县县城附近及王山底一带,为河流、湖泊相砂砾岩、页岩,夹有油页岩和煤线,含有丰富的双壳类、介形类、叶肢介等淡水动物化石以及昆虫和少量植物化石。根据地层和生物群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安徽、浙江中奥陶世头足类新材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的材料分别产自浙江江山碓边砚瓦山组及安徽含山清溪宝塔组,计有5属、9种,其中包括2新属、5新种及新亚种。浙江江山碓边砚瓦山组岩性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灰绿色夹有紫红色瘤状泥质灰岩,上部为紫红色瘤状泥质灰岩,厚约60米左右。头足类化石主要富集于该组下部及上部的下  相似文献   

11.
川北广元羣中的几个介形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广元附近红色岩层广元羣分布广泛,出露较好。根据我所川北地层队1961年的研究,将广元羣自上而下可分为4个组。上复地层——城墙岩羣。平行不整合广元羣丁段:砖红色石英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等,夹少许砖红色砂质粘土层。下部厚层砂岩中常含稀疏小砾石,有时砾石较集中成为砾岩……………………………………314.70米。丙段:主要为紫红色泥岩及砂质泥岩组成,夹少数薄层粉砂岩及灰白色粗砂岩透镜体。在中上部紫红色泥岩中有极细的石膏夹层。中下部有含砂淡水灰岩扁豆体。本组从上至下化石丰富,瓣  相似文献   

12.
广东封开、怀集岩溶洞穴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广东西北部地区石灰岩分布面积甚广,岩溶洞穴发育较为普遍。1978年,广东省博物馆与肇庆地区文化局、封开、怀集、德庆县文化馆及部分公社干部、社员组成了一支洞穴考察队,对封开、怀集两县的石灰岩地区的洞穴进行了一次普查,共考察洞穴近200处,对洞穴发育形态、堆积物特点做了一些观察。同时,获得了一批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以及古人类化石、遗物等。现将情况简述如下。一、概况封开、怀集两县位于粤西北,石灰岩出露主要集中在北纬23°29′—59′、东经111°47′—59′的一条从北东至南西走向的S形带状狭谷之中,长约43公里,最宽处约10公里,最窄处仅1.5公里。石灰岩谷地由许多溶蚀洼地组成,大部分为峰丛和峰林,孤峰较少。洞穴主要出露、分布于孤峰和峰丛山麓,相对高程越高,洞穴越趋少,按其分布高程,大致可分四个带:(均指相对高程)(一)10米以下,计有洞  相似文献   

13.
香港坪洲岛若干白垩纪植物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坪洲岛位于香港地区东北隅,大鹏湾内靠近深圳市下沙和大鹏一侧,其地理座标为北纬22°32′-33′,东经114°25′-27′。岛上出露一套以灰黑色板状泥岩为主的含化石碎屑岩层。据Williams(1943)的资料,在岛的西北部低潮时出露有约10m厚的砂质页岩和0.6m燧石砂岩,其上为广泛出露的厚达170m的黑色含钙质的粉砂岩和泥岩。由于此岛孤立地位于大鹏湾内,其岩层和邻近地区出露的沉积层之间的对比和相互关系均不可能确切知道。已知大鹏湾水下主要为红色砂、砾岩层,但它们与岛上岩层之间确切的关系也不清楚。到目前为止,确定这个岛上沉积岩层的时代的唯一手段是化石证据。自本世纪二十年代起Brock和Williams等先后采集了一些植物化石,经Seward鉴定,结果如下(Williams,  相似文献   

14.
吉林双阳大酱缸晚三叠世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的植物化石,产于吉林省双阳县上三叠统大酱缸组。该组出露于双阳县烧锅公社大酱缸、小石棚一带,呈东西向展布(插图1),是一套河湖沼泽相沉积的碎屑岩。主要岩性为:灰黑—灰色粉砂质板岩、粉砂岩,夹灰绿色凝灰质砾岩、凝灰岩及黄绿色砂砾岩等,局部夹煤层,厚1,439米。由于岩石普遍轻微变质,以往误认为是早二叠世地层。  相似文献   

15.
最近由西北煤田地质局送来一块灰绿色细砂岩,其上保存有两个足印,要求鉴定。化石是由一野外队的成员程树森采集的,地点为陕西铜川焦坪煤矿前河露天东北邦坡。地质年代被认为是属于中侏罗世的直罗群的下部。因为陕北一带的中生界地层中,脊椎动物化石很少,所以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很感谢西北煤田地质局的负责人把这一化石交我们鉴定,并把这一标本赠交我所。  相似文献   

16.
辽宁北票组上含煤段孢粉组合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辽宁北票附近,中生代地层发育,系统完整,特征明显,化石丰富,东北各地以至东亚一带,常以本区为标准而进行对比。本世纪以来,中外学者频频来此调查,对北票组地质时代的意见基本一致,多据植物化石确认为早侏罗世。北票组分布于北票盆地的兴隆沟、冠山、台吉、三宝及朝阳盆地朱杖子一带。根据岩性和含煤性,分为上、下两段,二者为连续沉积。下含煤段为主要含煤地层,以黑、深灰、灰白色砂岩、砂页岩及页岩组成,夹少数砂砾岩及多层可采煤,总厚300—350米,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如  相似文献   

17.
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花粉化石在福建上第三系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福建上第三系佛昙群,除主要发育于闽东南沿海一带,如漳浦县佛昙公社、龙海县港尾公社等地外,也出露于闽西的明溪县雪锋镇、宁化县店上等地。分别简述于下:漳浦地区出露较完整,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灰白、灰绿、土黄色砂砾岩、砂岩、砂质泥岩,局部夹油页岩和褐煤,厚72.3m;上部为灰黑、暗绿、紫灰色玄武岩,夹砂砾岩或泥岩,局部夹油页岩及褐煤透镜体,厚约235m。明溪地区仅零星出露,也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以灰绿色、灰黑色火山碎屑岩、辉橄  相似文献   

18.
西峡盆地上白垩统寺沟组岩性以紫红色薄层粉砂质泥岩、灰黄—灰绿色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灰黄、灰白色厚层状含砾砂岩及中粗砂岩。本次工作发现遗迹化石11属19种:包括Archaeonassaisp.,Arenicolites isp.,Cylindricumisp.,Beaconites antarcticus,B.capronus,B.coronus,Gastruichnus xixiaensis,Naktodemasis isp.,Palaeophycus tubularis,P.heberti,P.sulcatus,P.striatus,Planolites beverleyensis,Planolitesisp.,Scoyenia gracilis,Skolithos verticalis,Skolithos isp,Taenidium irregularis,T.serpentinum和似逃逸迹。根据遗迹化石的产状及其围岩的沉积特征,建立了Beaconites-Palaeophycus遗迹组合和Taenidium-Scoyenia遗迹组合,分别代表了曲流河和浅水湖泊(河漫湖泊)沉积环境中遗迹化石的组成特征。基于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遗迹化石组成特征的综合分析,划分出五种沉积序列类型,揭示了寺沟组曲流河边滩、泛滥平原、洪流砂体与河漫湖泊在沉积过程中的变化和相应的遗迹群落变化特征。结合寺沟组中遗迹化石分布及组合特征,Beaconites-Palaeophycus遗迹组合和Taenidium-Scoyenia遗迹组合可归属于Scoyenia遗迹相。  相似文献   

19.
安徽含山县彭庄村西分布一套红色地层,假整合在富含植物化石的象山群中、下部之上,安徽区测队曾将其认作象山群上部(新近命名为含山组),并与南京地区北象山和中山陵前所见的紫红色砂、页岩层及皖南洪琴组对比。在它的近底部浅黄色泥岩中发现不少植物化石,还有瓣鳃类、叶肢介、鲎虫、介形类、腹足类及昆虫化石等。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确定这段地层的时代提供了依据。苏皖两省长江沿线的象山群,均由两组由粗到细含煤线(或薄煤层)的碎屑岩(在南京地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的恐龙之乡———禄丰 ,最近在川街乡发现了一个新的恐龙化石墓地。恐龙化石产于中—上侏罗统的上禄丰组的底部的一套紫红色的砂质泥岩中。在已发掘的400平方米范围内初步统计出露恐龙化石有巨型的蜥脚类恐龙骨架8具 ,其中有一具近于完整 ,长约19米 ,肉食性兽脚类恐龙骨架一具 ,还有众多的蛇颈龟化石。埋藏学分析这些动物在死亡后遭到过搬运 ,但搬动的距离不远 ,化石保存较完好也较集中。经鉴定 ,蜥脚类恐龙应归于马门溪龙科 ,兽脚类恐龙相似四川上沙溪庙组产出的永川龙 ,它们生存的时代也应相近 ,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